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輪通知)

2021-02-19 心理學空間網

主題:應用心理學的整合之路

宗旨:以問題為中心,打破學科與行業的界限

         促進對話與合作,實現跨學科與跨行業的整合

時間:2018年11月2日至4日

地點:上海五角場凱悅酒店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

承辦單位:糖心理 | 心躍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上海市心理學會,上海市心理衛生學會

【組織委員會】

主席:劉兆明(輔仁大學);孫時進(復旦大學)

執行主席:李曉茹(復旦大學)

 

顧問:

劉豁夫(紐西蘭Massey University)

陳  禹(美國Auburn University)

居維寧(美國杜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高尚仁(香港大學)

侯傑泰(香港中文大學)

 

委員: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臺灣應用心理學會)、陳紅(西南大學)、陳學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心理學會)、陳子良(臺灣人才評鑑與發展學會)、鄧鑄(南京師範大學)、樊富珉(北京清華大學)、蓋笑松(東北師範大學)、顧雪英(南京師範大學)、洪瑞斌(中國文化大學)、侯志瑾(北京師範大學)、胡  平(中國人民大學)、胡祥恩(華中師範大學)、黃冬梅(吉林大學)、黃素菲(陽明大學/臺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黃揚名(輔仁大學)、黃子華(中華人力資本研究院)、姜忠信(政治大學/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柯慧貞(亞洲大學)、李宏鎰(中山醫學大學/臺灣應用心理學會)、李文玫(龍華科技大學/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李曉茹(復旦大學)、李志鴻(亞洲大學/臺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林宜美(高雄醫學大學/臺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劉  嘉(北京師範大學)、劉兆明(輔仁大學)、盧家楣(上海師範大學)、馬紅宇(華中師範大學)、馬劍虹(浙江大學)、喬志宏(北京師範大學)、邱倚璇(輔仁大學)、沈模衛(浙江大學)、孫健敏(中國人民大學)、孫時進(復旦大學)、湯永隆(西南大學)、田秀蘭(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輔導諮商學會)、王芳萍(臺灣行動研究學會)、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夏林清(輔仁大學)、謝曉非(北京大學)、許曉勇(北京師範大學)、許育光(新竹清華大學)、嚴  瑜(武漢大學)、葉光輝(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葉浩生(廣州大學)、遊旭群(陝西師範大學)、張海音(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鍾昆原(高雄醫學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周仁來(南京大學)、周宗奎(華中師範大學)

註:按姓名首字母排列

【參會對象】

1.應用心理學研究人員、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臨床工作者、精神治療醫師、各大院校心理教師、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者、中小學心理輔導老師、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校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及相關專業學生、社區工作者;

2.高校基礎心理學研究工作者、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人員、市場調研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相關專業學生;

3.EAP從業人員、各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會、行政人員、員工關係協調處理人員、政府接待信訪部門、緊急危機處理人員;

4.心理測評系統研究人員、高校管理專業研究工作者、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從業者、管理諮詢行業從業者、企業管理人員、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人員、相關專業學生;

5.本次大會所設專題實務領域的從業人員,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政法系統的在職工作人員、司法系統工作人員、監獄系統工作人員、航空航天相關領域工作者、市場營銷人員、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等;

6.心理學愛好者、所有願意自我探索、注重個人成長、願意讓職業生涯更成功更幸福的人士。

【註冊費】

現場報名價:2400元

全日制在讀學生轉發價:1680元(11月2日前)

普通參會者轉發價:1880元(11月2日前)

普通參會者(3人團報轉發價):1580元

註冊費含:參加全部會議議程、大會論文集等。

【食宿】

餐飲:主辦方提供三日午餐就餐券,參會者可前往附近指定餐廳就餐

住宿:主辦方推薦會場協議酒店,參會者可自行預定,付費和入住



掃碼報名



(以最終會議手冊為準)


開幕式致辭: 應用心理學的整合之路(8:30-8:45)

劉兆明(華人應用心理學大會的發起人、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應用心理研究編委會召集人、臺灣人才評鑑與發展學會籌備召集人)

摘要:本報告將以研究循環的概念與行動認識之方法論為基礎,就對話與學術社群之發展等途徑,探討應用心理學各領域整合的方向與可能。


開幕式致辭: 應用心理學的整合之路(8:45-9:00)

孫時進(中國心理學會監事會副監事長,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主旨報告:情感教學理論的創立與實踐(9:00-9:40)

盧家楣(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上海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心理學一級博士點帶頭人,教育學一級博士點帶頭人,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

摘要:「情感教學理論的創立與實踐」這一成果,是由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盧家楣教授及其團隊,出於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以長期存在的,在我國應試教育陰影下愈演愈烈,且帶有世界性的「重知輕情」的教學失衡問題為導向,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砥礪求索35年完成的。

主旨報告:三種文化,兩種心理學-心理學的面目與內心(9:50-10:30)

趙旭東(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心理治療學會副主席,世界精神病學協會都市精神衛生分會執行理事)

摘要:自然科學方法已經在心理學研究中取得了統治性的地位,而心理學的人文傳統卻受到忽視或有意的貶抑,但其重要性卻隨著社會文化的急劇變遷而愈加突顯。100多年前,雅斯貝爾斯就提出,由自然科學的方法論,可以發展出說明心理學(或稱解釋的心理學),而由人文科學方法論,可以發展出理解心理學(或稱意義的心理學)。說明心理學側重探索的是心理事件的神經機制,而理解心理學揭示的是心理事件的意義,或有意義的心理聯結。這為心理學、精神醫學的健康發展引入了寶貴的人文精神與人文方法,尤其是為發展心理治療、心身醫學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可以說,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的實踐活動是橫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三種文化」的人類服務藝術;心理治療師應該站在說明心理學與理解心理學兩條腿上,通過共情與服務對象互動,實現助人的目的。

主旨報告:精神分析視角評估父母的養育能力(10:30-11:10)

傑瑞姆·布萊克曼(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主席、《101種心理防禦》的作者)

摘要:布萊克曼博士將回顧從20世紀50年代到今天精神分析兒童研究者的重大發現。這些發現可以為父母的決定,教學技巧,和專業人員使用評估兒童的思想和行為的方法提供信息

主旨報告:神經科學發展對心理治療產生的啟示(11:10-11:50)

oliver turnbull(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家,英國班戈大學的神經心理學教授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劍橋大學博士)

摘要:本次演講的主旨是有關心理治療的核心——心腦部分。演講始於對一個基礎情緒系統的簡要調查,包括它的解剖和化學性質,然後展示這些情緒系統在娛樂性藥物使用和精神病學核心——藥物治療中的作用。最後的重點是情緒調節的神經心理學,介紹哪些腦區對支撐心理治療的關鍵技術負責。

主旨論壇:親密關係的潛意識情境(14:00-15:30)


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臨床心理學碩士,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 出版過十幾部影響力巨大的心理學書籍,均暢銷。)

李松蔚(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現從事心理諮詢及自媒體工作)

王浩威(心理學家、治療師、作家、詩人、出版人;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主旨論壇:當代社會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15:30-17:00)


王群(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巡視員,教授 ,高級心理諮詢師。 上海市教委心理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上海市心理諮詢與治療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高教學會-公共關係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

周曉虹(長江學者;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任會長)

賀嶺峰(教育部教指委委員、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上海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黃浦區心理諮詢師協會理事長)

張怡筠(著名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家, 【卡卡幼兒情商力】創始人)

 

會中工作坊:色彩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應用(14:00-17:00)

樂嘉(性格色彩學創始人。20年演講經驗,國內外演講逾2000場,直接聽眾超500萬。在劍橋大學、雪梨市政廳、溫哥華劇院舉辦的演講,均創下當地海外華人演講聽眾的紀錄。)

摘要:樂嘉老師創立的FPA性格色彩,是一門在企業和個人中已經流行了17年的課程,通過這套以紅藍黃綠四種顏色命名的工具,你可以便捷地讀懂自己、看懂他人。

專題報告:賦能式的幼兒情商教育(14:00-15:00)

張怡筠(著名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家, 【卡卡幼兒情商力】創始人)

摘要:

1,心理學如何應用在幼兒教育上?

2,幼兒心理發展需要科學體系及做法~適合中國幼兒的【幼兒情商力分齡發展體系】

3、 還怎麼做,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情商高的下一代?

 

會中工作坊:靜觀自我關懷(15:00-17:00)

海藍(情緒管理與幸福學研究專家,北京海藍幸福家園文化創始人、總督導;《不完美才美》《不完美才美II:情緒決定命運》作者;中華女子學院兼職教授)

摘要:靜觀自我關懷(Mindful Self-Compassion) 自 2010 年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家 Christopher K. Germer 博士和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 Kristin Neff 教授聯合創始,已成為全球最有效和最受好評的靜觀類課程之一,目前在世界六大洲的40多個國家進行講授。2009年至今,全球已有1500多項科學研究表明,自我關懷對人的健康和幸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比如有利於心理和身體健康、改善關係、更多的關心他人、提高自我意識、情緒彈性(抗挫力)和整體生活滿意度。自我關懷也有助於降低焦慮、抑鬱,以及壓力和創傷帶來的影響。靜觀(Mindfulness)是對當下不評判的覺知,也就是如實、如是地覺知此時此刻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身體、情緒以及想法和行為。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是和自己的痛苦共處,並帶著善意和溫柔來回應當下的自己。靜觀自我關懷,就是像對待最好的朋友那樣對待自己。

 

會中工作坊:性犯罪者的心理側寫:病因學,病理學,鑑別診斷及治療(14:00-17:00)

傑瑞姆·布萊克曼(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主席、《101種心理防禦》的作者)

摘要:布萊克曼博士將領導對兒童和青少年不同發展階段的討論。重點將放在驅動元素、自治功能、依附和情感調節、自我和客體融入、超我的發展,以及父母活動可以促進或阻礙的不同防禦星座。

將強調對不同類型的意外、無意和有目的的虐待兒童行為的定義,並討論在評估施虐者和受虐待者的可治療性方面的因素。我們鼓勵參加者與病人分享他們的理論觀點和經驗。

專題報告:論說話-小說《一句頂一萬句》的話語分析(14:00-15:00)

吳和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

摘要:小說《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重要作品,於2009年獲得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自發表以來,已有不少研究者從語言學、心理學等方面對小說進行了探討。本研究使用的方法,不是「話語研究」(discourse studies),也不是「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而是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標題中的「話語」,是指本文的研究針對的是小說中的話語,即與「說話」有關的詞語、句子及篇章。研究分為二個部分,其一是「說話」,具體討論了小說中與「說」「話」及「說話」有關的表達及其特點。其二是「說人」與「說事」,說人涉及說「心」,說事涉及說「理」,這一部分主要內容是人與心,事與理,探討人心、事理是如何被言說的。通過研究,描述漢語生命體驗表達的方式及規律,以此探討中國人心理世界的結構特徵。

 

專題報告:心理學的中國世紀會到來嗎(15:00-16:00)

徐凱文(北京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副主任 總督導、北京和睦家醫院(UFH),執業精神科醫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應用心理和類發展系,客座副教授)

摘要:本次演講主要將討論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對西方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中的若干理論和技術問題的批判與反思。包括心理異常的標準,診斷標準和治療中的商業化問題,心理障礙中的文化、時代議題及其影響,以及西方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的文化、哲學基礎及其缺陷。其二,提出社會臨床心理學的心理健康視角,並闡述在中國未來心理健康發展的可能趨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立,走一條和西方不一樣的全民心理健康的道路。其三,回顧對空心病現象的研究和治療,闡釋基於中國文化的「心」理論作為治療的方向。

專題報告《一個人的家族治療:家庭治療理論與家庭動力在個別心理諮商的運用》(16:00-17:00)

王浩威(心理學家、治療師、作家、詩人、出版人;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摘要:自從心理治療引進中國人的社會,經歷了幾十年來的實踐經驗,普遍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問題往往都是和自己當下的家庭或原生家庭有關係。我們可以說:每一個來訪者都背負了一個家庭系統,每一個症狀都糾纏在家庭關係。然而對中國人而言,心理治療還沒被普遍的接受。在心理治療的治療室裡,要讓全家人一起來到診療室是不容易的。面對單一來訪者時,如何處理他身心涉及家庭系統的症狀,是華人心理治療師面對的挑戰。在這情況下,如何同時具有巨觀(如:系統理論)和微觀(精神分析或認知行為治療)的能力,將是現代華人心理治療師必須要有的核心能力。

 

會中工作坊:如何幫助來訪者與原生家庭和解:家庭代際傳承(14:00-17:00)


趙旭東(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心理治療學會副主席,世界精神病學協會都市精神衛生分會執行理事。)

孟馥(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委員,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中德高級家庭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中方教員;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心理學碩士,主任醫師)

劉亮(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籌)臨床心理科主任;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註冊系統註冊心理師;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家庭治療組)助教、翻譯組組長、中德家庭治療高級督導師項目學員。

 

摘要:每個人身後都有家庭的影子,它折射出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期待、派遣、觀念的傳承,也常常是讓我們最為止困擾的議題之一。本次工作坊中,趙旭東教授、孟馥教授和劉亮博士將從原生家庭代際傳承、分化、三角化、派遣、家庭投射等角度,與大家分享與原生家庭糾纏或功能不良派遣等模式的常見表現,並分享在實際臨床治療中如何與此類案例工作。工作坊形式包括理論分享、現場案例訪談、討論與練習等。

 

會中工作坊內視觀想(14:00-15:30)

石井光(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日本國際內觀學會會長)

李曉茹(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員,上海市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上海市浦江學者,復旦大學卓學學者)

摘要:根據我在世界上15個國家開展內觀工作的經驗,圍繞「從被束縛到解放的路」「通往幸福的路」這樣內觀的主題,來介紹各國內觀開展的情況。

    內觀是離開情感觀察事實的方法論,西方的心理療法通常以感情,特別是以消極情感為焦點開展工作,內觀採用的是與之相反的視角。通過內觀,使體驗者接受事實本身,從被束縛的體驗中解放出來,重新體會幸福。我在介紹世界各國參與者的案例的同時,向大家分享,通過這些體驗者我學習到的,人在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下無法感受到幸福,又在意識到體會到什麼的時候開始變得幸福。

 

專題報告:焦點解決教練技術在企業管理者中的應用與效果研究(16:00-17:00)

趙然(中央財經大學企業與社會心理應用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Wayne State University訪問學者;國際員工幫助計劃協會(EAPA)中國分會主席;中國心理學會員工心理促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工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

摘要:情緒勞動、心理資本與工作投入的關係:焦點解決高效教練(SFBC)幹預研究。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和普及,研究發現工作投入不僅對組織績效和氛圍有積極影響,也對個人發展和身心健康有積極意義。 情緒勞動、心理資本作為個人資源,也是工作投入的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首先驗證三個變量之間的關係,然後通過焦點解決高效教練(SFBC)的形式針對情緒勞動、 心理資本進行幹預,驗證焦點解決幹預對個體的情緒勞動、心理資本和工作投入的作用。 

研究選取世界500強企業的 34 名管理者為被試,採用一對一焦點解決教練(SFBC),針對情緒勞動、心理資本進行幹預。結果發現,三次幹預後,被試的心理資本的希望維度有了顯著的提高,工作投入也有了顯著的提升,情緒勞動沒有明顯變化。結果證明焦點解決教練能夠通過短短三次幹預有效提高被試的心理狀態和工作表現,證明了其高效性。 本研究提出並驗證了焦點解決教練這種高效幹預手段對個體心理資本、工作投入的積極作用,為企業提高員工與管理者的心理狀態和工作表現給出了理論與方法上的參考。 

 

會中工作坊:正念在臨床心理治療/諮詢中的應用(14:00-17:00)

童慧琦(加州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加州健康研究院心理學院院長,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系統專職心理學家)

摘要:從2011年起,一方面,中國大陸相繼引進「正念減壓」、「正念認知療法」、「接納承諾療法」、「辯證行為治療」等西方發展起來的經典正念課程體系。另一方面,接受過嚴謹西方課程體系訓練、並從事臨床心理工作的華人正念導師們,結合多年來在華人群體中正念培訓和實踐的經驗,開始發展更為本土的正念體系。「智慧之心」則是其中之一。該課程體系中,正念與慈悲並重,並將中國傳統養生的八段錦作為正念運動,取代「正念減壓」、「正念認知療法」中的正念瑜伽。該工作坊中,講演及體驗式練習結合,參與者可以初步了解和體驗該本土正念體系的六大主題(愛意覺知、聆聽身體、平衡心性、接納順變、慈悲寬恕、感恩祝福)

⑭口頭報告14:00-17:00



 

會中工作坊:斷舍離工作坊(9:00-12:00)

山下英子(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

張海音(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上海市心理諮詢和治療中心主任)

摘要:

1 斷舍離是什麼:減法的解決法

減法的觀點、減法的思考、減法的行動

2 斷取捨的演化過程:「無意識的意識化」

意識到自我的無意識、擺脫無意識的狀態

思考停止的恢復、感覺麻痺的恢復、感性遲鈍的恢復

3 斷舍離和空間:居住空間環境的提升

居住空間的影響力,對內心的消極作用

居住空間的創造力,對內心的積極作用

4 斷舍離的實操方法

5 Q&A

 

會中工作坊:催眠及催眠中的隱喻故事(9:00-12:00)

方新(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副主任心理治療師,專職從事心理治療工作近30年了,具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和培訓經驗。)

摘要:

1 廣義催眠

2 簡介艾利克森催眠的理解

3 艾利克森催眠的基本理念

4 艾利克森催眠隱喻故事之構建

5 針對不同診斷的催眠隱喻故事之構建

 

會中工作坊:「釋夢」在高校心理諮詢中的使用——參與成員體驗夢工作模式,分享夢工作的體驗"(9:00-12:00)

田秀蘭(美國愛荷華大學諮商教育哲學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優聘教授暨系主任,臺灣督導與諮詢學會理事長。)

摘要:本項工作坊將講授經驗取向夢工作模式的概念與應用,分享夢工作對促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應用經驗,同時讓參與成員經驗夢工作模式,分享夢工作的體驗過程。

 

會中工作坊: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9:00-12:00)

楊鳳池(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百家講壇》《健康之路》《講述》《藝術人生》《實話實說》以及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節目特邀心理專家;)

摘要:分析體驗式諮詢技術是一種整合式臨床心理學實操模式,就是通過良好的諮訪關係收集資料,聚焦突出問題加以分析、闡釋和修通,通過整合各種心理學技術使來訪者在短期內產生矯正性情感體驗,獲得心理成長。

 

專題報告:青少年十年探索期-從3個重要節點進行3項生涯介入研究(9:00-10:00)

王思峰(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臺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理事長)

摘要:青少年生涯探索期大約由14歲到24歲,我們在這十年探索期的三個重要節點,分別進行了三項生涯介入研究:(1) 初級中學三年級畢業(15歲):青少年迢迢認同路-敘說認同介入方案的準實驗評估 (林蘭美、王思峰);(2) 高中一年級(16 歲):高中生涯教育方案前後的生涯力與生涯認同狀態~有效性之邊界條件分析(顧雪英、王思峰、溫亞);(3) 大學四年級(22歲):ROPES應用於實習入職訓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壓力與正向視框的重要性(申宇辰、蔡秦倫、王思峰等人)。本演講除將介紹個別研究外,也試圖以縱貫性地剖析十年探索期的共同主題與其前後關連,而後連結到中學與大學的生涯輔導意涵。

 

專題報告:婚姻與家庭(10:00-10:30)

王芳萍(臺灣行動研究學會理事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

摘要:置身於東莞高校及社會工作專業社會實踐的制度性條件下,筆者企圖「以家庭為方法」進行行動研究課程及相關論文指導的教學實踐創新改革,針對學生以自身主體經驗意圖改變家庭關係而進行的行動研究,呈現出豐富而又複雜的在地家庭經驗,過程中相關內容及探究方法有何創新改革及其局限不足之處,筆者欲以此文,進行一個反映實踐的行動研究,進而據此推進提煉出,基墊於在地社會現實、對助人工作專業有效的 「地方性知識」。當研究者重新看見及重新辨視家庭關係互動困難的社會起源及其意義時,對家庭問題的矛盾根源在重新框定後,新的理解及行動後,部份研究者已發生「視框轉移」的歷程,原本僵固的互動關係開始鬆動,有的改變條件不足,但已發動了關係改變的一個作用起點,行動何以變或不變,這些案例反映了什麼樣的共性規律或獨特性。

 

專題報告:老年人心理健康專題(10:30-12:00)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安人心智科學顧問

賴誠斌:諮商心理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王大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鄧明宇: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生命關懷事業科講師、臺灣諮商心理師

尹述飛:湖北大學心理學系講師

 

專題1:面對「老」的態度與心理健康 

專題2:長者生命繪本在助人工作上的教學實踐

專題3: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的社區模式——北京市心靈家園項目 

專題4:生死教育在老人工作者之專業增能-以生死體驗活動為例 

專題5:中國城鎮老年人社交網絡和認知損傷發生率的關係研究

會中工作坊:網路成癮的案例評估、成因分析及高效的幹預法(9:00-12:00

柯慧貞(亞洲大學副校長兼心理系講座教授、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前臺灣心理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榮譽理事長、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

摘要:首先,本工作坊將以案例分析網路成癮的症狀與成因歷程,以提升網路成癮之辨識與概念化;其次,介紹研究團隊在網路成癮的社會人格心理系列研究,解析網路成癮由入門、沉迷到不該愛卻迷戀的三階段的心理社會成因;最後,將介紹本團體研發的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六次團體幹預方案的設計、理念、內容及實施成效。

 

專題報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題(9:00-10:00)

李曉茹(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員,上海市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上海市浦江學者,復旦大學卓學學者)

鍾向陽(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心理教研員、青春期教研員)

毛潔瓊(復旦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幸福家庭服務中心幸福學院院長)

摘要:靜安區青春健康講師團是一支由靜安區德育室組織的各校優秀心理專職教師、政治教師、生物教師、衛生教師和其他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青春期生命教育講師團,自2001年成立以來,全方位參與校內、校外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十多年來,青春健康講師團在靜安區的各個街道1個鎮、娛樂服務行業、企事業單位、部隊、家國大藥店和閘北區所有中小學開展青春健康教育。青春健康講師團在推進性別教育課題研究過程中十分重視為教師提供學習、研修、考察的機會。主要方法途徑有:性別教育課題研究引領、性別教育的技能培訓、性別教育的校本研修等。在編寫教材的磨練中,湧現了作風好,師德高尚,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專業精神和奉獻精神的師資隊伍。

 

專題報告:創造力研究專題(10:00-11:00)

吳國宏(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系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

摘要:創造力是心理學中比較特殊的領域。有學者們從思維品質上對其加以刻畫,將創造力視為一種心理能力;而有的認為創造力和人的特質有密切關係。不論哪一種立場,學界普遍認為創造力既是一種個體心理特徵,也受環境影響。創造力研究存在不同的研究層面,分別是神經科學層面,行為和心理過程層面和社會文化層面。本報告將對此進行總結,並結合創造力培養展開討論。本報告還將介紹一項實證研究,以上海電視臺《少年愛迪生》欄目選手和年齡相當的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兩者在個人和來自家庭父母方面的異同。個人方面主要包括心理韌性、自尊和好奇心,家庭方面則分別從父母依戀、教養方式、親子溝通和家庭親密度等方面進行評估。

 

專題報告:幼兒託育與兒童家庭養育專題(11:00-12:00)


童連(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師,日本筑波大學醫學博士)

陳斌斌(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心理學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博士)

王燕(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博士)

摘要:報告主要內容將圍繞兒童託育服務的歷史由來;我國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國託育服務體制現況、進展和趨勢;比較美國和日本幼兒託育服務體制架構、準入標準和行業規範、監督管理、收費制度和專業人員培養等方面的差異,為我國構建3歲以下兒童託育服務體制提供借鑑。

 

會中工作坊:偽知識滿天飛,是心理學的原罪?——談心理學的普及與推廣(9:00-12:00)

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摘要:心理學專業知識蓬勃成長,但卻依然不被大眾重視與理解;嚮往從事心理學基礎研究的學生越來越少、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都在問畢業可以幹嘛。這些問題從大到小,是近十年來一直沒有解決,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與推廣不能只依賴專家學者,更好的方式是透過教學引導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進行心理學推廣的工作,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學生對心理學知識上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強烈的熱情,同時也讓更多人得以接觸到正確的心理學資訊。

 

 

會中工作坊:自然大腦研討會(14:00-17:00)

oliver turnbull(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家,英國班戈大學的神經心理學教授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劍橋大學博士)

摘要:討會的目的是理解對思維最重要的腦區的基本解剖情況,包括支持意識的系統、代理的感覺、情緒的各種元素和情緒調節。通過一系列課程,參與者學習繪製和標記大腦的關鍵結構,並了解這些系統在大腦不同部分的作用。這種學習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實用方法是教授神經解剖學的傳統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種獨特而難忘的學習體驗。

 

會中工作坊:SFBT如何應對困難案例(14:00-17:00)

趙然(中國心理學會員工心理促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工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

摘要:

0,與來訪者構建共同理解的基礎,

1,侵入預設立場+創造意義的歷程

2,如何使用量尺問預設性問句,

3,如何與沒有進步的來訪者一起工作

4,來訪者的情況變得更糟了時,如何一起工作,

5,SFBT諮詢如何結束

6,SFBT的合約如何達成,

7,SFBT的重構如何使用

會中工作坊:生理回饋與產業連結-臨床與生理心理學與高科技產業之整合(14:00-17:00)

林宜美(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臨床心理師、臺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長)

摘要:

1. 生理回饋、神經回饋在臨床疾患之應用,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憂鬱症、焦慮症、飲食疾患等。

2. 分享生理回饋、神經回饋在校園、社區、員工之心理健康之應用。

3. 高科技之穿戴裝置與產業連結:學術界與實務界如何共創雙贏績效。

4. 應用穿戴裝置提升心跳變異與自主神經功能。

 

會中工作坊:個人發展規劃-生涯輔導與學業輔導的整合機制(14:00-17:00)

王思峰(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臺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理事長)

申宇辰(輔仁大學學者)

吳曉英(浙江紹興稽山中學高級教師與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學者)

摘要:高中教育改革與大學考招制度變革是兩岸共同的背景,在此背景下,高中生涯輔導愈來愈重要。這段「教育改革--生涯輔導」的歷史,臺灣雖比大陸更早走過,但美國又比臺灣發展得更早。個人發展規劃(IDP)即是美國走過這段教育改革而發展出、作為整合生涯輔導與學業輔導之重要機制與工具,也是全方位輔導體系的新興重要環節。本工作坊將先從時代背景與歷史談起,剖析三地之時代與政策,比較其異同,而後討論IDP在不同社會文化脈絡下的一些變形,以及這些變形與原始政策目的間的可能落差。接者,三位不同背景之工作坊帶領人(臺灣教授、在臺攻讀博士陸生、大陸高中輔導主任)將介紹美國華盛頓州的IDP之結構、精神與作法,然後,討論將IDP轉化應用於臺灣與大陸的一些可能方式,並期望現場來賓能一起激蕩與討論。

 

➄會中工作坊《修複式正義:心理諮詢應用於衝突調解》

——欺凌與衝突事件的處遇提供被害者-加害者調解模式(14:00-15:30)

陳祥美(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臺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博士)

柴漢熙(中華修復促進協會理事長、訓練師;美國聖母大學法學碩士,國防大學政治學博士、臺灣橋頭地檢署修複式司法促進者督導)

摘要:修複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是對衝突雙方及相關人,提供對話平臺,藉以修復衝突所造成的傷害。工作坊內容將探討心理諮詢在衝突調解的理論與實務中如何應用於衝突場域(學校、組織、小區、人際等)之相關實踐。

 

專題報告:修複式司法專題(15:30-17:00)

陳祥美(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臺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博士)

柴漢熙(中華修復促進協會理事長、訓練師;美國聖母大學法學碩士,國防大學政治學博士)

李瑞典(中央警察大學博士生、私立龍華科技大學講師、中華修復促進協會理事)

何偉明(中華修復促進協會秘書長)

蘇哲鋒(亞太創意文理學院講師,中華修復促進協會理事)

蔣大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修復促進者督導,臺灣師範大學政研所博士候選人)

 

報告1:修複式司法促進者的跨領域合作與專業成長之路

報告2:臺灣地區少年事件應用修複式司法之研究

報告3:軍隊修複式程序運用衝突調解之實務經驗分享

報告4:校園修複式正義的實踐:敘事取向

報告5:以交換理論為基礎探討修複式司法當事人互動

報告6:修複式司法中之倫理與實務議題初探

 

➆專題報告《兒童臨床與學校心理實務:從專業開展/模式發展到超智慧時代的前瞻思考》(14:00-15:30)

許育光(臺灣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輔導季刊主編、學校心理與諮商輔導協會理事長;曾任兒童青少年臨床心理師、兒童發展療育與親能促進講師、縣市學生諮商中心督導、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理事長)

摘要:兒童臨床心理實務工作主要以提升兒童青少年和家庭心理素質為目標,也觸及對於學校和社區系統的生態工作,其專業內涵包括:測評/衡鑑/診斷、教育/諮商/諮詢/治療、研究/預防/方案發展/系統建構等。從學生發展與扶助需求出發,跨專業團隊合作中的學校心理專業之開展和實務模式摸索,為近期重要的專業發展課題。未來超智慧時代的變動性和挑戰,以及兒童所需的各項心理素養或能力發展,可能促使兒童臨床與學校心理實務工作之範式與理念,更朝向優勢賦能、生態系統導向、跨領域融入、多向度資源支持等方向發展。本報告主要從兩個領域在臺灣的開展,簡介相關實務模式,並從智慧科技新生活之可能衝擊,窺看兒童臨床與學校心理服務在新時代的展望。

 

➇專題報告:幸福人生其實也需要規劃(15:30-17:00)

黃子華(管理學博士;中國創業智庫秘書長;中華人力資本研究院研究員)

摘要:一個人要獲得持續的幸福體驗,需要提前規劃,並參與其中。這個提前規劃的過程就是生涯規劃的過程。生涯規劃有學習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和婚姻生涯規劃。主要解決個體在升學、就業、成家三大領域的迷茫和困惑。生涯規劃受個體心理狀況、生理特徵、社會環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一個人的生涯規劃和幸福感受,除了其心理特徵,還與生理特徵息息相關。比如一個人的外貌、身高、視力、聲音等生理指標,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涯規劃。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心理學和其他學科融合研究。「大數據+心理學+生理+」的跨界融合,將是未來應用心理學發展的一個趨勢。

 

會中工作坊:失眠與睡眠管理——調整你的睡眠方式、獲取正確的睡眠認知(14:00-17:00)

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臺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秘書長)

摘要:現代人常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且抱怨睡眠困擾的人也越來越多,對於改善睡眠的方法有迫切需求。一般大眾對於睡眠的知識依然貧乏,在正常教育中幾乎未談及何謂正常的睡眠,以及正確的睡眠衛生習慣,也因此會容易有錯誤的睡眠認知與因應行為。本工作坊希望能夠透過淺顯易懂的解說,使學習者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正確的睡眠知識,並利用所教導的方法檢視自己的睡眠,將好的睡眠習慣維持、不好的將之調整習慣,以使日後能有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

 

會中工作坊:身心復元的路徑——用「身心復原」一詞替代「心理治療」一詞的思索與研發路徑(14:00-17:00)

夏林清(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資深講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諮商與諮詢心理學博士)

摘要:本工作坊將以短講、參與者身心經驗的回觀梳理及反映對談來貫穿3小時的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夏林清將以短講報告自己何以開始在日常實務工作中,用「身心復元」一詞來儘可能地替代了心理治療一詞的思索及研發路徑。工作坊將分成兩大段落,第一大段落以返身回觀每人身上所帶著的中西(東西)治療經驗為主要對話焦點;第二段則以如何實驗性地研發我們文化中仍存有的身心復元的智能/技藝/方法為探討方向,以刺激參與者思索,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中是否可能啟動各種小實驗。

 

 

會中工作坊:如何運用心理測評及評價發展中心技術來提升企業主管的領導力(9:00-12:00)

陳子良(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工業/組織心理學博士|美國工業/組織心理學協會(Society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SIOP)會員|美國 CF East-West Consulting, Inc. 首席顧問|上海誼威管理諮詢公司首席顧問|美國LIFO®系統大中華區發展總監|臺灣人才評鑑與發展學會共同發起人)

摘要:心理諮詢專業者所受過的教育及培訓,對於人的特質及能力往往有較深入的理解。如能藉助有效的工具,方法及技術,可以很容易的來診斷企業管理者的優缺點,進而提供改善及發展的建議。然而心理測評工具必須經過各種評估指標的檢驗,才能讓實務工作者使用,以達到人才發展及領導力發展的效益。此外,評價中心及發展中心的技術,更是一個可以快速提升個人領導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此講座中, 將說明心理諮詢師如何可以學習這些方法,建立個人職業生涯的優勢。

 

會中工作坊:「幽默心理學」——以幽默提升正向心理資本(9:00-12:00)

陳學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講座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摘要:

1. 幽默的定義

2. 幽默對個人及團體的助益

3. 幽默的類別與形式

4. 幽默的運作機制

5. 幽默感的測量

6. 區分良善與惡意的幽默

7. 創造幽默常見的技巧

8. 培養個人幽默感的策略

9. 笑的練習

10. 以幽默因應個人的心理壓力

11. 以幽默化解人際間的困境

 

會中工作坊《職場健康心理學:職場常見問題與心理健康》(9:00-12:00)

洪瑞斌(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系教授/碩導、諮商心理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EAP督導、新北市就業服務處就服員督導,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

摘要:本工作坊首先介紹職場健康心理學之基本概念,然後再進入職場健康心理學的二個重要議題,即工作壓力(work stress)及職業倦怠(job burnout),前者是普遍而常見的問題,後者是造成困擾與影響較大的問題。後續包括介紹二者概念及症狀、理論觀點、心理測評、以及介入方法。並提供一些體驗練習活動。

 

會中工作坊:站在精神分析的基石上,如何運用移情與反移情解析電影《七宗罪》?(9:00-12:00)

Alf Gerlach(德國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身心醫學和深度心理學協會前會長;中德心理治療學會名譽會長;國際精神分析協會 (IPA)中國委員會聯合主席。)

摘要:本課旨在介紹如何把對反移情的認識和解釋用於對電影的精神分析解讀。在簡要介紹完一些精神分析理論後,我會探討電影的一些場景。該解讀會圍繞著電影中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男性和女性在電影中的呈現這一主題。

 

專題報告《元領導力:一種自內而外的深度體驗式領導力發展方法》(9:00-10:30)

許曉勇(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NCCL)主任、NUS商學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歷任中科院心理所和NUS商學院研究員、ISR中國區負責人、央企高管和政府公務員等職。)

摘要:近年來,中國的商學院學員、創業者和那些最優秀企業的管理者們,帶著對個人、團隊和組織領導力的發展需求,紛紛踏上「玄奘之路」,在茫茫戈壁極具挑戰的環境下認知並反思自我、團隊或組織,發展提升領導力。我們將這種基於心理學研究的自內而外的深度體驗式領導力發展模型和方法稱為「元領導力」。

當前,元領導力已成為商界最流行的領導力發展模型和方法,得到70餘所高校商學院(比如,北大、清華、新加坡國立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長江、中歐等)、近1,000家企業(比如,華潤、阿里、蒙牛、輝瑞、IDG)和30,000多名創業企業家(比如,柳傳志、王石、馮侖、李開復)的實踐檢驗和推崇。

那麼,為什麼如此眾多的商學院、創業精英和優秀企業要走向玄奘之路體驗元領導力?元領導力與其它領導力模型及發展方法的異同之處是什麼?元領導力可以複製到更廣泛大眾以幫助TA們高效工作、幸福生活並成為更好的自己嗎?元領導力讓個體、團隊和組織獲得發展提升背後的科學原理和作用機制到底是什麼?

 

專題報告: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10:30-12:00)

喬志宏(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心理學院分黨委書記)

摘要: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困難與對策,包括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在內的心理健康服務在我國有巨大的社會需求,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在體系建設中存在較大的困難:第一,專業人才數量短缺;第二,行業規範尚未建立;第三,行業監管缺位。困難的背後是如何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形成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普遍共識,這又對相關的科學研究提出了挑戰。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界、業界與監管部門協同合作,打破惡性循環,構建良性發展體系。

會中工作坊:從敘事治療到敘事醫學——敘事治療及其在醫學應用(9:00-12:00)

黃素菲(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教授,臺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理事,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摘要:

1.  敘事治療的知識論基礎、世界觀 The Narrative Knowledge base and Worldview

2.  敘事治療的理論架構 The Narra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  敘事治療的技術 The Narrative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4.  敘事治療在醫學的應用 Applying narrative therapy to narrative medicine

 

會中工作坊《員工協助方案:組織與諮詢心理學的整合》(9:00-12:00)

李志鴻(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職場健康管理諮詢中心主任、輔仁大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

摘要:【EAP的全觀與核心】

• EAP是一個績效管理的方案,聚焦於:績效的觀察、診斷與改善;間接效能障礙的排除、後顧之憂的協助;提供多元的資源、諮詢或教育的支持。

•  EAP是一個服務輸送的迴路,聚焦於:評估、協助和轉介、追蹤;服務輸送的架構;與其他職場服務的整合

•  EAP是一個雙重客戶的專業,聚焦於:工業社工的模型;雙重關係並敏銳於倫理衝突與平衡。

•  EAP適切發展要注重:效益模式下的「方案」;企業觀點下的「員工」;互利視框下的「協助」;要聚焦八個核心任務與技術。

•  EAP是最佳實務要定位:企業觀點—人力資源取向的應用模型;全人視框—兼顧人類服務與企業營運;效益邏輯—內置系統並導入外部資源。

•  EAP是一種人類服務的專業:基於標準的職前教育;精熟的核心技術;證書/執照;持續的專業發展;加入專業協會;遵守專業倫理。"

 

上海市應用心理實踐技能大賽(9:00-12:00)



主旨報告:精神分析與電影的詮釋(14:00-14:40 )

Alf Gerlach(德國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身心醫學和深度心理學協會前會長;中德心理治療學會名譽會長;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中國委員會聯合主席)

摘要:如何用精神分析師的思維看電影——希區柯克的 《愛德華大夫》中的焦慮與激動。在研討會上,我們將通過參與者的自發反應來探索電影是如何深入到觀眾的內心深處的。參與者需要有積極參與解讀電影的意願。我們會使用電影《愛德華大夫》的短片段。

 

主旨報告《全球應用心理學發展:中國的機遇與挑戰》(14:40-15:20 )

Jeffery K.Zeig(米爾頓·H·埃裡克森基金會的創始人及主席;進化心理學大會的創辦人,這個大會曾被認為是心理治療歷史上最重要的會議。)

主旨報告:人工智慧(15:20-16:00 )

胡祥恩(華中師範大學,孟菲斯大學 心理學教授)   

摘要:高級學習理論、技術、應用和影響- 以一個自適應教學系統(AIS)示例進行說明。本次發言將從由四部分構成的研究和開發框架內引入自適應教學系統(AIS)的定義、示例和一般框架。該研究和開發框架稱為高級學習理論、技術、應用和影響(ALTTAI)。在這個框架中,理論指的是人類學習的認知原則,包括但不限於認知心理學、人類學習和記憶、學習空間理論和計算行為科學;技術指的是實現諸如大數據和雲計算、教育數據挖掘(EDM)、文本分析、語義表徵分析(SRA)、高級學習環境和智能導學系統(ITS)等方面的進步;應用指的是把科學研究成果引入到現實教學實踐中,它們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學習,並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產生顯著的學習成果;影響包括評估框架以及有用且高效應用程式的大規模實施。

閉幕式發言

盧家楣(上海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心理學一級博士點帶頭人,教育學一級博士點帶頭人,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16:30-16:40

鄧鑄(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16:40-16:50

胡祥恩(華中師範大學,孟菲斯大學 心理學教授)16:50-17:00



【參會對象】

1.應用心理學研究人員、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臨床工作者、精神治療醫師、各大院校心理教師、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者、中小學心理輔導老師、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校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及相關專業學生、社區工作者;

2.高校基礎心理學研究工作者、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人員、市場調研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相關專業學生;

3.EAP從業人員、各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會、行政人員、員工關係協調處理人員、政府接待信訪部門、緊急危機處理人員;

4.心理測評系統研究人員、高校管理專業研究工作者、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從業者、管理諮詢行業從業者、企業管理人員、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人員、相關專業學生;

5.本次大會所設專題實務領域的從業人員,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政法系統的在職工作人員、司法系統工作人員、監獄系統工作人員、航空航天相關領域工作者、市場營銷人員、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等;

6.心理學愛好者、所有願意自我探索、注重個人成長、願意讓職業生涯更成功更幸福的人士。

【註冊費】

現場報名價:2400元

全日制在讀學生轉發價:1680元(11月2日前)

普通參會者轉發價:1880元(11月2日前)

普通參會者(3人團報轉發價):1580元

註冊費含:參加全部會議議程、大會論文集等。

轉發大會文案至朋友圈,對所有人可見,保留至大會期間,可減100元

【食宿】

餐飲:主辦方提供三日午餐就餐券,參會者可前往附近指定餐廳就餐

住宿:主辦方推薦會場協議酒店,參會者可自行預定,付費和入住

掃碼報名

或閱讀原文直達報名連結

 戳這裡,直達報名連結~

相關焦點

  • 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輪學術通知)
    為什麼舉辦這場國際研討會?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心理學,國際影響力日增,但國際會議卻不多。因此背景,故舉辦「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由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共同發起。今年第三屆大會,由復旦大學主辦。
  • 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輪通知·超詳細大會議程)
    然而對中國人而言,心理治療還沒被普遍的接受。在心理治療的治療室裡,要讓全家人一起來到診療室是不容易的。面對單一來訪者時,如何處理他身心涉及家庭系統的症狀,是華人心理治療師面對的挑戰。在這情況下,如何同時具有巨觀(如:系統理論)和微觀(精神分析或認知行為治療)的能力,將是現代華人心理治療師必須要有的核心能力。
  • 轉發丨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然而對中國人而言,心理治療還沒被普遍的接受。在心理治療的治療室裡,要讓全家人一起來到診療室是不容易的。面對單一來訪者時,如何處理他身心涉及家庭系統的症狀,是華人心理治療師面對的挑戰。在這情況下,如何同時具有巨觀(如:系統理論)和微觀(精神分析或認知行為治療)的能力,將是現代華人心理治療師必須要有的核心能力。
  • 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華僑大學召開
    這是近年來專門以華人宗教為主題的較大規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引起學界高度關注。 與會專家來自法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以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十個國家與地區。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華僑大學),第二屆主辦單位(泰國法政大學,2017年)、第三屆主辦單位(馬來西亞拉曼大學,2018年),相關代表也將先後致辭。
  • 國際交流 | 關於第17屆中日韓風景園林學術研討會的延期通知
    國際交流 | 關於第17屆中日韓風景園林學術研討會的延期通知 2020-06-04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資訊】 1號通知丨第三屆「'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漢語國際教育」 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號通知First Call for Papers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under the Belt
  • 第三屆極地及高山地區持久性有毒汙染物(PTS)學術研討會通知
    在各主辦方的共同努力下,「極地及高山地區持久性有毒汙染物(PTS)學術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及相關部門的代表參會,系列會議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影響力逐步擴大。「第三屆極地及高山地區持久性有毒汙染物(PTS)學術研討會」是由西藏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及西藏農牧學院共同發起並共同舉辦的高水平學術論壇,論壇將從PTS在極地與高山等偏遠環境中的賦存狀況
  • 第三屆偵查學與法庭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5月27日,由我院主辦的第三屆偵查學與法庭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順利完成了會議各項日程後圓滿落下帷幕。他指出,本次會議不僅實現了思想與智慧的碰撞、信息與成果的共享,更是推動了相關領域研究與應用多層面的警務合作,達到了融合見解、匯集智慧的預期目的,成為了我們廣結國內外朋友,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橋梁。最後,王冊副院長強調,學院將認真汲取各位嘉賓和代表思想成果,進一步加大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構建平安中國貢獻智慧,為促進國際警務交流合作、維護國際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 《文化學刊》學術支持第三屆創意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化學刊》封底刊載第二屆創意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產業對接會盛況 毛志亮 攝《文化學刊》封二、封三刊載第二屆創意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產業對接會盛況 毛志亮 攝《「第三屆創意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產業對接會」擬於2020年11月13日至15日在瀋陽舉辦,該會為瀋陽市科學技術協會批准支持的2020年重點學術活動,指導單位是瀋陽市渾南區新時代文明中心,瀋陽市渾南區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體育局),瀋陽市渾南區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辦單位是遼寧大學民建聯合研究院,承辦單位是魯迅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LJK研產合作平臺,邀請有關領導
  • 第十四屆中日韓泰四國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學校召開
    第十四屆中日韓泰四國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學校召開 10月18至21日,第十四屆中日韓泰四國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14th JKTC international student seminar)在青島農業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岡山大學、日本宮崎大學、韓國首爾市立大學
  • 第四屆決策與腦研究國際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決策心理學學術年會在...
    7月13日,第四屆決策與腦研究國際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決策心理學學術年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辦。本年度會議的主題為「決策與未來」,由浙江大學和中國心理學會決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承辦。來自中國、德國、澳大利亞、美國、以色列、加拿大、葡萄牙等國家的學者及嘉賓參會,共話決策與大腦研究未來。
  • 江蘇省心理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通知(第三輪)
    主要研究心理健康發展(認知年老化、宗教心理學),主持、參與30餘國家、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兩百餘篇,出版《老年心理健康》等多部著作。擔任《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應用心理學》《中國老年學雜誌》《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心理學通訊》編委。
  • 第17屆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暨石油工程力學高級研討會通知
    第17屆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暨石油工程力學高級研討會通知 2020-09-0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會議通知】第三屆中國組織器官再生研討會-第二輪通知
    【會議通知】第三屆中國組織器官再生研討會-第二輪通知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屆國際藥用菌大會第三輪通知
    第十屆國際藥用菌大會第三輪通知2019年9月19-22日,中國南通國際藥用菌大會是全球食藥用菌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大型活動之一,素有「食藥用菌界的奧林匹克盛會2003年第二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泰國芭堤雅舉辦;2005年,第三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美國舉辦;2007年,第四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舉辦;2009年第五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中國南通舉辦;2011年第六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舉辦;2013年,第七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中國北京舉辦;2015年第八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哥倫比亞舉辦;2017年第九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義大利巴勒莫舉辦;2019
  • 第三屆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
    為增進各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推動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學科發展,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11月27日,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與AEIC學術交流中心承辦,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屆電力電子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研討會(ISPECE 2020)在重慶召開。
  • 第三屆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會議預告
    2016年4月,「第三屆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將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本屆會議由南京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生態毒理學報》編輯部共同主辦。   前兩屆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得到了我國生態毒理學領域同仁的熱情響應,與會代表規模逐年增加,第二屆與會代表達750餘人,這正是我國生態毒理學研究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 【會議通知】第25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 2021)活動通知暨徵文啟示
    )是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Global Chinese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GCSCE)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       第23屆 GCCCE大會於2019年5月在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舉行。第24屆GCCCE大會於2020年9月在蘭州的西北師範大學舉行。目前此會議已成為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領域的學術盛會,讓來自全球的與會者深入交流相關的研究工作與成果。
  • 第16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暨第6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第十六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暨第六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隆重開幕。為了推動我國應用語言學和外語教學研究,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將我國的研究成果介紹給海外,在2002年12月召開的第13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上,中國首次提出申辦請求,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功
  • 關於舉辦中國藥學會第二十屆中國藥師周的通知(第三輪)
    (三)大會開幕式及主題報告(11月28日上午)(四)學術分論壇(11月28日下午-29日上午)1.醫藥政策高峰論壇(閉門會)報名方式另行通知。不接受現場報名,不進行網絡直播。2.第三屆醫藥信息研究與利用研討會3.藥物治療前沿創新發展論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