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呼籲,希望各國主要媒體機構在報導日本人的姓名時,遵循與中韓寫法一樣的「先寫姓,後寫名」原則。
據日經新聞網報導,河野太郎在記者會上表示,海外新聞機構應避免「名+姓」的稱呼方式,以和日語相同的「姓+名」的順序拼寫。
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例,現在是按照歐美「先名后姓」的習慣被寫為「Shinzo Abe」,河野太郎提到,很多國際媒體報導中韓領導人姓名時都是按照「先姓後名」順序書寫,比如韓國總統文在寅是「Moon Jae-in」,「首相安倍晉三也希望用同樣的順序表示」。
2016年11月,安倍在紐約出席路透新聞工作者對話會。背景板以「名前姓後」的方式打出了「Shinzo Abe」。事實上,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國語審議會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先姓後名」的拼寫建議,但沒有獲得廣泛採用,即使在文部科學省內部同樣如此。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柴山昌彥說,自己的名片上,英文姓名仍是名在前姓在後,「令人遺憾」,今後將以身作則,在正式場合徹底改為姓在前名在後。
柴山表示,文部科學省將再次向中央政府機關、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媒體等傳達這個建議,改變日本人英文姓與名的前後次序,把姓放在前,名放在後。
同樣在2000年,韓國政府也提出了「先姓後名」的拼寫要求。據韓聯社報導,要求提出後的十年間,有72.5萬名韓國人依法改名。2012年,韓國政府在倫敦奧運會前發布了官方指導意見,要求首先以傳統的姓氏文化風格對其運動員姓名進行翻譯。
「每個韓國人改名字似乎都是一件小事,」指導意見寫道,「但當所有匯集到一起時, 就形成了大韓民國的國家形象。」
而關於日本「正名」的理由,河野表示,現在進入全新的令和時代,日本也即將迎來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重要國際活動,日方認為2019年或者2020年是改變寫法的時機。
不過,一些政府官員對這樣做態度謹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1日在記者會上說,應該考慮眾多因素,包括習慣;體育廳長官鈴木大地呼籲,應聽取民眾意見再定奪。
對於日本政府這一呼籲,多數日本網民在社交網站上表示支持。有人說「學英語的時候經常被姓名順序搞暈」,「之所以有『姓名』這個詞就是表明了順序」。同時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為什麼不能遵守國際規則?」
另一方面,安永諮詢日本子公司的合伙人小林信子認為,對名字的拼寫變化或許是在傳遞一個信號,曾「脫亞入歐」的日本打算「退出西方世界」。小林說,日本人在上世紀90年代就融入了西方文化,名字順序的改變也體現了日本文化的多元。就好像人們可以自如地使用刀叉,也可以用熟練地用筷子吃飯。
在東京做翻譯工作的德日混血石川幸子說,這個轉變意味著文化倒退。她擔心,這個提議更多是出於政治因素,而非對文化的尊重。
目前,安倍對這個提議還未給出任何回應。不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對於「正名」的老生常談,「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然後再提出政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