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育這種行為並不值得提倡,但未婚媽媽這個群體不應該受到冷漠和忽視。當我決定要做未婚媽媽的這個選題之後,我在網上查閱了很多關於這個群體的資料。
我尋找了大量的未婚媽媽,但她們都不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因為她們怕曝光後引來太多的非議。直至找到邱根林。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位未婚媽媽的時候,她親切爽朗的笑容仿佛能讓人忘記憂愁。這麼好的一個女孩,她本應該有個愛她的丈夫,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寶寶,叫叔叔。」我一進到她家,三歲的梓駿寶寶迎面走來,聽媽媽的話,稚氣地喊了我一聲「叔叔」。
我輕輕地抱了一下他,不敢用力,我怕用力會弄疼他的傷痕。真的難以想像,這個只有三歲的小孩,受過了多大的痛苦。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他的照片,我以為自己已經適應了,可以很平靜地面對他。但當他真真實實地出現在我面前,我卻是那樣得不平靜。
根林和我們說,剛把孩子從醫院帶回來的時候,家裡其他小一點的小孩都嚇哭了。需要時間適應,適應了就好了。
「那個時候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吧。」面對鏡頭,她一點點開始回憶,她從一個女孩到一個未婚媽媽的歷程。
在採訪的時候,她並不願意過多去講述孩子父親的是非。她始終覺得,造成這樣的結局,只是因為男方的家裡不同意。對於過去,她不想再追究。
在她家中拍攝的日子裡,她的家人對我們都很熱情。她的父親以前是部隊裡面的炊事班班長,現在是村裡面的廚師。每天拍攝完成,他就一定要留我們下來吃飯,親自下廚炒幾個菜,然後跟我們喝酒。
每當喝到差不多的時候,這位堅強的父親會跟我們說,其實自從外孫出事以來。他很多時候都失眠,早早地就起床,不知道幹什麼好。
「我的女兒很堅強,但命不好。」我和同伴也不懂得如何安慰他,只能和他喝酒,聽他慢慢講述。
在邱家的幾天,我們都被根林深深地感染了。她對孩子的悉心照料,她積極樂觀的努力,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在寶寶出事的時候,她完全可以選擇放棄,但她沒有這樣做。我試想過很多次,如果換作我自己,我會怎樣選擇?
也許有很多人會指責,說這樣做,等孩子長大了之後,叫他如何接受自己和破碎的家庭?
但根林沒有想這麼多,她太愛這個孩子,以至於不顧一切地救活他。
我想沒有必要對她做出什麼道德評價,我覺得這是一種人類最原始的母愛吧。母愛從來不需要什麼理由,也不需要去解釋。
小梓駿已經得到前往美國接受植皮手術的機會,但赴美路費和生活費尚無著落。經經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中華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核實,費用缺口為30萬元。藉此報導,「記錄」欄目為邱根林母子籌款,幫助梓駿享有正常孩子的快樂,幫助媽媽邱根林綻開美麗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