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2020-12-18 閃電新聞

齊魯網3月3日訊「首先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食品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制定限制使用塑料的法規,加大鼓勵和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力度。」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這次帶來了《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他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法規,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鄭月明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90億噸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多數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者流入環境中,嚴重危及自然生態系統和物種的生存。「白色汙染」已經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個國家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塑料垃圾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尋求綠色環保的新型替代材料解決塑料垃圾汙染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據了解,自2008年6月1日起,中國部分地區開始實行「限塑令」,但效果並不明顯。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塑料垃圾汙染問題變得日益突出。有關數據表明,2017年國內快遞包裝塑膠袋用量約80億個,三大外賣平臺(美團、餓了麼、百度)每天外賣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年使用塑膠袋超過70億個。如每個塑膠袋按0.06平方米計算,三家外賣平臺每天所使用的塑膠袋如果平鋪可以覆蓋168個標準足球場。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出臺了相關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通過對塑膠袋徵稅、自願協議、全面禁令等方式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如義大利、法國、美國等已經強制要求使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並推行嚴格的獎懲措施。

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在堆肥環境下可以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現階段我國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國內市場尚未完全打開、消費量少,鄭月明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產成本相對傳統塑料高,價格缺乏競爭力;二是連續大宗穩定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及改性後廣泛應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國內技術尚不成熟。產品性能沒有傳統塑料覆蓋範圍廣,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國內尚無明確的產品評價標準,市場較混亂;四是行業政策和相關法規不夠完善,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不夠強。

對此,鄭月明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法規,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遴選擁有核心技術、能帶動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的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參照發達國家標準並結合我國國情,制定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市場引導和宣傳,完善監管機制。

閃電新聞記者 廖亮 崔真真 北京報導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鄭月明:進一步加大對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的支持力度
    來源:投資時報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在特定的工業堆肥環境下,通過微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生態環境不會形成壓力,是解決「白色汙染」一個很好的途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月明《投資時報》記者 鄧妍
  • 鄭月明:建議改進12306網絡購票系統
    網易財經3月5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集團董事長鄭月明在2019年兩會上帶來了三份建議,分別是《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推廣高等院校「雙元制」教育模式,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科技創新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力度
    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建立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
  • 多種塑料製品迎大限 消除白色汙染中國再明確時間表
    可降解塑料產業仍面臨不少瓶頸  《意見》明確指出,推廣使用可降解購物袋、可降解包裝膜(袋),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可降解塑膠袋等替代產品;加強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加大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開展可降解地膜等技術驗證和產品遴選等。  可降解塑料也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
  • 蝦殼制可完全降解生物塑料或將替代傳統塑料
    蝦殼制可完全降解生物塑料或將替代傳統塑料 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07   今日/總瀏覽:1/3927
  • ...全國全面禁用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為激勵各方參與農用薄膜回收,完善回收利用的措施,《辦法》提出,一是鼓勵研發、推廣農用薄膜回收技術與機械,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二是鼓勵和支持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三是支持廢舊農用薄膜再利用企業按照規定,享受用地、用電、用水、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
  • 12月起海南全國率先全島禁塑,可降解材料取而代之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從2018年起就率先開展禁塑工作,現在禁塑準備工作進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記者在海南的調查。
  • 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這種塑膠袋的原料提取自玉米澱粉,使用後埋在地下3~6個月即可全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汙染環境。」該公司技術人員說。  「生物基材料產業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原料可再生等優勢,不僅可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大量減少石油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南樂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海已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其他地方也將為時不遠。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當前,有部分品牌已開始使用符合政策要求的替代材料,未來你將會用可降解材料、紙製品喝奶茶、裝外賣、包快遞,然而隨著替代材料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更多的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  「最強限塑令」倒計時,多種塑料製品將成歷史。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 可降解塑料不是「萬靈藥」,各地減塑限塑還有什麼靈丹妙藥?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市出臺相關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法規。這類可降解材料是在熱力學和動力學意義上均可降解的材料。按降解的外因因素來分,可分為光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 那麼,可降解塑料是治理塑料垃圾的「萬靈藥」嗎?
  • ...商務部發布文件 鼓勵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推廣可降解替代產品
    商務部11月30日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外賣企業使用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應根據本辦法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使用、回收情況。
  • 必須釐清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別被「偽降解」蒙蔽了!
    針對這些問題,歐美和我國都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來制約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我們稱其為限塑令或禁塑令。進入今年,我國在禁塑方面的舉措明顯提速。首先是新修訂《固廢法》中要求: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機理、種類、應用!
    簡要說明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含義、降解原理,介紹了目前較為成功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種類、結構、性能及製備方法。闡述了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的影響因素。 1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概念 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高分子塑料使用性能優良,廢棄時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作用而降解,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無害的分子物質,從而進入自然界良性循環的塑料及其製品。
  • 儀徵化纖解決「白色汙染」取得突破 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實現工業化...
    記者了解到,儀徵化纖PBST(TS159)是在全球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可降解塑料品種,PBAT(TA159)是中國石化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可降解塑料品種。經分析檢驗,該產品關鍵質量指標達到預期目標,率先在我國工程塑料行業實現通用材料綠色化新突破,其工業化生產打通了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推動了國內外生物可降解材料工業化進程。
  •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最嚴」限塑令來了外賣、電商等行業實行限塑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 解讀成都「最強限塑令」: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塑膠袋
    可降解塑膠袋與不可降解傳統塑膠袋的區別有三:一是材質不同,可降解塑膠袋使用材質為PLA、PHAs、PBA、PBS等高分子材料,而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則是PE塑料材質;二是生產標準不同,可降解塑膠袋需要符合國家標準GB/T21661—2008,而傳統不可降解塑膠袋則不用遵從此項標準;三是分解時間不同,可降解塑膠袋一般可在一年內分解,性能最佳的甚至可在棄後72天開始分解,而不可降解塑膠袋則需要200年的時間才能將其降解
  • 一文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那些事兒
    研發品類豐富,多種材料已產業化 開發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製品來替代普遍使用的普通塑料製品是20世紀90年代的熱點。近年來,隨著原料生產和製品加工技術的進步,降解塑料尤其是生物降解塑料重新受到關注,成為可持續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亮點。
  • 可降解塑料將推廣,分類時怎麼辦?
    202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降解包裝膜、塑膠袋、地膜等替代產品。根據我國國家推薦性標準《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降解塑料是指在規定環境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和步驟,導致材料化學結構的顯著變化而損失某些性能或發生破碎的塑料。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透露,國家和上海都在加快相關標準的建立,主要回答兩個問題:什麼才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可降解塑料?
  • 一家大型超市年使用塑膠袋 可繞一環路9圈
    同時,對於厚度0.025毫米以上的不可降解塑料薄膜類包裝製品,需要有償使用。 在產品替代方面,柯丹丹呼籲大力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的塑料製品。「政府採購應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同時要求超市、商場、旅遊景點、規模企業、大型集會活動、公共場所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進一步要求集貿市場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
  • 深圳107個商超藥店同步推廣可降解塑膠袋
    他指出,在全球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的今天,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使用符合生態要求、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已成為大勢所趨。發展生物降解塑料對整個生物圈乃至整個環境將有積極的意義。他強調,要完善綠色產業標準,促進技術開發,有效服務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