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重組、全球航司自救,航空市場何時復甦

2020-12-20 第一財經

儘管在今年6月獲得了來自香港特區政府和現有股東合計390億港元的救助,但每月近20億港元現金流的流失,依然迫使國泰航空開始了進一步的自救行動。

10月21日早間,國泰航空(00293.HK)發布公告,披露了公司的重組計劃,重組計劃包括旗下港龍航空停運、裁員減薪等。

除了國泰航空,全球航空業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處於水深火熱中,並在想方設法削減成本和「花式」創收。

而航空市場的復甦還前路漫漫。相比之下,中國國內航空公司的預期則普遍要比國際航協樂觀,最樂觀者認為年內盈利就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國泰航空22億重組計劃

按照國泰航空的重組計劃,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當日開始生效。公司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公司及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快運航空營運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

國泰航空集團(包括國泰港龍航空)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國泰航空集團總數35000個職位的24%。由於近月實行凍結招聘及關閉若干海外基地等節流措施,加上自然人手流失,已將實際削減的員工減少至約5900名 (約佔集團職位總數的17%)。未來數周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但須視乎有關地區的監管規定而定。

國泰航空將要求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同意更改其服務條件,以達至包括令薪酬更貼近生產力及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目標。

此外,公司將於2021年全年繼續實施現行的高級管理層減薪安排,並於明年上半年向非機組人員員工推出第三輪自願性特別休假計劃。所有員工於2021年將不獲加薪,亦不會獲發2020年度的酌情年終獎金。

國泰航空方面表示,此次企業重組將保障公司的未來發展,盡力保留最多的工作崗位,同時履行對香港航空樞紐和顧客的責任。預計此次重組將使集團於2021年每月減少約5億港元的現金支出。

此次的重組成本約22億港元,將以公司內部資源撥付,同時將就重組作出13億港元的遞延稅項資產減值。此外,儘管港龍航空停止營運,公司將確保港龍航空有足夠資金履行其承諾及責任。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表示:「疫情席捲全球,持續給航空業帶來沉重打擊。我們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重組,否則集團最終將無法繼續營運下去。」

未來仍面臨四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6月,國泰航空曾實施一項資本重組計劃,向香港特區政府和現有股東募集約390億港元。

不過,鄧健榮指出,即使作出多番努力,公司每月仍然流失15億至20億港元現金。

今年上半年,國泰航空集團營收276.69億港元,同比下降48.3%;虧損98.65億港元,上年同期則盈利13.47億港元。

「國泰這次的重組公告應該來說是必然的,疫情對國際航空市場的影響要遠大於國內,現在各國的國內市場都已經開始在逐步恢復,但是國際民航運輸基本還是在低位,而且看不到迅速恢復的曙光,國泰等航空公司沒有國內市場的縱深腹地,在疫情裡會受到更大的衝擊。」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記者指出,按照之前的估算,到最近幾個月,國泰應該把上一次政府注資的錢基本花完了,所以也就必須要採取更進一步的重組方案,才有可能生存下來。

林智傑進一步指出,未來國泰仍然面臨四大挑戰:一是在內地航司越來越多直飛歐美洲際航線的背景下,香港的樞紐競爭力在下降;二是疫情對民航業的影響可能會持續2~3年,後疫情時代運力過剩,如何消化?近幾年想賺錢不容易;三是國泰自身經營管理也有壓力,在上一輪燃油套保巨虧幾十億港元後,去年再次下注,上半年又將迎來套保巨虧;四是借的錢總是要還的,前次籌集的390億港元中,政府注資的195億和貸款78億都是要還的,而且政府注資部分的利息在三年後逐年增長,會有不小的還款壓力。

全球航司水深火熱

而除了國泰航空,全球很多航空公司的日子更不好過。

今年上半年,包括美國、歐洲多個國家在內的各國政府,都對本國航空業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然而,由於不少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遏制緩慢,使得國際航空市場的復甦依然受到限制。

這嚴重打擊了依靠人員流動才能賺到現金的航空公司的業績,尤其是疫情嚴重國家以及國際客運業務量佔比較大的航空公司。

在美國,僅第二季度,美聯航、美航、達美三大航司的虧損就接近100億美元,這是在此前任何一個年份都沒有出現過的數字。

雖然整個歐洲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及美國的2/3,但歐洲三大航司漢莎、英國航、法荷航同樣躲不過巨額虧損和大規模裁員。

裁員是全球航空業應對這場疫情最直接的舉措。國際航協最新的季度調查結果顯示,45%的受訪者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削減成本的措施,導致2020年第二季度人員編制有所減少,此外,有55%的受訪者預計將在未來12個月內縮減員工人數。

相比歐美航司員工面臨的「生死存亡」,亞洲地區的航空公司則在想方設法創收。

比如新加坡航空就宣布推出「探索新航」的「陸地遊」系列體驗和服務,其中一項新計劃是為客戶提供在全球最大雙層客機A380享用午餐的體驗,將在10月24日和25日推出,10月12日開始接受預訂。預訂午餐的顧客可在樟宜機場登上A380客機,選擇頭等艙、商務艙或經濟艙的特別午餐。

國泰航空集團旗下的香港快運航空則預告將推出無目的觀光航班UOFlycation,於11月起執行3班環港遊航班,每次飛行全程1.5小時。

在此之前,日航、全日空、長榮、華航等多家國內外航司都已推出類似的觀光或體驗飛行航班。

泰國國際航空公司更是賣起了「油條配紫薯羹」,每月可以創造1000萬泰銖(約合213萬元人民幣)的收入。目前,泰航在曼谷5個分支機構的油條銷售額為40萬~50萬泰銖/天,公司還計劃加快製作油條的速度和增加產能,制定加盟計劃擴大業務。

航空市場何時復甦

相較「哀鴻遍野」的歐美,國內幾家上市航司雖然在上半年大多依舊是虧損的業績,但大多數航司的二季度虧損額比一季度明顯縮小。

民航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二季度,全民航整體虧損342.5億元,較一季度減虧38.5億元,整個上半年,全行業的虧損額達到740.7億元。

下半年航空市場將如何走?記者諮詢了不少國內上市航司發現,它們的預期普遍比國際航協的預判要樂觀一些,這與國內疫情所處的階段,以及國內航空公司的收入來源構成不無關係。

對於國內航空公司來說,來自國內航空市場的收入還是佔較大的比重,這也是上半年南方航空(600029.SH)虧損額在國有三大航中相對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三大航中,國際航線佔比最多的是中國國航(601111.SH),上半年的虧損額也最多,其次是東方航空(600115.SH),然後是南方航空(600029.SH)。

林智傑告訴記者,評估航空市場是否復甦,主要看三個層面:一是運力是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二是客座率是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三是票價和座公裡收入是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達到第三階段,航司的盈利也就有希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了。

目前,大多數國內航司還處於第一或第二階段。南航方面認為,如果國內疫情不出現大規模的復發,可能在年內就可以恢復到第三階段。

東航認為,隨著各家「隨心飛」產品的推出,以及團隊旅遊政策的開放,對後期的旅遊市場有信心,而商務旅客量也從6月開始逐步提升,暑假結束後商務客環比還在不斷增加,因此對後期商務市場的恢復也比較有信心。

國航的預計更保守些,稱如果疫情不出現重大反覆,疫苗正常研製,大概明年春節後的2月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國際航協則預計,到2024年,全球航空客運量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為此,國際航協呼籲各國政府延長已經到期的薪資支持計劃,否則將有更多航空企業宣告破產。

相關焦點

  • 國泰航空重組,港龍航空停運
    來源:一財網儘管在今年6月獲得了來自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和現有股東合計390億港元的救助,但每天現金流的持續流失,依然迫使國泰航空開始了進一步的自救行動。停運裁員減薪10月21日早間,國泰航空(0293.HK)發布公告,披露了公司的重組計劃。重組計劃包括:1,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今天開始生效。
  • 國泰航空重組自救:停止運營港龍航空,裁員約8500人
    來源:財聯社作者:劉蕊10月21日,國泰航空發布公告稱,由於新冠疫情對航空業的打擊,公司將進行規模22億港元(約合18.94億元人民幣)的重組。這項重組內容包括停運公司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並且整體裁員約8500人。
  • 【圖集】從國泰航空重組,看疫情下的航空業如何自救
    記者 | 編輯 | 蔡星卓 1 2020年10月21日,國泰航空(0293.HK)公布集團重組計劃,旗下國泰港龍當天開始停止營運,其大部分航線將由國泰航空及旗下香港快運航空營運。
  • 從瑞麗航空「賣身」看航空業自救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從瑞麗航空「賣身」看航空業自救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又一家民營航空公司易主。全球範圍內,今年已有超過20家航司倒閉,據此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全球航空需求或需5年才能恢復至疫前水平。儘管國內航空市場早於國際恢復,但對那些綜合實力稍弱的中小航司來說,疫情走向平穩後,包括股權收購、混改、引入投資等一系列資本運作,仍是可能會發生的事件,並不超出業內預期。
  • 國泰航空公布重組方案:全球裁員8500人,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
    據香港媒體10月21日報導,國泰航空正式公布重組計劃,將整體裁員8500人,其中包括5300名駐港員工,同時旗下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該重組計劃即日生效。圖源:香港東網據介紹,國泰航空集團(包括港龍航空)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國泰航空集團總數3.5萬個職位的24%。在這8500個職位中,未來數周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但需根據有關地區的監管規定而定。
  • 國泰航空宣布企業重組:裁員、減薪、停止運營國泰港龍航空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國泰航空宣布企業重組:停止運營國泰港龍航空 削減8500職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澤炎)10月21日,國泰航空宣布企業重組計劃。集團表示,此舉是為了應對新冠肺炎流行對航空業所造成的持續影響。此次企業重組將保障公司的未來發展,盡力保留最多的工作崗位,同時履行對香港航空樞紐和顧客的責任。
  • 國泰港龍停運驚動港府,世界級機群為何「拋棄」國泰航空
    此次重組成本約為港幣22億元,預計調整後,公司在2021年每月可減少約5億港元的現金支出。據鳳凰衛視《金石財經》欄目報導,運營了35年的國泰港龍未來將不會以此品牌復飛,以便集中資金進行市場推廣。國泰航空此次重組能否飛出陰霾?
  • 港媒:國泰航空將裁員6000人 砍掉「國泰港龍」品牌
    據報導,原本香港國泰航空公司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8000人,但在「政府干預」後,裁員人數佔比降至公司總勞動力的18%左右,其中香港地區將裁員約5000人。知情人士還披露,由於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香港國泰航空公司不得不通過重組的方式來拯救其旗艦航司國泰航空,因此下屬的區域性品牌、全資附屬公司國泰港龍航空將被「砍掉」。
  • 國泰航空關閉子公司裁員1/4 航空公司業績能否修復?
    國泰航空公司早上公布了重組方案。國泰方面將會尋求各地監管部門的批准,由公司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重組消息公布後,國泰航空的股價隨即上升,收市報5.85港元,升幅2.27%。股東之一中國國航的A股與H股也小幅上升。  數據顯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航空業大受打擊,國泰航空也不例外。
  • 為「止血」停運運營35載的國泰港龍 國泰航空未來航向在哪?
    目前國泰港龍航空的航點約有46個,包括亞洲各地如泰國清邁及越南河內等,但以連接中國內地航線為主。交銀國際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國泰港龍航空的停運預示著國泰航空在中國內地市場份額將進一步縮減,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國泰航空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不斷縮水,失去國泰港龍航空將進一步加速國泰航空在中國內地市場份額的收縮。
  • 美國航司四巨頭上半年虧損148億美元 包括西南航空、美國航空等
    曹允春告訴記者,目前美國航司的裁員結構包括了地勤和飛行員,而飛行員這一職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他們的職業競爭力主要體現在飛機駕駛上,一旦這一群體大規模失業,那對社會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亞太航空出現復甦曙光西半球尚在至暗時刻,東半球開始迎來復甦曙光。
  • 為「止血」關停港龍 國泰航空未來航向在哪?
    交銀國際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國泰港龍航空的停運預示著國泰航空在中國內地市場份額將進一步縮減,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國泰航空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不斷縮水,失去國泰港龍航空將進一步加速國泰航空在中國內地市場份額的收縮。
  • 全球旅報周刊|香港海洋公園重新開放;國泰航空公布資本重組計劃...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本周焦點:全球航空業今年將虧損840億美元;四月份美國航空業旅客量暴跌96%;美聯航10月關閉香港等基地;英航擬出售珍藏藝術品籌集資金;法國宣布150億歐元航空業救助計劃;漢莎集團2.6萬員工面臨失業風險;國泰航空公布資本重組計劃。
  • 國泰航空獲390億港元「輸血」 跨境航線依賴下如何抵禦疫情衝擊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組完成後,太古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雖然目前未變更控制權,未來國泰航空是否會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繼而引起控制權的變更,尚待市場和時間的檢驗。經營承壓又臨疫情挑戰資本重組計劃背後,是國泰航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挑戰。
  • 國泰航空「迫降」
    如今,面對疫情的衝擊,在航空業一家獨大多年的國泰航空也難以倖免——大量裁員,耗資重組……10月21日,國泰航空正式公布企業重組計劃,一方面將整體裁員8500人,約佔公司3.5萬個職位的24%,其中包括5300名駐港員工;另一方面,國泰航空旗下成立了35年的港龍航空也將停止營運
  • 中國國航:擬斥資逾35億港元參與國泰航空重組
    國航在公告中稱,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對國際航空運輸業造成重大衝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將繼續保持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地位。隨著疫情逐步緩解,全球經濟復甦將帶動航空需求恢復增長,國泰航空作為紮根香港並深具影響力的航空公司必將持續受益。
  • 香港最大航司國泰航空啟動重組 香港特區政府273億港元股債組合...
    每經記者:張虹蕾 王帆 每經編輯:陳俊傑在6月9日早間臨時停牌之後,國泰航空(00293,HK)在午間宣布了總額為390億港元的重組方案。重組方案包括三方面,一是國泰航空在取得必要股東批准的前提下,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行港幣195億元的優先股及分離認股權證;二是國泰航空在取得必要股東批准的前提下,向現有股東配發港幣117億元的供股股份;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國泰航空提供港幣78億元過渡性貸款,並可實時提取使用。
  • 這位潮商出手,申請成為香港第五家客運航空,國泰「壟斷」香港航空...
    疫情對全球航空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香港航空業卻有望迎來新的加入者。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成立的大灣區航空(Greater Bay Airlines)已在7月向香港民航處提交航空營運人許可證申請(AOC),有望成為香港本地註冊的第五家航空公司。香港民航處對媒體確認,已於7月收到申請,目前仍在處理中。
  • 民航局警示國泰航空,香港航空市場如何變
    8月9日,針對香港國泰航空近期在多起事件中暴露出的安全風險及隱患,民航局向香港國泰航空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就在昨天,國泰剛剛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上半年國泰航空實現盈利13.47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2.63億)。今年是國泰為期三年企業轉型計劃的最後一年,去年國泰才剛剛實現連虧兩年後的扭虧。而近期香港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或將是對努力扭虧的國泰航空的又一打擊。
  • 「海灣土豪」舉牌南方航空 十張圖帶你了解2018年全球航空聯盟市場...
    主要原因在於,大部分航司是高負債經營,巨額資金收購會增加公司財務風險;另一方面擁有優質航線資源的航司,特別是載旗航空,背後大都有當地政府支持,很難通過純市場方式收購兼併。從歷史經驗來看,航司之間控股兼併大都是政府背書的非市場行為。2018年11月,南航在宣布退出天合聯盟的同時,卡達航空即開始集中買入其股權,雙方牽手合作的默契已經露出端倪,也勢必會增強兩者在區域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