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患者在確診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治療,其中血糖監測是控制血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必須要認真的對待,掌握正確的血糖監測方法,避免步入血糖監測的誤區,影響控糖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那麼比較常見的血糖監測誤區都有哪些呢?
1、只有感覺不舒服時才監測血糖
糖尿病患者最忌諱的就是測血糖不規律,由於引起血糖波動的因素有很多,當身體不舒服時監測血糖很難判斷造成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只有定期對血糖進行監測,才能夠準確的了解病情的進展情況以及藥物治療的
2、糖尿病只需要監測血糖就足夠了
糖尿病的患者認為在患病之後只需要監測血糖,穩定血糖就能夠緩解疾病,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除了監測血糖之外,糖尿病的患者還需要監測其他方面防止併發症出現,比如對心臟功能和肝腎功能進行檢查,另外還需要進行眼底檢查和周圍神經病變的檢,查及早發現併發症就能夠及早治療,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3、檢測尿糖就能夠代替血糖
糖尿病患者認為通過尿糖的檢測就能夠判斷血糖的高低,其實尿糖的水平只能夠大概反應血糖的水平,無法反映真實的血糖標準。由於尿糖的敏感性差,只有當血糖水平超過腎糖閾值時才能夠反映出來,所以除了進行尿糖檢查之外,還必須要進行血糖的檢查,才能夠判斷病情進展。
4、空腹血糖必須要測,餐後血糖測不測無所謂
很多患者只注重空腹血糖的監測,而忽略了餐後血糖的監測,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控制不好餐後血糖很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心血管併發症以及腎功能病變的發生,尤其是對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還會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增加患腫瘤的風險。
5、監測血糖之前擅自停用降糖藥物
對於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測量血糖的目的是觀察藥物治療的效果,但是很多患者在監測診斷之前就擅自停用了降糖藥物,這樣的做法對身體是有影響的。在測量空腹血糖之後,應該及時的服用降壓藥物。
6、測血糖就不需要測量糖化血紅蛋白
由於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相關檢查,除了測血糖之外,還需要測量糖化血紅蛋白。通過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能夠準確地反映患者2~3個月以來整體的血糖控制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應該每隔三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
血糖監測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血糖的檢測能夠判斷治療的效果,方便臨床醫生及時的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必須要掌握正確的血糖監測方法,才能夠節省治療時間,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