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雪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明知閱讀的重要性,可是心有也是力不足。平時生活節奏太快了,根本無法抽出大段時間進行閱讀;
過幾天就要見一個大客戶,你需要在幾天時間裡,迅速掌握大客戶所在領域的基本內容,以便談判順利進行;
明明自己想要看這本書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結果看完這本書才發現這本書裡根本沒有提供你需要的內容;
在書店想到找到自己喜歡並需要的書籍,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出一本符合自己需求的書,有時甚至花了大量時間也無法找到自己所需的書籍。
目前,你是不是急切的想要解決閱讀速度慢給你帶來的困擾?是不是想要花最短的時間掌握一本書核心內容?是不是想要學會短時間選到自己心怡書的技能?如果是,就請繼續往下讀。
我最近看了一本給名叫《王者速讀法》的書,在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新型速讀方法——「王者的速讀法」。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可以讓人在30分鐘內吸取一本書中的精華,學會只閱讀重要的二成內容,獲得八成效益。這項速讀法方法,無需你進行特別的訓練,只需要你閱讀時有意識按照書中方法進行閱讀,就能獲得比常規快15倍的閱讀速度。
這種速讀技術,是作者齊藤英治從自己三十多年速讀研究和實驗中總結出來的第四代速讀法。它與我們傳統認知速讀法最大的區別在於:傳統速讀法一味追求增加每分鐘內閱讀文字數量,而第四代王者速讀法是以學以致用為目的知識創造型系統速讀法。目前這種知識創造型速讀法已經被許多大型企業納入研休體系,贏得了商業研究一線人員的高度評價。
王者速讀法是一種學習目的為核心的新型速讀方法,王者速讀法一共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階段的預覽,是我們在生活中閱讀時很容易忽略的步驟。我們往往拿起一本書,就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開始閱讀,這樣閱讀方法雖然可能會在閱讀過程中出現驚喜,但也有可能出現驚嚇。用這種方式想要讀到一本好書,就像是買彩票一般,全靠運氣。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需要五分鐘瀏覽的主要原因。
在【預覽】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一本書的概貌,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幾個部分,主要講的是哪部分內容。同時可以讓我們在瀏覽的過程中,明確我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我們想要從書中獲得哪些信息,為了獲得這些信息,我們需要讀哪部分內容。
要知道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以運用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倘若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那就會出現生活中常見一種情況——一本書看完後,和沒看一樣,腦袋空空,什麼都沒有留下。
雖然只是簡單的五分鐘預覽,卻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把握此次這本書閱讀的重點。比起漫無目的通篇閱讀,有目的的閱讀可以讓你聚焦核心內容,加快對內容吸收和內化,減輕大腦的壓力。
那麼,初步預覽我們應該看哪些內容?從這些內容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首先,我們從封面、腰封、護封中獲得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
以《王者速度法》這本書為例,通過封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王左手手裡拿著一本書,右邊畫了一個磚石,國王頭頂寫了「王者速讀法」幾個大字,封面右下角寫著「用三十分鐘讀完一本書」這幾個加粗字體。
單純從封面的文字和圖案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是工具類的書,想要教會我們和國王一樣,花上三十分鐘,讀懂一本書。通過閱讀將一本厚厚的書籍,內化為珍貴的磚石。
然後我們看書的背面,書的背面用十行小字寫明了,這本書所教的方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說哪些人適合看這本書。這時候,你已經可以初步判斷,這本書適不適合你閱讀,你需要不需要閱讀這本書了。
其次,閱讀目錄,了解這本書內容框架,洞悉作者意圖。
一本書的目錄就像火車時刻表,準確告訴你接下來要走的路線。看了目錄之後我們能清楚知道這本書什麼地方寫了什麼內容,哪些內容是核心。
而目錄大部分是由章或者部的大標題和章節裡面的小標題組成。我們首先看大標題,對全書整體有一個把握。然後閱讀小標題,推測每個小標題下寫的什麼內容,進一步結合自己閱讀目的,確定閱讀的重點。
以《王者速讀法》為例:當我們閱讀目錄時候,可以初步看到有三部分組成:前言、正文(五章)、結語。而正文又分為五大章節,分別是【第一章 朕只有三十分鐘】、【第二章 三十分鐘讀透一本書——王者速讀法】、【第三章 根據目的靈活作用速讀法的訣竅】、【第四章 用鍊金術提煉出知識精華】、【第五章 通往王者之路】
而我讀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如何用三十分鐘閱讀一本書,並且能夠靈活將王者速讀法運用到生活中。因此,根據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我明確我需要閱讀的焦點集中在【第二章 三十分鐘讀透一本書——王者速讀法】和【第三章 根據目的靈活作用速讀法的訣竅】這兩章。
之後,我們仔細看第二章和第三者大標題下的二級小標題,再次用同樣的方法選出自己需要重點閱讀的部分,用筆做上記好。
最後,用剩下的時間通覽書中的標題、圖片、照片、插畫、漫畫、表格等
通常,一本書作者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作品,會在書中用圖表、照片、插圖等圖像強調作品的重要部分。還有一些用文字很難解釋清楚的內容,就會通過圖表直觀傳遞給我們。
在通覽圖片的過程中,比較感興趣的圖表可以稍微多花點時間仔細閱讀,看到對自己有用的地方用便條做上記號。等下一步進行閱讀時候,可以結合文章加深圖片的理解。
到這裡,第一部分五分鐘預覽就結束了。是不是發現,五分鐘可以得到的信息量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並且還可以幫我們提前把握重點,初步判斷一本書對你的價值量。
這一步是進入第三步跳讀之前的一項確認性工作。如果說第一步預覽教你按照自己偏好區別對待章節的內容,那麼第二步就是讓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頁的內容。
在這個通覽過程中,你會發現第一步預覽時漏掉的東西,並可以根據自己初步得到的線索將整本書串起來,再次核對自己初步判斷的核心內容。在快速翻越過程中,你需要在值得你停留的那一頁頁碼處做好標記,方便下一步工作的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步工作並非是重複性工作。這種用均等時間瀏覽書籍每一頁的瀏覽方法與我們第一步預覽方法不同。通過這種方法閱讀所獲得的感悟是另外一種理解。
或許,你會問這樣機械地快速翻閱會有效果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譁譁翻書的過程中,我們大腦會下意識地捕捉所看到的事物的印象,包括文字和圖片。這些下意識到達大腦的印象和詞彙對於我們閱讀來說,更為重要。我們需要把這些映入眼帘的文字細細品味後加以認識。
這時候注意到的關鍵詞和我們之前做第一步預覽得到關鍵詞不同,這部分詞彙是在我們內心有一個初步判斷後,大腦自動收集的與我們所需信息相關的詞彙。這些無意識聯想到的關鍵詞彙是我們潛意識一直在尋找的關鍵詞,這些詞會成為後面我們理解書籍內容,聯想我們自身經歷得到啟發的關鍵點。
通過第一步預覽和第二步通攬的過程,我們自己可以基本判斷一本書的價值。倘若通過這兩個步驟發現,這本書好像沒有什麼實質內容,那你就可以「不讀也罷」。如果發現其中有部分章節,是值得你閱讀的,那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這本書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核心內容。
在開始這一步閱讀之前,我們需要將追求完美的閱讀思想轉化為追求高效的閱讀的思想。
不可否認,將書全部都閱讀一遍,可以獲得書本上100%的信息,但是這種方法需要你花上大量的時間。其實,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小標題下的大段文字都是起著舉例說明作用,為的是進一步驗證作者觀點的作用。這部分論證部分,單純從信息量來說,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而小標題傳遞的信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那二成核心內容。
而【王者速讀法】並不是為那些沒有時間閱讀的人而設計的,而是對想要提高閱讀效率的人準備的。也就是說【王者速讀法】要教我們的是如何將閱讀時間發揮到極致,倍速提高你閱讀效益的一種方法。
如果你想要獲得一本書傳遞的100%的信息量,你需要花100%的精讀時間,那麼這個時候你閱讀效率是1。如果你能用【王者速讀法】迅速掌握重點,花20%的時間獲得80%的信息量,此時你的閱讀效率是80%/20%=4,也就說你獲得了比精讀高出四倍的閱讀效率。
所以,你完全不需要擔心不將一本書完全讀完會漏掉重要信息,或者擔心不將一本書完全讀完會無法理解這本書。
當所有準備工作準備完畢以後,就可以開始用跳讀的方式,進行20分鐘的閱讀了。所謂跳讀就是指從書中挑出一章或者一段,粗略地領會大意。在跳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牢記自己的閱讀目的,否則容易將有目的的跳讀變成偏讀、飛讀或者挑讀。跳讀和偏讀、飛讀、挑讀區別在於你整體意識與閱讀意識的是否相結合。
跳讀其實是在做篩選的一個過程,是你將之前從所有書頁中挑選出的隱藏的核心內容,加以理解和消化地過程。而知識消化的程度,取決與你意識中形成的知識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本書,有的人可以深入閱讀,有的人卻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原因。
無論你的知識水平是什麼樣子的,堅持使用王者速度法,會使得你的知識再日積月累過程中逐漸沉澱,能讓你慢慢理解書中更深層次的東西。這說明,你的意識達到了更深層次,你能力也在逐漸提高。
以上就是【王者速讀法】的具體閱讀步驟:第一步,用五分鐘進行預覽;第二步,用五分鐘瀏覽所有書頁;第三步,用二十分鐘使用跳讀法閱讀。通過王者速讀法這三個步驟,可以讓你花30分鐘掌握一本書80%的內容。
其實在閱讀一本書還有最後一個關鍵一步,那就是將書中所學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為只有閱讀獲得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才是真正讀懂了一本書。否則,知識也僅僅是書中的知識而已。
或許剛開始使用王者速度法會有些不習慣,甚至有些痛苦。這時候請不要放棄,因為這個痛苦的過程才是你將知識內化為技能的過程。隨著你閱讀次數的增加,你會對【王者速度法】越來越熟練。
這時候,你就能很利索從書海中判斷哪一本書是值得你閱讀,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閱讀同一主題的10本書迅速掌握某一專業的基本知識,還可以通過快速閱讀迅速獲取你寫作所需的素材。
【王者速讀法】我已經用了一段時間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這種速讀方法確實可以大幅度提高閱讀效率,所以介紹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END--
我是琪雪,一個愛閱讀愛寫作的理工女,如果你也如此,那就關注我吧 ,和我一起探討閱讀和寫作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