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00後家庭裡都迎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天使,但對於家長而言,初為父母總有許多時候手忙腳亂,許多問題不知所措,多半依靠爺爺奶奶的幫助才一點一點學會帶孩子。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的行為會給寶寶的成長發育帶來很多隱患,下面總結了一下照顧6個月以下寶寶常被忽略的幾個細節。
抱孩子的姿勢
剛出生的寶寶骨骼脆弱,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相比之下頭部大腦和腹部內臟卻已經基本成型,因此當我們抱寶寶的時候,尤其要對寶寶的頸部和腰部加以輔助支撐,避免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傷害。
首先在將寶寶抱起時,父母的雙手穿過寶寶背部,拇指放在其腋下,同時雙手食指中指輕輕墊在後頸略上,為寶寶的頭部提供支撐,防止頸部肌肉無力牽引頭部而發生的損害。
其次,將寶寶身體靠在父母自己的左胸或右胸上,父母身體向後略傾斜,讓寶寶頭部趴在肩膀位置,同時倒出同側手臂放在寶寶臀部防止下滑,再用另一隻手臂貼在寶寶背部,以「小臂護腰,手掌扶頸」為準。這時候,父母就可以恢復直立狀態抱著孩子在屋內行走或者拍嗝。
當我們臥抱式抱孩子的時候,也應在提供牢靠保護的同時,一手扶頭頸,一手向內託住寶寶的腰部防止下墜。
總之,新生寶寶頸部、腰部無力支撐自己,一旦後仰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因此父母尤其注意對這兩個地方的支撐輔助。
寶寶睡醒不要立刻抱起
相比生命其他時刻,嬰兒時期人類睡眠時間佔一天時間比例最大,同時睡眠也是對寶寶大腦身體發育尤未重要的時期,民間有言「小孩兒是睡一覺,長一寸」。很多父母在孩子醒了之後會立刻將孩子抱起,這是不應該的。
寶寶剛剛睡醒時,會有時露笑,有時哭泣。無論什麼狀態,父母都應讓其靜躺10分鐘左右,在決定時候將其抱起。因為睡眠後的寶寶大腦意識還沒有完全復甦,處於一個朦朧甦醒的狀態,貿然將孩子抱起,不但容易驚到寶寶,也不利於思維的復甦。父母可以輕輕安撫或挑逗寶寶,待寶寶神志清晰後再抱起。
寶寶睡姿
中國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一輩的父母,喜歡給嬰兒睡扁頭,並稱之為「福相」。對此,小編只能無奈認為這是一種歷史遺留的陋習。「睡扁頭」源自滿族,後在漢族也開始逐漸流行,父母多給寶寶採取仰臥睡姿,睡扁頭形成過程中,頭部兩側太陽穴逐漸突出來,眉間印堂突出,使嬰兒面容增大,面額豐滿,使之「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謂之福相。而西方國家父母很多傾向讓寶寶頭側向一邊,保持後腦部的自然發育,讓頭部較大,臉部較小。因為西方認為同等標準下,球形體積最大,因此腦容量最大,最有利於寶寶頭腦發育。
扁頭的孩子有沒有福氣小編不知道,圓頭的孩子聰明不聰明小編也不知道,小編唯一知道的是長時間保持任何一種睡姿都不利於頭部的生長,應當經常調整頭部睡姿,避免一側壓力過大。
另外對於扁頭,小編曾親眼在大街上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睡出扁頭但不對稱,明顯向一側突出。試想這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什麼,雖說後天教育會使人內在強大變得自信,但童言無忌,小夥伴的言語之失又會讓他蒙受多少心理陰影呢。
文章最後,祝天下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每一位父母都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