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群脂肪比例攝入較以前明顯增加。高脂肪的攝入會引起慢性病的發生,所以飲食結構的合理化顯得非常重要,醫生建議在生活中我們要控制脂肪的攝入,做到少油少鹽」的飲食。
86歲的齊爺爺住在東勝區金夢園小區c區,平常保姆給老人家做飯,今天,齊爺爺準備親自下廚,炒菜的時候我們注意到,齊爺爺只放了一點油。
居民 齊鳳元:年輕時候愛吃鹹的油大的,可是上了年紀以後逐步你自己也體會到,大魚大肉儘量不吃或少吃。
雖然明白做飯時候要少油,但是我們大多數本地人的飲食習慣還是大魚大肉,燉菜燴菜時多放油鹽味道會更加可口。醫生告訴我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一天的飲食中只能攝入20到30克的油脂。
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劉俊祥:葷油,肥肉這些都是我們明顯可見的,隱性脂肪是油炸食物,含油脂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要從飲食中注意這些食物的一個攝入量的一個控制。
醫生告訴我們,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還有橄欖油,茶樹油中,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量要比其他油脂多,對身體血管的負荷要更少,所以是烹飪的首選。
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劉俊祥:此地人愛吃燉肉燴菜,本身燉肉燴菜的脂肪就超量的,所以我們建議減少這個膳食的攝入,蒸的或者炒的這樣油脂的攝入就要少了。
顯然,烹調的方式很重要,減少油的用量,也會減少慢性病的發生。
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劉俊祥:包括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膽結石這種病少了,肥胖的機率也少了,另外血管的負荷長期也是少的。
記者:範珺婷 王紅
民生
編輯:楊幀 審核:張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