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海的單親媽媽張萌(化名)收到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她生育保險糾紛案再審申請受理的通知書,心情異常高興。從2017年冬天開始,此案已經綿延近兩年,雖屢屢敗訴,但她卻越屢敗屢戰,不言放棄。
2016年,已經40歲的張萌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但當時她剛跟男友分手。這時的她已經是高齡孕婦,在家人的支持下,決定生下孩子。雖然是未婚媽媽,但她在懷孕期間依然受到了關心與關注,婦幼保健所經常打電話催促進行產檢,並跟蹤回訪。孕期,張萌便開始了解生育險相關政策,通過打電話、發郵件等渠道諮詢,但均被告知未婚媽媽無法申領生育險,但這並沒有讓她死心。
2017年5月,張萌的兒子出生了。同年7月份,她在向街道辦申請《計劃生育證明》時,因沒有婚姻證明,街道不予受理,被拒;次年1月23日,她又向社保中心申領生育險待遇,因無法提供《計劃生育情況證明》,也被告知無法辦理,再次被拒。之後,張萌先後起訴了該街道辦和社保中心,遭遇敗訴。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顯示,相關法律和辦法指定只有計劃內生育的婦女才有權申領生育生活津貼和生育醫療費補貼,申請時需提供計劃內生育的證明,社保中心的行為並無不當。雖然法官判她輸,卻在判決書上寫有「可訴性」,並在庭外表示希望能幫她解決申領問題。
張萌及其律師堅持認為,繳納生育險的未婚媽媽也同樣有權領取生育保險金。今年7月,她又向上海市高院提出了再審申請。再審申請不同於立案,需要足夠的依據才會受理,否則法院可以拒絕。原本她也沒抱有多大的希望,估計受理概率只有10-20%,但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她心中的那點希望又冉冉升起。
在打官司的兩年時間裡,兒子也已經慢慢長大。張萌稱自己並不是因為缺這幾萬塊的生育保險金才堅持打官司的,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很多年輕的未婚媽媽非常需要這個錢。她了解到自己可能是第一個要求發放生育保險金的未婚媽媽,意識到這是個空白,更加促使自己一定要去做。通過兩年的堅持,這已經不再是她一個人的戰鬥,而有整個未婚媽媽群體在背後支持。今年初,張萌和幾個未婚媽媽建立了一個「未來媽咪」群,現在已經有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名成員。
雖然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只要補領了結婚證也是可以辦理生育險的,但張萌認為婚姻作為享受生育險待遇的條件不合理,而且勉強進入婚姻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問題。她在獨撫群中見過很多不幸的故事,就包括形婚的男方以孩子監護權進行要挾敲詐的。
未婚媽媽面臨的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在給孩子上戶口上也可能遇到阻礙,還可能政審不過關,同時也會面臨著社會上的閒言碎語和親人的催婚。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未婚媽媽不管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會莫大的壓力。不是說女孩子不該未婚生育,而是在年輕的時候要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對自己負責,不要隨便沉浸於某段感情而做出傷害自己的事。如果到了某個年齡段還沒有遇到可以共度一生的人,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也未為不可。生命都是高尚的、珍貴的,不管做出什麼決定,都應該為此而承擔責任並經受得住各方面的壓力,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對生命負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