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時,我是這樣學中醫的
作者:範怨武
2016.01.07初稿
2017.07.08重排
我這個人,寫文章,總是走題,想到哪寫到哪,思路很飄忽很跳躍很狀況外。
但是今天還是有個主題,就是——信自己!
人要做到信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只要你走出校門,甚至還沒出校門,就被大量的信息淹沒,有真誠的,有忽悠的,真假難辨。
一,學習榜樣
我一無家學二無師承,入學報名時,當真是兩眼一抹黑。
說是學醫,這個中醫該怎麼學啊?連中醫西醫的區別都沒有搞清楚。
初入貴寶地,貴圈真是不好混啊!
課程自然是全部要跟上進度的,但是光學課本是不夠的呀!【這裡說明一下,我是五版教材的忠實擁護者】這也一直是民間中醫攻擊學院派中醫教學的地方。只看課本,是很難進入臨床狀態的【但是說實話,現在用的方子,哪一個又不是從課本上學來的呢?】
其實哪關教材事?人人發一把AK47,也不見得個個就是神槍手,再怎麼吹牛皮,還是要拉到臨床見真章。
學校的教育,苦於沒有辦法把知識直接跟臨床對應上,這是一個大短板。
那我該怎麼辦?
誰能告訴我?
有一個人,他能告訴我,他像標杆一樣立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上空,他就是鄧鐵濤鄧老【轉眼,鄧老一百多歲了】。
可是我一個剛入學的鄉下小子,怎麼可能有機會跟泰鬥對上話,向他去討教我該怎麼去學中醫呢?
是的,確實我沒有機會。
於是我到圖書館,找他的書看。
《中國中醫百年百名臨床家·鄧鐵濤》看他的人物小傳,知道了他的一些人生經歷,他是家傳的中醫,這個不適合我,因為我沒有家傳。但是他提到了兩個人,這兩個人是自學成材的,一個叫李聰甫,一個叫嶽美中。
這兩個人沒有家傳沒有師承,卻牛逼閃閃,晃著我的鈦合金眼,是我學習的對象。
於是我馬上就找兩位醫家的著作來學習。
相對比之下,我更喜歡嶽美中的風格,一方一案,像是手把手在教你,十分的舒服和熨貼。於是我把嶽老的《嶽美中醫學文集》看了個遍(到2015年,我起碼看了五遍了吧)。照著他看過的書,我儘量多看,他怎麼學,我就模仿著學。
他推薦過的書,我一般都會買。他推薦的醫家,我也會去學。
後來在無意中,看到了《名老中醫師之路》(我看的是80年代版的,上中下一共三冊)。
這本書,簡直就是藏寶圖。
為什麼這麼說?
這套書,每一位醫家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條路線圖,而且很多經驗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我們只要沿著他們的路線,一路學下去,基本不會走上什麼歪路。我們總在找什麼秘方,什麼秘傳心法,我的天吶,這套書裡,遍地都是好嗎?他們在「漫洩天寶」了都。可是我們卻往往對眼前的東西視而不見。
對於這些心法,我摘抄了兩個小筆記本。你想啊,這些文章,每一篇,都是這些醫家最後的心血之作啊,濃縮了一生的精華,多寶貴。很多大家在寫完徵文後沒多久,就辭世了。有些醫家,寫不了,是躺在床上口述後,讓傳人錄成文字的,還不夠寶貴嗎?
嶽老厲害吧?可是這麼厲害的人,卻比你還努力,你做什麼感想?據何時希說,嶽老上哪都會拎著個布袋,有一回,幾個大家約好一起中午逛個公園。何老問嶽老布袋裡是啥,嶽老把布袋打開一瞧,幾本醫書。所以說,你還有什麼資格說學中醫累?
蒲輔周,蒲老厲害吧?人家七八十歲,還每天早上凌晨起來讀書兩小時。我說,你有什麼資格說自己累?
趙炳南趙老,從小當學徒,端屎端尿啥都幹,製藥時,犯睏,打了個盹,失神還把整隻手伸進了熬藥的藥膏裡,燙傷了,這夠苦吧?
所以,每當我覺得氣餒的時候,我就會看一遍《名老中醫之路》(截至2015年,我看了十遍),每看一遍,就像被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我要學習老前輩們不放棄的精神。
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那樣刻苦(但當你真正愛上一個職業時,你完全是樂在其中,毫不覺苦的)!
二,要有熊熊的八卦之心
學醫之初,總是會有很多困擾。
光是有激情是不夠的,做醫生,最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看好病,有療效。
光想著到附院去跟老教授抄方子,人老教授也不搭理你,周圍圍著一圈的研究生,你一個大專生,真心是怕被奚落。
能怎麼辦?我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不愛聽課,喜歡自己看文字,大概是高中時大量閱讀武俠小說留下的習慣。
所以,中醫類的講程,基本是開課前,就全部自習一遍。然後,儘量多的去泡圖書館,到了第二學期開始,我基本上翹課的時間比較多,寧願泡圖書館,也不去上課了。
我這個人,對什麼都不上心,就是對中醫人的八卦上心,就是愛八他們的過往。於是我在圖書館,首先看的是《中國百年百名臨床家》這套書——的醫家小傳。
醫家小傳,往往都很有趣,能看到不少閃光點。
特別愛八醫家與醫家之前的關係。
比如:
葉心清,你會看到他,他有個師父叫魏庭蘭。再往上查,魏庭蘭是神針黃石屏的兩大弟子之一。
黃石屏是誰?這個可是大咖了,據說神針黃可是給袁大頭扎過腦袋的。要問神針黃是誰,那可是相當具有傳奇色彩,神針黃的老爹當過縣官。他爹當縣官時,當地的一間寺廟的地,被鄉霸給佔了,後來縣官申張正義,把寺廟的地給要還那些和尚。主持記恩在心。
黃石屏他爹退休榮歸後不久就中風了,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和尚,就把他爹給治好了,然後收了黃石屏為弟子,教了他一身的醫術。黃石屏後來在上海行醫。名氣很大。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傳門給黃石屏寫了一篇文章叫《神針》,收錄進了他的《江湖異人傳》裡,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再比如:
應該是我實習那會兒吧,有一天,中醫類的報紙,好像幾天都看到關於一個人的悼文,說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死在講臺上。心裡想,怎麼那麼多人去紀念他?我就去看這這個人寫的書《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
由於我大學兩年,讀了不少醫案和醫話,所以,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是眼前一亮的感覺。
真心是好書啊。我就好奇這個人的平生。
原來是個學霸,恢復研究生招生的,他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國中醫研究院的。
他有兩個牛逼閃閃的老師,一個叫蒲輔周,一個叫朱良春。
然後我這個人吧,還是太八卦了,看完何的書後,想著,就看他師父的吧!於是就把朱良春前輩的書給看了。朱老的書真心是好書,會把每味藥的用法講得很透徹,學起來,特別容易上手,很多成方的加味上,我用的就是朱老的經驗。推薦大家看看《朱良春用藥經驗集》《蟲類藥的應用》《中國中醫百年百名臨床家·朱良春》。
隨後,呃,再往上翻,我去,誰啊?他師父,章次公啊?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啊。看他的字,章太炎怎麼評價章次公的?筆短如其人!總之,章次公,我覺得他牛,不是因為別的,就是他做學術的態度,看他的《論藥物》就很贊。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何時希寫的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外狂內謹的章次公》,讓我對他更佩服。
再往上翻翻,呃,哇塞,章次公的兩位師父,又是大咖,丁甘仁啊!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的校董啊!中醫界黃埔軍校校長式的人物喲!另一位師父是現曹穎甫,那位寧死不做漢奸被日軍槍殺的漢子,想想就熱淚盈眶!關於曹穎甫,還得看看他學生薑佐景寫的《經方實驗錄》那簡直比小說還精彩啦!
反正呢,我就這樣,一條線一條線,帶著八卦的心去看的,主要不是學習,是滿足好奇心,但收穫,就是不經意間看到一些治法。
總之醫林之間很多秘辛,這些秘辛,不要想著老師會告訴你,要自己去挖掘,指不定就挖到金礦。
所以說,學中醫,你首先得有興趣,沒有興趣,就培養興趣,你只要有了尋根就底的心思,就肯定會有收穫。
三,亂撞
我真的是亂撞的。
我說我至今也不會背內經,也不會背傷寒,連一首方歌都不會背。
但是我把《中醫基礎理論》看了十遍。
不會背傷寒,但是我把《張仲景用方解析》《張仲景50味藥證》《經方100首》這些書看了兩三遍,摘抄了一些心得。
剛開始學時,我不愛看古籍,就愛看清末民國時期出生的那一批人的書。可以列出一大堆來。
有一回,我不記得在哪本書裡看到說,一個女子不孕,後來吃了藥了,懷上了小孩,連帶著,搓衣板一樣的胸又豐滿起來了,當時沒在意。後來,不記得過了多久,腦子一抽,尋思著,以後賣豐胸藥說不定能賺錢,就想回過頭來找那個醫案。
當時記岔了,以為是張錫純的醫案,愣是把《醫學衷中參西錄》給翻了兩遍。好沮喪,沒找著。最後才想起,是嶽美中的一則關於婦寶勝金丹的醫案,雖然白忙活了一回,卻是把張錫純的書學多兩遍。
我這個人吧,有時愛耍點小聰明。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大智慧的人,自然要藉助前人的智慧與力量。
我是怎麼做的呢?
一上大學,我就知道自己註定是進不了公立醫院的,而且當時的小心思是開一間鄉村衛生站。
所以,你得要知道各科知識吧?
雖然內外婦兒骨傷眼五官,課文是有的,但是只學知識,沒人教你實踐啊?這是不行的,不能到時候邊看病邊翻書吧?
於是我選了個討巧的方法——每個科,找幾個當代比較頂尖的代表性的醫家的醫案來看。
隨便舉個例子
婦科——朱小南、羅元愷、徐榮齋、楊志一
兒科——金厚如、劉弼臣
皮科——朱仁康、趙炳南
眼科——韋文貴
五官科——幹祖望、張贊臣
推拿——朱春庭
針灸——陸瘦燕、承淡安、鄭魁山、彭靜山
內科——這個太多了啊,我專找那些醫案看,並且有自帶解讀功能按語的那種,看起來比較爽。
心血管——趙錫武
肝病——楊志一、劉渡舟
腎病——嶽美中、趙紹琴
脾胃——鄧鐵濤
肺病——趙紹琴、劉仕昌、何炎燊
上面只在大概舉了一些例子,看的肯定不止這些人的書。
還有一個很確定的就是我這輩子,應該是主要在嶺南行醫,對這裡的人文氣候都比較熟悉,雖然我都看各家的書籍吧!最後還是覺得應該以學習廣東出名的醫家的著作為主比較好!
我過濾了一下,選定了三家,那就是鄧鐵濤、劉仕昌、何炎燊。
通過三家醫案的比較,我比較認定何炎燊老先生的著作,於是著重學習了他的醫案,發現何老先生原來也是個自學成材的,對我激勵比較大。
但是我發現這樣也是不夠的。
嶺南地區為溼為主,同樣有溼這個特點的地區,範圍很廣。
江南梅雨就不用提了,江南醫家的醫案必須留意——範文甫、金子久、葉熙春、陳良夫。
周邊省份的福建要看吧?——俞慎初
看了福建,沒理由不看看江西的吧?——姚荷生
好了,湖南的能放過嗎?——劉炳凡
那廣西的呢?——
好吧,大概我就是這麼學過來的。
這個年代,你想學什麼,都會有相關的專業的頂尖人士的著作可以學習,這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不要總是相信什麼一百天學會中醫。或者哪個犄角旮旯冒出來的神醫開速成班!速成是很難的,學到手了,還要天天練,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最後才能大成。開頭,都是師父領進門而己,別指望短時間速成!
中醫要真能速度,就我這種蠻勁還能用十幾年時間來學?
我想我的努力程度,很多人都趕不上,但是跟《名老中醫之路》裡的大家一比,我這屁都不是。
我一個師兄跟我講:速效不求,小利莫爭。
這八個字,放在學醫上也是行得通的。
學醫要踏實,基礎是必須要牢的,一步一個腳印,別想馬上就飛上天去。
四,沒有權威。主動學習。
我是屬於野生的中醫,就像是野生的自乾五(自帶乾糧的五毛黨)一樣。
所以,我管你是什麼名家教授或者頭銜比我的身高還長。我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喜歡的舒服的路子走。
用難聽一點的話說——我這叫目中無人。好聽一點的話講——初生牛犢。
因為剛開始時,別人也沒有拿正眼瞧過我,索性我就關起門來造車,等的就是有一天——出門合轍。
不要以為閉門造車,就是自我封閉。
想學西醫知識,丁香園裡面大把。想學中醫,愛愛醫的中醫資源任君選擇,你想學什麼不能下載?
就是信息這麼多,看你會不會篩選了。
學習要主動,不要總等著別人給你講課講課,等別人講時,你已經晚了一步了。
要主動去學。
學完了就要去用,用了就熟了。
這個就要膽大心細了,這個講起來就像裹腳布那麼長了。
我講一個非常隱私的醫案,這個醫案是在04年上完大一後的暑假治療的,那時我剛在學《醫林改錯》。
這個患者是跟我同在廣州讀書的高中同學,他是個什麼問題呢?就是陰莖上,出現一條蚯蚓一樣的曲張的血管,質地很硬,但是不影響勃起,他嚇得要死。
剛好我學醫,問我怎麼解決。
當時放暑假了,大家都回了老家。
我翻著手頭上的書——《醫林改錯》——專治瘀血。
病因就自己想吧!
我就翻啊翻啊,五大逐瘀湯中,有個通竅活血湯。
通竅活血湯怎麼說呢?以我當時理解,當時我認為書上王清任的意思是這樣的,除了軀幹外,頭面五官,都算竅樣子的感覺,我瞎理解的。我又嘀咕,前陰也是竅嘛!
於是我就給他用了通竅活血湯。
但是這個方子,要用到麝香,我上哪去給他弄啊?
我們鎮上有個藥材批發店,是我同學家開的。我去問了,竟然有,可能是人工的,還不貴,當時一瓶好像是0.2克還是0.02克來著,反正一瓶才2塊錢,那時是2004年哦!
於是配了五付藥,要用到老薑和蔥白,最後還要衝麝香。
五付藥下去後,一點反應也沒有。
當時我很沮喪。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給人開方子,竟然失敗了,太打擊我的積極性了。
誰知道過了一個多月後,他突然告訴我,那個血管不見了。
可想而知,學以致用後,我對中醫的信心是有多大啊!
那時我不過是剛念完大一而己!
只有見識到中醫的力量後,才會成為我學習中醫的源源不絕的動力!
五
下次看看再寫個我是怎麼學方劑的吧!我真的是一首方歌都不會背啊!但是能記住一兩百首方子吧!
我再送大家一段《智慧書》裡的話:
不要滋長唱反調的習氣。
總是反駁別人只能證明你愚蠢或乖僻。
凡事你都表示異議,也許能證明你聰明。
但這類人能把最愉快的閒聊變成一場戰爭,且以這種方式與親朋好友為敵,甚至比對待陌生人更過分。
美食中的沙子尤其硌牙,娛樂中的駁斥也非常敗興。
將野蠻與溫順搭配,真是既愚蠢又殘忍。
——智慧書
寫文章只為傾述,不宣傳中醫,我沒那麼大本事!
我脾氣急躁、有點霸道,別在這亂問問題。
精力有限,拒絕一切諮詢與網診。
只歡迎默默看文章的朋友,以及能提建設性意見的朋友。
上來就指責和謾罵的,我不會客氣!
文章愛看就看吧,不愛看就趕緊的取關!
別來道德綁架,我不是神醫,只會看簡單病,難的別找我!
有事門診溝通!
拉黑這種行動,每天都在進行!
最後,可以明確的就是,我尊重一切相互尊重的人!
所以,如果有朋友用蘋果給我讚賞了,麻煩備註一下ID,也麻煩在評論再給我留個言,讓我知道您是誰,方便我備註到「拿人手短」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