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琴童告訴小編,
前幾天他有個演奏比賽,
明明賽前背的好好的,
甚至滾瓜爛熟。
但是一上臺就開始緊張
感覺腦子裡一片空白!
等她反應過來之時,
氣氛已經變得很尷尬。
她沒說最後比賽怎麼樣了,只是問小編
人,為什麼會突然緊張,腦子一片空白?
認識緊張,知道緊張是怎麼來的!
01丨會背譜,但只是外表而已:
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懂。所謂真正的懂是指由內到外,無論是曲子的曲式、結構、段落、和聲、曲意、對比、背景,以至於指法、表情、詮釋等等都能一清二楚。深深的進入作曲者的內心世界,了解他所表達的意涵和中心思想是什麼。否則只有表面的背熟是極其危險的,是絕不靠譜的。
02丨所彈奏的曲子,其難度超過演奏者本身的程度(能力)時
這裡所指的難度可分為兩種,一是技巧上的難度,二是理解上的難度。
前者的問題會影響到演奏者內心的恐懼感,還沒達到成熟技巧的階段就給他(或自選)這種能力所能及的曲子,所換來的不過是徒勞,絕對無法勝任的,是得心應手的。最後不是硬著頭皮草草了事,不然就是傷痕累累,信心盡失。這種挫敗感,常會增加內心恐懼的陰影,而阻礙了下次上臺的心理。類似這樣的後遺症是相當嚴重而且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因此老師選曲時必須要拿捏的恰到好處。不是單單曲子好聽就好,而是要顧及學生本身的年齡、思想、意志甚至生活背景及想像力的程度等等,會影響到他對樂曲體會能力的範圍都必須考慮到,不然就會淪落到彈是彈了。但無論是自己或聽者都不知所云,抓不到重點。就更別說是具有說服力了。因此,在選曲上是需要極其小心的。
03丨造成緊張的第三種因素是
演奏時使用的鋼琴往往要順著不同演奏廳或教室的琴由不得自己選擇。只有極少數頂尖的演奏家是帶著自己的鋼琴到處去旅行演奏的。就此點而言,鋼琴這項樂器是不像其他樂器來的方便,這也是身為鋼琴演奏者內心必須先有的準備工作。也是非常不易克服的心理因素。
當你觸碰到不熟悉的鋼琴的那一刻,就要馬上反應過來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處境。換言之,就得馬上去適應,去駕馭這一步陌生的鋼琴。因為它和平時在自己家所練的琴是那麼的不同,那麼的不習慣。所以演奏前最好有足夠的適應期,深刻的去了解這部棋的個性、觸感、踏板、音色、音量、力度控制感等等。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特別想提及的是,當你碰到適應時間非常有限,無法有充足的時間去從頭到尾將曲子彈奏一遍,換句話說,可能只有一分鐘的時間讓你去試彈,要怎麼辦?我常常會在比賽場上聽到一個個排隊等候試彈的學生,每一個坐上去就猛彈、猛練,結果還是因為不了解這部琴的狀況。
我的建議
用單手或雙手很小心很慢,很注意聽每個音每個鍵,從最低音開始,用半音階往上彈一次。
記住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用力過度,因為大聲彈奏通常會沒問題,問題是要控制小聲柔音的難處比較大。當你從最低音到最高音談完上下行後,再次彈些大和弦,在不同調上試試看強弱感,最後再試試踏板的敏感度如何?有的踏板要踩得很深才會有效;有的踏板輕,一碰就馬上有作用,甚至有些踏板會發出怪聲,或者因你所穿的鞋子的皮鞋底摩擦而產生刺耳的聲音。
以上都會影響到你的心情,也可能是這些問題破壞你的思慮而分心。
燈光的問題?
舞臺上的燈光太刺眼,亮度不夠,都會造成演奏者的不適應。此外,由於照明燈的熱度很高,不宜穿著太多或太厚的衣服,免得汗流浹背。會影響演奏的品質。
空間的問題?
一般在演出前為何要預演,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去適應空間。由於空間大小的不同,牆壁四周的隔音設備以及音響板、幕簾、窗簾等等都會造成不同的回音。在這方面,尤其對一些大師級的音樂家而言,是他們最忌諱也是最講究和挑剔的地方。如果有絲毫不合心意的話,可能要調整演奏的踏板或力度。嚴重的話甚至會拒絕演出,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好的音樂廳的造價要那麼昂貴的原因了。因此,對一個陌生場所多多適應,是演奏前必備的練習,否則會相當緊張的。
舞臺的問題?
舞臺離觀眾席有一定的距離,甚至於鋼琴所放置的位置是因人而異,一般正常演奏的位置是以中間走道為基準,再來衡量遠近的問題。只要你覺得有安全感,「音」也能適當的傳出去,就可以了。
觀眾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演奏到最後一首曲子時,忽然聽到前幾排的觀眾當中發出奇怪的吵鬧聲,令我分心。後來才知道有人為了獻花移動了座位。連帶的花束包裝紙發出了呲呲喳喳的怪聲。還有一種人感冒抱病來捧場,結果非但自己猛咳嗽,非常難過,也影響到其演奏者的心情。更離譜的是,有次我坐在觀眾席中,居然聽到有人剛聽到10分鐘。就在很有規律的節奏打鼾,我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臺上的主角萬一聽到了會怎麼辦?其他,如小朋友的講話聲,椅子生鏽所發出的怪聲等等,都會製造出演奏者的不安。對於以上這些問題,演奏者要有穩如泰山,不受影響的心理準備。另外對於身為觀眾的每一分子,則要小心避免發生以上的狀況。這也才是高水準高格調有氣質的音樂人。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都已經解決了,基本上即使稍微錯音也不至於錯的離譜、接不下去,頭腦一片空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