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讀懂孩子的面相,成長少走彎路

2020-12-20 正安國貨鋪

本 期 導 讀

小時候的性格塑造對以後的人生也是有很大的影響,這時候是和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係最大,父母是孩子第一個和最好的老師。

常言道,相由心生。中國也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一個人的外貌反映了他的內心。我們初次見一個人,在不了解他為人的情況下,觀察他的情態樣貌,就可以大體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也一樣。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和無憂無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小時候的言行舉止就可以看出一個人今後的人生或性格品行。我們今天就看看孩子的面相,未來如何發展成就會更大。

第一,額頭天庭飽滿又高的小孩,都是很聰明具有智慧,愛思考問題,性格外向,活潑好動。

天庭飽滿的小孩,智力和記憶力很好,聰明。但額頭矮的小孩也不是不好,這兩種孩子長大後成就各有不同。天庭不高的小孩,他們的性格相對內向,做事更穩定,三思後行不做沒有把握的事。

第二,大多數的孩子眉毛比較稀薄,眉心印堂也會比較開闊,這樣的小孩心無雜念很童真。

印堂寬闊代表善良仁厚,人際關係很好,社交能力強,能為身邊人著想。但是眉心太窄的話,就像是眉鎖印堂了。眉心不開的模樣,心胸不夠,自然氣量也少,容易哭鬧,以自我為中心跟其他小朋友發生爭搶玩具之類,這樣的熊孩子,父母應該多教育,不然缺乏包容心,很難在團隊裡有發展。

第三,眉毛漂亮的小孩而且比較濃密,自律能力很好,做事有規劃,以後的財運好事業也不錯。

如果眉尾的眉部散亂,這代表典型的不聚財現象,鼻子在面相代表財帛宮,所以鼻子挺拔的人財運都不錯,鼻頭有肉而且圓潤代表宅心仁厚,有儒商的正派氣質。鼻子不正的人,往往心術也不太好,有些亦正亦邪的心性,長大後容易做偏業。

第四,眼睛黑白分明眼神清澈的小孩,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心神的體現。

通過一個人的眼睛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氣神,眼睛清澈有神便會感覺充滿精氣,而擁有這種面相的孩子會比一般的孩子聰明,智慧過人,再加上有精氣,只要稍加的去培養一下孩子,定然是超越其他優秀的孩子,讀書時,更是成績優秀,名列前茅。

第五,耳朵頂部的位置高於眉毛,相書裡面就說到過:耳高於眉為貴,高眉一寸為大貴。

高眉三寸為王侯之相,所以耳朵高過眉毛的人,是代表有富貴之相的人。相學裡耳朵代表十二天宮裡的採聽宮,耳朵的位置越高,在聽力方面好,也聽得多,肯定學的就越多,知識就會更加豐富博學,比一般的小朋友聰明。當然孩子是不能清善惡的,若是聽到的都是正能量的知識,那是學好的方向,若是聽到壞的負面知識,孩子會學的也是負面,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引導。

第六,嘴大吃四方是句老話,嘴大代表納財,可以讓財運不漏財不破財。

嘴角上揚的小孩,很開朗性格好,自己也很樂觀開朗,人緣也好其他小朋友都喜歡他玩,代表長大後能有貴人相助取得成功。嘴型好、而且聲音好聽,以後能靠口才的行業有成就,如主持人、講師、銷售等。而人中寬而正者代表著偏財運較好同時又不容易招惹是非,身邊的貴人多,而且自己也會遠離小人和是非之地,讓自己的事業更加穩固。

父母的教育給孩子留下很深刻的潛意識,對孩子的身心都會有影響,這個也會反應在孩子的面相中。比如家庭天天爭吵父母打架之類,孩子在這樣家庭待太久,就會有戾氣,面相就會比較陰沉。快樂家庭的孩子,是開朗活潑的,面相會很和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孩子早期的面相好壞也是父母給予的。

天生好面相固然可喜可賀,但是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的面相完全不必慌!面相學可不是什麼宿命論,相由心生,性格決定命運而已。歸根結底,咱們需要看的是面相反應出的內在性格,並努力去修正。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經常聽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什麼? 三歲看的是腦的發育。 在胎兒2到6個月以及出生後的第一年,是腦細胞增長的重要階段,1歲前腦細胞數量飛速增長,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兒的腦重350克到380克,1歲時的腦重950克,3歲時腦重1100克,是成人的50%左右,6歲時腦重已經達到1250克,達到成人腦重的90%左右,剩下10%左右是在以後的成長中完成。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關於孩子的作為,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真的有用嗎?其實老一輩的話不一定就是沒有用,曾有人說過,如果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有這些表現的話,那麼孩子的性格應該會不錯。為什麼呢?孩子在嬰兒期也就是2-3歲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孩子的第一個敏感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慢慢的開始叛逆,會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如爬、跑、搶東西。
  •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不是說孩子七歲前學習的知識決定終身,而是指孩子從小養成的那些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 《易經》提醒: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的是什麼?
    03好火不點三支煙有時,出自於禮貌,必須為抽菸的人點菸。假如遇到很多人抽菸的場合,一般先用打火機點第一次火,待點燃兩支煙後關閉,另外打著第二次火之後,再點第三支煙;如用火柴,則點完第二支煙後會扔掉這根火柴,另取一根火柴再點第三支煙。這就是俗話說的「好火不點三支煙」,算是「事不過三」的一個例子。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有科學依據
    老話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大概意思就是說,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性格特點;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  這句古話,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們先來舉幾個慄子↓發明大王&34;:愛迪生發明了燈泡等多項發明,然而其幼年時卻是個非常調皮搗蛋、不折不扣的&34;。
  •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總是會聽到身邊老人說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七歲看老」,每次聽到的時候自己就會想,真有那麼玄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暗藏了很深的哲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利用期待效應,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昨天一個同事來到我家裡做客,突然問道:「你的孩子有沒有上那些早教機構啊俗話說,三歲看老,我的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總感覺孩子已經和別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我想起如今輔導機構火爆,不斷提出一些口號使家長們產生焦慮感,例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知道這是教育機構在販賣焦慮,但是想起這些我還是忍不住的產生焦慮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不是迷信,孩子有這三個表現,代表更聰明
    民間一直流傳著"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樣一種說法,意思是在孩子3周歲和7周歲時候的一些行為可以看到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比較迷信,也有些誇大但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卻是比較合理的。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絕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俗語
    每當孩子行為不正或舉止不雅的時候,大人便會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娃將來不是個好東西」的口吻去表達心中的不滿。很多人也將「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當成了一個其他人對於自家孩子諷刺的話語。所以,接下來,不妨我們一起跟隨心理學的腳步,借用相關案例,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深刻性。我相信,你們在看完接下來的分析後,對「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認知不會僅停留在一言諷刺或嘲弄上面,而是對其充滿了必須的尊重。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熊孩子
    他們做的一些事的確很可氣,但仔細想想,他們畢竟是孩子,真正可氣的還是他們的家長,孩子實際上是很可憐的,因為他們的人生也許會被最疼愛自己的人親手給毀了。咱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在批評那些「熊孩子」和他們家長的時候,常常會把這句話脫口而出。那麼我們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句話的內涵,看看這句話說得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
  • 「三歲看大」,讓孩子3歲前就養成這些好習慣,娃將來能少走彎路
    文|西紅柿媽媽現在有許多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他們有很多理由:工作忙、沒有時間、出差、加班……把孩子送回老家,把爺爺奶奶接來帶娃,僱保姆看孩子,各種各樣的家長,大家各顯神通。孩子小的時候,選擇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爺爺奶奶來管。等到孩子3歲了,上幼兒園了,再接到自己的身邊。
  • 棉花糖: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把握3-7歲的成長關鍵期
    有句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發廣泛關注,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3歲的時候,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說完「三歲看大」,再來說說「七歲看老」。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分享兩個關於高考的小故事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想給大家分享兩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關於預測高考是否能中的小故事。一、發小被說考不上大學我小時候住的家屬院,有一個老教授,他就愛領著我們這些小孩們一塊兒寫個日記,過個生日,組織我們一塊兒玩。當時我們這夥小孩兒有那麼七八個,都是六歲到八歲吧。他預測我還有一個小男孩,他說我倆是能考上大學,其他的都考不上。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別錯過孩子的關鍵黃金期,否則後悔一輩子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小時候,只要餵飽沒有餓著凍著就好,到了上學的年級就到學校學習,一切都是那麼順其自然。但是這個放在90年代或許還可以,但是現在這種教育觀念已經遠遠不行了。現在的父母非常的焦慮,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擔心,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想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物質生活。甚至會希望孩子能實現父母未能完成的願望。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是看什麼?這句話是否具有科學性?
    而這種運行法則看不見,摸不著但每個人必須承認它客觀存在。關於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今的說法很多,不光是中國人這麼說,西方的腦科學學者以及教育心理學家也默許了這一現象。通過科學研究成果發現,三歲確實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黃金的時期。不過這個學說似乎並沒有提及七歲看老這個層面。是研究人員忘記了還有後半句?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聰不聰明早有預兆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仔細思考這句老話,其實很有道理。因為在兒童2-3歲的時候,大腦內的突出密度是成年時的兩倍。也就說孩子如果天生聰明這個時候就已經有所表現了,在這個時候花費心思開發孩子的大腦潛力,對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抓住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性格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以下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感知和思維非常敏感。這個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呵護和關愛孩子,併科學地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哦。
  • 三歲看老的真實含義是:三歲再開始教育就晚了!
    咱們國家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的嗎?靠抓周三歲看老,這不是真的;靠科學三歲看老,卻是有可能的。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當下研究人類智能的心理學領域中最為前沿的「多元智能理論」。1歲時,孩子的腦重量差不多有成人的50%,2歲時達到75%,3歲時接近成人。然後是連接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細胞的突觸(負責信息傳遞,實現大腦功能),其密度在2-3歲前達到峰值。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O~ 3歲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嬰兒出生腦重為成人的25%,但到3歲大腦重量基本接近成人。人的智力發展一般情況是:50%的智力是在3歲前獲得的;40%的智力是在4~7歲時獲得;10%的智力是在8~ 17歲時獲得的。
  • 三歲看老,教育該從三歲開始,別嫌娃小,影響一生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們常說「三歲看大」,這可並非是老輩的「迷信」想法,而是一個規律的總結。一個人在他三歲時的表現,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他的未來。孩子不到三歲,像是孩子的脾氣,某些行為,某種表現,性格等,不大合適的話,家長要及時引導,如果引導不好,會影響很深,乃至伴隨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