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達明美食街吸引遊客。 葉秋雲 攝
中新網福州2月23日電 (葉秋雲)臺灣純肉熱狗、蔡媽媽古早臺味、福州小吃、棉花糖、糖葫蘆、酸辣粉……23日中午時分,記者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達明美食街,商家們一邊烹調著各式美食,一邊大聲攬客;在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時有人直呼「好吃」,一派熱鬧、繁榮景象。
據了解,達明美食街突出閩臺特色美食,臺灣士林夜市小吃協會、臺南美食協會等眾多商家加盟,欲打造福州版的「士林夜市」。自2月10日開街以來,福州達明美食街已成為福州美食圈「新寵」。
達明美食街突出閩臺特色美食。 葉秋雲 攝
23日,記者來到美食街實地採訪,各式美食讓人眼花繚亂。
「東西太多,都不知道吃什麼了。」聽到這一聲驚嘆,記者立即走向這群遊客。據王女士介紹,她們來自烏魯木齊,是來福州旅遊的。她表示,看到達明美食街也驚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式風味小吃齊聚,可以一享口福了。
長約300米的美食街,設有68輛可移動一體化電動餐車、80個美食檔口,包括臺灣風味、福州風味等省內外風味,不出達明路,就可以吃到來自各地的美食。中午時分,達明美食街十分熱鬧,不少檔口排起了長隊,各式各樣的美食讓「吃貨們」直呼過癮。
美食街人流熙攘。 葉秋雲 攝
達明美食街南接楊橋路,北連鼓西路,路的兩邊都是住宅小區。春節剛過,學生還未開學,附近的居民也會帶著孩子來美食街品嘗各式小吃,正給孩子拿椰子的陳玲就是其中一位。
她告訴記者,達明美食街開街以來,這一帶更加熱鬧了。她說,海蠣煎不錯,而小孩子更喜歡吃烤肉。「距離這麼近,會常過來的,畢竟味道都不錯。」
食客孫女士則表示,平常出去,只能吃到一家美食。在達明美食街,可以散買,一次性吃到不同地方的不同美食,太棒了。
達明美食街開街,對於街邊的店鋪來說,也是一個「好機遇」。街邊一家腸粉店的老闆娘林麗就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份,她開了這家店,生意並不是很好。「沒想到美食街開街後,人流一下子多了起來。春節期間,生意火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記者看到,該店門前有五六個人排隊等待,林麗手上正忙碌著。她笑著對記者說道:「這幾天生意相對之前冷清了一點,總算有時間吃飯了。」
緊鄰福州三坊七巷景區,「達明美食街」按照精品美食一條街的標準建設。春節期間,主辦方也對美食街的營業時間進行了調整,正月初一到十五營業時間為上午10點到晚上12點。
據了解,為確保乾淨整潔的市容市貌,鼓樓區除了增加30名保潔人員外,保潔時長也從19個小時延長至24個小時。此外,還有200名保安人員兩班倒不間斷巡邏,城管、民警等近50人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服務。(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味」飄香福建春節
中新社福州2月22日電 (記者 龍敏)「到福建平潭購臺貨」正成為今年春節旅遊市場一大亮點。據平潭官方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澳前臺灣小鎮旅遊市場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共接待購物遊客2萬餘人次。
同樣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流水鎮北港村也迸發新活力,春節假期吸引內陸遊客慕名而來。在此創業的臺灣青年林宜臻介紹,今年春節期間,由其設計的脆炸龍頭魚、魷魚絲、紅薯片等「乾貨樂園系列」春節伴手禮,很受歡迎,每日銷售額有兩三千元(人民幣,下同)。
尤為突出的是,今年春節期間,與臺灣一水相連的福建,「清新福建」疊加「臺味」飄香,正吸引內陸遊客紛至沓來。
「臺味」成為今年春節旅遊市場的突出亮點。
在省會城市福州,自2月10日開街的達明美食街成為福州美食圈的「新寵」,由於臺灣士林夜市小吃協會、臺南美食協會等眾多商家加盟,突出閩臺特色美食,被稱作福州版「士林夜市」。由福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達明美食街客流量達到80萬人次,總銷售額達2000萬元。
中新社記者現場觀察到,春節期間,長約300米的美食街上,臺灣手感純肉熱狗、蔡媽媽古早臺味、大腸包小腸等各式臺式美食遍布,人山人海,食客爆棚。
地道的臺式美食讓福州市民以及外地遊客很驚奇。來自湖北的遊客陳海說,感受了三坊七巷的閩臺淵源,又吃到了地道的臺式美食,在福建體會到了濃濃「臺灣味」。
在「客家祖地」龍巖,兩岸客家土樓過大年活動在位於該市永定區高頭鄉的「僑福樓」舉行,來自臺灣、深圳、梅州、廈門等地的30餘個客屬家庭110多人,和當地土樓客家鄉親歡聚一堂過大年,體驗傳統客家過年習俗,傳承客家文化。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漳平市永福臺農創業園的10萬株櫻花也相繼綻放,吸引遊人。
統計數據顯示,春節假日期間,福建省接待省外遊客首次突破6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速超過30%。
在福建創業的臺灣青年方意茹看來,閩臺悠久的歷史淵源以及廣泛的交流合作,將促進「清新福建」融合「臺味」飄香,推動福建省旅遊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也吸引內陸省份遊客紛至沓來。
方意茹認為,旅遊業將是閩臺融合的重要領域,也是臺灣青年來閩創業的重要機遇。
再過數日,一年一度的「兩馬同春鬧元宵」將在福州馬尾與隔海相望的馬祖同時舉行,將再度吸引各地遊客。(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美食業者:大陸市場很大,考慮開設辦事機構
臺灣美食節16日至21日在龍文區雲洞巖景區永潤文化創客小鎮舉辦,臺灣十多家的臺灣小吃在此亮相。 張金川 攝
中新網漳州2月21日電 (記者 張金川)「在大陸吃到的臺灣小吃,原材料大多是臺資企業在大陸生產的。」臺灣夜市觀光文化協會秘書長蔡國欽21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貨真價實」的臺灣美食。
16日至21日(正月初一至初六),第三屆臺灣美食節在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雲洞巖景區永潤文化創客小鎮舉辦,來自臺灣十多家的臺灣小吃在此亮相。
記者在美食展發現,大腸包小腸、原住民烤肉、屏東椰奶等臺灣美食小吃吸引遊客駐足品嘗,還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臺灣臭豆腐」讓遊客捂著鼻子排隊等候。
來自臺灣的黃麗華在她的展位上一邊製作大腸包小腸,一邊向遊客介紹。 張金川 攝
「臺灣美食展位雖不多,但遊客卻不少。」永潤文化創客小鎮負責人嚴永德介紹說,今年展位少的原因是去年辦展期間下雨遊客不多,影響到今年參展數量。
蔡國欽是本次活動策劃者之一,六年來在大陸做美食展覽活動。他也是參展商之一,此次帶妻子一同過來幫忙。在採訪期間,蔡國欽的手機時不時傳來微信收款的聲音。「一天能買個大幾千塊,馬馬虎虎。」
遊客購買臺灣小吃。 張金川 攝
「美食展覽這個行業做起來很累,但大陸市場很大。」為了更好開拓大陸市場,蔡國欽兩年前特地買了一輛廂式卡車,便於運送參展必備的用具。
據蔡國欽回憶,在前些年的某一美食展上,「一天能賣3千多根大腸包小腸,進帳七萬多元人民幣,當時客人排起很長的隊伍。」
臺灣小吃——大腸包小腸。 張金川 攝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名小吃,烤的大腸外皮微酥,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菜脯等,吃到嘴裡,滿嘴香酥美味,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簡稱「中國版熱狗」。
「大腸包的糯米是閩南人愛吃的,在裡面包個香腸,吃起來有素有葷不膩,非常好吃。」來自臺灣的黃麗華在她的展位上一邊製作大腸包小腸一邊向遊客介紹說。
蔡國欽表示,正因為大陸的市場很大,條件成熟時考慮臺灣協會在大陸設立辦事機構,比如在永潤文化創客小鎮設立辦事點,把資源最大化。他還透露,「接下來的市場重心將落在福建和江西兩個地方。」(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網紅」小夫婦的大陸首頓年夜飯
圖為李函儒與媽媽在超市購物。 呂明 攝
(新春見聞)臺灣「網紅」小夫婦的大陸首頓年夜飯
中新社福州2月16日電 題:臺灣「網紅」小夫婦的大陸首頓年夜飯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呂明
15日晚,農曆大年三十除夕夜。當印著「LuLu」、「大叔」廣告笑臉的公交巴士在臺北街頭駛過時,這對臺灣「網紅」小夫婦正在福州市津泰路一間公寓裡和和美美地吃著在大陸的第一頓年夜飯。
臺灣過年必吃的長命菜,網購的湖南臘肉,福州老字號門店的魚丸,還有「大叔」專程從內蒙古帶回來的牛羊肉……這頓年夜飯特別的「五湖四海」。
圖為李函儒與媽媽在店裡製作花束。 呂明 攝
「LuLu」叫李函儒,「大叔」真名林司晨。因為經營旅遊博客和汽車博客,他們在臺灣有一定的粉絲群,甚至因此獲得大公司的廣告青睞,大家都挺喜歡這對小夫婦繽紛而真實的遊歷、工作樣子。自然,粉絲們也都知道,李函儒去年9月「勇敢地」來到福州創業。
圖為李函儒在整理花束。 呂明 攝
「真的是需要勇敢呢。」李函儒邊給做年夜飯的媽媽王玲玉打下手,邊笑著招呼中新社記者,「雖然經常到世界各地走走,但離開熟悉的生活圈,一切從頭開始,還是很不一樣的。」
圖為李函儒家的年夜飯。 呂明 攝
帶著一個貨櫃的進口永生花,李函儒去年來到福州市三坊七巷裡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經營一家充滿臺灣生活美學的花店。媽媽長期給《時尚芭拉》婚禮專欄供稿,是一位資深花藝業專家,粉絲們對她也非常熟悉,叫她「Luma」。
圖為李函儒為丈夫挑選小狗髮夾。 呂明 攝
不過,吃過年夜飯,李媽媽就要搭夜航飛機回臺北。在臺灣,老外婆還在等著她過年。今年兩岸春節加班機計劃受阻後,和很多在囧途的臺胞一樣,李媽媽一直買不到機票,最後只好高價搭乘「紅眼」航班返臺。
「沒什麼過不去,來,吃魚,有頭有尾,有始有終。」飯桌上,一家人互相夾菜,互相鼓勵。
圖為李函儒與丈夫在福州三坊七巷遊玩。 呂明 攝
李函儒告訴記者,剛到福州時,她曾為了找住房大哭過一次。「那時候還不懂用百度地圖,也不會用滴滴打車。」她羞澀笑言,看了租房並不滿意,回家路上正遇到滂沱大雨,感覺事事不順,一下子就哭出來了。
圖為李媽媽在製作料理。 呂明 攝
「大叔」林司晨對愛人的支持,是立刻尋找大陸的工作機會。從事汽車保險系統開發的他,很順利地進入蘇州的一家大公司。入職不久,他就跟團隊開赴內蒙古呼倫貝爾進行冰雪極端環境的汽車保險系統測試。
林司晨理解愛人創業的不易,也無法掩飾對新工作的喜歡,「你知道嗎?在內蒙古,人呼氣會結冰!」他樂哈哈地在網絡上曬出鬍子結冰的自拍照,「更何況我們可以開著還沒上市的車,在雪地裡甩尾!」
在記者的鏡頭下,這對臺灣小夫婦留下了不少恩愛倩影。妻子拉著丈夫,沿著她每天上班的路,穿過澳門街的市井,繞過東方百貨的繁華,踏進黃巷深處的「露瑪」花店。地處福州最繁華的街區,這家花店將迎來春節長假的客流高峰。
圖為李函儒招呼店裡的顧客。 呂明 攝
截至目前,福建全省現有各類臺灣青年創業基地56家,在閩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有9000餘人,初步形成規模集聚示範效應。去年,李函儒獲評為2017年度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之星」,獲得創業獎金以及諸多創業幫扶服務。
「我贏是因為我實在,不做做不到的事情。」儘管忙得團團轉,李函儒仍堅持自己看店,「只有自己面對顧客,才知道大陸的市場想要什麼。我不想做快閃店,踏踏實實地,才不會被逼到角落去。」
在李函儒的年夜飯博文下,有粉絲給她留言,喜歡她的旅遊攻略,喜歡她的創業經歷;也有粉絲說,「希望女兒和你一樣勇敢。」
於李函儒而言,她的新年願望是,到廈門再開一家生活美學館,聯手更多設計師進行時裝設計、花藝、空間布置等多業態的複合式經營,傳達美好生活的意念。(完)(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