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讀書還有啥意義?那是因為他沒有建立讀書系統。
讀書是學習,是外化知識;實踐是更好的學習,是內化知識。
我們曾有句話叫「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說的就是要注重基本功,要注重內化;而不要過分在於外在的東西。
只有實踐好了,只有行動了,才能從根本上讓你產生改變。而很多人連外化知識都沒有開始,談何意義?
一、為何要打造讀書立體系統?
1、打造讀書立體系統的目的是為了讓知識活起來
我們都知道要想真正的學到知識就要學會舉一反三,這樣知識才能被掌握才算被活用起來。
而有這麼一個耳熟能詳的的故事「紙上談兵」,大家一定都聽過。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兒子趙括的故事。
趙括年輕時候,兵書讀了不少,經常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什麼都懂,就連父親問兵法都難不住他。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他有真才實學,可是父親不這麼認為。
一次,秦國來犯,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防守的策略,用修築壁壘之法堅守。可惜,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廉頗將軍年老不能抵擋敵軍的流言,用了趙括來代替了廉頗將軍出戰。
趙括當了將軍很是高興,不顧當前現實情況,照搬兵書,改變了老將軍的防守策略。結果被秦軍包圍,一箭射死,40萬將士也被一舉殲滅。
由此看出,趙括對於兵法知識的掌握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複述知識的階段,他還未達到對於兵法知識的熟練掌握到達---知道的階段,當他還沒真正吃透各種兵法知識的時候,更不用說與實踐結合起來,將兵法知識真正掌握到----得到這個階段。
而要想讓知識真正被得到,真正的活起來,需要我們建立自己立體的讀書系統。
2、打造讀書立體系統是為了延伸更多的觸角,縱向和橫向發展
其實說起來最近關於讀書方面的應用還是很多的,比如得到、樊登讀書以及各種讀書會,只要是喜歡讀書的朋友,一定對於這些應用是趨之若鶩。
可是大家在經過一段聽書過程後,會有什麼收穫呢?
也許,你將一本書反覆聽個四五遍的收穫比你聽四五本書後的收穫更大。
為什麼會有如此感觸呢?
因為只要在你聽四五遍後,你才能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更多的觸角,比如對這個新知識的認識、和自己切實經歷結合的感悟、以及對於作者解讀該知識的看法。
而很多時候,我們在聽書的過程中,其實是從作者解讀的角度來認識這本書,是經過二次加工的知識,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和思考,有時候是會偏離原著本身的。
打造讀書立體系統就是為了更多的從原著本身思考延伸出更多的觸角,結合實際來指導實踐。
3、打造讀書立體系統是為了讓知識更多更快的產生碰撞形成新的知識和精華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打通底層邏輯之人;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會跨界組合之人。
比如:馬雲的阿里巴巴,就是實現了商業與網絡的有機結合。
而做好商業需要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是低成本、低風險、營銷等等。
網絡正好具備了低成本、低風險以及營銷的底層邏輯的特質。
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網上低成本的創業。
比如:自媒體的發展,就是實現了個體與媒體的有機結合。
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以及獨特的個性定製等等。
而媒體則具有傳播的廣泛特性。
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個人品牌的打造。
打造讀書立體系統,就是要打通知識的底層邏輯,實現知識的跨界組合。
二、如何打造讀書立體系統讓知識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