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辦已有 8 年,直到今年才第一次參加了 MWC。但實際上,小米的國際化已頗見成效,在東南亞取得相當喜人的成績後,小米出海的腳步也來到了歐洲。
西班牙對於小米來說也算是「福地」,2017 年 11 月,小米第一次進入歐洲市場就是從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開始。
上市、分拆雙品牌、確定「手機+IOT」雙引擎等,小米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相當多的調整,之所以選擇在今年參加 MWC,也是因為現在的小米到了需要向外發聲的時候。
MWC 匯集了全球大部分科技媒體,據說小米發布會現場就有 300 家外媒,現場情況也的確如此,籤到處人山人海,會場內的媒體區加過了一輪椅子後,依然有很多人只能站著看完整場發布會。
第一次參加巴展的小米略有些「保守」,此次發布會並沒有拿出所謂的全新產品。5G 版 MIX 3、小米 9 國際版以及一款 IOT 產品智能燈泡,就是這次發布會的主要內容。
老瓶裝新酒
小米第一款 5G 設備並不是一款全新的機型,而是升級了處理器和基帶的 MIX3,處理器升級到了驍龍 855,採用了高通 X50 數據機,理論上擁有了支持 5G 的能力,電池容量也從 3200 mAh 升級到了 3800 mAh,除此之外和去年 10 月發布的 MIX3 配置無太大差別。當然,面向不同市場的產品也會有細節上的不同,比如 MIX 3 語音助手就從小愛同學換成了Google Assistant。
實際上,去年小米 MIX 3 發布會上,小米就明確表示會推出 5G 版,5G 的研發需要時間,選擇一款老產品無疑會擁有更長的時間去適配,MIX3 的設計、拍照等環節在今天看來也不算太落伍。
5G 帶來的最直觀的升級就是速度。據小米副總裁、海外業務主管王翔介紹,5G 網絡下,下載一段 256 MB 的 1080P 視頻僅需要 1 秒鐘,王翔演示了 5G 網絡下的視頻通話,從現場效果來看,還算不錯。
5G 的另一大優勢是提供了更強的連接能力,能連接更多的智能設備,而這也是過去小米所擅長的。現場,王翔也演示了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不過,不知是不是現場網絡擁堵所致,演示有些翻車,看來,還是「親女兒」小愛同學和小米手機相性更高。
驍龍 885+ X50 讓 MIX3 這款去年發布的產品重新變成了 2019 年的產品,當然,你也要等到 5 月份才能買到,599 歐元起售(約合人民幣 4559 元)。
小米也把小米 9 帶到了歐洲,相比國內版發布僅過去了 4 天,同樣的,這也是小米第一次在間隔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布國際版產品。具體配置方面沒有太多改變,發布會上也沒有提及小米 9 5G 相關的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修改了 DxO 評分部分的介紹,加入了三星 Galaxy S10 後,小米的排名顯然已經不是第三了, 於是,介紹評分的說法變成了「評分第二」(三星和華為並列第一)。
可能是為了拉低起售價,小米 9 在歐洲市場推出了 6+ 64G 低配版,449 歐元(約合 3404 人民幣),而 6+ 128G 版本來到了 499 歐元(約合 3783 人民幣),比國內稍貴,但考慮到市場差異、運營成本等因素,也算是個合理的價格。
有意思的是,小米在歐洲開發布會,還是和國內一樣的玩法,在價格方面吊足觀眾胃口,最後給出一個足夠嚇人的數字。不過,現場的 「國際米粉」們似乎也很吃這套,價格一出歡呼連連。
國內市場慘烈,去海外啊
小米的國際化,是小米在發布會、財報上非常喜歡秀的成績。截至目前,小米已經進入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南亞、東歐、俄羅斯等手機市場,小米都成了主要玩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過去一年在國內市場並不算如意,Q4 同比更是跌了 20% 以上。你可以說小米國際化的優秀彌補了國內市場的表現,也可以說小米在國內的不如意,拖了出海的後腿。
對於如今的小米來說,出海是非常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巴塞隆納街頭,你能看到很多年輕人騎著小米的電動滑板車,而海外米粉也認可小米的價值觀與文化。在海外,小米正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年輕時尚的品牌,這對於小米來說,也許遠比當下賣出多少部手機有價值。畢竟在國內,部分消費者眼中小米的品牌形象並不好,而到了新的文化中,就沒有這層包袱了。
對於小米來說,成為一個國際化的消費品牌,是遠比「10個季度重回中國市場第一」更實際的目標。
小米也在加速國際化的進程,在小米剛剛成為印度市場頭名的那段時間的發布會上,雷軍曾介紹小米會不斷進入新的市場。2017 年 11 月,小米進入西班牙市場,15 個月後,小米做到了西班牙公開渠道(指除去運營商渠道)的第一名。
當然,國際市場的挑戰依然嚴峻,比如在巴塞隆納,最受關注的品牌依然是三星,無論是賣場的人流、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牌皆是如此。另外、人力成本、文化差異、政策、專利等等都是門檻,同時應對這麼多市場對於小米來說也並不容易——在發布會結束後的採訪中,有媒體同行問到關於美國市場的進展,王翔回答:「小米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公司,資源永遠是個問題,80 多個國家已經資源非常不夠了,所以我們還在準備之中。」
MWC 展會前,三家中國廠商分別拿出了自己的答卷,小米主打性價比和 IOT,OPPO 拿出了聚焦實用場景的「10 倍變焦」,而華為則是秀出了 17500 元的「摺疊」肌肉。三種產品,三家公司,三套思路,只不過和其他人相比,小米「走出去」的迫切性明顯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