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再拋「小說已死」論:傳統意義上小說已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作家馬原再拋「小說已死」論,引發熱議———

  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已經死了?

  傅小平

  5月6日上午,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頒獎前夕,舉行了一場由多位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參加的題為「我們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文學」沙龍。作為該獎項終審評委之一的作家馬原首開話題,拋出「小說已死」的觀點,引發了熱烈的爭論。

  悲觀論斷,是因為坐標系放得太過狹小

  事實上,早在2002年,馬原就曾拋出「小說已死」的觀點,在當年的文壇掀起軒然大波。「當時也是在一次文學沙龍上,王蒙也在場,他聽了後,用幽默的語氣調侃說:或許是你馬原的小說才死了呢。」

  如今,不再寫小說而在大學教授經典文學的馬原,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讀者和一個旁觀者。他十分懷念上世紀80年代文學繁榮時期,有一次他坐火車沒買到臥鋪,就向列車長出示了自己的中國作協會員證,結果列車長免費補給了他一個臥鋪,還興奮地對他說:「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活著的作家!」

  可是近些年,不要說馬原走在路上很少再有機會被人拉住合影,就連他的那張中國作協會員證似乎也形同雞肋。在馬原看來,這就是小說已死的表現。「小說的價值正越來越邊緣化,讀現在的小說,我們再也讀不到精神的悲愴、宏大和莊嚴。」馬原認為,今天的小說已經沒有經典可言,寫作越來越娛樂化,讀者越來越粉絲化。網絡等新媒體培養出了新的作家,但是他們寫的東西,和傳統文學相比,已經不是同一樣東西了!「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已極少被閱讀。電視劇作家已經取代了過去作家的功能。過去意義上的小說確實已經死了。」

  作家張煒顯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他坦言,自己有一段時間也曾為此感到憂慮,直到後來看到一篇題為《雨果與莎士比亞》的文章,這讓他了解到即使在雨果、左拉生活的年代,就有人提出文學已死的觀念,可此後卻出現了文學的空前繁榮,即使到現在,依然源源不斷有人在進行著文學創作,並顯露生機。「以此看來,文學可能天生就是死去活來的命,一直被捧在空中傳遞並不是好事,文學的兩隻腳就是要堅實地踏在大地上。」在張煒看來,我們對文學的悲觀論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把坐標系放得過於狹小。「作品的真正價值,只有放在長時期內進行考量,才能真正凸顯出來。而恰恰是這嘈雜的、混亂的,甚至可以包容文學死亡的想像的時代,可能會產生代表這個時代的傑作。」

  小說虛構魅力漸失,寫作者要擔負責任

  張煒的美好願景,固然讓人欣慰。文學面臨的嚴峻處境,也是當下不得不正視的話題。在文學不景氣的當下,不少作家紛紛改行當收入相對較高的編劇,就是一個例證。按照坊間的說法,詩是用血,小說用汗,而電視劇就是用口水寫出來的。評論家謝有順就曾問過一個轉行的作家,為何遲遲不回到小說創作中來。誰料對方反問他道,「你想過沒有,90多年前的小說是什麼地位?」當時小說還是「不入流」的微賤之物,直到後來才開始進入主流。這話讓謝有順深有感觸,「我在想,今天的電視劇是否就是90多年前的小說?」在傳統文學影響相對衰微的今天,電視劇可能正是文學存在的另一種形態。

  作家魏微表達了自己的困惑。近些年,她閱讀的基本上都是歷史、紀實類的作品。「這當然和我所處的年齡段有關,因為年輕時有很多的夢想,人到中年就會變得愈加務實。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或許在於小說虛構的事情變得越來越沒有魅力了。」魏微表示,就中國的情況來講,這個責任主要由作家自己來負。「我記得年紀比我們大一撥的那些人,他們在回溯自己的青春寫作的時候,那種激情,包括那個時候的讀者、整個社會對於文學的關注,對於虛構文學都會有一種推動力。現在因為讀者不讀小說了,我們自己在寫,自己會覺得沒勁。」

  評論家郜元寶則表示,文學的邊緣與當下共同語言的缺失有很大關係。「當代文學並沒有為當代人提供足夠的交流語言,大量的流行詞彙都是來源於網絡,缺乏創造性,造成一種虛假的興奮。因此,我們面臨的現實是,我們有共同的生活,但缺少值得信賴的共同語言。而這種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學中人自己生產繁衍了這樣的語言,把自己給埋葬了。」

  消費主義時代,作家需多一種抵抗精神

  詩人歐陽江河顯見地對網絡衝擊持不偏不倚的中和姿態。在他看來,網絡詩歌的出現至少擴大了詩歌寫作的詞彙表。新創的意象、詞彙,乃至詞生詞的現象等等都在擴大詩歌的活力,並把物質形態的東西包含了進來,拓寬了詩歌的疆域。「這並不奇怪。如果考量一下詩歌從唐到宋的變化,就會發現在唐朝詩歌純粹是藝術品,而在宋代,詩歌更多被當成一種尋常事物來寫,但並不因此影響品質。」

  基於此,歐陽江河認為,文學從來沒有邊緣化,也從來不曾中心化。小說、詩歌,乃至寬泛意義上的文學,其實並沒有,也不可能死亡。「當下文學正處在轉型的階段,分眾趨勢日顯。這個時代更多把文學當成讀物、把讀者轉變成粉絲。而所謂的大眾讀者讀的只是署名,其實未必真喜歡讀這樣的作品,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奔著作者的名氣去的。所以,與其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學,還不如更多考慮文學該怎麼讀的問題。」

  評論家張清華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對文學命運的焦慮,有其合理性,不過也帶有幻想性的成分。「已故詩人顧城曾被當成明星一樣崇拜。1986年,他到一個地方舉行朗誦會,活動現場差點出現人踩人的現象。這樣的場景不免讓作家們有些懷念,並在表面上給人感覺,自己作品的讀者何其廣泛。其實,蜂擁而至的粉絲,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根本就沒讀過你的作品。而在今天這個時代,文學看似置身邊緣,只被少數人閱讀、追捧,但這些剩下的少數極有可能都是真正的、真實的讀者。所以對作家來說,關鍵在於要有好的寫作心態。」

  張清華進一步指出,當我們感嘆文學衰微,我們有必要問問,我們的作家是否已經對當下這個混亂的時代和尷尬的精神處境做出了充分的回應。「真正文學大家的作品都是在反映他置身的那個時代,但我感覺我們的作家做得很沒有成就。我曾經有個提法,作家不應該為同行寫作,而應該為心靈寫作,為永恆的理想寫作,為承擔知識分子的責任寫作。也只有這樣,一個作家才能找回那種安靜和踏實的感覺,從而為時代立言。」

  歐陽江河也表示,在當下這樣一個寫和讀都傾向於消費自身的時代,詩人需要有一種抵抗精神,不讓自己的寫作跟心靈之痛、跟複雜的現實世界、跟問題意識脫離開來。「我認為詩人還是應該有一點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不要太在乎身邊和眼下的傳播面及影響力,比如閱讀量、發行量、曝光率、粉絲團什麼的。你當然不可能跟博客明星和微博高手比點擊率,詩人成不了網絡時代一呼百應的『意見領袖』,但我們可以返回內心,寫出真正無愧於這個時代的作品。」

相關焦點

  • 作者已死:王小波小說的闡釋語境
    羅蘭·巴特說:作者已死。這句話投射在王小波身上,則以字面上的具象事實偷換了觀念上的抽象意義,變成了一個有趣的悖論。王小波的小說研究正是建立在這個悖論的基礎之上。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做過知青、工人,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曾留學美國,後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專心從事小說創作。
  • 假裝已死!
    一家人的生活質量完全取決於孩子的狀態,父母長輩的人生意義緊緊維繫於孩子之身,存在的價值就是為孩子服務、奉獻。「寶寶回來沒有?」「寶寶想吃啥?」「寶寶想去哪?」「寶寶冷不冷?」「寶寶熱不熱?」「寶寶舒不舒服?」
  • 馬原:希望我的小說三百年以後還有人看 | 深度訪談
    馬原寫作的同時,喜歡畫畫,也或許因為畫畫讓他對質感的追求得以強化。他自以為是一個印象主義者,一個靜態的形象能比小說給他更多的聯想。 馬原畫作《白馬非馬》 而馬原的小說從表面上看有一種夢幻感,他自己也強調寫作就像做白日夢。但實際的情況,也很可能像寧肯說的那樣,馬原是以另一種方式追求真實。
  • 設計模式已死?
    任何標題上提及「已死」二字的文件,多半為了達到「標題殺人」以吸引目光,希望挑動那些被宣判已死對象信仰者最敏感的神經,發出聚集圍觀的信號,讓贊同者頜首稱是。
  • 溫德朝|論陸士諤小說理念的現代性意義
    陸士諤身處求「新」求「變」的時代大環境中,其生動豐富的創作實踐,為小說理念提供了恰切有力的詮釋,這對考察中國文學和文論由古典傳統向現代形態轉換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陸士諤;小說理念;現代性意義就文學而論,「如果我們追根究底,以現代為一種自覺的求新求變意識,一種貴今薄古的創造策略,則晚清小說家的種種實驗,已經可以當之。」
  • 馬原未封筆 隨筆集《小說密碼》、《電影密碼》出版
    新作《小說密碼》、《電影密碼》出版,總結其近年來寫作與觀影心得馬原在新書《小說密碼》、《電影密碼》發布會上暢談作家與作品。作為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馬原近些年已鮮有新作問世。昨日,他的兩本新書《小說密碼》和《電影密碼》由作家社出版。在新書發布會現場,馬原稱,認為一部作品叫座比叫好更為重要。兩本新書代表了馬原近些年的關注重心從文學轉到了文學與電影並重,也是其多年來對寫作和觀影的總結。在《小說密碼》中,他花了大量筆墨談新時期文學,包括了文學潮流和不同階段湧現出的代表作家。
  • 殺手已死_殺手已死PC中文版下載_漢化_補丁_攻略_專題_遊俠網
    《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2)12/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3)13/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4)14/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5)15/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6)16/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7)17/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8)18/392《殺手已死
  • 翻轉課堂已死,翻轉課堂永生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在線教育的火熱,對傳統教育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批評聲越來越大。同時把回家後做作業、做練習等課下環節翻轉到上課的時間,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和答疑來增加互動,從而強化學生課下自學的知識點。於是該理念就徹底翻轉了傳統的教學順序,把過去由老師來掌握學習進度的方式翻轉成學生自行掌握學習進度,消除對不同學生「一刀切」致使好學生上課嫌無聊,部分學生又跟不上的問題。然而理論上完美的設想卻因為中國學生不愛提問、不愛預習,老師很難立刻從主導變為引導而叫好不叫座。
  • 西方思想「頭號危險人物」尼採,為什麼說上帝已死?
    這樣的稱謂作為缺乏哲學傳統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不好理解,中國思想起源於《易經》,在「周禮框架下」達到巔峰所有思想都追逐實用,在中國任何實用都離不開「仁義」的內核,所有的解釋彈性也被這兩個字框死,這也就是中國思想與西方思想的最大區別。
  • 陳果:香港電影已死 導演還在
    原標題:獨家對話陳果:香港電影已死 導演還在    話鋒一轉,就算港片已死,"香港導演未死得"!港人"獅子山下"的拼勁兒,在哪兒都受用。在陳果看來,香港導演"腦筋快、接地氣、有怪招","給時間適應就能拍好"。  去年的徐老怪的《智取威虎山》和陳可辛的《親愛的》都是"著陸"的代表。春節檔,票房幾乎被李仁港的《天將雄師》和王晶的《澳門風雲2》包圓,十幾億不足為奇。
  • 馬雲:傳統電商已死 我們去城市發展實體店?去農村發展種植業?
    本期話題 馬雲:傳統電商將死 我們去城市發展實體店?去農村發展種植業?馬雲,我們都知道他是誰?很多人把馬雲看成是一個商業奇才,覺得他能洞察先機。他可以把阿里巴巴和淘寶做得非常好,他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人們並不懷疑,馬雲的商業頭腦,因此很多人對他說過的話都非常上心。
  • 「臺灣民主已死」
    親綠教授:臺灣民主已死臺灣公視27日的董事會通過「國際傳播數位計劃」前導專案,但因該案引發替「政府」「大外宣」的質疑聲浪,更導致公視總經理曹文杰、執行副總經理謝翠玉及新聞部經理蘇啟禎等3位高層於會後立即請辭
  • 百度已死"作者懟百度
    (原標題:百度回應後,「搜尋引擎百度已死」作者再懟!) 百度回應後,「搜尋引擎百度已死」文章作者方可成認為:全站比例沒有太多意義,大家搜索一般只看前兩頁,如果能給出第一頁的結果佔比會更有說服力。22日晚,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屏。
  • 虐文:他將孕妻送進監獄,5年後「我沒有爹地,媽咪已死在監獄」
    歡迎來到小說宇宙,又到了給大家分享精彩小說的時間啦,本小編今天繼續推薦虐心虐肺的虐文小說,虐虐更健康!眼淚不值錢啊!暨陽宮原是前朝皇帝行宮,因位置荒僻,現拿來安置前朝舊人。他領著護衛,駕著馬,徑直越過宮門。胯*下白蹄烏在園中繞一圈,只看見滿目凋敝,哪還有白狐身影。正要惱,卻聽身後孫達一聲大吼,「在那!」小狐狸一溜煙鑽進東面小院,沒了身影。陸震霆口中罵一句「小畜生」,當即下馬闖進東小院。
  • Udacity宣布「MOOC已死」,付費課程將成大勢所趨
    但日前一位Udacity的高管卻公開宣稱MOOC模式「已死」,也引發外界對該公司未來所提供服務模式的揣測。Udacity副總裁沈女士(Clarissa Shen)日前於印度接受《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採訪時,坦言「MOOC模式已死」。
  • 「割韭菜」模式已死,傳統微商如何實現轉型?
    不難發現,現在的傳統微商越來越難發展,這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時代在發展,傳統的方式已經跟不上如今的步伐,這也導致現在很多微商面臨轉型的局面,轉型並不意味著是一件壞事,也可能會是另一個機遇。傳統微商如何實現轉型?實際上,傳統電商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應如何打造品牌,讓消費群體產生好感、增加信任度,藉助網際網路高速的信息,推出符合時代潮流與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 讀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超人來也
    所以可憐的西西弗斯要不斷地、而且沒有任何希望地重複著這個毫無意義的動作、一次有一次的輪迴。查拉圖斯特拉是一個隱士,但是本書一開始就寫他準備結束隱居生活,去山下塵世中指引人類,宣揚他的道。讀到這裡,喜歡國學文化的人就會聯想到中國的隱士文化。
  • 那個感慨「原創已死」的設計師走了
    連拿11個德國紅點獎後,設計師沈文蛟突發心肌梗塞  那個感慨「原創已死」的設計師走了沈文蛟正在製作藤製家具。受訪者供圖沈文蛟。有一回,他們設計一張平面圖,需要用到鎮紙的圖樣,但圖庫裡反反覆覆找不到合適的,沈文蛟乾脆出去買了一個,再拍照、修圖。還有一次,他們做的一個創意需要用到兒童畫的房子簡筆畫,他便帶六七歲的女兒到辦公室來,讓她當場畫了一個。周麗珊是公司客戶經理,她說,沈文蛟太過追求完美,連提案PPT裡的標點符號、字體大小都要細緻修改。
  • 亞洲特快:賽博朋克核心已死,但這是人類的幸運
    其實關於什麼是賽博朋克大家都已經聽到過不少,這裡引用網絡百科上的說法,這是一個科幻故事的分支,它的故事背景大都建立於「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的結合」(combination of low-life and high tech),通常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劇情框架通常關於社會秩序受到政府或財團或秘密組織的高度控制,而角色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種突破
  • 殺手已死 XBOX360自製系統GOD版下載
    遊戲名稱:殺手已死英文名稱:Killer Is Dead遊戲類型:Action & Adventure遊戲製作:Grasshopper Manufacture,Kadokawa Games遊戲發行:KADOKAWA GAMES上市日期:2013年08月01日(日版)2013年08月27日(美版)版本說明:自製系統GOD版【遊戲簡介】  《殺手已死》是角川Games與Grasshopper Manufacture繼《電鋸糖心》之後再度合作的作品,由角川Games社長安田善巳擔任執行製作,Grasshopper Manuf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