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春節,中國人不僅在慶祝著新年,還在慶賀著新中國的誕生。圖為1951年春節期間的扭秧歌活動,扭秧歌是北方人喜聞樂見的春節活動。
五十年代,中國百廢待興,物資匱乏,但是依然不影響中國人過年的喜慶氛圍。因為新中國的成立,讓百姓看到了希望。圖中的婆媳兩人在給孩子做新年打扮,她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慶之色。
1953年,四世同堂的一家圍坐在一起過春節,看得出中間坐的那位老人是一家之長。
過年穿新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五十年代,老百姓通常都是在布店買布,回去自己縫製過年的新衣。圖為一位母親在教自己的閨女縫製過年的新衣。
圖為五十年代的一個姑娘,正在往窗戶上貼窗花。那時的姑娘都有一雙巧手,她們用紅色的紙剪出各種樣式的窗花貼在窗戶上,給新年增添了不少的喜慶氛圍。現在很少見到這種手藝了。
春節是要貼「對子」(對聯)的,但是在舊社會,百姓讀不起書,自己寫不了對子,只能請村裡讀過書的「文化人」寫。圖為1956年,政府的工作人員(文化人)幫助百姓寫對子,中國5000年歷史,做官的給百姓寫對子的景象,也只有新中國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