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這段時間連續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糖尿病的文,因為大部分人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主要是想通過讓大家了解2型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措施來控糖,達到穩定血糖減少併發症的效果。有很多糖友私聊也問了很多問題,我看了看,有關日常生活方面的,主要還是集中在飲食,畢竟飲食是人們不可缺少,但偏偏糖尿病又要控制飲食,這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尤其是熱愛美食的人更覺得生活一片黑暗,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就必須跟美食絕緣了?今天我們就糖尿病飲食方面專門談一談!
01患了糖尿病就要跟美食絕緣?飲食必須少糖、少鹽、少油?
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不能不吃飯,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又要控制飲食,往往看著美食,流著口水卻不能隨心所欲,真的是非常難過的事情,但實際上控制飲食並不是很多食物不能吃,簡單的通過不吃這個食物或者那個食物來控制飲食,往往無法長久,最終可能讓控糖功虧一簣。
其實,控制飲食更多的是控制份量,是吃多吃少的問題,哪怕是甜食也可以吃,只要淺嘗即止,這樣並不會對血糖產生較大的影響,也能滿足一飽口福的欲望。控制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加一減一」,根據食物的種類、熱量、糖分含量來進行配比,攝入了一份含糖食物,那麼在之後的飲食中就要減少一份含糖食物,這樣就能達到控制總量的效果。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只要能夠控制好每天攝入的食物總量,就基本能夠穩定血糖,也就是說糖友們並不是和美食絕緣了,而是需要在吃美食的過程中控制好度即可。
說完美食,我們再來看看少糖、少鹽、少油的問題。少糖、少鹽、少油是很多人都推崇的養生原則,同樣不少糖友也會用這個方法來要求自己,有些糖友甚至要求的非常嚴苛,但實際上這種原則並不完全正確,如果過於嚴苛的控制飲食,很容易讓人營養不足。
少糖、少鹽這個沒有問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少糖和少鹽是日常飲食的標配,少糖有助於血糖穩定,減少波動;少鹽能夠減少水腫、避免高壓,由於高血糖也會損傷血管,所以少鹽能夠避免糖尿病併發症。
而少油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其實正確的飲食並不是一味地減少攝入油脂,而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情況來調整飲食,通過攝取適度的有益健康的油脂。
如果糖尿病患者比較胖,那麼就需要減少食物中的油脂,避免過多的油脂攝入後讓患者更加胖,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讓血糖失控。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由於高胰島素血症,常伴有高血脂的問題,減少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確實能夠改善血脂偏高的情況。此外,這類人除了控制肉類脂肪外,也要注意加工食品,比如麵包、甜點、冰激淋等等,這類雖然沒有肉,但其中也含有較多的脂肪,必須控制攝入的總量,還要多用健康的烹飪方式,避免油炸,這些都能夠幫助身體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減重,從而降低胰島素抵抗,有助於控糖。
但如果是偏瘦弱,營養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就不能用以上的標準來控制飲食,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會導致這類糖友處於營養不均衡的狀態,一般來說,人的熱量主要來自於,糖分、脂肪和蛋白質這三類營養,如果大量減少脂肪的話,有可能讓糖友在不經意中增加了糖類或者蛋白質的攝入,而且大量減少脂肪攝入,會進一步減輕體重,導致肌肉減少,從而導致其他健康風險。
而且攝入脂肪會增加飽腹感,而少油的話,反而容易讓糖友時常感到飢餓,結果本來給自己定好了飲食的總量,總是因為飢餓而攝入更多的食物,非但沒有起到效果,還可能引發血糖的波動。
如果攝入油脂的話,建議主要攝入不飽和脂肪酸類的油脂,比如在平時烹飪時採用橄欖油,日常裡可以適量補充一些堅果類的食物,目前很多營養機構推薦每天食用堅果,這樣即使平時不吃肉或者攝入油脂少,也可以用堅果補充。
02糖尿病如何選擇食物?有沒有什麼標準?
說到糖友選擇吃什麼樣的食物,有一個參考指數,叫做升糖指數(英文簡稱GI),這個指數是用來比較不同的食物對血糖的影響程度的,主要是在固定的時間裡,食物導致血糖上升的程度。一般來說,高GI食物讓血糖上升和下降的速度較快,容易在進食後感覺餓。如果因此吃得更多,加上胰島素大量分泌,就容易造成肥胖,而且血糖也不易穩定;而GI值越低的食物,血糖上升的速度慢,容易維持血糖穩定。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白面饅頭的GI=100,那麼相比較米飯的升糖指數是90,但燕麥的升糖指數只有45左右,所以這樣看就說明當吃同等重量的三種食物,升糖的高度是白面饅頭>米飯>燕麥的,因此這種情況下在三種食物中選擇,自然就是以燕麥為先;同理我們日常進食的水果也是有升糖指數的差別的,比如西瓜的升糖指數在100以上,而蘋果只有50左右,相差一倍,所以如果糖友希望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就可以優先選擇蘋果,避免進食西瓜,導致血糖快速高升。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能發現,糖友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血糖就更容易穩定,而選擇指數高的,就容易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一般認為升糖指數超過70就是高升糖指數食物,儘量避免食用或者少量食用;升糖指數70以下,55以上的是中升糖指數食物,應該減少食用;而低於55的食物則為低升糖指數食物,是糖友們優先選擇的食物。
但是,那麼多的食物,我們怎麼來判斷它的升糖指數是不是高呢?
03如何判斷GI值的高低?哪些因素會影響升糖指數
其實食物的升糖指數也並不是固定的,也要受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影響升糖指數的因素,來判斷食物的GI值,主要有5大因素:
1、澱粉的類型
澱粉分為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兩者相比,支鏈澱粉更容易被消化酶作用,所以其消化的也比較快,因此GI值也會比較高,血糖上升也比較快,幅度也高。舉個例子,好比米飯中,白米主要是直鏈澱粉,而糯米主要是支鏈澱粉,所以糯米的升糖指數要大於白米。
2、膳食纖維含量
食物中的纖維含量高,那麼升糖指數也就低,因為纖維素能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並且有較強飽腹感,比如選擇麵包或者餅乾,同等情況下,選擇雜糧的更有利於血糖穩定。
3、食物的酸鹼度
食物中酸的含量如果高的話,可以讓胃的排空減緩,也能延緩糖類的消化吸收。舉個例子來說,檸檬和桃子、西瓜相比較,檸檬的更利於血糖穩定。
4、食物加工程度
一般來說,加工程度越高,食物越精細,那麼消化的時間就會比較短,升糖指數也就越高。比如同樣份量的燕麥,即食的燕麥麥片要比普通燕麥麥片升糖指數更高。
5、烹調方式
這個大家都了解,粥品比乾飯升糖更快,波動更大,因為烹飪後,澱粉吸收了大量水分,變得軟化了,消化的時間會變短,所以升糖指數就相應的提高了。
通過以上影響因素我們,能了解同樣的食物,如果加工更加精細,烹飪時間長以及膳食纖維少的話,就容易導致升糖指數提高,而如果控制這些影響因素,也能夠降低升糖指數,比如我們平常吃的米飯、饅頭、餅類等食物,本身屬於高升糖食物,但如果放涼,放幹的話,則會導致澱粉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變成有些營養機構宣稱的「抗性澱粉」,這種澱粉能夠幫助控糖,很多售賣的有關糖尿病食用的食物,就是加入了這類的「抗性澱粉」,幫助患者延緩升糖速度。
不同類型的食物相比較的話,蔬菜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蔬菜的熱量以及升糖指數都比較低;其次就是肉蛋脂肪類的食物,不過這類食物進食應該控制,否則會導致蛋白質、脂肪攝入過多;然後就是奶類食品較高,有些人會問奶類升糖指數為什麼會高,這是因為奶類中含有乳糖;最後升糖指數高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大部分的水果。
04怎麼做才能做到低升糖指數飲食?
有三個口訣,幫助大家做到低升糖指數飲食:
1、吃粗不吃精
我們目前吃過的米麵等碳水化合物,都是經過加工的,穀物經過加工後,其中的膳食纖維就會被除去,剩下的主要是升糖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所以進食精製主食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富含纖維素的粗糧、雜糧,比如藜麥、蕎麥、燕麥等,或者五穀飯,這樣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胃腸的吸收,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2、吃幹不吃稀
粥類或者稀飯有利於消化吸收,對於胃腸有問題的人有幫助,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就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少人喜歡喝鮮榨果汁,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打碎的水果會破壞其結構,也會導致血糖波動,所以進食食物儘量選擇原來的狀態,避免過度烹飪或者加工,澱粉類食物也儘量保持幹硬的狀態。
3、吃菜少吃果
一般我們說食物常把蔬菜和水果放在一起,但實際上對於血糖變化來說,蔬菜的優勢明顯,因為蔬菜富含纖維素,能有效延緩血糖升高,增加飽腹感,這就是為什麼糖友晚上餓了,推薦大家吃點黃瓜或西紅柿。而水果一般含有較多的糖分,不利於保持血糖的穩定。
當然,我們要注意,這裡說的升糖指數低,並不意味著你吃多少都低,如果攝入低升糖指數食物過多,也會出現血糖大幅升高的情況,任何食物的攝入都應該在營養均衡下保持適量的狀態,才能到達所謂的低升糖效果。
05少量多餐有助於改善血糖嗎?
糖友恐怕經常會聽人說控糖的飲食要少量多餐,但現在研究認為少量多餐並不是適用於每個人,因為少量多餐的飲食需要患者對於食物把控非常嚴格,而且對於食物特點也有較清楚的認識。實際上,很多人在嘗試少量多餐時會面臨兩種局面:第一種就是控制飲食過於嚴格,這樣往往導致營養不良或者營養不均衡,可能出現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而油脂、蛋白質攝入過多,雖然看上去血糖穩定了,但時間長了,可能有酮症酸中毒的風險;另一種是食物量把握不正確,看上去吃的少了,但次數多了,或者食物換算不準,實際攝入熱量或者碳水化合物還是多了,結果導致血糖出現大幅波動。
所以,目前糖尿病患的飲食準則,就是好油、控糖、少鹽和高纖,這個飲食原則和傳統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並不需那麼精算各種食物應該攝取了多少,或者按什麼比例,而是根據患者實際的情況來調整,如果糖友飲食過多、體型肥胖,整體食物除了蔬菜外,其他都該減少;如果糖友營養不佳,那麼就要適當補充油脂、蛋白質,主食也應該少量增加,才能維持營養與健康。
當然,並不是說少量多餐不好,而是要計算好份量,把握好每天進食的總量,加餐最好是在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下進行,另外要把血糖的監控跟上,檢測進食食物的血糖變化情況,發現規律,及時調整,最好能在醫生或者營養師的監督下,讓藥物、食物與血糖間達到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