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大接力!武漢罕見病寶寶在南京獲治

2020-12-18 人民日報

3月27日,在南京市兒童醫院,看著脫離呼吸機之後揮舞著小胳膊的兒子晏小寶(化名),父親晏義威長舒了一口氣,醫院專家團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想起一個月前那場跨越湖北、安徽、江蘇三省的生命接力,晏義威感慨萬千。在武漢出生才20多天的小寶,被診斷為皮羅綜合症,病情危重,急需手術。而南京兒童醫院這方面的手術經驗豐富,但彼時封城的武漢早已關閉離漢通道,從武漢到南京,幾乎已不可能。

經過媒體、志願者、兩地醫院、湖北安徽江蘇三省相關部門的多方努力,小寶的千裡求生之路被打開。「寶寶得救,是靠全社會共同努力。謝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以後我也會懷著感恩之心,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晏義威說得誠懇。

下周一,他們就將搭上回武漢的高鐵。

由南京同心未成年人保護與服務中心提供的月嫂,精心呵護晏小寶

疫情期間,武漢新生兒患上罕見病

1 月 22 日,對於晏先生一家來說, 是個特別的日子。37歲的他,在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迎來他的第一個孩子。兒子出生幾個小時後,武漢市便宣布封城,自23日10時起關閉離漢通道。

新生命降臨的喜悅,在這個家庭並未持續多久。第二天上午,孩子開始出現呼吸困難、餵養困難症狀。晏義威趕緊把小寶送至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住進了新生兒科ICU。醫生發現,小寶存在嚴重的顎裂,吃奶很困難,只能側臥餵養,經過初步治療,小寶於1月30日出院。

回家十幾天,小寶的身體狀態急轉直下,「呼吸越來越急促,嗆奶嚴重。每次餵奶,奶水就從鼻孔、嘴巴裡一大坨一大坨地噴出來,整個面部發紫。」晏義威想起當時的情景,仍很痛苦。

刻不容緩,小寶急需就醫。晏義威家住江夏區,而省婦幼在洪山區,他通過社區幫忙聯繫了愛心志願車輛,跨區將兒子送往省婦幼住院。2月13日,小寶被初步診斷為皮羅症候群,進一步檢查顯示顎裂二度,舌根後墜,而且氣管狹窄。由於呼吸困難,2月16日,小寶上了無創呼吸機。醫院多次下了病危通知。晏家父母心痛如絞。

要根治,必須儘快手術。然而,針對這種罕見病,武漢多家醫院都無能為力。經過多方打聽,南京市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沈衛民是皮羅症候群方面的專家,該醫院也具備手術治療條件。

省婦幼與南京市兒童醫院達成一致意見:小寶需要立即前往南京行手術治療。

晏小寶順利做完手術從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出來

三省接力打通千裡求生路

武漢到南京,需要跨越湖北、安徽、江蘇3個省。當時,正是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刻,轉診之路異常艱難。

2月17日,人民日報上海線上救助志願者小分隊收到晏義威的求助,立即作為危急案例,通過人民日報救助平臺急報湖北省抗疫指揮部,「新生兒出生僅20多天,醫生初步診斷為皮羅綜合症(顎裂+小下頜+舌根後墜),有生命危險,急需手術……」——求助很快得到回應。一開始,指揮部試圖協調南京醫生來漢為孩子手術,志願者也為此和晏義威反覆溝通,但是,由於醫療設備無法轉運,南京醫生來漢的方案礙難實行。

人民日報救助平臺與湖北省抗疫指揮部協調,為孩子和家長申請武漢出城手續。然而,在2月份的武漢,救護車出城幾乎沒有先例,志願者數度將病情、訴求向指揮部及時上報,請求協助孩子出城。同時,多個志願者組織與晏義威取得聯繫,多方都在想方設法,考慮多種方案。最終,在媒體、志願者組織、三省防疫部門、衛健部門、交通部門,以及醫院的共同積極協調下,晏小寶離漢的生命通道終於打開了!

通行證、救護車、核酸檢測、接收證明……各種離漢必須的手續,一個個得到解決。

2月23日晚9點,一切就緒,準備第二天下午1點出發。沒想到,「通關」路上仍有關卡。

晚上11點,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醫生給晏小寶做身體評估,「路太遠,孩子太虛弱,路上一旦出狀況,沒法處理,孩子夭折的風險有60%。」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湖省婦幼保健院特派新生兒科王慧副教授和一名護士護送。為了應對路途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帶齊了急救設備。

當天下午 1 點多,晏小寶一家終於踏上了去南京的千裡尋醫路。他被包裹在粉紅色的被褥裡,紮緊了安全帶,救護車的時速開到了150公裡……

武漢當地誌願者一直將救護車護送至鄂皖交界處,再由安徽省高速路政支隊的交警接力,護送至皖蘇交界處。期間,安徽交通廣播也全程護航,要求沿途配合放行。南京交警也派出警車護送前往南京市兒童醫院。由於路上顛簸,孩子的鼻飼管斷了一根,幸好有隨行醫生幫忙更換。當晚7點多,小寶安全到達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分院。

晏小寶順利做完手術

醫生穿戴防護服完成高難度手術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身在南京的沈衛民醫生團隊也做好了全面準備。

為了確保安全,小寶抵達後,就從專門路線收送至南京市兒童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單間治療,晏義威則由南京市疾控中心安排隔離。

「在酒店隔離的費用是政府承擔的,夥食等生活保障也很好,還有志願者阿姨代替我照顧寶寶。」晏義威說,這是他第一次到南京,「南京溫度」讓他倍感溫暖。隔離期滿後,志願者又幫他找了住的酒店,每天還給他送飯送水。

經過詳細檢查,小寶被確診為皮羅症候群、新生兒肺炎、聲門狹窄、舌系帶過短、心肌損害等多種疾病。收住入院後,南京兒童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對他進行了密切監護,並給予吸氧、電暖箱保暖、抗感染、霧化吸入營養支持等一系列對症治療,同時進一步行核酸檢測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院方組織燒傷整形科、麻醉科、呼吸科及重症監護專家共同會診,初步確定在完成各項術前準備及相應檢查後,擇期進行雙下頜延長器植入術。

3月4日,沈衛民帶領團隊為小寶實施了手術。雙下頜延長器植入手術,需要截斷雙側下頜骨,在下頜骨上安裝兩枚鋼製延長器,後期再通過一點點的延長,擴大口咽腔容積,緩解呼吸和餵養困難,恢復下頜的外形。出生剛一個多月的新生兒,下頜骨又薄又脆,安裝延長器,對施術者要求極高,手術醫生需要極度仔細輕柔操作,還要準確測量定位,設計截骨位置,避開血管神經,精準對稱地固定下頜延長器。

「當時,我們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標準,戴著防護服和手套,全身上下全副武裝,所以手術時間要長一些。" 沈衛民醫生說,手術近兩個小時,很順利。

度過手術這一關,晏小寶還面臨機械通氣、抗感染、營養支持等難關。回到重症監護室後,孩子繼續由專人負責監護。

晏小寶手術後情況良好。資料圖片

3月13日,晏小寶順利脫離呼吸機,改為鼻管吸氧,病情穩定。3月18日,小剛轉入普通病房進一步治療,下周即將出院。在好心人幫助下,晏家已籌得善款20萬元,之後他還將面臨著多次手術……

「千言萬語都不能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沒有大家的幫助,我根本不可能到達南京,小寶也不可能獲救。」 晏義威說,他和家人會把寶寶養好,懷著感恩之心,盡力回報社會,才能讓自己安心一點。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相關焦點

  • 相互寶保障21種罕見病 成員發起「愛心接力」為罕見病捐款
    日前,在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區「相互寶」內,相互寶成員發起了一場為罕見病成員捐款的「愛心接力」,首位受助者為1歲血友病男孩立立。相互寶成員自發為小男孩捐款,單次金額最高為2元,總金額上限為10萬元,到達後接力自動停止。目前相互寶保障的100種重疾中,包括21種罕見病。
  • 武漢的罕見病寶寶在南京完成第二次手術
    2月24日,在防疫形勢嚴峻的時候,武漢出生的嬰兒小佑寶因為先天性遺傳病而生命垂危,急需轉診到南京。小佑寶出生後不久,就被診斷為皮羅症候群、先天性喉軟化等疾病。皮羅症候群是個罕見病,併發症就是呼吸梗塞,致死率很高。但由於時期特殊和醫療水平限制,當地無法完成這種高難度的複雜手術。
  • 武漢喜現雙色球大獎接力,漢陽彩民投入14元攬獲625萬大獎
    這次的大獎得主還是武漢彩民。1月7日晚,雙色球第2020003期開獎,來自武漢市漢陽區的幸運彩民以一張14元的複式票買中頭獎,總攬獎金625萬餘元,武漢也喜現雙色球大獎接力。根據檢索,雙色球2020003期共井噴16注一等獎,單注獎金卻仍高達623萬餘元。花落我省的大獎出自武漢市漢陽區漢陽開發區全力5路石嶺工業園5號門的福彩42049228號投注站。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11月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武漢舉行。
  • 南京保研學霸:擔任學生會副主席,拿下多項大獎,開創這項模式走向三省五市
    在南京林業大學有這樣一位學霸,他從入校就熱衷於學生工作,擔任學生會副主席之後積極開展學生維權工作;他開創全新的&34;模式走向三省五市、二十三個公益基地;他先後拿下多項重量級獎項,還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以優異的成績成功保研。他就是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聯網專業學生週遊。
  • 罕見病怎麼治 業內認可「1+N」多方共付模式
    省政協、人民政協報社和省衛健委、省財政廳、省醫保局等單位有關領導同志,來自北京、河南的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醫療專家、民主黨派代表、醫院負責同志會聚一堂,圍繞「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這一專題深入研討。  罕見病是什麼病?  罕見病是發病率極低的病,是用數學概率定義的一類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罕見病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的疾病。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警惕罕見病,重視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
    來源:經濟日報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罕見病並不「罕見」。如何避免罕見病「惹上」新生嬰兒,提高人口出生素質,是幾代中國優生優育科學研究者奮鬥的方向。在胚胎植入子宮前,在試管裡面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就像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經過挑選後的健康「種子」才能植入子宮,從而生出健康寶寶,這樣,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因此被阻斷。
  • 罕見病,你了解多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熊貓寶寶」(戈謝病)、「藍嘴唇」(肺動脈高壓)、「牽線木偶人」(多發性硬化症)……這一個個看似美麗又可愛的名字背後,是很多罕見病患者的痛。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今年的國際罕見病日,中國首部《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正式發布,為121種罕見病診療提供依據。
  •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備孕夫婦應及早進行遺傳學諮詢
    對此,我國知名生殖醫學專家、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終身榮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目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已經能實現,在胚胎植入子宮前,在試管裡面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就像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經過挑選後的健康「種子」才能植入子宮,從而生出健康寶寶,這樣,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因此被阻斷。
  • 7個月大男嬰患罕見病「顱縫早閉」
    7個月大男嬰患罕見病「顱縫早閉」 時間: 2018-04-12 16:30  來源: 中新網   編輯: 希文
  • 北京建立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 救助粘寶寶
    (記者齊波攝影)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10月20日,一個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周六,但對眾多粘多糖家庭和粘寶寶們來說,卻是來之不易、希望開始的一天,從兩年前粘多糖貯積症不為社會所知,用藥幾乎成為幻想。到現在引起政府、社會、媒體的多方關注。這其中經過了粘多糖家庭積極爭取和多次呼籲。
  • 抖音小飛俠是什麼意思 罕見病FSHD病情症狀介紹
    最近抖音上很多小夥伴都在刷小飛俠罕見病,那麼這是什麼病呢,具體的症狀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小飛俠罕見病是什麼 詳細症狀分享  其實小飛俠罕見病,是指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患者,他們意識清醒卻不能運動,努力生活卻無法微笑。
  • 寶寶得了罕見病 多學科專家齊「號脈」
    當寶寶生長發育時出現了一些特殊的外貌變化,家長們會注意到嗎?殊不知,這些反常的變化可能與一些怪病有關。今年3歲的小星(化名)身高比同齡孩子矮了不少,而且遲遲不會說話;從出生以來,還多次因肺炎、營養不良而住院,卻始終找不到原因,這可愁壞了小星的父母。今年6月,當聽說河科大一附院兒保中心有辦法助力兒童長高,小星的媽媽就帶著她來到了醫院。
  • 罕見病: 今天很殘酷 明天很美好
    一時間各路人士紛紛傾囊相助,然而從長遠來看,民間捐助只能解決部分罕見病患者無力負擔治療費用的當前局面,科研技術與臨床水平的發展才能真正為罕見病患者帶來治療的希望。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罕見病會議上,來自全球各地罕見病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 提高罕見病診斷水平(健康焦點)
    我國罕見病患者超過2000萬人,每年新出生的罕見病患兒超過20萬。罕見病不只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罕見病診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日前,本報記者走近罕見病患者群體,記錄了他們的真實生存狀況,提出了加強罕見病診治的建議,希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 87歲老教授護航 舟山、上海、南京接力救醒心臟驟停男孩
    87歲教授景炳文護航下,三地醫療機構的接力成功救治16歲男孩。長徵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5日電 (陳靜王根華)記者5日獲悉,從舟山到上海再到南京,在長徵醫院87歲教授景炳文的護航下、在三地醫療機構的接力救治下,突發心臟驟停,深度昏迷的16歲男孩小袁終於從植物人狀態醒來。小袁是舟山一所中學的高二學生。他在學校參加升旗儀式時突然倒地,意識不清,肢體抽搐。
  • 短短3分鐘視頻,濃縮千裡護送,馳援武漢的動人故事……
    這是一場湖南和廣東、湖北三省聯動的特殊「接力護送」!1月31日,一封來自北京的緊急運輸任務指令送到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2月2日廣州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和配套醫療設備要運輸到武漢市,需要途經省份——粵湘鄂三地溝通協作,確保緊急運輸任務車輛順暢通行。
  • 讓「罕見病」不再是「孤兒」——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藥」的期待何...
    新華社記者肖思思、廖君、鮑曉菁、林苗苗  繼部分抗癌藥降價、進醫保後,「保障2000萬罕見病患者用藥」提上議程,備受關注。近期,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強癌症早診早治和用藥保障的措施,決定對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  從多發病常見病,到罕見病、疑難病,國家打出「組合拳」,滿足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藥」的期待。
  • 精選健康「種子」放入子宮,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三湘都市報7月9日訊 (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夢凡佳) 每個人身上可能會攜帶罕見病致病基因,這並非危言聳聽。記者日前從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主辦的一場遺傳優生及罕見病話題分享會上了解到,根據文獻,平均每個人會帶2.8個基因是罕見病的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