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環保快遞包裹一天可少砍十萬棵樹,但新材料成本高推廣難

2020-12-19 澎湃新聞
不久前,菜鳥物流網絡發布了未來綠色智慧物流汽車計劃,準備攜手國內知名車企共同打造百萬臺綠色環保的智慧物流汽車。 經濟日報記者 佘穎 圖

我國已成為網絡購物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成為物流包裝資源消耗最大的國家。數據顯示,2016年,快遞行業使用了120億個塑膠袋、144億個包裝箱和247億米封箱膠帶,這些材料絕大部分無法有效回收,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汙染。阿里巴巴和旗下的菜鳥物流網絡聯合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實施的物流「綠動計劃」,目前正在持續推進。

收到網購包裹總是開心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隨手扔掉的那些快遞紙箱和塑料包裹袋,最後都去了哪裡?如果再告訴你,2015年全國不可降解的快遞袋可以鋪滿13.7萬個標準足球場,這個數字比國家發改委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要擁有7萬塊足球場地幾乎多了一倍,您是不是覺得手中的快遞包裹一下子沉重了不少?

現在,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和它旗下的菜鳥物流網絡,聯合「四通一達」、中國郵政、Fedex等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實施物流「綠動計劃」,準備從快遞包裹裡省出一片片森林。

可降解包裹方便買賣雙方

網購在方便網民、拉動消費的同時,也讓高速增長的快遞業成為了耗能大戶。數據顯示,2016年,快遞行業使用了120億個塑膠袋、144億個包裝箱和247億米封箱膠帶,這些材料絕大部分無法有效回收。

「當今的中國已經成為網絡購物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成為物流包裝資源消耗最大的國家。」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傅雯娟說,「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強制性的物流包裝標準,回收利用率低下,包裝材料又不完全符合環保要求,大量的丟棄物對自然環境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生命健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以塑膠袋為例,

根據2005年11月出臺的生物降解型塑料包裝製品行業標準(HJ/T209-2005),塑膠袋180天生物降解率大於等於15%就被認為合格。現在大部分號稱「可降解」的快遞袋,分解後的殘留物依然危害環境,本質上並不能做到零汙染,很難被稱作是真正的環保包裝

更嚴重的是,很多塑膠袋本身是由廢料加工而成,其材料中重金屬汙染嚴重超標,對人體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更會對水土造成嚴重汙染。

2016年6月,菜鳥網絡聯合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啟動「綠動計劃」,最先改良的就是快遞包裝。他們與合作夥伴共同設計,推出了100%可生物降解的快遞包裝袋和無膠帶環保紙箱。

這種紙箱採用拉鏈設計,無需使用膠帶,買家收到之後只需要揪住封口的拉鏈條,輕輕一撕就可以開箱,省去了找剪刀或者原子筆才能戳破包裝的麻煩。而特殊的設計又能讓賣家快速完成打包,可以提高60%的打包效率。

「這項設計既能減少白色汙染,同時也極大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牛智敬介紹說,目前商家可以通過在天貓企業購購買綠色包裹的形式,成為「綠動計劃」的合作商家。

記者登錄淘寶購物的搜索頁面,發現有些商品底下標註著「綠色包裹」四個字,這就是「綠動計劃」籤約商家的特殊勳章。據介紹,截至目前,參與「綠動計劃」的店鋪數量超過千家,已有超過100萬個綠色包裹送達消費者手中。

新材料成本高推廣難

想要把白色塑膠袋、黃色包裝箱轉化為看不見的森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技術上的難題,最大的阻礙還在於經濟考量。

記者查詢天貓企業購發現,100個28釐米寬、42釐米長的大號綠色塑料包裝袋售價約60元,單個約0.6元,而100個同等規格的普通塑膠袋只要15元左右,環保包裝袋的價格貴了4倍。

拉鏈式快遞盒價格也不便宜,由於使用100%可降解的紙張製成,且不需要使用膠帶,這種包裝盒售價約為同等規格普通快遞盒的2倍多。

據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菜鳥網絡董事長童文紅介紹,

由於是用昂貴的新材料製成,可生物降解的快遞包裝袋生產成本較高,售價自然也較高。

「以最常用的長42釐米、寬28釐米的包裝袋為例,即便是百萬級的採購量,每個袋子的價格至少也要上漲0.5元。以2015年為例,當年83億個包裝袋的用量,一年就要多支出40多億元。到2020年,預估需要200億元。」

記者了解到,

目前大部分參與「綠動計劃」的商家大都自行承擔了增加的包裝成本,而沒有轉嫁給消費者。一家童裝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店裡所有商品都採用了綠色包裹,商家包郵,純屬公益,消費者不需要多花一分錢

「雖然調查發現有意願為環保買單的商家和消費者越來越多,但我們也希望包材的生產商進一步降低出廠價格。如果在技術上能繼續有所突破,有可能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童文紅表示,

在技術還不能完成突破性變革時,希望政府可以對包材生產商或者實際使用的商家予以補貼支持或者減免稅收支持,從而降低商家的使用門檻,以利於可降解綠色包材的更廣泛推廣

在期盼技術突破與政策支持的同時,菜鳥也推出了一些激勵政策,鼓勵更多商家加入到「綠動計劃」中來。

「參與『綠動計劃』的商家,系統會增加其商品的搜索推薦指數,從而更容易被消費者看到。菜鳥也會定期推出一些營銷活動專區,只有使用『綠色包裹』的商家可以報名。總之,就是通過提高商家的轉化率,進一步調動商家的積極性。」童文紅告訴記者,他們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電商50%的包材替換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

一天少砍10萬棵樹

除了材質本身不環保,快遞包裹還有一種浪費現象就是大盒小用——有時候很大的一個包裝盒裡,層層包裹,其實只裝了很小的一個物件。造成這種浪費的原因,一方面是出於對商品運輸安全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工包裝很難精確計算出應該使用多大的包裝盒。

為此,

菜鳥推出了「智能打包算法技術」,相比粗放的人工包裝,由於每個箱子裝得更滿,空間利用更合理,至少可節省5%以上的包裝耗材。以去年「雙11」當日的6.57億物流訂單為例,如果按照綠色智能算法,一天就可以節省3000萬個箱子,也就是少砍10萬棵樹

在運輸過程中,快遞車輛產生的汙染也不小。在北京、上海、蘇州等20個重點城市,菜鳥網絡大力推廣了零排放純電動物流車。他們替換了傳統燃油車,並通過智能車載終端、IT技術及大數據的力量,提高車輛利用效率,讓快遞的物流過程更加環保。浙江一些地區的實踐表明,通過智能算法,從縣城到農村的配送可減少30%的燃油使用。

收到快遞後,消費者也不用再為怎樣處理包裝紙箱發愁了。「菜鳥在全國有4萬多個社區驛站,校園驛站還覆蓋了將近1800所高校,我們在這些站點開展了舊紙箱回收計劃。」牛智敬說,「上一個消費者用完的包裝箱可以留在驛站裡,後面寄快遞的人可以繼續用這個舊箱子寄快遞」。目前,菜鳥已經累計回收紙箱20萬個,今年還準備在1000個驛站開展紙箱回收項目。

「綠動計劃」得到了各方點讚。「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綠色包裝、綠色採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尤為緊迫和重要。」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菜鳥網絡和眾多快遞企業以行業聯合的形式,推動物流行業轉型發展,開發綠色供應鏈和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公益宣傳活動,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

這項即將一歲的環保計劃還在持續推進中。今年3月17日,菜鳥網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天天6家快遞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未來,基金計劃投入3億元,用於開展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研究、倡導和推動。

「這幾家快遞公司佔據了全國90%的快遞市場份額。藉助新成立的基金,我們希望能儘快推動解決日趨嚴重的物流業汙染現狀,推動快遞包裝創新改良,促進快遞車輛使用清潔能源,引導運用大數據技術減少資源浪費。」童文紅說,「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希望能夠建立綠色物流的國家推薦標準並上升為國家強制標準,徹底解決快遞包裝的汙染問題」。

 (原文題為《從快遞包裹裡省出一片森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共享快遞盒用2000次可少砍一棵樹 你「雙11」願用麼
    「雙11」下月將至,海量網購帶來的是快遞包裝的巨大浪費和汙染。不過,今年會有所變化,你收貨時或許會收到「共享快遞盒」包裝的包裹。每循環2000次可節約1棵樹木網上熱議的「共享快遞盒」其實是一種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箱。
  • 解讀快遞新規:提倡使用環保包裝材料,用環保布袋替代編織袋
    一是網點的辦照(辦理營業執照)成本較高,快遞車輛通行難,快遞基礎設施薄弱;二是快遞安全形勢較嚴峻,危害公共安全和用戶信息安全的情況時有發生;三是快遞市場經營秩序不夠規範,快遞業普遍實行的加盟經營模式存在著質量較低、企業責任界定不清楚、損失賠償爭議較多等問題;四是快遞服務的有關規則不太明確,容易引起爭議。著眼於補齊上述發展的短板,2013年立法工作正式啟動。
  • 山東推廣環保包裝袋 臨沂將用"綠色"快遞袋
    如今,快遞越來越多地進入市民的生活,每個快件都有一份單獨的包裝,而用完之後快遞包裝就基本成為垃圾。這些塑料包裝袋通常為不可降解材料,埋在地下將存留百年以上。  16日,山東省快遞協會倡導使用可降解的綠色環保塑料包裝袋,逐步替換掉汙染環境的普通快遞塑料包裝袋,其中臨沂成為該推廣活動第二階段的試點城市。
  • 天貓雙11物流環保大發力 菜鳥帶動中國快遞綠色升級
    雙11期間,在菜鳥的帶動下:全行業預計使用超過1000萬個綠色包裝;數萬輛新能源車輛全國30城開跑;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相當於省出近10萬棵樹;這次雙11電子面單的使用量預計超過7億張,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紙張成本數十億元;應用菜鳥智能打包算法,可以減少5%的耗材使用,按照「雙11」當天產生的約8.12億件包裹數來算,全行業一天便節省4100萬個箱子,相當於省出53萬棵梭梭樹
  • 【央廣網評】降低可循環包裝成本 讓快遞包裹真正「綠」起來
    據國家郵政局1月4日通報,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830億件,同比增長30.8%。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下,快遞行業經受住挑戰並穩中向好發展,這著實不易,令人欣慰。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海量快件的背後是數量達近千億級別的廢棄快遞包裝。如果用填埋或焚燒等傳統的方式處理,既造成資源浪費,又將給大氣和土壤帶來嚴重汙染。
  • 記者調查丨包裹「瘦身」 難!兩年內,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將...
    從降成本的角度出發,採用綠色、減量和循環的快遞包裝方式,更有利於效益的提升,因此他們願意主動「瘦身」。 中通快遞新都分揀中心,分揀員正忙著將同一目的地的快遞小件裝到集包袋裡,然後運到新能源車輛上。 「以前我們集包用的是蛇皮編織袋,只能使用一次,現在全部替換成可循環袋。」
  • 環保餐盒大範圍推廣有點難
    禁塑令實施多年後,外賣行業的繁榮又帶來了新的環保問題。據環保組織調研估算,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其中大部分為不可降解的塑料餐盒。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標準的發布讓企業看到了環保餐盒的市場機會,同時,受成本和實用性等多種因素掣肘,目前來看,環保餐盒大範圍推廣仍面臨很多問題。
  • 雙11近1千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 省出近10萬棵樹
    阿里表示,雙11期間,全行業預計使用超過1000萬個綠色包裝;數萬輛新能源車輛全國30城開跑;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相當於省出近10萬棵樹;這次雙11電子面單的使用量預計超過7億張,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紙張成本數十億元;應用菜鳥智能打包算法,可以減少5%的耗材使用,按照「雙11」當天產生的約8.12億件包裹數來算,全行業一天便節省4100萬個箱子,相當於省出53萬棵梭梭樹。
  • 「海歸」設計可循環使用環保快遞袋 被質疑用公益圈錢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全行業使用了110.5億個包裝袋、8億條中轉用塑膠袋、48億個封套、4億卷(91米/卷)快遞膠帶、不超過12億個包裝箱。然而,快遞包裝垃圾回收成本高、利潤低。
  • 外賣、快遞包裝成垃圾新隱患 你都怎麼處理
    「我們店裡一天的訂單在30份左右,每一份外賣訂單都用1個大塑膠袋包裹,裡面再配上湯、飯、菜,這些都得分開裝盛,得用塑膠袋或塑料餐盒進行打包,有的湯水會外溢,還得湯盒上多加一層保鮮膜。點得越多,包裝也就越多,如此包裝確實浪費。」
  • 包裝材料、快遞垃圾越來越多 強制性標準推進行業變革
    新疆江南申通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快遞包裝中,通過用大顆粒氣體填充物代替小顆粒填充物、使用可降解的包裝袋、開展快遞包裝減量化、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等措施,讓快遞包裹「瘦身變綠」。 讓快遞包裝「更綠更瘦」已成為業界共同目標。政策推進的同時,各大快遞企業早已積極地行動起來。
  • 砍一棵樹,坐一年牢,這種樹也許你也經常砍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砍樟樹燒火做飯,只有杉樹才是「正樹」,可以做家具,其它的都是「雜樹」,只能當柴燒,或者當柴火賣。時代發展到今天,樟樹怎麼越來越金貴了?吃香吃到農民身上來了?在農村,樟樹是低賤的。種子落下來,踩上一腳,烏漆嘛黑,極難看,但來年就是一大片幼苗。長成後,常常遮擋正樹,如杉樹、果樹的生長,或者擋住稻田或菜地的陽光,搶走它們的營養。
  • 玉米澱粉碗盤衛生又環保可成本太高推廣難
    玉米澱粉做成的餐具衛生又環保  你見過玉米澱粉做成盤子和碗嗎?近期,濟南一些餐館就出現了由玉米澱粉製成的可降解一次性餐具,這種餐具衛生環保,很受顧客的歡迎。「我是這家店的老顧客,每次來吃飯都用這種餐具,已經習慣了。」劉女士說,她第一次使用的時候也以為是用塑料做的,店員解釋之後才敢放心使用。劉女士回家之後,還特意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好像這是一種新的高科技產品,聽說日本和韓國都在用。」  記者在該餐館看到,這種玉米澱粉製成的餐具呈奶黃色,看起來跟塑料製品有點相像。打開之後,餐具並沒有任何氣味。餐具的硬度適中,喝水、喝湯都很方便。
  • 明年「雙十一」,能用上更環保的快遞袋嗎?這個清華女生死磕一次性...
    參與環保後,可以提高網際網路信用分數,還可以獲得環保金。這個金額雖然不大,但是能積少成多,可以提現。「可降解」的成本可能很高咱們用的循環塑膠袋是什麼材質?用過30次之後會如何處理?該材質廢棄後與可回收垃圾一起,可以實現回收再用。產品設計還需要考慮到電商賣家打包,和物流對包裝袋的諸多要求。大的電商賣家一天打包在成千上萬,如果為了環保,導致打包效率變低,比如原來的快遞袋打包只需要裝入貨品,撕下封口離型紙,封口,貼上面單四步,而環保產品卻多了其他很多步驟,那麼商家也不會使用的。
  • 您收到的快遞包裝將「綠色轉型」!一大批環保包裝袋、循環快遞箱...
    企業正在啟動環保包裝袋、循環快遞箱等綠色材料來取代傳統包裝。長效機制;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
  • 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齊魯網3月3日訊「首先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食品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制定限制使用塑料的法規,加大鼓勵和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力度。」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這次帶來了《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
  • 電商探路:快遞包裝去哪兒? 回收1個紙箱獲50積分
    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快遞服務溫室氣體排放測量方法》的審查通過,作為包裝材料的消耗大戶,電商和快遞企業正在探路舊快遞包裝的新出路。今年以來,1號店、我買網等電商已率先鼓勵消費者參與,試水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或採用新型環保包裝材料等。不過,快遞企業在嘗試包裝材料二次利用之路上並不順暢。
  • 特大城市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生活垃圾增量93%
    同時,前不久頒布的《電子商務法》 中也明確提出,「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支持、推動綠色包裝、倉儲、運輸,促進電子商務綠色發展」。此外,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也正式施行。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成為快遞包裝新趨勢。
  • 快遞一年耗用膠帶可繞赤道425圈 用這盒子減汙染
    所以,如何宣傳、推廣,讓這種回收站儘快把潛能發揮出來,而不是很快就成為閒置物品,也是推廣方和物業公司需要費心思的關鍵。一些環保覺悟較高的城市居民認為,這就像垃圾分類,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操作起來「很麻煩」,但「一旦認識到了必要性和緊迫性,大家都還是願意參與其中的。」
  • 進口廢紙就是進口資源 廢紙3023萬噸=少砍5億多棵大樹
    廢紙成主要原料   用1噸廢紙相當於少砍17棵樹,還可節約10噸水和1.2噸標煤   在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原料車間堆滿了成包的廢紙,有日文雜誌、英文小說,還有被壓扁的廢紙箱。這裡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廢紙製造包裝紙企業,設計年產能超過1200萬噸,95%的產品都是用廢紙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