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不止德國人有突擊步槍,芬蘭的AL-43了解一下?

2020-12-20 瘋狗的輕武

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

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沒錯他們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芬蘭武器大師拉赫提。這把模樣怪異的武器芬蘭人也搞不清到底應該叫他啥,從一開始的重型衝鋒鎗到後來的衝鋒機槍再到步兵通用武器,先不管那麼多。由於它發射的是9x35mm彈,光從殼長來看,將AL43定義為突擊步槍沒啥不妥。(這批彈的圖我找不到,但有50年代之後,拉赫提基於它拉長設計的9x41mm,將就著看看)

這把槍起源於1943年,當時德國人已經開始試驗性的裝備MP43(後來Stg44的原型),拉赫提作為槍械大佬,直覺告訴他這種新式的自動武器有革命性意義,因此跑去和軍方要錢要人要材料。

但由於芬蘭自家工業實力還欠著點,尤其是要造這種先就還得新開一條中間威力彈的生產線,這對當時還在硬剛蘇聯的芬蘭而言完全行不通。因此軍方拒絕了拉赫提,但他憑藉那麼多年的名氣,還是找到了個小老闆贊助。

1943年10月,AL-43原型設計完成,射速800發/分,空重5.8公斤,拉赫提也為其專門設計了9x35mm中間威力彈,並和當時發射7.62x54R的M91步槍和9mm KP31索米進行了對比測試。在150米的距離上,射擊新鮮松木板,測試結果如下

M91穿透400mm

AL43穿透271mm

KP31穿透132mm

AL43恰好介於手槍彈和全威力步槍彈之間。

AL43的外形依舊延續了KP31的風格,而且繼承了那個破兩腳架,芬蘭人當時對自動武器的理解似乎和德國人不大一樣...更多強調了火力支援的作用。

他用的也是彈鼓,56發容量,後來或許拉赫提認為9mm彈頭質量過重,而且是圓頭彈,影響彈道表現,的因此改用了7.62x35mm彈,彈頭也設計為步槍彈類型的尖頭,並為其開始設計60-70發容量的彈鼓。

但仗打到1944年,芬蘭也是真扛不住了,當年9月,與蘇聯籤署了莫斯科停戰協議,拉赫提也在蘇聯的壓力下強制性退休,AL43也再也沒了下文。

這把槍能找到的資料不多,尤其是結構這塊沒有解釋的很清楚。我能找到的資料中只是說它是一種延遲後坐的半自由槍機,開閉鎖的樣式有點像貝內利霰彈槍那種慣性後坐,但這個我不敢確定,資料真的太少。

另外這貨真的很重,空槍5.8KG加上滿載的彈鼓之後8.2公斤,這都快趕上輕機槍了。但AL43確實又有兩腳架...你一定要說它是一挺輕機槍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相關焦點

  • StG-44突擊步槍:二戰德軍制式裝備,戰後中間威力步槍的鼻祖
    二戰時期,德國陸軍的步兵槍械,門類非常齊全,裝備品種也極為豐富,8發彈匣手槍、5發彈倉手動步槍、10發彈匣半自動步槍、30發彈匣自動步槍、32發彈匣衝鋒鎗、50發彈鼓或300發彈鏈供彈的輕重機槍等均有裝備。
  • 風暴突擊StG44步槍,德國二戰的神器,中間威力步槍的鼻祖
    登陸之日時,大約有13000名盟軍傘兵降落到了諾曼第,如此大規模的反攻行動是很多盟軍士兵從未參加過的。同時,他們也是頭一次見識到了StG44步槍的厲害,在接下來的戰鬥中StG44很可能會改變步槍的原有形態。
  • 詳解德國仿製AK突擊步槍的歷史,花樣繁多,曾是最暢銷的商品
    今天我們不說東德人民軍的歷史,來簡單梳理一下他們曾經仿製和生產過的AK系列突擊步槍,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歷史碎片。 MPi-K31和MPi-K32
  • 二戰時德國生產的STG44,算是一把合格的突擊步槍嗎
    早在二戰前,各國就意識到原有的栓動步槍射速太慢,火力密度不夠,因此紛紛開始了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的研製,並有了一些產品。其典型的代表有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德國的FG42傘兵步槍等。不過這些自動步槍用的是原來的步槍子彈,在全自動射擊時很難控制槍枝的跳動和後坐力。所以早期的自動步槍往往採用比普通步槍更厚重的槍管和兩腳架,結果導致它們更接近於輕機槍,和現代的突擊步槍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
  • 全員StG44突擊步槍?德國組建的國民擲彈兵突擊排,火力為何這麼強?
    作為歐洲有數的軍事大國,德國擲彈兵在一戰期間創造了十分耀眼的成績,哪怕到了二戰時期,德國依然注重培養擲彈兵,不惜為他們配備強大的火力。 以國民擲彈兵突擊排為例,兵力三個班,分為突擊班A、突擊班B和機槍班,除4名機槍手(MG42通用機槍)和4名榴彈手(毛瑟98k步槍,帶榴彈發射器)外,其他人全部配備StG44突擊步槍
  • 二戰只有德國有突擊步槍?美國:不服,我明明是被軍工廠坑了
    在很多軍迷心目中,印象當中最早的一款突擊步槍是ak47。稍微愛鑽研的軍事愛好者則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服役的突擊步槍是德國生產的StG44突擊步槍。算上在他之前的廣泛實驗型Mkb42,這應該就是最早的突擊步槍了吧。
  • 二戰德軍發現步槍威力過剩,發明中間型威力彈藥,首開突擊步槍先河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研製的StG44突擊步槍,是槍械王國的一次革命,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先使用了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自動步槍,首開了突擊步槍之先河。
  • 二戰德軍末日突擊步槍
    遊戲的話我僅在使命召喚:二戰當中看到過它以GBD-79的名稱露過臉(似乎是stg44的皮膚),這批突擊步槍在二戰末期作為實驗性武器進行過一些測試,但並沒有正式裝備,而它的結構原理採用的是氣體延遲半自由槍機,還和VG1-5的那種氣體延遲不大一樣,所以狗子這篇特地聊聊它。
  • 「巷戰神器」PPSh41衝鋒鎗為何二戰後不久就被淘汰?原因很現實
    德國主要使用的是毛瑟步槍+MP34/40衝鋒鎗,英國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司登衝鋒鎗,蘇聯用的是莫辛納甘步槍+PPSh41/43衝鋒鎗。巷戰神器波波沙系列衝鋒鎗性能優秀備受士兵喜愛,蘇聯共生產了600多萬支,可是二戰結束沒幾年,就被蘇聯淘汰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 以色列蘇俄血脈的加利爾突擊步槍,為什麼會被美式的M16A2取代?
    戰車營摘要:以色列70年代裝備的制式步槍加利爾突擊步槍,基本上就是借鑑了芬蘭的M62突擊步槍,而M62則是AK的近親,所以加利爾是有著濃厚的蘇俄血脈,那麼為什麼在90年代又被美式的M16A2取代了?原來計劃1973年開始裝備部隊,但因為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的影響,加利爾步槍的裝備進程被延誤,直到1974年才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加利爾步槍實際上是抄襲了,或者客氣一點說是借鑑了芬蘭的Valmet M62步槍,而且加利爾步槍的第一支原型槍就是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用M62機匣製造的。
  • 新95突擊步槍加裝小握把,顏值太帥
    今天咱們談一下【新95突擊步槍加裝小握把,顏值太帥】這個話題,接下來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
  • 突擊步槍中的混血兒 又一把基於AK47衍生的咖喱槍
    在CSGO中加利爾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把介於AK和M4之間的突擊步槍,在點射精度方面接近於M4,但是散射起來不著邊際。所以在對槍的時候,一定不要掃射,要有節奏的1-3發點射,比較推薦使用的情況是作為對方經濟局時使用。
  • AK與G3步槍的結合?德國人沒造出的新槍,被巴基斯坦人搗鼓出來了
    AK & G3步槍,蘇聯AK-47與德國G3步槍的結合體,德國人可能都沒想到,居然會出現這麼一個奇葩的東西。 AK短突擊步槍,AK-47的土製短管型號,而且發射的是9mm手槍彈。
  • AUG突擊步槍,世界唯一成功的無託結構設計步槍,標準模塊化設計
    (無託結構設計步槍是一種全新的突擊步槍設計思路,代表有法國FAMAS、英國SA80和奧地利AUG,法國FAMAS整體還算是一款成功的設計)無託步槍設計是上世紀出現的一種新構型突擊步槍設計,這種突擊步槍並不是真正的沒有槍託,只是直接以機匣抵肩。
  • 無託突擊步槍的典範:奧地利斯太爾 AUG無託步槍!
    二戰結束之後人們感覺到槍械長度太長對戰鬥狀態下的士兵可能造出諸多不便於是發展出了多款無託步槍,例如奧地利AUG突擊步槍、法國FAMAS突擊步槍、中國QBZ-95突擊步槍、以色列TAR-21突擊步槍等,而其中最為經典的無託突擊步槍則要數奧地利斯太爾AUG突擊步槍。
  • 世界十大知名突擊步槍
    世界十大知名突擊步槍突擊步槍是根據現代戰爭的要求(在縮短的作戰距離上,需要有更高的火力威力和更好的機動能力),將步槍和衝鋒鎗所固有的最佳戰術技術性能成功結合起來。AK-101採用5.56毫米口徑步槍彈,而AK-103則採用傳統的7.62毫米口徑步槍彈,但其侵徹力遠遠優於AK-47和AK-74。G36德國武裝力量的突擊步槍採用北約通用的5.56毫米口徑彈藥,結構簡潔,可靠性高。30發彈夾用透明塑料製成,可迅速了解剩餘彈量。如需持續的火力壓制,可將兩至三個彈夾連在一起供彈,或者換裝100發彈鼓。加掛槍榴彈發射器後,可發射40毫米槍榴彈。
  • [槍械發展史]從全威力步槍彈到小口徑步槍彈,子彈發展史後篇
    而今天的話打算把一戰到現在主流的小口徑步槍彈歷程講完,但話說回來,整個20世紀的槍彈發展其實都圈定在了金屬彈殼+全金屬被甲+無煙火藥這個框子裡。再沒有像十九世紀那種火帽、無煙火藥、金屬彈殼這類特別具備革命性的發展。中間型步槍彈和突擊步槍的雛形說法紛紜,我們可以把19世紀末,義大利人的Cei-Rigotti算上。
  • 1100發每分鐘,冷戰時期的芬蘭輕機槍—KK62
    前兩天狗子在一篇文章中和大家聊到了芬蘭在二戰後與蘇聯籤訂了合作協議,並基於AK47第三型開發了RK62突擊步槍作為制式武器。而RK62核心部件基本照抄AK,只是在一些細節上針對AK進行了優化。RK62的原型在1958年定型,新的突擊步槍是有了,輕機槍自然也得跟上。
  • 二戰狙擊步槍大盤點,哪種可稱第一?
    電影《兵臨城下》中的德國狙擊手狙擊手除了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外,還必須擁有一支精良的狙擊步槍,那麼二戰時有哪些優秀的狙擊步槍呢?下面我們就簡略的說一下。不過,在蘇芬戰爭中,「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憑藉芬蘭版的莫辛-納甘步槍給蘇軍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這這後,蘇聯才開始重視起狙擊。二戰中,蘇聯曾效仿芬蘭招募職業獵人試圖「量產」狙擊手,但是真正優秀的只佔少數。多少人和其它普通士兵一樣,在步兵分隊中充當精確射手。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在二戰時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二戰爆發之前,這個國家在整個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