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家長一定不要著急,採用適當的手段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緩和,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自我情緒管理,具體可以有下面四步:
第一步,適當安撫情緒,並引導他識別自己的情緒
譬如,孩子為一件事情發怒或者很沮喪,你可能會對他說,「你發吧發吧,我不管你了!」或者說「一點事情就哭鼻子,真沒出息!」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需要安慰的時候得不到,反而到了指責或嫌棄,這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因此,當孩子表現了一些負能量的情緒時,我們要明確的知道這是他的情緒,別把他的情緒當做我們的情緒,並保持冷靜。
好的做法是:適當安撫情緒,並引導他識別自己的情緒。來,對媽媽說,你現在怎麼了?引導他說出自己的當下的感受,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很難過?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因為用語言來描述情緒時,也就是她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思考的過程,對情緒的觀察和描述讓她的大腦在情緒和理智之間快速切換,這時候大腦的思考和語言的使用能幫助她理解自已的情緒,有利於安撫他安靜下來。
第二步,引導他梳理情緒發生的原因。
也就是說,引導孩子想一想他情緒是怎麼來的?我們怎麼辦?促進他的情緒與理性歸因之間的聯結更緊密。
第三步,引導他反思情緒過程,喚起共情體驗,並進行認知調整
幫他反思整個發脾氣的過程,並說出大人的感受,如「你能感受到媽媽的心情嗎?」在這一刻,孩子已經在體驗共情,學習體會別人的感受了,理解他人了。
第四步,共同思考消除這樣的負面情緒的辦法,問題應對策略。
包括調整對這個引發事件的看法,當問題解決了,與孩子交流感受,來強化情緒管理的收益。
以上的互動,既是對孩子進行一次心靈的按摩,認知與行為調整,幫助孩子學會反思自己,同時體驗他人的感受,只有這樣,情緒與理性才能整合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