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三種讀書方法,你就能讀透一本書!

2020-12-10 司馬文君

我發現身邊閱讀能力相當厲害的人,他們並非以閱讀量取勝,也不是比閱讀速度,速讀只是他們讀累了當放鬆的一個方式,不算讀書。他們的目的是讀透一本書,一般用以下這三種方式讀書,也是我一直借鑑使用的:

1、寫讀書卡片

比如在讀完一章書時,我就寫幾張讀書卡片,把不懂或模稜兩可的概念記下來,並認真查詢資料;遇到不熟悉的人名,就查閱資料把他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思想寫下來;還有作者的觀點有反常識的對方,文中出現的金句等等,都一一記錄下來並寫下自己的看法。

一般來說,讀書卡片的種類可分為七種,即術語卡,人名卡,反常識卡,金句卡,行動卡,技巧卡和任意卡。

我來簡單說一說這七種讀書卡片類型到底怎麼寫的:

術語卡:把文中出現的術語或概念記下來,查詢最權威的解釋;人名卡:文中出現的人名,查看相關百科詞條,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反常識卡:有哪些理論模型/推斷證據/故事/行動,挑戰了自己的既有常識,把它記下來,並加上自己的常識,多寫一寫為什麼自己跟作者的想法不一樣;金句卡:記住那些文採飛揚,又性感的美句;行動卡:寫下你可以執行的行動;技巧卡:積累你學到的技巧;任意卡:此處自行發揮。其中,最重要的是術語卡,人名卡以及反常識卡,讀完每一章書,至少要寫完這三種讀書卡片,以保持最小輸出。

在這裡就以人名卡做示範:

人名: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1941年3月26日-)。印象:著名科普作家。例子:1976年出版名著《自私的基因》,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書中他闡述了以基因為核心的進化論思想,將一切生物類比為基因的生存機器,並引入了「模因」這一概念。後來又出版了《延伸的表現型》、《盲眼鐘錶匠》、《上帝錯覺》等書,宣揚演化論,反對神創論。被稱之為「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之一。

寫人名卡首先注意的是,有英文名的一定要寫上,因為中文翻譯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再寫他貢獻最大的部分。

為什麼要這樣寫讀書卡片?因為卡片是最小存儲和輸出單位,除了幫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書本內容之外,還給今後的寫作提供了最佳素材。就如錢種書不寫一萬多張卡片,他是不可能憑空寫出《管錐編》的。

當然,寫讀書卡片只是積累成作品的初級準備,可是沒有這一步的積累,就無法完成接下來更高一級的作品,如下圖所示:

2、寫拆書稿

所謂的拆書稿,是指你讀完一本書之後把精華內容提煉出來,寫成10 篇左右各自有明確主題且相對獨立的文章。說白了,就是當你讀完一章書之後,寫20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

比如我近期花了兩周時間把穆來納森的《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讀完,並寫了11篇拆書稿,每篇2000多字。換句話說,我讀完了這本書,就寫了兩萬字的讀書筆記,這比我平時用速讀法一天讀兩三本書效果要好很多。

這是我寫過的拆書稿文章標題:

你為什麼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稀缺給你哪些收益,又得付出哪些代價?稀缺讓人變得更笨,也更容易衝動為什麼說沒有餘閒時犯錯,後果更嚴重?為什麼說窮人比經濟學家更懂經濟學?哪些短視行為,給窮人的明天挖更大的坑?明知道稀缺是陷阱,你為什麼還掉進去?缺錢只是結果,窮人越來越窮的元兇到底是什麼?用哪些辦法可以幫助窮人擺脫貧窮?拿什麼來拯救你,缺時間的窮人?如何應對稀缺?你想要什麼就提前積累,而不是急需時才去要!

看得出來這種讀書方式無疑是最累的,一般沒有耐心讀書的人根本不敢嘗試,因為花十天左右才讀完一本書,說出來都不好意思。不過它卻讓我讀到更深入,尤其在思考之後收穫更大,因為我不僅把書本內容內化為自己的隱性知識,還在寫作過程中聯繫到實際生活,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3、讀過之後,與人分享

當我讀完了一本書,就用複述的方式把它講出來給自己聽。如果去參加讀書會的活動,就把自己近期讀過的書跟大家分享。為什麼這種讀書方法最有用,一般閱讀能力厲害的人都願意與人分享呢?

因為讀書之後與人分享實際上是一種教他人的方法,也是實際應用,它在所有學習方法中是最有效的。下面這張學習金字塔來源自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它也說明了同樣道理:教授給他人,才是最有效地學習方法。

而這種分享方式最適合用費曼技巧。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用「費曼技巧」來教自己讀書》,文中我用自己的話給他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

所謂的「費曼技巧」,即是用最簡單的話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不帶任何術語、黑話,讓上至八十歲老太婆下至八歲小孩都聽懂。

它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學習一個新概念(知識),用最簡單的話複述給門外漢聽;找出對方聽不懂或自己表達卡殼的地方;回到書本(資料),弄清楚第二個步驟;重複以上的三個步驟,直到完全熟練這個概念(知識)為止。可見「費曼技巧」最核心的步驟是教。可以教授別人,也可以教自己,它可以讓一個人在學習某個知識時有及時的正反饋,馬上查缺補漏。

如果我在給別人分享一本書時,能夠用最簡單的話複述出來,即使沒讀過這本書的人也聽得懂,且我在分享過程當中沒有出現卡殼的現象,那麼這本書我真的讀透了。

以上這三種方式各有各的特點,也比較考驗人,畢竟這些讀書方法相對於匆匆讀完一本書就收起來,更加痛苦,但無疑它才是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變得越來越厲害的有效方法。

相關焦點

  • 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讓你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那麼如何能在閱讀完一本書後有所得,不浪費閱讀的時間呢?《高分讀書法》通過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教你提高閱讀效率,掌握一本書的精髓。《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高中時就讀於一所不知名大學,學習成績墊底,後來通過自己實踐的讀書方法,成績大幅度提升,考入日本東京大學,他把閱讀心得匯總,在《高分讀書法》中展示。
  • 一年讀了100本書了,為什麼生活還是一團糟?讀書要掌握方法
    但是,讀書又不是一個靠時間累加,做了就會有收穫的事情。曹德旺談讀書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韌性,要堅持長期讀書;二是要有悟性,能把書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裝進自己的大腦裡。馬未都說到讀書,讀書的目的不應該是從書上學知識,知識隨時都可以查到,他說讀書是為了學習方法。知識就是是蓋房子的磚,蓋房子需要磚,但是哪塊磚都可以,沒有哪塊磚是必須的,但是蓋房子的方法是必須的。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把書讀懂讀透
    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 奧野宣之奧野宣之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昨日開始一有間隙就看,剛剛讀完。這是本意料之外的好書,作者從如何選書、購書、讀書,到如何記錄(筆記)、活用(轉化應用),系統詳盡地做了敘述。
  • 寒假非必要不外出,和孩子宅在家讀書!15個規則教你讀透一本書!
    一轉眼,寒假又要到來。如何安排,讓孩子過一個快樂充實的寒假生活,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往常,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出門旅遊,增長見識。但是今年寒假比較特殊,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家長最好非必要不外出。可是帶著孩子宅在家,該怎麼過?
  • 怎樣拆解一本書,把書讀透?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乾貨讀書筆記?
    看書的時候,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這樣的體驗:拿到一本好書,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很有收穫,刷新了自己的認知,也產生了很多的靈感。但是,當我們把這本書束之高閣,隔了一大段的時間以後,常常會發現:書裡面的知識早就已經忘得沒有剩下多少東西了。
  • 這三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送給你
    它是一種無形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它能融進你的血液、精神、行動之中,悄悄地對你的生活、環境發生作用,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話雖如此,可是當我讀完一本書發現自己似乎什麼都沒記住的時候,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挫敗感的。畢竟,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現代,讀完一本書,能夠即刻拿去運用是大家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 不會做讀書筆記,學會這三個小方法,讓你的讀書筆記手到擒來
    第二、讀書的時候運用二八法則日本頂級管理大師本田直之說:一本書中最精華的部分,往往集中在20%的內容裡,讀透這最精華的20%,就能理解這本書的80%。《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講解了一個記錄方法和三個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我們一個一個來學習一下。我們先看看記錄方法:一元化記錄法,書中稱它為信息一元化。作者解釋是:把讀書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曾國藩說過:讀書相當於攻城略地。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直到讀了樊登的這本《讀懂一本書》後,才明白原來是自己的讀書方法出了問題,正所謂: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分析一下我讀書的犯的幾個錯誤:第一,只是純粹讀。看起來是讀完了一本書,卻並沒有深入書的內容,只是走馬觀花的瀏覽,所以沒有印象也是正常的。
  • 很難讀進去一本書?那是你沒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在公眾場合讀書的人都是在裝腔作勢;我也想讀書,可是感覺完全讀不進去;讀完一本書,過段時間,什麼都沒記住,根本沒什麼收穫……關於說讀書的好處的文章比比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之類。
  • 不愛讀書?怎麼讀?掌握這項能力,你可以一小時看一本書!
    《高效能閱讀》一書,是作者原尻淳一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並結合自己閱讀體驗的實證製作,89個高效能閱讀技巧,面面俱到,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家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質量。改善你的讀書體質——愛上讀書如果把讀書比作戀愛對象,你會如何愛上讀書呢?
  • 多久了,你現在還有認認真真地深讀、讀透一本書嗎?
    多久了,你現在還有認認真真地深讀、讀透一本書嗎?我的答案是:沒有。但是如果你私信問他們,這本書講了什麼,問他的看法,你就會發現,他們說不到點子上來。其實這樣也不無道理,但是這並不會帶給你實質上的提升,久而久之,反倒容易養成不好的閱讀習慣,當你帶著某種額外的心思去閱讀,是為了「完成閱讀」而閱讀,那你從一開始就劍走偏鋒了,閱讀並不能帶給你快感,帶給你啟發,就像一個劍客,閱讀應該是一套厲害的劍法,但在你手上卻變成了一把冰冷的劍,當劍離開了劍法,不過是一塊好看的廢鐵罷了
  • 學會這三種閱讀方法,你也能成為優秀職業讀書人
    01 倍速閱讀法,能解決讀書慢的問題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一種現象,平時看書的時候,看得很慢,一本書要看三天或是三天以上的時間。書不但看得慢,還記不住書中的內容和道理,看過就忘記了。經過小冰老師的講解後,原來讀書是有這麼多的閱讀方法。
  • 如何閱讀一本書?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讓你事半功倍
    可是,自從開始做自媒體,由於白天要上班,工作繁忙,讀書的時間少,速度慢,跟不上輸出的節奏,我開始為此著急。我一邊質疑讀書真能讀的這麼快嗎?一邊急於找到突破瓶頸的方法。 我在《微信讀書》APP裡很快找到了大咖們推薦的書目——《如何閱讀一本書》,抱著滿懷的期望,開始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譯序、序言和目錄,這本書就給了我耳目一新、相見恨晚的感覺。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讀書法,繪製思維導圖,讀書效果增加3倍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數次提到一個好用的輔助讀書工具:思維導圖。樊登的讀書理念是我們讀完一本書後不僅要學到知識點,而且還要把它拆解出來,然後沉積於腦中。01 什麼是讀書思維導圖所謂讀書的思維導圖,就是將每一本書讀後進行梳理,把讀到的知識點和對自己啟發大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拿《讀懂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來說,可以分為3個方面進行拆解後繪製導圖:第一,如何選書?
  • 介紹三種實用有效的讀書筆記方法
    今年開始平行閱讀讀書方法類的書籍,同期也在找尋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有了一些心得。總體來說,所有的學習方法,根據本人的需求、時間、精力等因素考量,選擇各不相同。今天推薦個人認為比較實用的三種筆記方法為大家借鑑。
  • 名人們是這樣讀書的:為你精選7位名人的讀書方法!
    讀書學習這件事,在經濟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當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認可。面對海量的書籍,該如何讀呢?本文為你精選了7位名人的讀書學習方法,大家可以借鑑學習,找到(研究出)最適合自己的。蘇東坡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所謂各個擊破,就是告訴我們: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強調對一本好書,要多讀、從不同的角度去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方法的整理
    我從高中開始真正喜歡上讀書,在高二的時候,我爸給我一本書,就是今天要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當時年少輕狂的我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有人來指導我的閱讀技巧,這本書也從此被我束之高閣。上了大學之後繼續保持閱讀的習慣,但效率卻一直不高。大二暑假放假回家,在書櫥裡無意翻出此書來看,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本書再讀書
    「你背過一本書的目錄麼?」
  • 想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嗎?教你如何一天讀完一本書
    找到合適的方法,你就能實現目標那我們平時的閱讀都會遇到哪些問題呢?一些有強迫症的小夥伴真的是逐字逐句地在閱讀,這也是造成閱讀速度緩慢最大的問題。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明白一個讀書理念。即使是仔細閱讀,「記不住的內容」還是會遺忘。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時究竟該如何做筆記
    一本書中真正有用的東西基本上只佔到30%,如果你抱著一字不拉的態度,那麼多半你看到的都是廢話。讀書方法要發生改變,要主動尋找書中最能打動自己的部分,而不是通讀,通讀再多書,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真的不會得到任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