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1萬元買非洲「綠卡」,為了讓孩子能進國際學校-虎嗅網

2020-12-17 虎嗅APP



隨著各地中小學恢復正常教學,號稱史上最長假期的「假期」宣告結束,「神獸」們陸續「歸籠」,回到闊別數月的校園。


家長們在長出一口氣的同時,還要繼續為孩子的學業殫精竭慮。


據一份有關教育的全球發展報告統計,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重視程度在全球名列第三。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如「八仙過海」般各顯神通,力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


於是,「神獸」們被「關」進了不同的「籠子」,有的叫公立學校,有的叫私立學校,有的叫平民學校,還有的叫「貴族學校」……


本期,顯微故事將把焦點放到大家關心的國際學校,通過數位學生家長、中籍教師與外籍教師的講述,讓你知道國際學校貴在哪裡?貴得是否值得?


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我花1萬元買非洲「綠卡」,為了讓孩子能進國際學校


田先生 45歲 深圳某國際學校學生家長


兒子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把他送到深圳首屈一指的「純」國際學校。


所謂「純」國際學校是只有外籍學生才能就讀的,學校的工作人員、校長、教師都是外國人,只有一兩個教中文的中國籍老師。


選擇讓孩子來這所學校就讀的家長,也一般是來華工作的外國公職人員、企業高管等。


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在於他的教學質量、軟硬體設施都是國際一流水準。更重要的是,國際學校一般是小班走讀教學,每個班級16~25名學生,師生比例和公立學校差異懸殊。


公立學校的每個班級一般是五十人左右,就算老師再有耐心,也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學生。


相比之下,國際學校的小班教學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當然,國際學校的花費也貴得多,我去的這每年光學費就22萬。此外,每年還有各種課外培訓、生活費、以及寒暑假的海外遊學等費用,一年花費接近30萬。


我本身是某企業的CEO,費用可以承受,但我需要先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外國人」。


我在中介的幫助下,花一萬多元買了一個非洲國家的「綠卡」,這樣孩子就有了入學資格,成為學校裡為數不多的幾名中國學生之一。


因為我老婆做對外貿易、我本身也懂英文,所以孩子從小就接觸英文。剛進入國際學校時,我孩子對全英文授課沒有太大的壓力,和外籍老師、同學溝通也沒有障礙。


去年,我兒子以優異的託福和SAT成績,被美國東部的一所頂級私立初中錄取,學費加住宿一年七萬美金。


但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接受過小班教育、國際學校課程培養的兒子都相對中國孩子更獨立。今年三月,美國疫情爆發,13歲的他自己訂了機票,從卡達轉香港回到深圳。


在家期間,他除了上網課,每天還會給自己留出時間健身,毅力之強出乎我的意料。連他的外國同學都說:「很少看到中國孩子這麼自律的!」


雖然我有點後悔這麼早把兒子送到國外的,畢竟我和他媽媽都是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從小學到大學,接受的都是傳統公立教育,希望他也像我們一樣去經歷下高考。


無奈,自打上過國際學校後,這孩子就更有主意了,連出國讀書是他自己的選擇,做父母的就只有支持吧。


我們的學生沒「戶口」,但他們的爸媽都不差錢


張女士 32歲 北京某公立學校國際部中籍教師


國內的國際學校通常分為三種:一種是純國際學校,只招收外籍學生;一種是以招收中國學生為主的民辦國際學校;還有一種是公立學校的國際部,中外學生都收。


所有類型的國際學校教授的都是歐美課程。


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的中國家庭主要有這麼幾類:


一類是家裡經濟條件特別好,住豪宅開名車完全「不差錢」,就是希望孩子上「貴族學校」,接受不一樣的教育;


一類是沒有本地戶口,沒有辦法在當地參加高考,只好讀不限戶籍的國際學校,這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尤其多;


還有一類是學生平時成績一般或是中考沒考上理想高中,若是在國內參加高考,可能考不上好大學,所以選擇去國外留學。


過去大家談到的出國讀書,大多是最後一類。但這幾年,前兩類的學生群體越來越多,我所在的學校也屬於前兩類。


我們是公立學校下屬的國際部,主要教授AP課程。AP課程是在高中階段開設的美國大學預修課,考試成績可以抵大學學分,對申請歐美大學很有幫助。


但我們學校以中籍教師居多,外教很少,上課也是中文講解,但使用英文試卷。


國際部剛成立的時候,師資主要是從高考部的教員中抽調出來的,老師們都是國內一流大學畢業,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


現在國際部的規模越來越大,名氣也越來越大,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英語老師要求是國內頂級大學高翻的碩士,或是國外大學的TESOL研究生,科任老師也必須是名校碩士或博士。


我們的待遇與公立學校同等資歷的老師相同。


雖然收入沒有私立國際學校的老師多,但因為可以解決編制和戶口問題,對老師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教師的穩定性相對較高,流失的很少。


「貴族學校」也分重點班,學費按等級收,優秀與否每年差10萬元


馮女士 38歲 上海某國際學校學生家長


原本,我沒打算讓孩子讀什麼「貴族學校」,但他沒考上重點高中,我又不想讓他在普通高中裡將就,就把他送到了上海的一所國際學校。


這所學校是上海某高校的國際部,上課地點在大學校園裡,教學風格也和大學類似,實行分層走讀制。


在這裡,高中的孩子可以自主選擇課程,上不同的課去不同的教室,身邊的同學也會不停地換,不像普通高中所有學生都固定在一個教室裡。


不過,這個學校會根據學生成績的好壞分重點班,成績不同,收的學費也不同。


成績最好的學生在A班,學費一年17萬,稍差一點的學生在B班,學費一年14萬。A班和B班的師資差不多,但A班每周比B班多上兩小時的課。


C班的學生分數是最低的,收費也最低,師資跟AB班比要差一些。


我兒子在A班。他想去英國,選擇了英國學制的A-LEVEL課程。同班還有20多名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人。


大多數學生選擇住校,但我兒子從小患有慢性遺傳病,飲食結構比較特殊,一日三餐有專門食譜,沒法吃學校食堂。所以,我們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年租金小二十萬。


我在老家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孩子爸爸也在老家做生意,沒法陪讀,我們又專門請人在上海照顧兒子的起居。


「十裡洋場」寸土寸金,花費很大。算起來,兒子在上海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和房租等各種開銷加起來,至少也得五十萬。


但我兒子依然心存愧疚,做為母親,我沒有照顧好他。我和孩子爸爸忙著工作和家裡的生意,初中三年沒有陪他寫過一次作業。


他很聰明,就是在學習上有時需要有人在身後推一把,可惜我在他成長的重要階段,忽視了對他的陪伴。


他沒考上重點高中,主要是差在體育上。因為身體的原因,體育只考了二十分。要是我以前能多陪陪他,哪怕是多陪他做幾次體能訓練,也會比現在的成績要好。


送兒子上「國際學校」,算是我對缺席他初中教育的一種補償。


我不奢望他理解父母的苦心,只希望他能快樂地長大。


外教和中教到底有何不同?沒有高薪,外教肯定不來


Andy  35歲 女  北京某國際教師培訓機構外籍教師


我是英國人,來中國8年,曾作為外教在山西、浙江等工作,前兩年剛來北京。


我所在的公司專門做國際教師培訓,來培訓的主要來中國任教的外國人。


國際學校對教師的任職條件是有嚴格要求的,除了需要有相關專業的碩士學歷,還要有不少於120小時的TEFL學習、拿到CELTA證書,上崗之前還要接受相關的培訓。


培訓的內容包括一些基礎理論知識,比如教育理論、教學技巧等。此外,所有新教師還要學習兩個月的CPT課程,即Continu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講授個性教學、課堂管控、提問技巧等。


現在很多幼兒園也開設了國際版,一些外教也要面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也會他們培訓兒童心理學、行為學等知識,告訴他們如何與小朋友相處。


雖然這些教師大多會拿到「上崗證」,但他們中絕大部分沒有教學經驗,年齡層次也不太一樣,對我們來說,培訓是有一定難度的。


因此,在他正式成為國際教師前,我們內部還有三周觀察期,對他的教學能力進行考察,判斷他們是否能適應未來的工作。


我做國際教師培訓工作快十年了,培訓過的老師少說也有幾百名了,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哪個國家都有。


也有少數中國老師參加培訓,對他們的培訓內容主要是如何與外籍家長溝通,應對文化衝突。


中教和外教有哪些不同,我想主要有這幾方面:


第一,外籍教師在發音、語法、對語言的理解等方面有先天優勢,教授英語課程更地道;


第二,外教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能力,中國老師更懂得照顧學生、家長


很多中國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剛接觸外教時是有一點恐懼的,時間長了才好了,這是我的個人經驗。


有人說外教的工資會比本地老師的工資高一點,這個我不太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高薪,他們肯定不來。


外教月薪最高3萬元,提供宿舍、每年報銷回國機票


Michael  男  36歲 北京某國際學校外籍教師


來北京五年,我還是沒有完全和教師同事們融入,大家喜歡聚會、聊天,但我更喜歡獨處。


我在美國讀完碩士,考了國際教師資格證。五年前,我通過中介來到中國,在國際學校教數學和美國歷史,用英文講課。


很慚愧,來中國好幾年了,我依然沒有學會中文。學校裡有很多中國同事,但我們之間交流都用英語,基本都是工作方面的溝通。


我們學校是私立學校,待遇還不錯,外教月薪2.5萬至3萬元。學校會提供教師公寓,每年還會報銷一次中國到美國的往返機票。


教師宿舍頂層有個很大的露臺,那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有時晚飯後,我會帶幾罐啤酒爬上房頂,坐在那裡一邊喝酒一邊漫無目的地張望,仿佛望著望著,就可以看到美國的家鄉了。


想家是一定的,但是一年只能回去一次。假期,我會約上跟我一起來中國的那兩位老鄉出去旅遊,中國很大,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值得一去。


周末我還在五道口兼職教授成人英語,周六周日各半天。


「老外」喜歡和「老外」扎堆,像三裡屯、五道口,都是老外的「集散地」。但我比較宅,是典型的「宅男」,但我有個朋友是刻意拒絕與人來往。


他也是美國人,在上海的一所國際學校當老師。平時有朋友叫他出去吃飯喝酒泡吧,他大多拒絕,原因是他喝酒之後經常打架。


他不聚會不喝酒是因為不想酒後鬧事導致失業。在美國找工作並不容易,他很珍惜在中國的工作機會。


在「老外」圈裡,來中國當外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有些人也想去國際學校教書,但是因為學歷不夠,或是沒有考到資格證,只能另謀它路。


外教流動性大、教不了理科,最多時1人教3個年級


宋鑫 教齡13年 首都師範碩士


我2007年研究生畢業,成為了一個國際學校的中國教師。


相對於層層過關的公立學校招聘,國際學校的辦學思路從一開始就顯得「特別」:試講的打分者不只是德高望重的前輩、主任,學生的評價也是打分標準之一,佔比非常高。


換句話說,教師身上的「主導者」光環弱了很多,而是作為一個「輔助角色」參與到孩子們的學習成長中。


但公立教育則默認了一個大前提:學生沒有自主自製自治能力。老師是一個天然權威的「指揮官」,指哪兒學哪兒。


大部分「默認」校規都是不準做這、不能做那,把十幾歲的孩子圈在一個框框裡,預設他們是「必須被管教」的對立身份。


我們學校就相對比較開明、平等。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也比較鬆散,因為對學生和老師的考核體系就都不一樣,不完全看成績的高低。


國內教育終極核心很明確:高考。


高考作為選拔型、競爭型考試,為了拉開學生之間的區分度,會故意在考題上設置一些小的「陷阱」。比如大綱上沒有特別要求的隱藏考點,就得靠學生自己動腦筋琢磨。


國際學校的考核沒那麼多彎彎繞繞,也不會「挖坑」。


以我所教的物理為例,通常考題在第一個大題的第一小問就會引導你往一個固定思路方向想,從淺到深逐漸展開,考察是不是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這樣學生在學的時候,心是比較安定的,不至於時刻琢磨老師會出什麼偏題,怎麼「為難」我。


在管理方面,國際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關注社會的能力、研究能力等等。除了常規數理化政史地外,我們還開設經濟、商業、藝術等科目,也為了學生能更快申請到國外大學的 offer。


去英美國家讀四年大學不便宜,學費生活費加起來一兩百萬很正常。但實際上,僅是「預備出國」所需的花費也不少。


我們學校算便宜的,一年10萬多,好一些的學校得20萬起步。所以能夠有資本選擇這條路的家庭,起碼是小康家庭以上。


我們目前大部分生源是外地來京創業的家庭。父母能賺錢,但沒戶口,也不想讓孩子回老家參加高考,就只能來上國際學校,將來走出國留學這條「燒金路」。


很多京籍家庭也開始選擇國際學校,這批孩子大概佔比20%左右。


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國際學校的學費那麼貴,是不是老師也賺很多啊?其實我們和公立學校老師的差距並沒那麼大。


此外,我們這裡的外籍教師流動性特別大。通常,年輕外教的合同是一年制,很可能合同期滿就回國了。


外教的教學能力比不太上中教,在出成績方面還是差一些的。此外,國內的學校普遍缺少理科類外教,尤其是英美國家的人才特別少。


我們每個科目都會配備一個外教,但他可能需要同時教2-3個年級的課程。80%的課程還是必須靠有國外留學背景、英文強的中教,學歷起碼是碩士畢業。


不過,私立的教師都很動蕩。我能在這裡10年,也是因為有公立學校編制,並在這裡安家。而我認識的很多中國年輕教師,他們都根據薪資和個人發展跳槽,也挺頻繁的。


相關焦點

  • 首付0元敲定兩套房和菲律賓綠卡,把孩子送進TOP國際高中
    無奈之下,吳女士只得讓孩子先填報好中考志願作二手準備,自己再想想辦法可不可以走海外或者是國際學校的路子。「然後聊著聊著也就說到了我孩子的中考還有上高中的問題,當然最開始也就是純吐槽,並沒指望她能給我提什麼建設性意見。」
  • 國際學校迷思:我的孩子適合讀國際學校麼?
    國際學校迷思:我的孩子適合讀國際學校麼? 作者:西雅圖雷尼爾 發布時間: 2018-12-24 14:44 國際學校迷思:我的孩子適合讀國際學校麼
  • 「送孩子進國際學校兩年後,我後悔了」
    他最終放棄了跟學校的談判,將悅悅轉去了一個北京的國際學校裡面比較偏公立體系,但學業抓得很嚴的一所學校。 學校離家約20多公裡,女兒每天在路上要花1小時40分鐘。雖然心痛女兒,但他沒有辦法。  「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排隊想進這所學校,可能是市場營銷能力強吧。大家都跟我說你們學校的00後真厲害。那是他們不知道,B校很多家長花大量心血在課外雞娃。在學校交著三四十萬學費,然後在課外再花一到兩倍的錢額外再去補課。我也不知道這算是學校功勞還是家長功勞,黃莊遍地都是B校的學生。」樂媽說。
  • 讀國際學校要花多少學費?我的孩子適合讀國際學校嗎?
    每年都有很多家長將目光投入到國際學校,想讓孩子接受國際化的教育。可是多數家長對國際學校的學費和課程內容並不是十分了解。對於很多普通家庭,國際學校的學費可能會成為慎重考慮的因素。究竟讀國際學校要花多少學費呢?
  • 為了孩子未來教育,我選擇以房養籤,敲定日本兩套房子和綠卡
    但等孩子能徹底獨立,也就是差不多10年後上了大學,我還是想儘可能把他送去日本接受國際化教育。」當被問及最中意的日本城市和大學時,李先生情不自禁地回答道:「當然是我當年駐足過的仙臺了,那是個非常美麗的城市。」
  • 中國家長花500萬買學區房,也不願花200萬送孩子上國際學校
    在很多家長的心裡,讀書是孩子最好的出路。而學校和學校的差距也非常大,所以,一些富裕的家庭,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去名校的機會,便會在名校的學區裡購買學區房,這樣,他們的孩子就可以在名校上學了。萬買學區房,也不願花200萬送孩子上國際學校?」
  • 劉朔廷:五十萬美元能買綠卡麼
    ,2年內我解決了就業問 題,一些照常,然後獲得10年的永久綠卡。你說你有合同,你去告公司,可以呀,但是你合同裡說了,這錢是保證還的,那麼就等於你在申請美國綠卡的時候有提供虛假的材料,因為你違反了這個 investment must be at risk, 要撤銷你綠卡。請問,你在這個時候,還去告嗎?你絕對去告,我不要綠卡了,我也搞死你。美國打起這種官司有臭有長,且要付出高昂的律師費,請問,最後你綠 卡沒有了,錢拿回來了,但是只剩下個渣子了,你還去告嗎?
  • 一個國際學校鈦合金牛蛙被摔成公立學校學渣!
    魔幻的2020年終於結束了,這一年對於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說是非常糾結的一年:國際局勢如此混亂,我們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國際學校優勢成謎,我們還要繼續花大價錢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嗎?選免費的公立教育還是選擇讓人心裡沒譜的國際教育?
  • 《三十而已》顧佳:上海精英媽媽為了讓孩子去國際學校,太拼了!
    01把孩子送進頂尖國際學校有多難?一開始,顧佳為了幫兒子拿到頂尖國際幼兒園的報名資格,和老公咬牙貸款買了富人小區的豪宅。我曾聽一個媽媽說,她正在幫孩子擇校,進了國際學校家長群,想找個群裡的前輩打聽一下某國際學校的真實現狀。聊了一會兒,發現對方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的年輕CEO,目前身價幾十億,震驚了好久(當然了,這位媽媽家裡也是有礦的)。
  • 日本移民案例丨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在東京開公司拿綠卡
    「不想在一線城市買學區房,國家政策說變就變,說不定哪天就不值錢了。再說好的教育又不是只有國內有,想想還是送孩子出國吧。」T先生對我們說。T先生一直很向往日本的教育水平和體制,並且孩子鍍金回來之後還可以以日本為跳板,前往世界更高學府深造。
  • 爭相移民非洲最窮國家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之路,從出生就開始謀劃,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每個階段都絞盡腦汁、傾盡所能,這就是中國人對孩子的愛——辛辛苦苦養大,無非是為了孩子過得更好。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好」?斥巨資買學區房的家長很多,他們不是條件不夠,而是信息不夠。教育也能走「捷徑」,許多人不為所知。
  • 在廣州生活的黑人,迎娶中國妻子,能獲得「中國綠卡」嗎?
    除了印度人之外,還有許多黑人都比較願意去往我國的廣東省,這些黑人絕大多數都來自非洲。因為非洲離我國並不遠,所以說我國對待黑人的態度也是比較好的,並沒有像歐美國家那些皮膚的種族歧視。而黑人在我國呆久了,自然而然也會有一些感情方面的事。不少黑人可能還會迎娶我們中國的媳婦兒。 那麼各位是否清楚這些迎娶了中國妻子的黑人們,到底他們的國籍算是自己的非洲國家,還是算是我們的中國國籍呢?
  • 家長花35萬買「華僑生」資格疑被騙!這些高考移民...
    本文原標題:《家長花35萬買「華僑生」資格疑被騙!這些高考移民慘了......》原創:聶國春還有半個月就要高考瞭然而王女士的孩子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同學步入考場花了35萬元買的「華僑生」資格也成了泡影1非京籍家長以為找到孩子高考捷徑辦菲律賓綠卡可變身華僑生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是非京籍,根據當時的政策
  • 為了生活,我來到了非洲
    艾狄安·布朗格(Etienne Boulanger)裡昂可這令我更憂傷了啊,根本沒有信心能在非洲勝任未知的工作和挑戰,我對未來,滿是忐忑。但匆忙趕到的畢業哪裡還給我時間猶豫?喝過畢業的酒,在總部短暫的培訓過後,我踏上了去非洲的路。聽公司的前輩說,那邊連超市都沒有。
  • 家長親訴:為了解決孩子就讀深圳國際學校 我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普通家庭,高考成功的孩子就是他們社會階層的跳板;但對於中產階級家庭來說,高考並不是孩子升學的唯一渠道,感受國際化的教育和多元文化才是他們在教育上的著重點。採訪了一位從惠州搬來深圳國際學校入學的孩子家長,一起來聊聊深圳國際學校的發展。
  • 青島國際學校只收外籍人員子女 一年花費幾十萬
    一時間不少青島人挺好奇:「貴族」學校到底啥樣?連日來,記者探訪青島耀中國際學校、青島MTI國際學校等學校了解到,在這裡上學一年要花十幾萬元,實行中英雙語教學,學生基本是外籍孩子,大陸學生得持有外國綠卡、外國護照或港澳臺相關身份證件等才能進校。
  • 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招生外籍護照永居綠卡身份解決方案
    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只招外籍學生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註冊名稱是廣州貝賽思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按中國教育部門的政策要求,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招生只招外籍學生。經常有人問沒有外國護照也沒有永居綠卡能不能報讀廣州貝賽國際學校?
  • 花6萬元能當空姐?專家稱學空乘未必能上天
    花6萬元就能當上空姐、空哥?近日,趁中考、高考結束之際,幾家外地民辦學校正在南京設點招生,他們共同打出了「空姐、空哥」旗號,只要通過面試、體檢就能進校,並允諾籤訂就業安置協議。其中一家民辦學校表示,只要被航空公司選中當空姐,無論學了一年還是兩年,所需費用均為6萬元。
  • 中國留學生:為了回國,我繞道非洲,還被迫逛了窯子
    3月初,學校的咖啡廳還有不少悠閒的同學們,儘管疫情已經逐漸緊張了起來。幸好學校的反應很快,兩天後便改為了網絡授課和遠程考試,免除了線下打卡。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我開始在亞馬遜搶購防護服、口罩和護目鏡,順便祈禱物資能順利到貨,不被大條的英國政府扣住。但事與願違。從15日開始,我和同學便陸續收到了簡訊 —— 16日、18日、19日和21日的國航直飛航班都被取消了。客服反饋是:目前只能安排改籤5月份的航班。
  • 「給我10萬元,讓你的孩子進娛樂圈」
    花10萬元,讓你的孩子有一次出名的機會,你願意嗎? TFboys爆紅、年輕的練習生男團,讓望子成龍的家長看到了一條誘人的坦途。如果這個孩子和我們籤約,我們就能拿到3%的籤約提成。 所謂籤約,指的是如果父母想要包裝孩子,就需要交至少10萬元的籤約費給我們公司,由我們幫他們拿通告、增加孩子上電視的機會。 我運氣好,入職第一個月就籤下了一個70萬元的單,拿到了13000元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