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花76年跟拍700個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2020-08-27 育兒話報




近日,教育部發布的一則通知衝上了熱搜!引發百萬人討論!

通知要求: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學年設立勞動周;

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家長支持,有家長反對!

支持者認為,小孩子就是要從小學會勞動,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反對者則表示,小學生課業那麼重,作業那麼多,哪還有空勞動?

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勞動耽誤課業,影響孩子學習成績,

是真是假?

就個人而言,我也是支持者之一。俗話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勞動會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只要求孩子管好學習就行,其他一概不用管。

事實上,適當的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對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研究,他們花了76年去跟拍700個孩子,結果發現:

「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士,並不是因為孩童時期比同齡人早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從小做了更多細小瑣碎的家務活,甚至沒有用的事情,重要的在於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越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色,生活也過得更幸福。」

他們還公布了一組數據:從小做家務跟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犯罪率1:10,收入比後者高20%。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正如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動手能力可以促進孩子智力的開發,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自制力和毅力。

讓孩子參與到勞動中來,不僅僅是因為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為日後步入社會提早做準備。

孩子被「剝奪」動手能力,

到底有多可怕?

有一項數據讓人擔憂!

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

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我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

短短12分鐘背後,暴露的卻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的現象。

如果,我們的孩子變成了「讀書機器」,從小就養成不勞動、不愛勞動、不願勞動的習慣,勢必逐漸變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後果可能是,你離開了孩子,孩子連一個雞蛋都吃不著!

貴陽的鄭老師發現全班45個同學剩下39枚雞蛋,正納悶為什麼都不喜歡吃雞蛋,結果卻是不會剝!

初一的學生,十二、三歲,居然不會剝雞蛋,真是好笑又心酸。

於是,他將語文課默默改成了「雞蛋了解課」。

後果可能是,你離開了孩子,孩子連衣服都不會疊,鞋帶都不會系!

上熱搜,在新生訓練現場,很多孩子衣服亂丟,鞋帶散了也不會系。

而能同時完成這兩項任務的學生僅有一半。

後果可能是,你離開了孩子,孩子成績再好也無法適應學校生活!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曾經有個神童叫魏永康,13歲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媽媽都不讓他插手,離開母親去中科院後,他的生活也徹底陷入混亂: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冷了不知道添衣,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

最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每一個鮮活的案例背後,都印證著一個現實:剝奪孩子的動手能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一個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的孩子,未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

先成人,再成才,才是孩子最該上的第一堂課。

家務勞動,

是培養自理能力最好的途徑

劉墉曾說:「如果孩子已經變成籠裡的小鳥,天天等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餵他。」

深以為然。

一個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將成為「生活中的矮子」,哪怕再優秀,都無法成為生活強者!

有育兒專家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過一份《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值得父母收藏。

  • 9-24個月:

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令,比如讓孩子扔自己的髒尿片。

  • 2-3歲:

讓孩子幫忙扔垃圾,幫忙取東西,刷牙;整理自己的玩具等。

  • 3-4歲:

讓孩子幫忙餵寵物,給花花草草澆水,飯後把髒的餐具送回廚房;學會自己刷牙、使用馬桶等。

  • 4-5歲:

學會睡前幫媽媽鋪床;飯前幫忙準備餐具;幫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

  • 5-6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 6-7歲:

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 7-12歲:

能做簡單的飯;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

  • 13歲以上:

能換燈泡;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爐臺和烤箱;會做飯、使用洗衣機;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等。

教育不一定是在課堂上,知識也不都在書本裡。而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定是家庭!

父母給他們怎樣的教育,孩子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是教會孩子自立自強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無論我們多麼的愛孩子,都無法陪著孩子走完人生的下半場。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也總有一天要離你遠去,走向更複雜的社會,更寬廣的世界。

那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獨立生活自理的能力。

但孩子獨立自強的品格是點滴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孩子能有所成,唯有堅持兩個原則:

第一,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第二,對孩子做的事多鼓勵,允許犯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曾說:「0-6歲這一階段,是孩子成長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時期,這期間的種種表現,將決定孩子後半生的人生劇本。」

如果我們不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好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那麼在不遠的將來,孩子和家長可能都會承受更多的苦難,甚至後悔終生!

孩子不該成為傻傻的「讀書機器」,而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活強者!別忘了給孩子補上這勞動第一課!

- END -

來源:育兒話報(ID:ttzhuishu),孩子教育第一站,聚焦6-18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關注我,助力孩子健康成長!註: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孩子的任務不只有學習,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十年後差距立顯
    孩子的任務不只有學習,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十年後差距立顯我家大寶馬上6歲了,他平時每天吃完飯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十年後差距立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了,做什麼家務啊 有教育學家認為,家務不分年齡大小,而且「越早越好」。大寶和二寶在開始吃輔食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有意識培養他們做家務的能力。從開始幫忙擦桌子,到後來的用掃帚掃地。當時還拍照發朋友圈留念,還有朋友說我太苛刻了,這麼小的孩子就做家務,你真行啊!
  • 哈佛大學研究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網絡上廣為流傳一個說法: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比 1,犯罪率是1 比 10。說到「鼓勵孩子做家務」這種直覺式的教養觀念,幾乎所有的父母聽到之後,都覺得理所當然並點頭稱是,卻常常忽略了背後的科學依據。
  •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區別才明顯
    有位媽媽說,年輕時我選學習,因此在我家大寶出生13年間,誇張點的說,我連一個碗都沒讓她碰過,真正地十指不沾陽春水讓她長大。當時覺得,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做家務什麼的我跟老公來就行,更何況她是我的第一個孩子,自然養育的更加精心。
  • 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
    導讀: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倆孩子,一個經常做家務一個從不做家務,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孩子做不做家務,長大後差距很明顯小傑和小海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因為不會做家務,甚至連自己的飲食起居都搞不定,妻子常常為此埋怨、爭吵。回顧小傑過去的幾十年,最輝煌的時刻仿佛就停留在讀書考試時。
  • 「做家務」真有這麼神?愛做家務和從不做家務的娃,未來差距很大
    家務大戰讓婚姻走向解體欣欣媽就非常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幹活都是大人的事,女孩子可不學做家務,好好讀書就可以了。欣欣真的也是從小到大一直沒做過任何家務,都已經成年了還不會用洗衣機,更別說把生米煮成熟飯了。
  • 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十五年後就看出差距,父母們請看過來
    說起讓孩子做家務,有相當多數的父母表示,多此一舉,現在家庭條件都挺好的,連父母都沒有那麼多的家務幹,還能讓孩子做?讓孩子從小鍛鍊做家務,不但能幫父母解憂,還能促進孩子身心雙方面的健康發育。美國社會學家就就同齡的二十個孩子進行過分組跟蹤。他們中有十個是做家務的,有十個是不做家務的。而十五年後,再次測評時發現,做家務的十個孩子心態積極、幸福感強。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朋友們的反應紛紛都是,連他們竟然都帶著孩子做家務啊。劃重點,關鍵詞:竟然。想想好像這樣的驚訝也不奇怪,我們普通人家庭有多少現在是會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而他們家庭保姆肯定不止一個,按理說,更加不需要做家務了。我特地去翻了霍啟剛的微博,他寫的關於做家務這個點非常認同,做家務需要父母陪伴,這是非常高質量的家庭時光。而同時又是一種為家庭成員「付出」,而付出的確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愉悅寶貝育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在學校裡,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勞」就是指的勞動。由於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了,那麼作為老師,也只好以教育的形式鼓勵孩子要做哪些家務,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強制孩子必須要勞動了。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 神童13歲上大學20歲被勸退: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孩子有什麼區別
    76 年的格蘭特研究。研究發現,那些從小就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職業成就;幹家務的孩子比不幹家務的孩子,就業率高15倍,收入高20%,犯罪率低10倍,離婚率更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更低。研究還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讓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其學習成績影響巨大
    但哈佛大學一項經過75年的研究推翻了這種想法,這項名為「格蘭特研究」的調研發現:越早學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機率越大。「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有86.92%的孩子成績優秀;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只有3.17%的孩子成績優秀。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中國有兩句詩「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用來形容認真讀書的情景。 曾經也有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做家務是大人的事,不應該讓孩子來做。 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做家務耽誤學習時間不說,他做完一遍之後我要花2倍的時間重新做一次,只會幫倒忙。
  •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和從小做家務的娃,誰更有出息?看完就有答案了
    曾國藩說,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只看三個地方,其中一點就是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其實,我們放手讓孩子做家務,鍛鍊到的不僅是孩子,還有我們與孩子的合作能力。這些生活技能,我們不提前讓孩子學會,到了社會上,還有人教他嗎?
  • 小的時候做家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培養孩子,從做家務做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都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家裡的活,能不讓孩子做就不讓孩子做,但其實讓小孩子做家務,對孩子而言是有好處的,不用十年,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就能看出差距,那麼,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幹家務和不幹家務的孩子,長大之後差別這麼大
    ,還要上興趣班,比較辛苦,所以家裡不希望孩子再做家務,只要成績好、才藝出眾就可以。」03一個從小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一個從小不愛做家務的孩子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1938年,哈佛大學就有學者針對456名少年進行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得出:
  • 那些「坑孩子」的父母,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
    很多中國父母、爺爺奶奶,在教育中都寧可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給孩子上補習班、才藝班上,卻完全意識不到,有件小事兒,對孩子未來更有「根本性」的影響。這件「小事兒」就是:童年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與童年有關。但取得成功,並不在於童年早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讓他們從小做那些看上去細小瑣碎,甚至沒有用的事情。
  • 暑假不應該讓孩子做家務
    讓不讓娃做家務夫婦爭論兩天  不少學校將做家務明確寫進暑假作業,巴蜀小學田老師說「做家務不僅僅是技能」  你捨得讓孩子在暑假裡承擔家務活嗎?女兒暑假作業中的一項「做家務」,讓張仕中和妻子爭論了整整兩天。  為做家務爭論兩天  前兩天,張仕中無意中翻看一年級女兒的作業,發現其中有一條是「做一道美味的色拉」。
  • 驚人的美國孩子家務清單+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做家務的神器
    ▲ 全球教育強國——芬蘭,更是堅持花大力氣,把家務納入課程體系,系統訓練孩子好好生活的能力。▲ 日本孩子從幼兒園起,就要帶兩塊抹布上學,一塊用來擦桌子,一塊用來擦地板,學期末還得為地板打蠟、刷洗風扇;五年級開始,每年都上50-60個小時的「家庭課」,包括學習烹飪、縫紉、洗衣服等。
  • 不讓孩子做家務,錯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Richard Rende曾說:今天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能為他們帶來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正在拋棄一件已被證明能夠預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讓孩子從小開始做家務。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哈佛大學的學者做過一項有關孩子做家務的研究,在他追蹤調查700名成功人士,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高,心理疾病患病率低。研究還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