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噩夢怎麼辦?家長別只說「不要怕」,可以試試這樣安撫孩子

2020-12-16 苗媽說教育

文/苗媽說育兒

小孩子還小可能對於世界了解還不夠多,再加上好奇心和想像力比較豐富。小孩子很有可能會「胡思亂想」,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到害怕,甚至夜晚會做噩夢,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只是一味地安慰孩子「沒事,不要怕」的話了。

孩子晚上總是做噩夢,被嚇醒後大哭不止

小雪這幾天總是做噩夢,有一次媽媽去喝水聽到了小雪自己在屋子裡嗚嗚地哭,媽媽還以為小雪在學校是被欺負了,結果一問原來是做噩夢了。看著小雪哭,媽媽心裡也不是滋味,便一直在安慰著小雪。

小雪和媽媽說有一個穿黑衣服的大怪物經常出現在自己的夢了,追著自己跑。每次這個大怪物轉身的時候小雪就會被嚇醒,小雪一直大哭著很媽媽說這簡直太恐怖了!可是這個大怪物是什麼呢?小雪也不知道總之很嚇人,媽媽安慰小雪一番後,等小雪睡著了媽媽才放心。

可是,沒過幾天小雪又做噩夢了,嚇得哭著醒來。但是總是這樣做噩夢肯定對孩子的身心有影響的,之後的幾天小雪媽媽決定自己陪著孩子入睡,這樣孩子只要一做噩夢就能及時安慰孩子了,可總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

孩子為什麼會做噩夢呢?

我相信每個人都做過噩夢,對於成年人來說,做噩夢的可能性很小。原因也可能是恐怖電影、生活壓力等等。但是對孩子來說,壓力很小,但是很容易被一些外部刺激做噩夢。雖然噩夢不會有任何嚴重的後果,但在短時間內它們仍然會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巨大的陰影。

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噩夢對成長也是必要的。當孩子到了3-4歲時,做噩夢的概率會達到最高。為了讓孩子的睡眠質量更好不再受噩夢的影響,父母應該注意觀察孩子做噩夢的原因都有哪些。

孩子的心敏感而脆弱。孩子3歲以後,獨立的情感開始發展,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受到的環境刺激也更加多樣化。如果孩子表現出敏感和脆弱的一面,孩子很容易通過晚上的噩夢來表達白天能量的負面刺激。在夢裡,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會被放大,很容易地受到影響。

孩子受到了精神創傷。例如,親人的死亡和事故的發生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創傷,會影響孩子的精神。心理學家稱這種沉重的情緒刺激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創傷應激反應。這個孩子在夢中不斷地經歷著創傷和噩夢的再現。

睡前的不良刺激。例如,孩子們睡覺前看的卡通片太激烈了,例如,孩子們吃了太多的晚餐,這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睡眠,導致孩子們容易做夢。雖然孩子睡著了,但太激動人心的畫面仍在孩子的腦海中上演,孩子的神經仍然很興奮,孩子自然睡不好。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孩子做噩夢呢?

家長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當一個孩子被別人欺負或經歷一些痛苦的事情時,孩子的心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及時發現並解除他們,那麼孩子將更有可能擺脫煩惱,精神放鬆,並自然地少做噩夢。

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入睡前,父母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溫和的故事來幫助他們入睡,並儘量不讓他們在睡覺前看太暴力的圖片。控制晚餐和睡眠的時間,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晚餐,減輕對胃的壓力。

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適當的鍛鍊會讓孩子感到有點累,睡得更快更好。適度的有氧運動是最合適的,如遊泳、瑜伽等。確保一周有4-5天的鍛鍊頻率,鍛鍊量應控制在每次20-30分鐘。

當父母發現他們的孩子做噩夢時,必須注意不要認為這是一件被忽視的小事。父母的一個問題或一個保證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溫暖的,也會讓孩子更加安心,對於噩夢不再恐懼,因為她們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

如果孩子從噩夢中驚醒,父母應該怎樣安撫呢?

通過身體接觸讓孩子感到安全。當孩子做噩夢時,他們的內心會被巨大的恐懼所籠罩,所以此時父母之間適當的身體接觸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擺脫噩夢的驚嚇。

耐心地聽孩子們的故事。孩子做噩夢後,他或她會有想法要表達。此時,父母應該更加耐心地傾聽,不要打斷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完成噩夢中的想像。表達之後,孩子內心的壓抑會被釋放。

為孩子準備好可以安撫情緒的物品。當孩子從噩夢中醒來,長時間無法入睡時,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玩具,讓孩子感覺到他或她會受到保護。即使有噩夢,他或她也不必害怕。可以是熊娃娃或毯子。

讓孩子發揮想像力,讓孩子打敗「怪物」。孩子不知道夢和現實有什麼不同,他會覺得夢裡的鬼魂真的在抓自己。父母只是告訴他們的孩子,這個夢不是真的,不足以消除他們孩子的擔憂。

父母可以安慰孩子,幫助他們表達內心。可以利用兒童的「豐富想像力」來幹擾噩夢的影響,如果孩子喜歡唱歌,可以說這些怪物想邀請你參加歌唱比賽。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可以說是怪物想看你的畫。在父母的重新定義下,孩子的夢會被賦予不同的定義,成為美夢。

孩子們的噩夢很可能表明他們的孩子被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所困擾。父母不應該擴大噩夢的內容,還應該掌握孩子的狀態。尤其是當孩子經常做噩夢的時候,父母應該更加注意。家長要慢慢走進孩子心裡,了解孩子真正地在想什麼。

你對於孩子做噩夢有什麼好辦法安撫呢?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收藏轉發喲!點擊關注,讓寶爸寶媽在育兒路上不迷路!(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孩子怕做噩夢、哭,別再說:沒事,別哭了,夢是假的
    昨天晚上,朋友藍藍在微信上著急地問:我家小傢伙說不想睡覺,怕做噩夢怎麼辦?跟他說「不用怕,夢是假的」沒有效果,愁人!在回復了她之後,我又想起女兒在4歲多那段害怕睡覺、擔心做噩夢的經歷。也許,很多孩子也會有這樣的階段,作為家長,告訴孩子「別怕」並沒有用,去接納孩子的情緒永遠是最好的辦法。
  • 寶寶做噩夢了怎麼辦?聰明的家長用這兩招安撫
    說到寶寶做噩夢,親貝網小編告訴你,這是要分年齡的。0-3歲,不要擔心他做噩夢,就算他在睡覺的時候張牙舞爪的,那八成也就是在夢裡為了搶到一個玩具或者多喝兩口奶而奮鬥著。你什麼都不需要做,該幹嘛幹嘛就好。3-5歲,孩子做噩夢的情況還是很少見,但可能會發生了。
  • 孩子膽子小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糾正
    確實有很多孩子膽子比較小,有的孩子害怕打雷聲、害怕一個人待在黑屋子裡;還有的孩子在聽到東西摔碎聲、人的吵鬧聲時表現得很緊張;或者在看到影視作品中兇猛的怪物、持刀打鬥的場面後會因害怕而做噩夢。那麼面對自家膽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
  • 孩子晚上睡覺老是做噩夢?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建議收藏
    那麼我們父母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的時候,怎樣可以減少噩夢對孩子的傷害呢?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家長就有必要這次來做一番研究了。家長們可以根據以上科普的內容來具體分析一下自己家孩子哪天總做噩夢的緣由到底是什麼!如果是由於每天緊張情緒導致的,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對於孩子的情緒安撫是非常有必要的。你需要聽孩子訴說,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使他每天處於緊張的狀態?
  • 寶寶戒不掉安撫奶嘴,家長可以這樣做
    之前我們的文章裡提到過,大部分孩子都有吃手的習慣,畢竟孩子的小手到處亂摸,一旦把病菌吃進去,容易造成孩子腸胃不適。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給自己的寶寶買安撫奶嘴,這樣既能保證孩子的口欲感,還能及時給安撫奶嘴消毒。不過很多家長也擔心,一旦吃安撫上癮了,戒不掉怎麼辦?會不會影響孩子牙齒發育呢?安撫奶嘴對孩子的發育到底有沒有影響?
  • 孩子夜驚做噩夢?可能是這幾種情況引起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承受壓力還小,所以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做噩夢,雖然做噩夢不會產生什麼很嚴重的後果,可在短時間內,還是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因此家長還是要留意一下,做噩夢發生的幾種原因。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噩夢也是成長必不可少要經歷的事情,尤其孩子到了2-3歲時,做噩夢的機率會達到最高。噩夢發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大致上有下面這三種。
  • 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
    導讀: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半夜做噩夢驚醒怎麼辦?「噩夢」和「夜驚」,處理方式大不同
    無論怎麼說,當孩子發生「噩夢驚醒」還是「夜驚」的時候,家長們都需要立刻起床做好應對,及時安撫孩子,避免孩子長時間哭鬧。既然噩夢和夜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父母們應對的方法也會變得不同,當家長們做好判斷之後,那麼就應該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了。
  • 四歲孩子經常做噩夢?這也是他成長路上必經的一環
    班級群裡有位媽媽很焦慮不安,因為她四歲左右的小女兒,最近經常做噩夢,有時哭著醒過來,醒來後會顫抖,覺得害怕。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專家認為,做噩夢是四歲孩子的常見現象,不是什麼大問題,媽媽們可以不用太焦慮,有些孩子做噩夢的現象還會延續好幾年。美國耶魯大學,阿諾德格塞爾博士親自帶隊,跟蹤調查了數千名孩子40多年後,堅信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
  • 4-7歲的孩子,半夜睡覺哭喊、尖叫,夜驚還是做噩夢?這倆不一樣
    這種情況不是只有中國孩子才特有的,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有可能出現,他們沒有神婆又是怎麼度過的?所以,這時候不是迷信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這個時候可能比孩子更不安,也有家長會認為孩子只是做噩夢了,沒啥事兒,其實夜驚和噩夢還不太一樣。
  • 經驗分享: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情緒不佳時,就不要再用過激的語言刺激了,先等孩子冷靜下來,再慢慢開導。我們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辦法非常有效。家長可以試試:1、用新奇的語氣或表情:有幾次晚上快要睡覺了,米米提出來想吃巧克力,我說不行。他立馬想用哭鬧的方式達到目的。
  • 智慧父母12|家長安撫孩子四部曲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家長一定不要著急,採用適當的手段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緩和,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自我情緒管理,具體可以有下面四步:第一步,適當安撫情緒,並引導他識別自己的情緒譬如,孩子為一件事情發怒或者很沮喪,你可能會對他說,「你發吧發吧,我不管你了!」
  • 孩子坐滑梯居然嚇的晚上做噩夢,該怎麼破?
    閨女快3歲那會,我們帶她去探險王國玩,其中裡面有個很大很長的滑梯,好多大人孩子在玩,不亦樂乎,然後,我問閨女:「要不要試試這個啊?」,「不要,我害怕」,她回答,因為她一直比較排斥新事物,我們就鼓勵她,「試一下嘛,爸爸可以抱著你滑下去」,終於,她答應了,滑下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她的害怕,全程閉著眼睛,緊緊抓著爸爸,問她好玩不,「不好玩,太快了」,然後扭頭去玩別的項目了。
  • 當孩子說怕黑時,媽媽別只知道說「別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先問:「你為什麼怕?你怕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孩子每次都會非常詳細的和我描述,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和我說了之後,他怕黑的情況也有了好轉。怕黑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孩子都有,如果只和孩子說「別怕」那這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還可能會造成這些後果。
  • 孩子膽小不是缺點 | 除了說「不用怕」,父母還可以這樣做
    作者:賀添有很多家長都困惑於這樣的問題:「我家的小孩比較膽小,不愛說話,長大以後可怎麼辦呢。」又或者是「孩子太膽小了,在家裡還好,一到外面什麼都不敢做,非要我陪著。」面對比較膽小、內向、害羞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別著急,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膽小。
  • 孩子夜驚、做噩夢、夢遊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些,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前兩天媽媽群裡在說寶寶做噩夢的問題。小雨剛4歲,經常跟媽媽說自己做噩夢了。小雨媽媽很擔心,在她看來,小雨的生活環境裡充滿愛,不應該老做噩夢的。父母們都很清楚晚上睡個好覺對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孩子可能不明白如何處理,睡覺時發生可怕的事情(夜驚、噩夢或夢遊)。
  • 孩子說「我不敢」時,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只會說「別怕」了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做一些沒做過的事,但是卻總是說「我不敢」,家長們一般都會安慰孩子說「別怕」,可是這樣說之後,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敢嘗試呢?1、不要只會說「別怕」孩子一個人睡的時候,對家長說「不敢、害怕」,是在表達自己的恐懼,這個時候孩子是想要你安撫他。如果你只說「沒事,這沒什麼好怕的」,是沒什麼用的,這樣的一句話還不如給孩子一個陪伴他的玩偶要有用,你可以告訴他「小熊會幫你趕跑壞蛋的。」
  • 孩子考前總做噩夢?噩夢給出的「自證預言」,家長如何幫孩子擺脫
    兒子的話讓我好氣又好笑,孩子考前緊張,我覺得能理解,於是安慰孩子:「安心啦,夢都是假的,而且還是和現實相反的虛假,所以你今天考試一定能考好。」可是就算我們這麼說,孩子的緊張焦慮有半點緩解嗎?家長們回想起自己被考試支配的恐懼,覺得曾經爸爸媽媽的安慰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 孩子撒謊怎麼辦?家長先別急著打罵,不如試試這樣做
    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會發現他們竟然學會了撒謊。有些父母可能會將孩子撒謊上升到品德敗壞的高度,對孩子嚴加斥責和懲罰。但是其實,有時候孩子撒謊並不一定是道德問題,撒謊的孩子不見得就是&34;,那麼發現孩子撒謊,家長應該如何來引導呢?
  •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被欺負了,大人這樣處理更巧妙
    如果在孩子感覺受傷的時候,家長能給予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樣不僅能有效安撫孩子的情緒,還能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這樣的孩子也能夠變得更加自信。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作為家長還可以從轉移孩子注意力這方面入手,藉助外界道具的力量。比如說家長可以給孩子拿一個他最喜歡的玩具,並且鼓勵孩子跟玩具進行生動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