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網絡購物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成為物流包裝資源消耗最大的國家。數據顯示,2016年,快遞行業使用了120億個塑膠袋、144億個包裝箱和247億米封箱膠帶,這些材料絕大部分無法有效回收,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汙染。阿里巴巴和旗下的菜鳥物流網絡聯合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實施的物流「綠動計劃」,目前正在持續推進。
收到網購包裹總是開心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隨手扔掉的那些快遞紙箱和塑料包裹袋,最後都去了哪裡?如果再告訴你,2015年全國不可降解的快遞袋可以鋪滿13.7萬個標準足球場,這個數字比國家發改委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要擁有7萬塊足球場地幾乎多了一倍,您是不是覺得手中的快遞包裹一下子沉重了不少?
現在,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和它旗下的菜鳥物流網絡,聯合「四通一達」、中國郵政、Fedex等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實施物流「綠動計劃」,準備從快遞包裹裡省出一片片森林。
可降解包裹方便買賣雙方網購在方便網民、拉動消費的同時,也讓高速增長的快遞業成為了耗能大戶。數據顯示,2016年,快遞行業使用了120億個塑膠袋、144億個包裝箱和247億米封箱膠帶,這些材料絕大部分無法有效回收。
「當今的中國已經成為網絡購物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成為物流包裝資源消耗最大的國家。」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傅雯娟說,「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強制性的物流包裝標準,回收利用率低下,包裝材料又不完全符合環保要求,大量的丟棄物對自然環境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生命健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以塑膠袋為例,
根據2005年11月出臺的生物降解型塑料包裝製品行業標準(HJ/T209-2005),塑膠袋180天生物降解率大於等於15%就被認為合格。現在大部分號稱「可降解」的快遞袋,分解後的殘留物依然危害環境,本質上並不能做到零汙染,很難被稱作是真正的環保包裝。
更嚴重的是,很多塑膠袋本身是由廢料加工而成,其材料中重金屬汙染嚴重超標,對人體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更會對水土造成嚴重汙染。
2016年6月,菜鳥網絡聯合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啟動「綠動計劃」,最先改良的就是快遞包裝。他們與合作夥伴共同設計,推出了100%可生物降解的快遞包裝袋和無膠帶環保紙箱。
這種紙箱採用拉鏈設計,無需使用膠帶,買家收到之後只需要揪住封口的拉鏈條,輕輕一撕就可以開箱,省去了找剪刀或者原子筆才能戳破包裝的麻煩。而特殊的設計又能讓賣家快速完成打包,可以提高60%的打包效率。
「這項設計既能減少白色汙染,同時也極大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牛智敬介紹說,目前商家可以通過在天貓企業購購買綠色包裹的形式,成為「綠動計劃」的合作商家。
記者登錄淘寶購物的搜索頁面,發現有些商品底下標註著「綠色包裹」四個字,這就是「綠動計劃」籤約商家的特殊勳章。據介紹,截至目前,參與「綠動計劃」的店鋪數量超過千家,已有超過100萬個綠色包裹送達消費者手中。
新材料成本高推廣難想要把白色塑膠袋、黃色包裝箱轉化為看不見的森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技術上的難題,最大的阻礙還在於經濟考量。
記者查詢天貓企業購發現,100個28釐米寬、42釐米長的大號綠色塑料包裝袋售價約60元,單個約0.6元,而100個同等規格的普通塑膠袋只要15元左右,環保包裝袋的價格貴了4倍。
拉鏈式快遞盒價格也不便宜,由於使用100%可降解的紙張製成,且不需要使用膠帶,這種包裝盒售價約為同等規格普通快遞盒的2倍多。
據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菜鳥網絡董事長童文紅介紹,
由於是用昂貴的新材料製成,可生物降解的快遞包裝袋生產成本較高,售價自然也較高。「以最常用的長42釐米、寬28釐米的包裝袋為例,即便是百萬級的採購量,每個袋子的價格至少也要上漲0.5元。以2015年為例,當年83億個包裝袋的用量,一年就要多支出40多億元。到2020年,預估需要200億元。」
記者了解到,
目前大部分參與「綠動計劃」的商家大都自行承擔了增加的包裝成本,而沒有轉嫁給消費者。一家童裝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店裡所有商品都採用了綠色包裹,商家包郵,純屬公益,消費者不需要多花一分錢。
「雖然調查發現有意願為環保買單的商家和消費者越來越多,但我們也希望包材的生產商進一步降低出廠價格。如果在技術上能繼續有所突破,有可能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童文紅表示,
在技術還不能完成突破性變革時,希望政府可以對包材生產商或者實際使用的商家予以補貼支持或者減免稅收支持,從而降低商家的使用門檻,以利於可降解綠色包材的更廣泛推廣。
在期盼技術突破與政策支持的同時,菜鳥也推出了一些激勵政策,鼓勵更多商家加入到「綠動計劃」中來。
「參與『綠動計劃』的商家,系統會增加其商品的搜索推薦指數,從而更容易被消費者看到。菜鳥也會定期推出一些營銷活動專區,只有使用『綠色包裹』的商家可以報名。總之,就是通過提高商家的轉化率,進一步調動商家的積極性。」童文紅告訴記者,他們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電商50%的包材替換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
一天少砍10萬棵樹除了材質本身不環保,快遞包裹還有一種浪費現象就是大盒小用——有時候很大的一個包裝盒裡,層層包裹,其實只裝了很小的一個物件。造成這種浪費的原因,一方面是出於對商品運輸安全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工包裝很難精確計算出應該使用多大的包裝盒。
為此,
菜鳥推出了「智能打包算法技術」,相比粗放的人工包裝,由於每個箱子裝得更滿,空間利用更合理,至少可節省5%以上的包裝耗材。以去年「雙11」當日的6.57億物流訂單為例,如果按照綠色智能算法,一天就可以節省3000萬個箱子,也就是少砍10萬棵樹。
在運輸過程中,快遞車輛產生的汙染也不小。在北京、上海、蘇州等20個重點城市,菜鳥網絡大力推廣了零排放純電動物流車。他們替換了傳統燃油車,並通過智能車載終端、IT技術及大數據的力量,提高車輛利用效率,讓快遞的物流過程更加環保。浙江一些地區的實踐表明,通過智能算法,從縣城到農村的配送可減少30%的燃油使用。
收到快遞後,消費者也不用再為怎樣處理包裝紙箱發愁了。「菜鳥在全國有4萬多個社區驛站,校園驛站還覆蓋了將近1800所高校,我們在這些站點開展了舊紙箱回收計劃。」牛智敬說,「上一個消費者用完的包裝箱可以留在驛站裡,後面寄快遞的人可以繼續用這個舊箱子寄快遞」。目前,菜鳥已經累計回收紙箱20萬個,今年還準備在1000個驛站開展紙箱回收項目。
「綠動計劃」得到了各方點讚。「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綠色包裝、綠色採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尤為緊迫和重要。」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菜鳥網絡和眾多快遞企業以行業聯合的形式,推動物流行業轉型發展,開發綠色供應鏈和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公益宣傳活動,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
這項即將一歲的環保計劃還在持續推進中。今年3月17日,菜鳥網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天天6家快遞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未來,基金計劃投入3億元,用於開展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研究、倡導和推動。
「這幾家快遞公司佔據了全國90%的快遞市場份額。藉助新成立的基金,我們希望能儘快推動解決日趨嚴重的物流業汙染現狀,推動快遞包裝創新改良,促進快遞車輛使用清潔能源,引導運用大數據技術減少資源浪費。」童文紅說,「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希望能夠建立綠色物流的國家推薦標準並上升為國家強制標準,徹底解決快遞包裝的汙染問題」。
(原文題為《從快遞包裹裡省出一片森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