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孩子在家裡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尖叫哭鬧,摔東西;又或者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讓父母非常尷尬。
孩子發脾氣時很可怕,他自己也會感到害怕、痛苦、無助,但又控制不了自己的這種行為。此時此刻,他的內心中被怒火控制,周圍的一切都像是與自己無關。
當父母遇到孩子出現這種狀態時,要麼手足無措要麼趕緊哄,要麼以暴制暴。
用我父親對我說的一句話:他急,你不能跟著急。你自己首先要冷靜下來,想解決辦法。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孩子發脾氣時,我和我的家人是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幾點經驗:
我不認為有天生的壞孩子。孩子的性格秉性養成都跟父母的影響和生長環境有關。我們應該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從他的視角看待問題,尤其是當孩子發脾氣時。
米米班上有個孩子脾氣暴躁,總會欺負班裡其他同學,經常都有其他家長給老師告狀,自己孩子又被欺負了。老師頭疼,家長也覺得很沒面子。幾乎每天都在給孩子錄道歉視頻。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調皮蛋兒,那麼建議你這樣做:
1、先弄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小孩發脾氣往往因為情感脆弱,缺少他真正需要的關愛,挫折感也會讓他們情緒激烈。有的家長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很少和孩子溝通、玩耍。孩子發脾氣搞破壞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注。並不一定真的是脾氣不好。所以,家長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為何發脾氣?
2、採取一些可行的方法防範:比如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上學時,提醒孩子如果今天在幼兒園、學校表現好(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和小朋友友好相處等,一定要把要求說出來,讓孩子直觀認識到自己需要怎麼做),就能收到爸媽給的驚喜獎勵(可以是口頭上的語言表揚激勵,特別是平時很少誇獎孩子,最好多用語言讚揚。也可以是一些價值不高,但是孩子喜歡的實物獎勵。)
不僅是孩子,想想作為我們成年人也會有無法承受壓力的時候,工作遇挫,生活不如意,家務瑣事煩擾等等。當孩子情緒不佳時,就不要再用過激的語言刺激了,先等孩子冷靜下來,再慢慢開導。我們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辦法非常有效。家長可以試試:
1、用新奇的語氣或表情:有幾次晚上快要睡覺了,米米提出來想吃巧克力,我說不行。他立馬想用哭鬧的方式達到目的。這時,我會表現出誇張的表情,「現在天都黑了,你知道嗎?蟲子都是趁我們人睡著以後,在我們嘴裡搞破壞,它們最喜歡的就是甜食,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傷害我們牙齒的機會。」「那我們白天吃就會沒事嗎?」「是呀,白天它們還在睡懶覺。」
2、用別的他感興趣的東西轉移注意力:有時候孩子看上了一樣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想要。我們可以嘗試用其他他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轉移注意力。比如,有時候米米哭鬧想要某些東西時,我們正在看電視,就會用電視裡的情節轉移他的注意力;又或者問他今天在班上有什麼開心的事?今天在幼兒園學了哪些新知識?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其實很多,只要繞開當下孩子的關注點,把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會讓他有興趣的事物上就行。
當父母遇到孩子發脾氣時,要麼手足無措要麼趕緊哄,要麼用更大聲壓制孩子甚至是打罵。這些方式都不如等待孩子恢復了平靜後,父母加倍的語言體貼和安撫。不要盲目地去抱孩子,有些孩子在發脾氣時是不接受父母的擁抱的。如何正確運用語言體貼和安撫呢?建議家長這樣做:
1、氣頭上的孩子,不要馬上講道理:誰在氣頭上,都是聽不進別人任何勸說的,更別說是講所謂的大道理。我們成年人都做不到。所以當孩子正在氣頭上時,不要講道理,更不要火上澆油,或是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
2、耐心等待孩子平靜,再語言安撫:如果是在家裡,可以由家裡對孩子最有權威的人帶到一個安靜的房間裡,耐心地等待孩子平靜下來。可以告訴孩子,我會等你安靜下來我們再好好談。當孩子安靜下來後,一定要用溫柔的言語安撫孩子。米米小時候也偶爾會發脾氣,尖叫聲幾乎可以穿透屋頂。每當這時,外公(米米最信服的人)會馬上把他帶到另一間安靜的屋子,先等他冷靜下裡再安撫他。首先外公會表示對米米發脾氣的理解,把他發脾氣的原因陳述一遍,並確認是因為這個原因發脾氣嗎?接下來外公會問他,覺得這樣發脾氣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如果不能,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如果米米不知道,外公會提出幾種解決的方法,再徵詢他的意見,想用哪一種方法來解決。這種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安撫情緒以及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當眾發脾氣,丟人沒臉面,往往會順從孩子。只要有一次孩子就知道這法子管用,以後還會反覆使用。那麼當孩子在外發脾氣時,父母該怎麼做呢?我建議這樣試試:
1、有選擇地給予幫助: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可以避開矛盾,比如告訴孩子回家再說,或者換個時間再說等。前幾周我帶米米去了一個地方,那裡有一些玩樂設施他很想玩,但我告訴他,「媽媽今天沒帶錢,等下次爸爸來給你買幣」。間接避開了當下的矛盾。孩子記性很好,後來我們再次去到那附近時,他就拖著爸爸的手想去玩,考慮到這件事拖了兩三周,而且當時我也算是「答應」了他,所以應該說到做到。雖然只玩了三個項目,但孩子玩得很開心。他還留著幾個幣說下次再來玩,非常珍惜的樣子,畢竟得來不易。
2、提前做好預防:明知道那裡有孩子一定想要的東西,可以設法巧妙避開。比如,我們帶孩子逛超市,知道靠近結帳出口有個區域是賣玩具的,就不會走那裡,會走另外一條路去結帳通道。提前做好預防,有效避開孩子會因為沒有被滿足而「發脾氣」的可能。還有一種辦法,會帶他去賣玩具的區域,但我會先跟米米說好,「看可以隨便看,看到你覺得不想看為止,但不會給你買,如果你想要,那你自己要先想好用什麼來交換?」這樣明確給孩子說好, 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也可以防止孩子任性吵鬧。
不要怕孩子發脾氣,家長自己先冷靜下來,才能想如何解決問題的對策。上面四點方法是我實踐中驗證過的,因為有效果才會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
往期文章推薦:
我是五歲小男孩米米的媽媽,關注幼小銜接及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和教育,歡迎同路的父母一起探討分享經驗,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更加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