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老婆餅,是在香港的電視連續劇裡,是個容易引發好奇又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至於它起初是老婆做的餅,還是哪個廣東糕點師傅做的餅,都不如這個名字本身來得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吧。
小魚第一次學烘焙的時候,居然誤打誤撞做的就是這個老婆餅,當時還是小白的我一次就學會了,剛出爐的時候,熱乎乎的香甜酥脆,非常好吃。
老婆餅外皮是酥脆的,點心的酥皮是用水油皮和油皮交疊在一起,是起酥的經典做法,只不過這個油有用豬油的,有用動物黃油的,還有好多是人造的植物黃油,還是自己選健康的前兩種油比較放心吧。
水油皮和油皮的配比一大堆克數起初有些傻傻分不清,其實水油皮就是大量的麵粉加少量的油,再加40%-50%的水稀釋,而油皮就是麵粉裡加大量的油脂混合而成。現在看這些配料表是不是就清楚些了呢?
水油皮:中筋麵粉100克,細砂糖15克,水45克,動物黃油10克.
油皮:中筋麵粉80克,動物黃油50克.
糯米餡:糯米粉70克,細砂糖70克,水110克,動物黃油35克.
表面裝飾:全蛋液適量,黑芝麻適量.
首先打發黃油,用打蛋器將黃油打到蓬鬆,顏色變淺就可以了。
將麵粉過篩,使粉質沒有顆粒,和水、和油能混合得更均勻、細膩。
在堆起的麵粉中間挖一個圈,將打發的黃油和水放進去,蓋上麵粉,用手混合,揉成光滑柔軟的麵團,小時候玩過泥巴的人都會這樣做。
油皮的混合如此炮製,只不過不加水,糯米餡同理,然後蓋上保鮮膜,讓麵團松馳休息15分鐘。
將水油皮和油皮分成同樣份數的小劑子,都擀成長舌狀,兩種餅皮疊在一起,然後捲起來,用擀麵杖擀成長舌片,再捲起,然後調轉90度,擀長,如此反覆三次,讓它休息15分鐘。
之後將酥皮擀成麵餅,把糯米餡包在中間,小心的擀平,擀圓,然後在餅的表面滑兩刀,滑到餡心的程度,原來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散熱,以免餅皮膨脹時爆開。
同時預熱烤箱200度,10分鐘。這時可以給餅皮表面刷上蛋液,這樣烤出來才會有金黃色,再撒上黑芝麻,顏值立馬提高了不少。
擺好滿滿的一盤,入烤箱180度烤30分鐘,香噴噴的味道逐漸的瀰漫開來。
烤好了,剛出爐的老婆餅是香甜酥脆的口感,放了一天之後有些變軟,軟糯糯的,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