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15: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醫院就診時,常常是患者太多、醫生太少,每次看病都沒時間細聊。其實有些醫療健康小常識,醫生們一直都想對大家說。
內科1. 量血壓時,最好把左右手都測一下。
通常以高的那個為準。多測幾次求平均值,血壓值更準確。
2. 不建議靠喝紅酒,保護心腦血管。
動物實驗表明,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可能對心臟有益。
但如果把有效劑量換算到人身上,相當於每天要喝 1000 升左右的紅酒。這誰受得了?而且,酒精傷肝且致癌。
3. 無論哪種貧血,吃阿膠、紅棗、紅糖都沒用。
缺鐵、缺乏維生素 B12 和葉酸、重金屬(鉛)、遺傳……這些常見的貧血病因,吃它們都沒法解決。
4. 打鼾不是睡得香。
打鼾是呼吸不暢導致的響聲,嚴重打鼾可能導致「睡眠呼吸暫停」,很危險,建議及時諮詢醫生。
5. 如果出現下面的情況,很可能是中風徵兆。
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便;
口角歪斜;
說話不清;
頭暈頭痛;
昏睡,很難叫醒;
甚至劇烈嘔吐、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外科6. 燙傷了,別亂抹東西。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衝(冷水 / 自來水衝,不要用冰水);
脫(脫下燙傷處的衣物);
泡(在冷水中持續浸泡);
蓋(蓋上乾淨的紗布或毛巾);
送(送往醫院)。
燙傷後塗牙膏、醬油、豬油、麵粉……統統不可取。
7. 吃「發物」不影響傷口癒合。
真正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是:年齡、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環狀況、吸菸……
各種「忌口」、不吃東西,容易營養不良,更會妨礙傷口癒合。
腫瘤科8. 肥胖會增加腫瘤發病率。
研究證明,腫瘤發生的風險,會伴隨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幸運的是,和其它致癌因素相比,肥胖是一種可以逆轉的致癌因素。管住嘴,邁開腿,控制好體重。
9. 不存在能防癌抗癌的食物。
大蒜、綠茶、秋葵等能防癌抗癌的說法,都沒有經過科學考證,如果吃某種食物就能一勞永逸、遠離癌症,這樣醫院恐怕要開到菜場裡了……
10. 吃「發物」不會讓癌症復發。
現代醫學中,並沒有「發物」一說,所以基本不存在「忌口」的說法,而「一種食物就能讓癌的復發」的說法更是沒有科學依據。
實際上患者更應該吃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保證足夠的營養才有利於治療後的恢復。
婦產科11. 宮頸糜爛不是病。
看到治宮頸糜爛的醫生,最好掉頭就走。因為「宮頸糜爛」不是病,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正常的生理改變。
12. 傳統的「坐月子」有害
產後的媽媽的確需要護理,但絕對不要不洗頭、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床、不出門……
兒科13. 6 個月之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喝水,1 歲以內的寶寶也不要吃鹽。
因為母乳和嬰兒配方食品裡都有了。
14. 不要給 1 歲以下的寶寶餵蜂蜜。
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狀桿菌,產生肉毒素。
小於 1 歲的寶寶腸道環境很脆弱,對毒素反應更敏感。吃了蜂蜜後容易中毒,出現嚴重症狀。
15. 寶寶感冒發燒,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捂汗」。
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捂得太緊,熱壞了、脫水了,孩子只會病得更重。
口腔科16. 80 歲的老人也能有 20 顆健康的牙。
不要再覺得「老掉牙」是宿命,只要你定期看牙醫,堅持護牙。
皮膚科17. 吃再多膠原蛋白也不能美容。
吃進去就成了胺基酸,並不能直接變成皮膚上的膠原蛋白。塗在臉上也沒用,因為皮膚吸收不了這種大分子物質(蛋白質)。
好好吃飯多喝水,這才是皮膚變好的基礎。
18. 防曬不僅能防止變黑,還能預防皮膚癌。
陽光中紫外線可能引發惡性皮膚腫瘤,所以,需要曬太陽,但別曬太狠。注意抹防曬霜。
五官科19. 關燈玩手機、看電視、看電子書……對眼睛傷害更大。
既然關了燈,就安心睡覺吧。
20. 配一副合適的老花鏡。
上了年紀,眼睛生理調節功能下降,會出現「老花」。
提高環境亮度,把手機字體調大,避免長時間連續看書看電視,都對眼睛好。
建議去正規醫療機構驗光,配一副合適的老花鏡。
來源:山西健康之聲廣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