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社會,需要淡定的我們,只有靜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020-12-13 柳絮心語

01

一天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手握黃昏。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身處遲暮。總是經過的太快,領悟的太晚,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同事情、同學情、朋友情。一旦擦身而過,也許永遠也遇不到了。

02

簡單的活,讓心歸零,匆匆而過的是時間,而留下的全是回憶,選擇放下,學會減負,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快樂的主人,盡心就是完美。給自己的心留下一份安寧所在,心安即是美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

03

只有放下羈絆前行腳步的重擔,放下陰霾繚繞的負面情緒,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領悟到「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然物外。想要幸福,先要獲得心的安寧。注重對心靈滋養,總能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智者向內尋求力量,反省改過完善自我。

04

黎明到來又是一天新的開始,地球不會因為任何苦難而停止轉動,所以人,萬物靈長也沒有任何理由沉淪不起。無論晴天雨天,無論順境逆境,都是人生的組成部分,從容處之,不存所謂的分別心,苦與樂皆是修行,最重要是順其自然地醞釀心中意境,達到圓融。若能如此,何謂苦?何謂樂?已經朦朧了,沒明顯的分水嶺。苦即是樂,樂即是苦,大概這樣是高境界的修心養性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

05

如果你一無所有,那麼就釋懷所有,擁有一個雲淡風輕的心情就足夠了,如果你有情有愛有親人,那麼就珍惜所有,奔波和忙碌都是一種幸福。

06

自我接納是正視自己的不足,並且為變得更好而願意付諸行動,接受一個不完美不全能的自己,但是要有一個願意改變的積極心態,並且去尋找改變的方法。人,要善待自己,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和敬畏,善於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讓自己一直處於學習、思考的狀態,每天都有一點進步,寬容別人,也寬容自己,活得才通透。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

07

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於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

08

人的一生總有高峰和低谷,無論你身處什麼位置,都不要忘了保有一顆助人之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對你來說可能是舉手之勞,對別人來說卻是救命的良藥。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

09

有時雨後地上的小水窪,倒映著清澈的晨空。晚上樹影斑駁在無人的路上,都是一幅幅美麗而獨特的畫。牆上各種陰影線條,也可以想像成人面,輪廓。只要善於發現,處處都是藝術品。

10

浮躁的社會,需要淡定的我們。只有靜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放空自己,安然前行,做一條微笑的魚,不為往事擾,餘生只願笑。每天給自己升起一顆陽光,溫暖自己的路。

相關焦點

  • 人生如茶,淡定從容,靜心以對
    人的少年時期是頭道茶,茶水渾濁,應該屏棄泡沫,衝洗茶具,才能讓後敘的茶湯清澈見底,韻味有神!人的青壯年時期是第二道茶,因為二道茶才開始飲用,而二道茶水含茶鹼和茶多酚最多,同時還並夾有或多或少的其它雜味,所以喝起來有帶有較濃的青澀苦味,所以用二道茶水的青澀苦味,來形容人生青壯時的打拼艱辛期。
  • 靜心,讓心歸零!
    人生需要歸零,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要靜下心來,將過去清零,讓心歸零,然後重新開始,不讓過去的包袱,成為今天的負累,放下過去,輕裝前行,如此,生活更美好。靜心,讓心歸零,回歸自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塵世喧囂,人心浮躁,當我們面對人生路上的各種誘惑,難免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這個時候,唯有靜心,讓心歸零,才能找到自己,然後回歸自己。做人要明白,一個人,一旦迷失了自我,是很危險的,甚至有可能墜入深淵,後果不堪設想。
  • 2020屆高考還有40天,校長寄語:去浮躁,靜心才能抓住每一天
    同學們:為了高考,我們歷煉、準備了整整12年。12個春秋,我們吃苦流汗、起早貪黑,備嘗求學的艱辛,為的是高考戰場上過關斬將,勢如破竹奪取桂冠!一面質量上乘的大銅鑼,需要高明的師傅千萬次恰到好處的錘打,而鑼心的最後一錘,將決定整個鑼的質量。最後的40天將是同學們十二年學習生涯的最後一錘!
  • 「精選15句」關於靜心讀書的句子
    只有書可助你一臂之力,挽你出這糟局。且不說書的內容會教你如何靜心,就讀書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譁與騷動之中步入靜態。3,在沒人打擾時,你要靜心讀書,沒人會一直陪你到生命的盡頭!只有習慣冷靜、習慣時光在不經意間流失,才會想到須珍惜它。有時必須成為一個隱形人,短期內被世界遺忘,總有崛起的一天,可能長時間地被世人記住。
  • 在浮躁時代做個內心沉靜之人
    不幸的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大多數人選擇了參與世界的喧囂,不斷向前張望,疲於奔跑然後遺忘,內心充滿幻想又充滿焦慮。當焦慮襲來,我們無法化解;當孤獨襲來,我們無處迴避;當憂鬱襲來,我們無力對抗……我們只有被動地承受著,又或者,投入另一個目標來轉移焦慮、孤獨帶來的痛苦。於是,就有了更多的焦慮、恐懼、緊張,有了更深的憂鬱、孤獨、不安。
  • 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如此浮躁
    我們漂泊在他鄉,做著心累的加身體累的工作。總是眼睜睜地看著故鄉四季更替,卻無法在家鄉久留。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說,心要靜下來才能學得進去。工作了才發現也需要心靜下來才能做出成績。然而外出的時間越長就發現心越難平靜,甚至變得異常浮躁。管不住自己的脾氣,甚至會失眠,動不動就想離職回家種地。
  • 冥想:如果生活中出現破壞性壓力,我們先靜心
    我們在生活中的任何遭遇,都可以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場磨難-----道玄​壓力,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感受到這三種壓力源理解起來也非常容易,代表了來自我們身體、精神、社會的三個維度的壓力源頭。這種狀態下的個體,心理處在失衡狀態中 ,情緒不穩定、心理念頭混亂,所以需要一定的心理指導以及通過冥想等方式來回歸自我內在的寧靜,從而調理自己的心神達到新的平衡。這種破壞性的壓力對於個體來說,都是屬於一般生活 中不可見的極端情況,所以對於我們個體來說,承受起來就很難受,對於我們的傷害就很大。
  • 《五月碧雲天》,靜心傾聽生活的美
    《五月碧雲天》,靜心傾聽生活的美。,讓觀影者在電影面前能夠停下疾行的腳步,沉靜下浮躁的心去體驗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我覺得這樣的影片很好的抓住了觀眾們的世俗之心,將他們置身於平靜中去尋找本心。,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對於一個激情褪去的人來說是最好的生活狀態,我覺得人一輩子的疾步前行,會忽略身邊許多美好的風景,我認為這樣靜下來去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 靜心享受 享受靜心
    人啊,一生就那麼幾十年的光景,而在最美好的年華裡,都在辛苦的追尋著:升遷、發財、美女、享受……不能拿一種標準去衡量所有的人,人各有志,追求也各不相同,只有當你通過努力擁有、達到了某種目標或實現了某個願望時,你才會感到快樂與幸福!
  • 寓意:只有內心美好,才能看到一個世界的美好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情緒就像變幻的天氣,當你覺得悲觀失望的時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處在一片陰霾之中;如果你選擇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你的生命中就會一直充滿陽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靈,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 捨去浮躁與虛華,用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才會淡定從容
    因為往事會在某一瞬間,猝不及防自行爬上來,而我們最終只能與往事握手言和。02生命是一場旅行,每個人都是歲月的歸人。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修一顆自在心,寵辱不驚,靜看世間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 美好的一天,做從容,淡定,優雅的自己
    欲望是幸福的敵人,因為欲望總是使人處於一種浮躁不安的狀態中。遠離欲望的糾纏,才能體驗幸福的真諦。5.守住心底那最美風景,成為一種風度,寧靜而致遠;守住記憶裡最美風景,成為一種境界,悠然而豁達;守住生命中最美風景,成為一種睿智,淡定而從容。
  • 養生是一種靜心淡定的心態 壞心情傷身傷容顏
    在三位受訪者中,她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動怒,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友人交流一種心態,這種語言與語言的碰撞,實質是一種心與心的互動,養生靜心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說,女人的一生都與心情有關,無論是孕事還是年輕的容貌都是由激素決定,而分泌激素的垂體,正是被我們的情緒所左右。
  • 教育是一份需要靜心去做的事業
    在當下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裡,教育工作難免會受到功利性影響,導致批評聲一片。洛陽市第八中學校長付耙牯覺得,教育並不是一項有投入立即會見收效的工作,它本身具有延遲性,需要時間的積澱和驗證,教育工作者只有靜下心來,才會多一份寬容和等待,陪伴孩子們共同成長。
  • 浮躁的社會,大家一起來談談心吧!
    可隨著時間慢慢的變長,隨著寫作激情的慢慢的變淡,罈子也隱隱約約的感受到推廣文化或是推廣一些自己對於文化了解的文章不是特別的受大家的關注!因為相對於需要用心或者是需要用自己去了解的文化進行解讀的時候,往往會比快餐文化要少很多。但罈子的心裡依然是想繼續寫著有關於歷史文化之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 董明珠:只有選格力 才能感受到美好和幸福!
    「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日本,我們是在這個行業裡面做的產品最尖端舒適的」「你要用空調,必須選格力!」「未來,你的家庭裡面每一個電器產品,只有選擇格力,才能感受到美好和幸福」…… 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的會場上,董明珠又拋出了不少犀利的話語,展現出一如既往的強勢和自信。
  • 抄寫《心經》,是一場靜心的修行
    喧囂的世間,忙碌和浮躁是大多數人的寫照。滋生的雜念,時刻擾亂著我們的內心。心一動,世間萬物跟著生起,紛紛攘攘,無時或了;心一靜,浮蕩人生復歸平靜,紛爭遁形,塵勞消跡。靜心才能擺脫雜念幹擾,既能增強內心祥和,又能提升我們的直覺判斷力,但是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總有受到各種雜事幹擾,靜心並不容易。而抄寫心經,是讓人心淨的良方。《心經》就是一部讓人平靜的佛經。
  • 張九齡《感遇(其一)》:靜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做個有質量的人
    大自然賜予給這山林裡的這一切,都是這麼蓬勃,這麼美好。山林裡,四時之景,如詩如畫,每一個季節都透著自己獨有的魅力。居住在這山林中的人,經常穿梭在山林裡,看著四季不同的花兒,嗅著四季不同的味道,唯一相同的,是陶醉在這美妙大自然的感覺。
  • 禪意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
    我們生活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裡。常常在浮躁中丟失了自我,在誘惑中迷失了正確的方向,在名和利爭鬥中遠離了內心的自我,所以離我們的內心世界越走越遠。做回真實的自己,聆聽自己的內心,只有這樣,你才會冷靜,更淡定,才能讓內心清澈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