原創 陳妍凌 中國環境
6·18購物節即將來臨,不少消費者又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90後白領白潔早早選好了一款輕薄便攜的大容量充電寶,可白潔的媽媽卻在發愁,家裡的三四個舊充電寶怎麼處理?用它,電池容量已經下降;留著,怕有舊電池自燃、爆炸風險;扔了,應該投進哪個分類垃圾桶,能回收賣點錢嗎?
近年來,充電寶以其優惠的價格、便利的功能,成為銷量大、普及度高且淘汰換新速度較快的電子產品之一。僅小米移動電源系列產品,去年初就實現累計銷量突破1億支,許多家庭都不止擁有1個充電寶。
那麼,在倡導垃圾分類的當下,這些老舊充電寶應被歸為哪一類垃圾,又該去往何處?
01
充電寶——可回收物還是有害垃圾?
眼下,許多線上小程序、APP,都在專注做垃圾分類的電子指南,為人們提供搜索查詢功能。一些城市的相關職能部門還推出官方版小程序,如北京市城管委開發了微信小程序「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上海市政府辦公廳運營的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也設置了子欄目「垃圾分類查詢」。
然而,記者查詢發現,這些線上指南對充電寶的歸類並不相同。
支付寶的「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顯示,充電寶、蓄電池都屬於有害垃圾。微信小程序「垃圾分類管家」則顯示,充電寶屬於可回收物,蓄電池屬於有害垃圾。此外,還有小程序將充電寶、移動電源歸為其他垃圾/幹垃圾。
官方小程序「上海發布」提示,充電寶屬於可回收物,蓄電池屬於有害垃圾。「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也顯示,目前生產的一次性電池已實現低汞和無汞化,宜作為幹垃圾/其他垃圾投放,充電寶、移動電源屬於可回收物,充電電池、蓄電池屬於有害垃圾。
充電寶和蓄電池的所屬類別,為什麼不同?
據了解,電芯是充電寶的核心部分,也由電池組成。當下充電寶常用的有普通鋰電芯、高級鋰聚合物電芯。
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廢棄的鉛蓄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屬於危險廢物,而廢舊鋰電池未列入名錄。
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等充電電池中含有重金屬,隨意丟棄會嚴重汙染環境,因此要投放到有害垃圾桶中。而鋰電池一般不含有有害成分,其環境危害性較小,因而不屬於危險廢物。
02
舊充電寶當廢品賣,怎麼這麼難?
既然充電寶是可回收物,那麼居民可否把它們賣給回收企業?
採訪中,記者發現,並非所有回收企業都願意開展這項業務。奧北環保運營副總監李學勇告訴記者,正規充電寶的電池是鋰聚合物,但偽劣產品就難說了,他們從用戶手中收集的充電寶質量良莠不齊,有的可能是劣質產品。這些劣質充電寶存放在回收庫房,會增加爆炸和火災風險。因此,奧北環保不回收充電寶。
李學勇還表示,從充電寶的主要部件來看,其外殼和部分電子元件可以回收,但回收拆解的利潤很低,不像手機可以提煉貴金屬,或者像其他電器有電機、銅線鋁線、大塊塑料可以回收。「回收的話,利潤點是個難題吧。」
李學勇的觀點,得到了同行的印證。國內某知名廢舊電池及電子廢棄物資源循環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充電寶有回收利用價值,但是利用價值不高。」其所在的企業把重點放在電動公交車、乘用車的廢舊電池上,不涉足充電寶相關業務。
「我們兩元錢一個收來的舊充電寶,都是免費給有拆解資質的下遊企業做後端處理的。」「愛回收」公司品牌公關負責人田牧表示,充電寶回收不在公司主營業務範圍內,但用戶既然送來了,也會收下,公司補貼用戶兩元,還要再負擔運輸、人力等成本。好在,這項業務量並不大,「愛回收」每月大約只能收到幾百個舊充電寶。田牧坦言:「這是一項虧錢做的便民服務,純粹為了支持環保公益。」
03
直接投入可回收箱,可以嗎?
如此看來,廢舊充電寶不值錢又難賣,那麼大家圖省事,直接將它們投入可回收箱,可以嗎?
專家表示,不能隨意將充電寶丟進垃圾桶。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因充電寶引發的火災等事故報導。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充電寶短路造成的。充電寶進水會短路,鑰匙等金屬觸碰到了接口也可能引起短路,夏日高溫、電芯老化鼓起還可能導致其爆燃。
同理,廢舊充電寶的運輸、貯存就需要符合一系列要求。《廢電池汙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廢鋰離子電池運輸前應採取預放電、獨立包裝等措施,防止因撞擊或短路發生爆炸等引起的相關風險。廢鋰離子電池貯存前應進行安全性檢測,避光貯存,應控制貯存場所的環境溫度,避免因高溫自燃等引起的相關風險。
也就是說,人們在處理舊充電寶前,最好將其電量放盡,用絕緣膠封住充電寶的接口,有條件的還可以將其內部的電線剪斷,包起來標註好。
專家還提醒,雖然廢鋰離子電池不屬於危險廢物,但如果和其他危廢混合,那麼它的運輸、貯存、處置要參照危廢要求進行。因此,建議居民不要將充電寶與家中的其他鉛蓄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等混裝投放。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邢翰韌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原標題:《家有廢舊充電寶,如何處置成煩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