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沒意義,知識無法內化,三步教你建立立體讀書系統實現質變

2020-12-14 一書一法一工具

網友:讀書還有啥意義?那是因為他沒有建立讀書系統。

讀書是學習,是外化知識;實踐是更好的學習,是內化知識。

我們曾有句話叫「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說的就是要注重基本功,要注重內化;而不要過分在於外在的東西。

只有實踐好了,只有行動了,才能從根本上讓你產生改變。而很多人連外化知識都沒有開始,談何意義?

一、為何要打造讀書立體系統?

1、打造讀書立體系統的目的是為了讓知識活起來

我們都知道要想真正的學到知識就要學會舉一反三,這樣知識才能被掌握才算被活用起來。

而有這麼一個耳熟能詳的的故事「紙上談兵」,大家一定都聽過。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兒子趙括的故事。

趙括年輕時候,兵書讀了不少,經常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什麼都懂,就連父親問兵法都難不住他。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他有真才實學,可是父親不這麼認為。

一次,秦國來犯,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防守的策略,用修築壁壘之法堅守。可惜,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廉頗將軍年老不能抵擋敵軍的流言,用了趙括來代替了廉頗將軍出戰。

趙括當了將軍很是高興,不顧當前現實情況,照搬兵書,改變了老將軍的防守策略。結果被秦軍包圍,一箭射死,40萬將士也被一舉殲滅。

由此看出,趙括對於兵法知識的掌握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複述知識的階段,他還未達到對於兵法知識的熟練掌握到達---知道的階段,當他還沒真正吃透各種兵法知識的時候,更不用說與實踐結合起來,將兵法知識真正掌握到----得到這個階段。

而要想讓知識真正被得到,真正的活起來,需要我們建立自己立體的讀書系統。

2、打造讀書立體系統是為了延伸更多的觸角,縱向和橫向發展

其實說起來最近關於讀書方面的應用還是很多的,比如得到、樊登讀書以及各種讀書會,只要是喜歡讀書的朋友,一定對於這些應用是趨之若鶩。

可是大家在經過一段聽書過程後,會有什麼收穫呢?

也許,你將一本書反覆聽個四五遍的收穫比你聽四五本書後的收穫更大。

為什麼會有如此感觸呢?

因為只要在你聽四五遍後,你才能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的觸角,比如對這個新知識的認識、和自己切實經歷結合的感悟、以及對於作者解讀該知識的看法。

而很多時候,我們在聽書的過程中,其實是從作者解讀的角度來認識這本書,是經過二次加工的知識,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和思考,有時候是會偏離原著本身的。

打造讀書立體系統就是為了更多的從原著本身思考延伸出更多的觸角,結合實際來指導實踐。

3、打造讀書立體系統是為了讓知識更多更快的產生碰撞形成新的知識和精華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打通底層邏輯之人;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會跨界組合之人。

比如:馬雲的阿里巴巴,就是實現了商業與網絡的有機結合。

而做好商業需要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是低成本、低風險、營銷等等。

網絡正好具備了低成本、低風險以及營銷的底層邏輯的特質。

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網上低成本的創業。

比如:自媒體的發展,就是實現了個體與媒體的有機結合。

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以及獨特的個性定製等等。

而媒體則具有傳播的廣泛特性。

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個人品牌的打造。

打造讀書立體系統,就是要打通知識的底層邏輯,實現知識的跨界組合。

二、如何打造讀書立體系統讓知識活起來?

相關焦點

  • 書讀百遍已過失,費曼學習法和復盤法向內求索,快速升級讀書系統
    可是面對如今的信息爆炸,顯然我們讀書連第二遍讀的都少,談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面對現如今的知識迅猛增長,加之信息大爆炸,技術又多種多樣,我們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反覆閱讀、慢慢理解呢?所以,早日建立讀書系統,對其迭代更新是關鍵。
  • 那些閱讀能力厲害的人,是怎麼讀書的?看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簡單
    3、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讀了很多書,收穫卻很少,源於我們沒有從書中有所收穫;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收穫。如果我們沒有分析和思考,將無法從讀書中萃取到知識的精華。建立讀書系統實現質變將做好的元知識卡片就以「簡單」進行連接,出現了斷舍離知識點卡片、五分鐘定律卡片、飛輪效應卡片、路徑依賴實驗卡片,這四種卡片中都含有「簡單」。
  • 三步教你打造反常識卡,實現人生十倍成長
    這裡我再提到一個反常識卡片,反常識卡片在這一堆卡片裡就如同你身上閃閃發光的面料,這個才是你的特色。1、掌握前沿知識反常識是對新知識、前沿知識的一個收集。所以,早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庫顯得尤為重要。而建立知識體系庫中,製作卡片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方法。我們通過製作反常識卡更加便於我們的學習,也更便於積累。3、方便調用使用我們的學習從哪裡體現?
  • 窮人努力半輩子依然窘迫,而富人短短幾年身價翻倍,為你揭曉答案
    書讀百遍已過失,費曼學習法和復盤法向內求索,快速升級讀書系統讀書沒意義,知識無法內化,三步教你建立立體讀書系統實現質變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早日打造結網系統,知識內化才是關鍵
  • 窮人口袋裡有三樣寶貝,也是很多富人成功的關鍵,一一給你揭曉
    我們人生都有低谷和高潮階段;而窮人就已經觸底了,只要努力就是向上,但是你千萬不要一直趴那裡不動。而當窮人沒有顧慮的時候,他剩下的只有專注和全力以赴;他對每一次機會都會珍惜萬分,因為窮人相對富人來說,每一次機會都彌足珍貴,錯過了一時也許就錯過了一輩子。
  • 你穿的衣服好沒品,三大反常識穿衣法,讓你的穿衣更有品味
    一見鍾情說明我們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何等的重要,而人的第一印象除去你的容貌和言談舉止外,能給自己第一印象加成的那就是你的穿衣打扮。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個村裡的暴發戶要去大都市逛逛,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有錢了,不能再穿著村裡經常穿的那種衣服了。
  • 讀了太多的書,依然無法快速入門,建立讀書清單系統勢在必行
    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讀書清單。一、為何要建立讀書清單系統1、沒有自己的讀書清單,讀書就變得隨意化,形不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積累我們讀書都愛憑著喜好來讀書,這個看著不錯,那個有意思;可是最後讀了一堆書,對我們的成長沒有多少幫助。
  • 你錯的很離譜,沒有它,談不上思考
    來自日本思考大師外山滋比古教授的《思考整理法》基於豐富深刻的思考體驗,提出了獨特又高效的思考整理法;比如根據自己的關注點、興趣、價值觀對知識進行過濾,有助於思考的整理。一、為何會過度思考不好呢?1、一條路走到黑,容易鑽N角尖老師經常會說你在一些小問題上太較真了,你自己鑽進N角尖裡了 。
  • 想要把書中的知識內化,就要學會用「活讀書」代替「死讀書」
    在我看來,一定是方法出了問題,俗話說「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這句話用在讀書上也沒毛病,之所以讀書卻沒有內化的原因就是你是在「死讀書」,簡而言之,你只是在完成讀書這件事,根本沒有想過讀書也講方法,讀的過程中也沒有動腦思考。那麼,怎麼才能不「死讀書」,而是「活讀書」呢?的《高分讀書法》這本書給出來答案。
  • 不知道如何通過讀書提升自己?這套讀書方法幫你學以致用
    3、讀書沒有系統知識應該是呈網絡結構的。也就是說,知識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互相關聯的。所以讀書也要以建立知識系統為前提。沒有哪一本書能夠涵蓋所有的知識,所以我們需要學會系統讀書,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並且通過對知識的內化而變成自己的能力。
  •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識分子只讀書而不修身,不就白讀了
    所謂"修身"指的是"修養身心",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卻並非一件易事,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不是讀了些聖賢書,就真的能夠成為超越聖人般的存在。讀了再多的書,如果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只知道自傲自大,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而不是使自己的行為呵護禮儀的規範,使自己的身心收益,幫助他人成就善事,那麼學到再多的知識,也不過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罷了。
  • 乾貨分享|你是不是讀書慢,容易忘,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和內化知識,看...
    ,因為只有你對作者本身感興趣,你對她的書也會非常感興趣。第三個,跟你興趣愛好相同的或者你比較認可的老師推薦書籍基於以上三個方法,基本上都是可以選出自己最喜歡看和想要的好書2、讀書慢,忘,記不住讀書慢1)自己讀書狀態不對,可能沒有完全理解或者沉浸進去2)沒有留出整塊時間去閱讀,不斷被打斷3)讀書方法不正確大部人拿到書就從第一章開始讀起,其實作者簡介
  • 讀書沒用?麥肯錫精英說,是你沒掌握方法。學會這些,不再白讀書
    這樣的讀書方式,缺乏應用的關鍵環節,導致我們無法掌握書中知識。並且,記憶大師艾斯浩賓也說過,書讀完,很快就遺忘大部分。這就讓人們更加認為讀書無用。那我們是不是不讀書?並不是。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我們生存在今日,要求知識。最普通、最經濟的方法還是讀書。
  • 【九為你讀書】讀者筆記:知識沒有邊界,我們該怎麼做?
    【九為你讀書】讀者筆記:知識沒有邊界,我們該怎麼做?同樣的知識、同樣的人、甚至同樣的算法出現在我們面前,不同的認知會得到不同的行動,從而造成不同的結果。認知升級意味我們在做出更好的知識篩選,也意味著我們基於已有知識做出更好的決定。3. 寬度會帶來深度就如同量變會引起質變。
  • 日記|我的讀書方法論3——十種讀書技巧
    第二遍 精細化地讀。由於已經讀了一遍,此時對後面的內容與前面的內容有何關係有了大致了解,障礙大體掃除。這一階段需要慢下來認真地學習,前後內容反覆參照,並結合後面2)、3)、4)等幾種方法。這時要抱著謙虛學習的態度,主要把知識結構掌握,問題弄懂,還是不急著發表意見。此乃認真研究地圖的過程。第三遍 批判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