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今年4歲了,是個十分乖巧懂事的女孩。父母對小艾的教育更是注重,從來都是告訴女兒不要欺負別的小朋友,即使有時跟小朋友鬧矛盾了,也要寬容大度。
這一天,小艾放學時,對來接自己的媽媽說:「媽媽,他打我,我可以打回去嗎?」聽到女兒的話,媽媽很吃驚,因為自己的女兒從來不打人。
後來經過了解,媽媽才知道,原來班上有個男同學總是欺負小艾。小艾因為父母的教導,所以一直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父母。直到最近實在覺得憋屈,才決定告訴父母的。
家長要如何判斷孩子受了欺負呢?
1.孩子突然不喜歡上幼兒園,夜裡驚醒、做噩夢
如果孩子平時很喜歡上幼兒園,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但突然有一天孩子哭鬧不想去幼兒園的話,很可能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當然不一定是受到了欺負,也有可能是受到老師的指責了。
根據調查,孩子在第一個月上幼兒園之後,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是很低的,不會太過嚴厲地去管教,等到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之後,老師就會給學生們立規矩,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煩躁,不想去幼兒園的現象。
因此,家長可以從孩子去不去幼兒園就可以判斷是否受了委屈,還可以結合孩子睡覺是否會出現驚醒或者做噩夢的情況,一般的孩子過於緊張、恐懼,睡覺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2.孩子身體上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外傷
晚上給孩子脫衣服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留意一下身體上有沒有外傷,比如,劃傷、淤青等等,特別要注意孩子的胳膊、腿部、胸口、膝蓋,通常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現傷痕的。
當然,這也不排除是孩子跑跳時磕傷的,你要先問問孩子,多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一定不要根據自己的主觀猜測做事。
3.孩子是否會自言自語,說一些惡狠狠的話
大部分孩子受欺負時,都不會告訴家長,但是我們可以從一言一行可以看出來,比如,孩子跟你對話時,突然語氣不正常;以前只要抱著小熊就能睡覺,但現在卻將小熊扔掉,並嘴會念念有詞,「小熊不聽話,我就打人」,這就表明孩子不正常的一種信號,家長要加以引導,更深的去了解孩子。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都會面臨跟父母分離的考驗,這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和生存技能都是一種考察,很多孩子在家中被寵愛慣了,什麼事都被家長包辦,以至於上幼兒園之後受到的欺負,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家長面對孩子欺負時,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一、安慰孩子受傷的情緒
1、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對於孩子來講,家長是自己堅強的後盾。如果在孩子感覺受傷的時候,家長能給予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樣不僅能有效安撫孩子的情緒,還能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這樣的孩子也能夠變得更加自信。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作為家長還可以從轉移孩子注意力這方面入手,藉助外界道具的力量。比如說家長可以給孩子拿一個他最喜歡的玩具,並且鼓勵孩子跟玩具進行生動地交流。
如果孩子處於受傷的情緒中走不出來,那麼家長需要做一個啟發者,可以對孩子這樣說:你看,小熊看到你受傷了,它的心裡也會很難過的,那你想不想讓它難過呢?一般來說,孩子的情緒就能夠慢慢平靜下來。
二、引導孩子講出事情原委
在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家長就可以開始找問題這個重要步驟了,可以通過向孩子進行簡單提問的方式來讓孩子慢慢講出事情原委。比如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等等。
在孩子講完事情原委之後,家長就需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仔細分析雙方的責成問題。有時候孩子會受欺負,也不一定就是因為別的小朋友故意捉弄他,也有可能是孩子某些不當的舉動冒犯到了別人。因此,客觀分析責成問題這個步驟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引導孩子自己找出解決方法
在明確責成問題之後,就需要進行對症下藥這個關鍵操作了。那麼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慢慢引導孩子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比如開始鍛鍊身體,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或者離個頭大的孩子遠一些等等!
家長也可以通過給孩子講真實故事的方法來啟發孩子找出解決方法。家長可以這樣跟孩子交流:媽媽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但媽媽卻成功地克服了,你想知道為什麼嗎?這樣的做法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信心,讓孩子知道不是只有自己需要經歷這麼糟糕的事情。
四、上幼兒園前,用繪本給孩子做預演
對於小孩子來講,繪本是一個絕佳的教育工具,因此家長也可以提前購買以處理人際關係為主題的繪本來給孩子打好心理預防針,降低孩子的不適感。
家長也可以用繪本上的相關內容,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漸漸體會到獨立解決社交問題的愉悅感,家長也可以向孩子時不時地進行提問:如果你是主人公,遇到這樣的朋友,你會怎麼辦呢?
家長在面對孩子被欺負時,不要慌。學會冷靜地分析和按照正確的方法來做,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孩子受到欺負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