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通訊員 嶽青
4月28日,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結果揭曉,廣東共有6名優秀青年上榜。
他們分別是,推出全球第一款「輕量型機械臂」、填補了國內外桌面級機械臂行業的多項技術空白的劉培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核電高端智能裝備「卡脖子」問題的中廣核高級工程師張美玲;為一線「戰疫」醫務人員的孩子提供一對一線上陪伴輔導服務的「青年戰疫雲支教突擊隊」志願者何智升;
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皮西那鄉駐村、實現所在村脫貧摘帽的「第一書記」辛星;公安戰線的「技術尖刀」、偵破的專案被評為「全國專項行動七大典型案例」、參加全國公安技術比武勇奪第一的黃樹彬;擁有近1000萬粉絲的視頻「大V」(@燃燒的陀螺儀),用視頻作品傳遞正能量的南航飛行員宋金澤。(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簡介
劉培超 廣東省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2015年,劉培超成立越疆科技,推出的全球第一款「輕量型機械臂」,後又連續推出了「魔術師」、「M1」等多款輕量級「全感知」機械臂產品。如今,公司在全球輕量型智能機械臂中市場佔有率達70%,累計取得機器人領域相關智慧財產權451項。
其中,國際發明專利14項,中國專利379項,軟體著作權72項,申請註冊商標82項,填補了國內外桌面級機械臂行業的多項技術空白。
張美玲 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設備研發中心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作為儀控系統負責人,張美玲帶頭完成「核燃料換料系統」等裝備的設計調試供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節約工程造價數十億元,解決核電高端智能裝備「卡脖子」問題。
作為國防科工局項目等子課題執行負責人,她從無到有搭建核電機器人研發團隊,建設「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工程實驗室」,成功研製十餘款機器人,為核電安全運營、智能化水平提升和「華龍一號」走出去發揮重要作用。
何智升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疫情期間,何智升作為華南師大「青年戰疫雲支教突擊隊」志願者,每天為2名一線「抗疫」醫務人員的孩子提供一對一線上陪伴輔導服務。他在陪伴輔導醫護人員子女時,主動開展中國歷史與地理、雙引擎飛機模型設計等22門涵蓋人文歷史、科學實驗內容的趣味課程。
作為西部計劃志願者、華南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他2019年在西藏昌都開展一年初中支教工作,累計教學時長760小時,所任教班級成績大幅提高,多次排名年級前列。參與志願服務以來,他在多個領域累計服務2070小時。
辛星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訪惠聚」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加依託格拉克村第一書記
2017年,辛星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皮西那鄉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語言障礙,從田間地頭到老鄉的心頭,他走訪入戶、建檔立卡,在工作中逐漸摸索出「以脫貧促穩定,黨建引領群眾」的工作模式。
3年來,他累計協調扶貧資金100餘萬元,改善公路、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利用電商渠道推廣當地農土特產,幫助當地村民增收160餘萬元,戶均收入超5000元;發動130餘名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每年增收約150餘萬元。經過辛星的不懈努力,當地基本實現整村脫貧。
黃樹彬 廣東省珠海市公安局八處六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管
黃樹彬是公安戰線的「技術尖刀」,從警16年來信守「利劍出鞘、一招制敵」的職業承諾。他參加全國公安技術比武勇奪第一,偵破的專案被評為「全國專項行動七大典型案例」,研發業務系統填補業內空白。此外,黃樹彬榮立個人二等功3次、個人三等功2次。
宋金澤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飛行員
宋金澤不僅是飛行員,還是擁有近1000萬粉絲的視頻「大V」(@燃燒的陀螺儀)。他在履行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用視頻作品傳遞正能量,創建的#幸福生活中的儀式感#話題播放量達79.4億。他曾向希望工程捐出50萬元,幫助雲南省芒市的一所希望小學建樓。
在疫情發生時,宋金澤向武漢捐出20萬元作為抗疫資金,同時在微博發起的愛心募捐總額近50萬元,為各地醫院籌集醫用防護物資。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呂航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周煒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