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疫情期間,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2020-09-03 有營養的菜

2020的疫情,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克服。現在仍然還不鼓勵大家走親訪友,但小範圍內確定安全的聚會還是會偶爾參加。六月初兒童節聚餐,餐桌上大家聊起疫情結束後想去哪裡哪裡旅遊,有一個家境不錯的孩子會在大家聊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時候馬上給我們簡單地介紹當地特色,有些還是他去過的,介紹的就更詳細一些。家長們紛紛誇讚,果然見過世面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如果當時我的孩子也能熱情地分享他的知識,那我一定也會特別欣慰。

我非常贊同孩子多見見世面,畢竟成人世界的我們一直都說先去觀世界,再談世界觀,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選擇權。

先觀世界,後談世界觀

世界,是真實的世界,在我們給孩子讀繪本、看視頻之外,走出去,旅行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到全世界旅行,而且現在還處在世界性疫情不穩定期間,出國也變得更加困難。那我們還有哪些方式帶孩子看世界呢。

世界性疫情期間,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1.遊覽國內名勝古蹟

端午節將至,家長們有時間可以帶孩子去鄰近城市瀏覽一些名勝古蹟,順便跟孩子講述端午節的由來。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開放旅遊,甚至一些航空公司做活動促銷機票,譬如東航的周末隨心飛,深航的密友活動等,都給我們出去旅遊更多的理由。帶孩子參觀建築時,要讓孩子注意建築物的形體特徵、比例和色彩等,並讓她/他懂得,這些壯觀的建築和秀麗的風景,是人們用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以此培養他們愛國主義思想和對創造活動的嚮往。在之後的日常生活中,還可以提問孩子,還記不記得我們去過的*****?嘗試讓孩子描述記憶裡留下的旅遊所見所聞。

疫情期間如何帶孩子看世界

2.擁抱大自然

帶孩子去附近的自然公園,動植物園等也不失為一個觀世界的好方式。認識世界上其他生物,感受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譬如對花花草草的憐愛,對動物的疼愛等等。有些動植物以前在國內不常見,像近年來流行的火烈鳥,孩子們在看到真正的火烈鳥之前一定在其他地方看到過它粉粉的模樣,畢竟它是網紅店鋪的標配,但我們做父母的除了能告訴孩子這是火烈鳥之外還能教孩子其他嗎?這裡就需要父母提前做好功課,或者按照名牌標註現場百度然後給孩子認真講解。

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3.參觀博物館、展覽館

和孩子一起出去旅遊,除了遊覽大好河山,欣賞美妙的風景以外,其實還有更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各個地方特色的博物館和展覽館。這些館對知識儲備不夠的父母簡直就是福音,因為館內有專業的講解員。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講解員真的比父母更知道如何去灌輸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周末帶孩子去博物館領略各國各地的文化歷史,去展覽館欣賞藝術地理等,同時希望父母也保持一份學習的心,而不是自己在一旁表現出沒有興趣的樣子,畢竟越了解歷史和文化,對各民族的宗教和信仰的態度就越趨向於包容和吸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4.觀賞紀實類節目

隨著科技發展,電視電腦解析度的提高,甚至VR的出現,有時候在家看節目很容易讓自己有置身其中的感受。這對這個時代的我們真是一大利好。譬如《帝企鵝日記》、《像我這樣的小可愛》、《時間的風景》、《微觀小世界》、《美麗中國》、《藍色星球2》等等,都是家長們的好幫手,每集時間也不長,不容易損害孩子眼睛視力發展,但卻能生動地讓孩子學到各種知識。另外還有一些旅行類vlog等,我們也可以尋找一些比較專業的旅遊人士拍攝的vlog來觀看,這樣看國外風景的同時也能學到正確的當地風俗介紹等。

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5.多帶孩子接觸不同職業

​ 現在有很多兒童職業角色扮演遊戲的兒童遊玩場所,比起扮演,倒不如家長在接觸到不同職業人士的時候與孩子交流這個職業的方方面面。看到什麼,就給孩子講什麼。發現孩子對哪方面發生興趣,就針對那個職業或者具體事物進行恰如其分的知識教育。譬如疫情期間到處有醫生護士的海報,就可以好好灌輸醫護人員的職業相關。當然最簡單的就是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職業內容,容易培養孩子的崇拜感,也或者跟孩子在家做簡單的烘焙等等,體驗糕點師的匠心精神。

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我們這樣帶孩子觀世界

也許還有很多其他看世界的方式,你會發現只要父母對孩子用心,願意帶她/他認識世界,給他/她看世界的權利,不逼迫孩子去嚮往同一種優秀,他們會呈現出多元化的世界觀,給你驚喜。如果你有什麼其他好方式,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

相關焦點

  • 溫馨分享 | 疫情期間,這樣保護我們的孩子~
    如果錯過了前天的分享,可以點擊下方連結回顧 今天的時間呢,Gymbo與大家分享關於孩子在疫情期間需要哪些注意方面的綜合公益科普內容。
  • 疫情期間怎麼帶孩子打疫苗?
    河南省兒童醫院,家長帶寶寶等待接種疫苗     受疫情影響,鄭州市民劉女士2歲多的兒子推遲了疫苗接種;朱先生剛過百天的寶寶需要接種B肝、脊灰等疫苗,接種計劃全打亂;張女士4歲多的女兒該接種疫苗已推遲一個月,主要是不敢去。    孩子打疫苗牽動著家長的心。
  • 有遠見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格局越大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時候的孩子本應該在學校學習,卻因為一場疫情,不得不在家待著。有些父母就非常聰明,利用好假期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拉開差距。
  • 疫情期間,如何保護我們的寶貝?
    疫情期間,如何保護我們的寶貝?經常觸碰的遙控器、門把手等物品可用100-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孩子的玩具和學習、生活用品等可用酒精擦拭或放置在陽光下暴曬。5、儘量減少外出➤不帶孩子走親訪友,更不能帶孩子去人多空氣流通不暢的場所。
  • 疫情期間的生命洞察
    那天被人問到:疫情期間的挑戰是明顯的,那有沒有收穫呢?我認真地想了想:有!最大收穫,就是疫情期間居家辦公,讓我有了更多的親子時光。 以家長的身份帶孩子確實很辛苦很累,但如果以玩伴的身份一起去探索和發現,孩子真的是上天予以我們的禮物。
  • 「疫情一代」:我們的孩子將面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現在再看看,身邊有多少家庭取消了本年度的出國旅遊計劃,有多少親戚朋友因疫情而失業或收入大幅削減,有多少生意倒閉,有多少孩子因疫情而停學、推遲了入學幼兒園、習慣了上網課……世界已經回不去了。以前在看名人傳記的時候,其實很羨慕國外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機會跨洲、跨國、跨文化的體驗人生。
  • 疫情期間,帶孩子外出回來後需要做什麼?
    帶孩子外出回來後,需要做什麼?        應減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去密閉空間和人流較密集的地方。如必須外出,必要時給孩子戴好口罩,注意與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到處摸,不要用不潔淨的手觸摸或揉搓口、眼、鼻等部位。
  • 問:疫情期間在家帶孩子的是誰?
    想想看,當學校要決定授予終身教職的時候,將如何評估候選人在疫情期間的成就?岡薩雷斯教授認為,把一個家裡有全職太太的白人男性學者的工作效率當作是評判基準,是不合適的。天體物理學研究員安迪·凱西(Andy Casey)也發現,在天體物理學領域中,疫情對男女性學者造成的影響似乎是不一樣的。
  • 在這樣世界性的災難面前,就別天天盯著GOAT做文章了好嗎?
    疫情最早大規模出現在我國,但好在我國政府採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最終避免了疫情的進一步擴大。但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加之西方各國政府的放任政策,近期全世界的新增感染人數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美國一天增加了近3萬確診患者,英國累計確診患者也超過了3萬,法國累計確診患者達到了近6萬。由於疫情困擾,法網宣布推遲比賽,溫網則被迫宣布取消了今年的比賽,美網則宣布根據疫情發展狀況再作打算。
  • 觀展是孩子從小的修養
    這些展覽雖然分屬不同領域,甚至對於各個文化領域中的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觀展,也就是觀看這些人的思想,雖然不一定適合自己今後的道路,可是卻能夠觸類旁通,對自己產生改變。舉個例子,上海在十一期間就有著不少展覽,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迪奧。
  •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這樣倡議……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這樣倡議…… 2021-01-07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孩子的共同一課:關於疫情期間的那些感觸
    我們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是我們也是能給這次戰役做貢獻。比如我們在家不出門,錄視頻給小朋友們講解新冠肺炎的知識,宣傳疫情期間的一些注意事項,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的一份力量。我們告訴孩子,世界很美好,那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守衛我們的安全。
  • 疫情期間寶寶漏打的疫苗這樣補種
    天中晚報訊 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韓燕偉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很多適齡寶寶該打的疫苗都推遲了,那麼該怎麼補種疫情期間寶寶漏打的疫苗呢?正值全國新冠肺炎防控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階段,我們更要提高警惕性,在防控輸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時,加強疫苗遲種補種工作的落實。前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家長都不敢帶孩子去接種疫苗,而且大部分社區的疫苗接種中心也關閉了,不少寶寶都沒有如期打上疫苗。
  • 疫情期間,改變了我的育兒觀
    大抵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有所成,安安穩穩快快樂樂的過他的小日子。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開始規劃著給他們報個興趣班,學一兩個特長。既陶冶了情操,說不定以後還能用特長來謀生存,求發展。我想全天下大多數的父母大概最初都是這樣去為自己寶寶規劃的吧。
  • 國家博物館疫情後首次開放 「五一」期間門票已售空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因疫情閉館3個多月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今日(5月1日)恢復開放。剛一開放,「五一」小長假期間門票就全部售空。中國國家博物館今日限流3000人,觀眾進行錯峰參觀。一名戴著口罩觀展的小觀眾。攝/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五一」期間門票售空 展出17個頂級展覽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五一」小長假期間,國博門票已全部售空。由於採取限流措施,對「刷館」愛好者來說,現在是進館看展的好時機,觀眾可以在更寬鬆專注的環境裡欣賞展品。
  • 無獨有「偶」實踐隊調研疫情對擇「偶」觀影響
    ,即使在高考前夕,考生們也時刻關注實時資訊,對疫情期間的英雄人物事跡有一定了解。實踐隊員採訪高考結束學生(陳文潔/攝)「在疫情期間,社會媒體資源轉移到『逆行者』,我們被他們的品質深深折服,對『偶像在採訪在校學生的過程中,不少初高中學生表示,在疫情前,選擇偶像的標準很大一部分是顏值,將大部分目光聚集於娛樂明星,很少關注教師、醫生及科學家。而現在,自己選擇偶像的標準已經發生了變化。在一旁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也笑著說道:「自己在疫情前沒有偶像,但在疫情期間了解了種種偶像事跡之後,當起了『追星一族』。」
  • 疫情期間,丹麥孩子這樣度過漫長假期
    丈夫是公司職員,我是全職媽媽,孩子4歲,正在上幼兒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們3個人的生活或多或少發生了一些改變。 過去,丈夫經常要到國外出差,往往一走就是一個月,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疫情發生後,他改成在家辦公,孩子也有幾個月沒有去學校,親子交流時間直線增加,父子倆的感情變得特別好。除了互動的時間,我們3人一般各自待在自己房間,互不幹擾。
  • 今日熱點 | 疫情期間,孩子發熱的家庭處理方案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們乖乖的呆在家裡面不敢出門,這難免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不便,但是我們的一切行為目的是為了早日結束疫情。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最害怕的還是寶寶生病,特殊時期生病,難免會讓整個家庭陷入恐慌!去醫院?害怕!不去醫院?更害怕!怎麼辦?今天我們就說一說疫情期間,孩子發熱的家庭處理方案。
  • 疫情期間,讓你的孩子感到無聊吧-這是健康的
    疫情期間的生活,不是每一步都要計劃好的疫情期間,很多人不得不在家辦公,而孩子們也不得不轉為網課。那你有沒有試過用一隻手回復工作郵件,另一隻手抱著一個嬰兒,同時用腳趾指向一張地圖,試圖教另一個大一點的孩子地理。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因為對身處這樣生活中的人來說,這是多麼的累人、不可持續和不健康。
  • 疫情防控期間身份證到期、孩子出生沒落戶怎麼辦?
    成都戶政進行了解疑答惑成都市公安戶政窗口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一系列措施,防控、服務兩不誤,全面引導群眾安全有序辦事。_A:您不必擔心,請您妥善保管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疫情過後,隨到隨辦。A_Q:持有的《戶口準遷證》《戶口遷移證》馬上就要到期了怎麼辦?_A:您無需憂慮,對省內2019年12月13日以後開具的《戶口準遷證》,持證人在原有效期內未及時辦理落戶的,系統會按照到期時間再自動延期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