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一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小說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更確切地說,是作品的主要構成部分。因為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刻畫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的。所以對小說人物形象的理解與分析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小說閱讀考查中命題的熱點。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考查常見題型
(1)(2013·重慶高考)作者主要用了哪種藝術手法塑造貝爾蒂這一形象?請簡要分析。
(《槍口下的人格》)
(本題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2)(2014·江西高考)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間接描寫(側面烘託)的方法表現鐵良的抻面手藝?請簡要分析。(《抻面》)
考查從正面描寫人物的方法,題幹中往往有「形象」「手法」「技巧」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考查從側面描寫人物的方法,題幹中往往有「間接」「側面」等表答題方向的詞語。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憑藉各種藝術手段既對人物形象進行直接描寫(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等),又對其進行間接描寫(如側面襯託)。
直接描寫 (正面描寫)
1.肖像、神態、動作描寫 其作用:(1)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及性格特徵(2)交代人物,突出特點,展現人物性格品質
2.語言描寫 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 其作用:(1)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2)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3.心理描寫 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感情(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推動情節發展
間接描寫(側面描寫)藉助其他人 物對比襯託 引發讀者的聯想、想像,含蓄曲折地表現人物形象 藉助物象襯託 藉助環境烘託
三、回扣教材
《林黛玉進賈府》中,作者是怎樣刻畫林黛玉這一形象的?請分析。
參考答案:①寫肖像。寫黛玉的風流態度、容貌標緻、多愁善感。②寫心理。初進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體現了她寄人籬下、小心謹慎的心理狀態。③寫語言。寫黛玉婉拒邢夫人的語言,寫有關讀書問題的兩次回答,表現她聰明識禮,謙恭得體。④寫動作。寫黛玉在王夫人房中吃飯的細節動作,表現她知書達禮,舉止得體。
答案解構:這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題,屬於從直接描寫的角度設題。通讀文章,抓取描寫林黛玉的相關內容,明確所用的描寫技巧,如肖像、心理、語言、動作等,再結合文本分析描寫技巧的具體使用及其效果。
四、典型例題
(2014•江西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抻 面[注]
阿 城
鐵良是滿族人。問他祖上是哪個旗的,他說不知道,管它哪個旗的,還不都是要幹活兒吃飯。鐵良在北京是個小有名氣的人,因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隨時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鐵良專在一家做。鐵良原來有幾股錢在店裡,後來店叫政府公私合了營,鐵良有些不太願意,在一個公家人面前說了幾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來店裡吃鐵良抻的面的主兒,勸了鐵良幾句。幾年以後,鐵良知道害怕了,心裡感激著那個公家人。
抻面最講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個大概齊,之後放在案子上苫塊溼布醒著。後來運動多了,鐵良說,這「反省」就是咱們的醒面;醒好了面,願意怎麼揉掐捏拉,隨您便。
醒好了的面,內裡沒有疙瘩。麵粉一摻了水,放不多時就會發酸,所以要下鹼。下了鹼的面,就可以抻了。有人用舌頭試鹼放多了還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適了。鐵良試鹼不用舌頭,一半兒的原因是抻面是個露臉的活兒,是公開的,客人看著,當面的。鐵良用鼻子聞聞,鹼多了,就再放放,醒鹼。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數兒,拉長聲兒喊給鐵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鋪面窗口看鐵良抻面,好像是買了一張看戲的站票。
鐵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頭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條兒,掐著兩頭兒, 上下一悠,就一個人長了——人伸開胳膊的長度等於這個人的身高。鐵良兩手往當中一合,就是兩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後掐去兩頭,朝腦後一甩,好像是大閨女的辮子飛落到灶上的鍋裡,客人就笑了,轉身回到店裡的座位上。
鍋邊兒的夥計用一雙長筷子攪兩下,大笊籬把面撈出盛到海碗裡。海碗裡有牛骨高湯,入好面,撒幾片芫荽、蔥絲兒、帶紅根兒的嫩菠菜,澆上滿天星辣椒油花兒,紅、綠、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撐開嘴吃,熱氣蒸得額頭有點兒亮。鐵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會兒了。
20世紀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場的時候還允許點路邊的館子,吃最後一口人間食。有個老頭子被押在車上,路過鐵良的店,說是去陰間的路上得吃口抻面。於是押進去,老頭子張口要龍鬚麵,鐵良也不說話,開始抻。
鐵良幾下就抻好了,親自放面下鍋,瞬時撈起,入在湯裡,雙手捧了碗放在老頭兒面前。老頭兒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銬「譁啦啦」響,吃了一口,說:「是這個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鐵良後來跟人說:「這就是當初借錢給我學手藝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頭髮絲兒面,我也得抻出來。」
(選自《阿城精選集》,有刪改)
[注] 抻(chēn)面:用手把麵團抻成麵條。抻,拉長。
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間接描寫(側面烘託)的方法表現鐵良的抻面手藝?請簡要分析。(6分)
⑴「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鋪面窗口看鐵良抻面,好像是買了一張看戲的站票。」
⑵「客人就笑了,轉手藝的高超。
⑷「老頭兒挑起面迎光看看,手上的銬譁啦啦響,吃了一口,說:『是這個意思。』」
運用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表現出「老頭兒」對鐵良抻面手藝的肯定,襯託鐵良抻轉身回到店裡的座位上。」
⑶ 「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撐開嘴吃,熱氣蒸得額頭兒有點兒亮。」
運用比喻、心理描寫、行動描寫等手法,寫出客人不同階段的反應,襯託鐵良抻面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