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仔細思考這句老話,其實很有道理。因為在兒童2-3歲的時候,大腦內的突出密度是成年時的兩倍。
也就說孩子如果天生聰明這個時候就已經有所表現了,在這個時候花費心思開發孩子的大腦潛力,對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父母是孩子命運的掌舵手,很多時候命運的轉折點就在父母的手裡。科學啟蒙至關重要,也就是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啟蒙。
很多的明星家庭都在科學啟蒙,孫儷有兩個小寶貝,他們總是對小雞是怎麼孵出來的很好奇,於是孫儷就帶著他們一起孵小雞,並且成功了,這就是科學啟蒙的一種。
科學啟蒙並不是一種特別高深的學問,它就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鍛鍊孩子,培養孩子的思維,讓我們的孩子能夠自己去尋找真相。
其實說得通透一點就是放手讓孩子去探索,或者說我們家長提供探索的條件。解決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從實踐中找出真理。
1、先不說孫儷的做法是否可靠,美國的一位總統就曾經說過,我們熱愛科學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一門學科,是因為它讓我們用一種更加客觀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讓我們有了探索的欲望,求知的精神。
2、現在很多的教育方式都有些過於刻板,所以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加一些趣味也很重要。讓孩子自己去實踐,就能解答他所有的疑問是最好的方式。
3、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天有無數的信息出現在孩子面前。有些人為了博眼球和流量在歪曲事實。
小編就曾經看到過一段視頻,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從一個蛋殼裡面孵出來了。作為成年人我們當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兔子是哺乳動物怎麼可能會孵出來。
但是孩子可能不知道,他就會以為兔子應該就是從蛋殼裡孵出來的,這也是我們需要科學啟蒙的原因之一。
4、人類的進步和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思維方式的基礎就是科學啟蒙。往小了說,孩子以後上學對物理化學數學感不感興趣和科學啟蒙也有關係。
1、給孩子讀一些科普書籍,或者和孩子一起閱讀科普書籍。科學知識不但離不開實驗,同樣也離不開書籍。
哪一些書籍是科普類的,最普通最常見的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在四歲左右的時候就是一部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必備。
還有《我們愛科學》、《天天愛科學》、《知識就是力量》等等,讓孩子養成一個查閱資料,愛看書的好習慣。
2、科學啟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發現生活中關於科學的事實,就比如讓孩子觀察月亮的大小為什麼不同,樹葉為什麼會變黃。
3、在事實根據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在樹上找資料,或者是上網找資料,找出事情的原因,讓孩子有參與的感覺,有發現真相後的驚喜。
4、家長一定要明白不是我給孩子讀過了很多的科普書籍,孩子就一定什麼都懂,什麼都明白,我們是在練習孩子的思維。
是讓孩子明白有什麼不懂要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要去自己查找資料,要自己去否定,去假設,去探索。
1、其實做實驗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不一定需要一個專業的實驗室,也不一定需要專業的實驗儀器。
孫儷的做法就特別好,帶著兩個孩子孵小雞。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試驗,而且會非常有趣,兩個孩子能夠解決心理的疑問,還樂在其中。
2、當然這樣的簡單的試驗不止這一種,帶著孩子去廚房嘗一嘗鹽,他就會知道鹽是鹹的,通過查找資料就可以知道,鹽為什麼是鹹的,這也是一個試驗的過程。
還有很多這樣有趣的試驗,在廚房裡就可以自己製作洗滌劑,告訴孩子試驗的原理,孩子就會學到更多科學知識。
提問的過程,就是孩子思考的一個過程。所以家長在有思維邏輯的提問的時候,也是孩子在有序的思考的時候。
孩子四歲左右的時候,都是孩子在提問,家長在回答。家長有的時候還非常的鬱悶,孩子的問題自己答不出來。
其實只是回答孩子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更正確的做法就是把孩子的問題拆成一個個小問題,反問回去。
孩子跟著家長的反問,一步步的思考,一步步的接近真相。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鍛鍊孩子思考問題時候的邏輯,以後讓他自己順著問題去尋找答案。
最後小編想說的就是耐心,這個是幾乎每一次都會提到的兩個字。孩子的天賦不同,成長的速度不同,家長不要急於求成,給孩子時間慢慢的成長。
科學啟蒙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見效的,他影響的是孩子一生的思考方式,不一定非得體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
就像是我們讀過的書,看完的書不會立即就在工作生活中用到,可是它影響的是你的說話方式,影響你的談吐,影響你面對生活時的心態。
寶爸寶媽如果還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評論區評論,我們一起科學養娃,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