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腹瀉緣於冷熱混食 夏季胃腸道拒絕冷熱共舞

2020-12-20 東方網

    三伏天裡吹著空調吃羊肉、品火鍋是近年來的一種反季新「食尚」。在這種強烈的冷熱刺激下,究竟暗藏何種健康隱患?上周四,由新民晚報社等主辦的2016第13期「愛爾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講」上,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楊麗介紹,夏季是腹瀉的高發季節,每年夏天腹瀉病人可增加約三成,其中兩成病人發病與飲食冷熱交替有關。因此,除了需注意預防食物變質、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還需小心因飲食搭配不當造成的非感染性腹瀉。一旦出現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發熱、嘔吐、腹瀉,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冷熱混吃求「中和」易致腹瀉

  在人們的印象裡,冬天吃火鍋可抵抗寒冷,炎炎夏日吃火鍋則顯得有些難耐。然而,在空調房裡吃火鍋已逐漸成為許多人夏季「食尚」新選擇,一口熱食,一口冰鎮飲料,更是許多人喜歡的火鍋吃法,還美其名曰「中和」。楊麗副主任醫師對此表示:「夏季天氣炎熱,雖然空調房內吃火鍋的反季節飲食會有一時之快,但經常如此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而發生腹痛刺激,嚴重者會發生嘔吐及腹瀉。尤其建議胃腸功能不良的人儘量不要冷熱混吃。」

  此外,隨著夏季到來,燒烤大排檔也漸漸紅火起來。楊醫生指出,不少人喜歡熱燒烤配冰啤酒,但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比例也會隨之增加。「除了冷熱刺激外,衛生條件不佳、用料低劣都會導致胃腸道疾病高發。」她提醒道,燒烤食品大多為海鮮、動物內臟以及肉類,在燒烤過程中,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與此同時,飲酒可使消化道血管擴張,直接損害胃黏膜屏障,這些致癌物質將更易被人體吸收,加大致癌風險。「因此喝啤酒時應儘量避免吃燒烤,如果實在想吃,可同時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白菜、海帶、紫菜等,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均衡營養,儘量減少致癌物質吸收。」

  出汗後衝涼或引發胃腸痙攣

  盛夏時節,天氣炎熱,為了趕走酷熱,不少人習慣在鍛鍊出汗後衝涼。楊麗特別提醒,夏天鍛鍊出汗後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她介紹,夏天氣溫較高,鍛鍊剛結束時,人體代謝旺盛、皮膚血管擴張,這時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可使出汗散熱受阻,反而引起散熱困難、體溫升高。而機體散熱過程中如果突然遭遇寒冷刺激,身體來不及適應調整,常常可致感冒或者引起胃腸痙攣等。楊醫生建議:「夏季鍛鍊出汗後可適當飲用一些鹽開水,並休息1小時左右,進行一些準備活動再洗涼水澡。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還是洗溫水澡。」

  孕婦、老人、嬰幼兒腹瀉不要隨意用藥

  楊醫生強調,胃腸「受傷」時要及時就醫。不少人認為夏季腹瀉是很正常的事,隨便吃點藥就行了。然而,腸胃病症狀發病原因較複雜,如果不查清發病原因而隨便用藥,很容易貽誤病情,有些特殊人群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尤其是孕婦、老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不要隨意用藥,一旦感到自己腸胃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楊麗曾接診過一位孕婦,因吃醉泥螺患上了急性胃腸炎,結果威脅到自己及寶寶的健康。

  楊醫生建議,夏季不要貪食冷飲,要常吃涼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瓜、豆芽等,以增強體內抗毒能力,減少暑氣及熱毒對人體的傷害。她認為,夏季補水首選白開水,還可喝一些清涼解暑的飲品,如綠豆湯、酸梅湯、菊花茶等,以補充因身體出汗造成的消耗。另外,夏季水果豐富,市民應儘量選購當季新鮮水果。若購買涼拌菜儘量選擇安全衛生的攤位;自己烹製時儘量將生熟菜板分開,當天吃完,不可吃腐爛變質食品。若是有胃腸道不適,可以自備胃腸道常用藥物緩解,仍無緩解要及時就醫。夏季食物以溫、軟、清淡為宜,不可再過多地吃冷、肥、膩的食品,勞逸結合,身心愉悅,安全度過暑熱季節。

  定期查眼病而知全身

  夏季是常見眼病的多發季節,也是人體諸多病症的高發季。身體各部位欠佳的表症,會從面部各個器官表現出來。上海愛爾眼科醫院青白眼底病科專家李勇指出,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口,更是身體器官的健康窗口,身體其他部位的大部分隱疾,均可以根據眼底狀況的異常反映出來。中老年人可以通過到醫院隨訪,定期的眼底檢查,及早發現這些影響健康的「罪魁禍首」。

  李勇主任說:「我們全身疾病在眼底都有相對應的體現,如50歲以上的高血脂患者,會在眼角膜邊緣出現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環,寬1-2毫米,可隨年齡增加而增寬,顏色變深,稱之為角膜老年環,有該環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几率會上升60%左右。」此外,糖尿病患者視網膜有微血管瘤、出血,還可能有黃白色或白色棉絮狀滲出物及新生血管等;患者出現甲亢,則眼球向外突出或眼皮退縮;若罹患急性黃疸型或其他引起膽管阻塞的疾病眼底就呈現鞏膜黃染的現象;而高血壓病及動脈硬化,眼底視網膜血管會變細,反光增強,動脈和靜脈交叉之處出現靜脈被壓迫現象,高血壓後期還會出現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視乳頭水腫等。

  李勇主任表示,以上這些全身性疾病與眼底改變息息相關,且刻不容緩。他建議,如果父母輩及家人一旦出現任何眼睛不適,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前往專業醫院檢查眼底問題,「窺一眼而知全身」。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好時節,對於深受頸肩腰腿痛困擾的人們來說,是否也適合「夏治」呢?第14期「新民健康周周講」將和你一起探討骨痛患者冬病夏治的門道。更多資訊請添加關注「新民健康」微信公眾號和「上海名醫」微信公眾號,參加講座可撥打新民健康會員服務中心熱線021-80261680(10:00-17:00)搶號報名!

  本版活動為公益活動,不向參加者推薦醫療服務或者其他商品,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夏季腹瀉,試試益生菌
    夏天是寶寶腹瀉的高發期,很多新生兒家庭在這個季節都會遇到寶寶腹瀉拉肚子的問題。飲食不當、天氣過熱、細菌病毒感染,都可能會引發寶寶拉肚子。夏季腹瀉,為何非「菌」不可?下面這五大原因告訴你:01增強免疫力空調是夏天的標配,在空調環境和常溫環境冷熱交替的情況下,小寶寶就很易感冒或腹部受涼導致腹瀉。
  • 夏季腹瀉的幾個簡單養生小妙招
    夏季人們因為炎熱,從而喜歡吃一些生食或是涼性的事物。另外,夏季也是吃燒烤的好時候。可是這樣,常常因為,食物中的細菌,或是食物對腸胃的刺激,從而導致腹瀉。當出現腹瀉時,不用慌張,有很多方法都是治療腹瀉的。許多人一出現腹瀉就使用抗生素藥,這可能會進一步損害腸道。
  • 「育兒」夏季預防寶寶腹瀉,腹瀉症狀要弄清
    【育兒】夏季預防寶寶腹瀉,腹瀉症狀要弄清!夏季是嬰幼兒腹瀉的&34;,由於夏季天氣炎熱,細菌容易生長繁殖,一些涼拌菜或是隔夜菜就會增加細菌入侵寶貝腸道的可能性。2.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差,加之生長發育快,單位體重營養需要量相對較成人多,胃腸道負擔重,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患腹瀉。3.寶寶消化酶分泌較少,胃酸被稀釋後,消化及殺菌能力均下降,容易感染細菌發病。4.夏季蒼蠅、蟑螂繁殖速度快,它們是攜帶腹瀉病原菌的重要媒介。
  • 夏季腹瀉高發期,嬰幼兒腹瀉怎麼防治?5種方法告訴你
    每年的夏季是嬰幼兒腹瀉發生的高發期,炎熱的天氣細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再加上嬰幼兒的免疫力差,各類胃腸道疾病引起的腹瀉也開始多發。常見的嬰幼兒腹瀉原因1、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2、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用過多的油膩帶渣食物,消化不良;3、餵養不定時,致使嬰幼兒消化功能降低;4、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食物或用具汙染,引起胃腸道的感染;5、嬰幼兒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過多地進食飲料,稀釋了胃酸,是細菌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
  • 貪涼是夏季腹瀉的常見原因,孩子拉肚子要謹防脫水
    夏季是各種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嬰幼兒的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稍不注意就會惹上腹瀉的煩惱。為什麼夏季容易腹瀉?夏季來臨,在高溫下細菌容易滋生,當我們給寶寶準備的飯菜不加以適當貯存時,就很容易被細菌汙染,使得腸道感染。同時在夏季,蟑螂、蒼蠅也最為活躍,病原體很容易散播。另外,夏季貪涼是很容易被忽視的。水果、冷飲消暑,再加上空調房的影響,過猶不及就會造成寶寶拉肚子。
  • 為什麼夏季容易腹瀉?飲食要「溫、軟、淡、鮮、少」
    炎熱的夏季,普通人常會出現腹脹、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現象,甚者會出現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從中醫角度來看,夏季之所以容易罹患胃腸疾病,就是古人所觀察到的「暑多夾溼」這個特徵,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江南所稱的「疰夏」。
  • 夏季腹瀉,寶媽不用慌!
    很多家長都把腹瀉簡單的歸根於"吃壞東西",其實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在夏季,溫度升高,細菌容易繁殖,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較少,殺菌能力差,病毒就容易進入腸胃而引起腹瀉。食用受細菌感染的食物,很容易出現腹瀉,要多注意衛生和烹飪方式。這種夏季腹瀉有些可能由於著涼、消化不良等引起,但多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的是輪狀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腸道病毒;細菌感染最常見的就是大腸埃希菌的感染。
  • 夏季來臨,腹瀉高發,有哪些嚴重後果?防範意識不可少!
    炎熱的夏季,很多人除了熱以外,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拉肚子。我們常說的「拉肚子」,在醫學上被稱為腹瀉,主要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可伴有全身酸痛、發熱等症狀,嚴重的可導致脫水、昏迷,甚至休克。
  • 夏季胃腸炎高發 冷熱刺激食物「放倒」不少人
    原標題:夏季胃腸炎高發 冷熱刺激食物「放倒」不少人 烤串熱辣酥嫩,啤酒冰涼透心,張先生和同事吃得不亦樂乎,這冷熱相間的一頓飯吃完,老闆還贈送了幾塊西瓜,也被張先生兩人掃下了肚子。誰知就這看似平常的一頓燒烤,當晚就給張先生顏色看了。「回去將近一個小時,就開始覺得肚子一陣一陣地痛,還覺得身子有點發冷,就蓋了床被子想休息會,可是連跑了幾趟廁所。」半夜,實在拉到腳軟的張先生,只好冒雨打了車到醫院求診。
  • 兒童用藥 | 夏季寶寶腹瀉知多少
    1.夏季為什麼是寶寶腹瀉的高發季節呢?(1)天氣炎熱可以導致細菌在食物上大量繁殖。(2)夏天天氣熱,寶寶出汗多, 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 寶寶口渴時, 會因攝入更多的奶或多飲各種含糖的飲料, 導致胃腸道負擔過重,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
  • 小寶寶生理性腹瀉的症狀與護理
    >小寶寶生理性腹瀉的症狀與護理2013-04-17 11:44:1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生理性腹瀉是某些嬰兒的正常現象,不屬病態,無須用藥。  嬰幼兒腹瀉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症之一,也是影響嬰兒健康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歲以內的嬰兒更為多見,這種病症表現腹瀉、嘔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發熱等,主要原因是嬰幼兒的消化器官尚末發育成熟,不適應食物的質和量的變化,所以一旦餵養不當、冷熱失調或遇到感染時,就容易引起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亂而發病。
  • 兒童用藥|夏季寶寶腹瀉知多少
    對於年齡較大兒童,腹瀉是指一日排稀便3次或更多次。1.夏季為什麼是寶寶腹瀉的高發季節呢?(1)天氣炎熱可以導致細菌在食物上大量繁殖。(2)夏天天氣熱,寶寶出汗多, 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 寶寶口渴時, 會因攝入更多的奶或多飲各種含糖的飲料, 導致胃腸道負擔過重,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
  • 夏季小兒腹瀉的防治措施
    察言觀色 知曉孩子的痛家長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小兒肚子不舒服就只會哭,但永遠不會告訴你他肚子痛,這時,家長就顯得束手無策了,為此,醫生向家長支了兩招,察言觀色,讓你知曉孩子的痛:一個是大便的次數增加夏季頻腹瀉 細菌惹的禍造成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幾種:第一種是過敏,有些新生兒對奶裡面的蛋白有耐受性和過敏,這就導致了腹瀉,要注意,這種腹瀉的時間會很長,一般為兩周以上
  • 寶寶夏天腹瀉,為什麼非「菌」不可呢?五大原因告訴你
    夏天是寶寶腹瀉的高發期,很多新生兒家庭在這個季節都會遇到寶寶腹瀉拉肚子的問題。飲食不當、天氣過熱、細菌病毒感染,都可能引發寶寶拉肚子。
  • 東哥說育兒丨夏季寶寶易腹瀉,家長如何輕鬆應對?
    夏季天氣炎熱,宅在家裡吹著空調、吃著冰凍西瓜,簡直不要太爽!(來源:千庫網)每年夏季,都是嬰幼兒腹瀉高發季。而孩子腹瀉,會對正常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為什麼夏季寶寶易腹瀉?1、寶寶的胃腸道還沒有發育成熟,胃酸比較少,殺菌能力也比較差,如果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病菌進入寶寶腸道後,就很容易引發腹瀉。
  • 腹瀉可多吃香蕉止瀉 哪些食物有止瀉效果
    腹瀉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症狀,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拉稀。那麼如果是嬰兒腹瀉的話,有哪些病因?  嬰幼兒腹瀉的病因: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瀉叫腸炎。細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病毒引起的為病毒性腸炎,其病原主要為腸道病毒。還有一種近幾年來發現的輪狀病毒,因其形態似車輪,因此而得名。致病性大腸桿菌炎多發生在夏季,所以也稱夏季腹瀉。病毒性腸炎多見於秋季,故也稱秋季腹瀉。這類腹瀉也稱感染性腸炎或感染性腹瀉。
  • 夏季天氣炎熱潮溼有利於細菌生長 小心腹瀉高發
    (夏季食物保質期短,容易變質,生的蔬果要趁著新鮮吃。資料圖。       長沙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專家表示,引發腹瀉的原因很多,夏天天氣炎熱潮溼,有利於細菌生長,而且蒼蠅、蟑螂活躍,病菌容易擴散;夏季食物保質期短,容易變質,生的蔬果、燒烤、剩飯剩菜或熟食,在加工或儲存過程中很容易被細菌汙染,導致病從口入;吃得太多、太雜,或者貪吃生冷瓜果、冷飲,可能導致消化吸收不良,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痛
  • 夏季寶寶容易腹瀉可咋整
    盛夏,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容易發生腹瀉,特別是2歲以下寶寶更容易發生,」每年的5月~8月是感染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腹瀉輕則導致嬰幼兒營養吸收不良,重則會導致寶寶身體健康問題出現危機,所以應高度重視防腹瀉。腹瀉是夏季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這是家長們經常遇到的問題,一吃就拉,孩子受罪,大人看著心疼,不知所措。
  • 寶寶春季腹瀉的症狀
    1、天氣變化導致的腹瀉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較少,殺菌能力差,再加上春夏喝過多的飲料,容易稀釋胃酸,這樣,病菌就容易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另外,嬰幼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這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春夏氣溫較,細菌容易繁殖,也增加了寶寶感染細菌的機會。這些均易誘發腹瀉。防治方案夏季孩子體內水分蒸發較多,要及時補充足夠的水,不能以奶水來代替水。還應採取必要的降溫措施。
  • 拉肚子、腹瀉、急性腸胃炎,你需要知道這些……
    冰鎮飲料透心涼,啤酒燒烤小龍蝦,當你無法拒絕這些夏季誘惑的時候,疾病危險正悄悄來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食源性疾病負擔的估算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每10個人中就有1人因吃了受汙染的食物而生病;每年約42萬人因吃了受汙染的食物而死亡;每年有超過12萬名兒童死於食源性疾病。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注意衛生,防止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