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對於還是單身狗的小編來說,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開始;直到走出小區,陸陸續續遇到手拿花束或花朵的小學生,路過小學門口那個十字路邊乍然出現的賣花小攤販,才恍然一驚,趕緊拿手機確定了下日期:9月10日 教師節!
小編花2秒瞬間記憶了一下,是否需要給曾經的哪位老師打一個電話,結果只得一笑了之,並非是沒有恩可感,而是前途無名,期待著你的無以為報,不期待你的徒增尷尬。
老師,在我的學生時代,一直是威嚴的存在;每年的教師節,也就是班級為老師準備大合唱,偶有為老師準備禮物的,別說學生自己別彆扭扭,就是老師也收得靦腆。在我們這一代人心裡,老師,這個詞,獨屬於那個年代神聖而真摯執著的一群人。
現在,教師這個職業在無比現實的社會中,終於走下了神壇,然而它卻仿佛不甘心回歸到平凡一詞上。
今年福建福州網傳一中學班主任要求學生送教師節禮物。在網傳截圖中,班主任在群內要求學生投票,是否同意用班費為各科共 12 名老師各準備一份禮物。
在我結合現實情況的解讀下,如果我是學生家長,會很認同這位老師的做法。學生們集體送禮,不用單獨準備禮物,其實非常省心。
難道不是嗎?
在當下送禮成風的環境中,大多家長們遵從的社會習慣便是:全班幾十個孩子,老師憑什麼對你的小孩盡心盡力培養?那還得看心情看關係不是?而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可不就是正大光明向老師表達意思的日子嗎?意思表達到位了,孩子能不被安排好嗎?孩子安排好了,自己可不省了人生一大心了?
少部分冷靜個性思維的,卻拗不過理性的探討:要是別的孩子都送,就自家孩子不送,平心而論,就是自己也做不到一視同仁。
也有個別的自我安慰:老師們應該不會在乎這些小結的,而且都在一個教室上課,孩子學得怎麼樣主要還是靠他自己。但是真的能安心這樣想嗎?除非對自己孩子天生涼薄,或自己有足夠的社會地位震懾或已經將自己孩子培養得足夠自信強大,否則,都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絲焦慮和不安,不是家長自己,就是孩子。
看,思想分層的結果不是家長絞盡腦汁,就是學生惴惴不安!
送什麼好?送貴的、送有意義的、送合心意的...總之就算不是最顯眼的也不能失了師心。
就我沒送?眾人同樂獨我旁觀,那是什麼樣的心境唯有經歷過的才能感知;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以後對此類情景避之不及,或被動或主動的「不合群」。
由此看來,福建這位老師要求的用班費共同為老師準備禮物,基本上可以解決以上問題,至少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大部分家長學生的焦慮,讓孩子們在明面上還能獲得公平待遇。但凡理智一點,就能想明白。當然,如果該老師要求的禮物超出學生所交班費的正常範圍,那就是有違師德甚至違法了。
所以,怎麼看待教師節送禮?
如果是十年前,我會說全憑心意;
而在十年後的今天,我建議還是「劃個規則」來的簡單,因為拼「心意」真的拼不起了!
最後,祝天下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