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浪網曾發布過的某家調查機構針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八個大中城市的調查數據,數據顯示中國普通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佔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供孩子讀書」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支出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截至目前,這份調查報告已過去了14年,中國的經濟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孩子教育的投入有增無減,從各地優質教育資源的學區房搶手程度即可見一斑。
孩子是上天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從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開始,吃的、穿的、用的......全天下的父母們都恨不得把自己能想到的、最好的一切都給到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更是不遺餘力。美國安妮特·洛羅是研究家庭志的權威學者,她研究並劃分了「精心栽培型」和「自然放養型」兩種父母教育模式:
所謂精心栽培型教育,主要指中產階級父母的育兒方式,這類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深謀遠慮地為子女做教育投資,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社交技巧和文化素養,最終是為了自家孩子能夠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學校內有著優秀的表現。而自然放養型教育,是出於客觀或主觀原因放手讓孩子發展,讓他們更多的憑藉自己的天分和運氣。
教育投資除了需要家長時間、精力的投入,不可或缺的還有資金的投入。目前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基本花費不多,平時的素質教育培訓費,每月的工資也能基本覆蓋。但是孩子上大學和讀研的費用,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需要早做打算。所以如何提前規劃和儲備孩子的教育金,就成了每個家庭必須的財務規劃。
根據身邊情況的了解,目前很多家庭對於孩子教育金的儲備無外乎以下三種:
我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另一種積累方式:基金定投。操作方式類似銀行的零存整取,即規劃一定年限的時間,按月固定投入購買基金,享受基金的長期收益。
基金定投具備了前三種常見方式的所有優勢,而它的投資風險又可以通過學習基金相關知識來降低,所以是非常值得學習的理財方式之一。讓我們舉個例子,用數據來演示一下基金定投的長期收益情況:
示例
目標:儲備大學四年的學費與生活費
操作計劃:從0歲起,每月定投1000元,定投18年
投入總成本:18年共216個月,共投入本金21.6萬
根據假定的平均年收益率分別為5%、10%、15%,使用網上的複利計算器預計收益如下:
如果再保守一點,在不影響日常支出的情況下,我們按每月定投500元來計算:
操作計劃:從0歲起,每月定投500元,定投18年
投入總成本:18年共216個月,共投入本金10.8萬
預計收益如下:
當然,如果到孩子上大學時暫時不需要用到這筆錢,可將餘額繼續放在基金裡投資增值,到畢業後還可以作為一筆創業金、或婚嫁金使用。
配置建議
組合類型:教育金的基金儲備可以考慮直接配置1~2支指數基金;或1支債券基金+1支混合型基金的組合。
基金公司的選擇:儘量選擇老牌的基金公司,這樣可以避免遭遇黑天鵝事件,最大化的保證本金的安全。
風險偏好: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取捨。如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類型呢?現在網上都有很多風險測評模板,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測評;還有一個最簡單的,就是自己萬一虧損多少錢不會睡不著覺?以自己不擔心不心慌的為前提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確定購買的基金類型與購買比例。
倉位管理: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倉操作,例如股市高位和股市低迷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調整不同基金的持倉比例,進可攻、退可守,切記安全為上,杜絕貪念。
定投紀律
1、每月定投的金額以不影響日常生活消費為前提,一旦確定金額,不要隨意變化。
2、確定定投時長後,不能隨意中止。
3、平時關注經濟,根據市場情況做必要的持倉調整,不頻繁操作。
以上,是我推薦的孩子教育金採用基金定投積累的一個家庭財務計劃,我給Steven定投基金的收益率目前已經超過15%很多了,本文舉例只是為了做長期收益的測算,方便大家理解;這個思路同樣可以應用到解決婚嫁金、創業金、養老金補充等其它問題的家庭財務計劃中去。每個家庭都希望能夠儘自己最大所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最好的環境,如果有長遠的家庭財務規劃,花少許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投資管理,堅持下來後你會發現即使普通的工薪家庭也是可以將孩子的教育、婚嫁的資金需求輕鬆解決,希望本文可以啟發到大家。
全文完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我2個忙:
1. 點讚和轉發,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內容。
2. 關注我的頭條號「Steven媽媽s」,或我的微信公眾號「Steven媽媽」讓我們成為長期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