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愛因斯坦的大腦並切成240片的人,研究出了啥?

2020-12-16 東方網

原標題:給愛因斯坦做屍檢的人,偷走他的大腦並切成240片,研究出了啥?

  愛因斯坦本該全然化作灰燼的。

  對於自己的身後事,他有明確的遺願:火化。不要宏大葬禮。骨灰撒在秘密地點。不想被「封神」。不想被膜拜。

  1955年4月18日凌晨1:15,76歲的愛因斯坦病逝於普林斯頓醫院。護士說,他最後用德語說了兩句話。

  可惜護士聽不懂德語。

  身後事很快遵遺願進行:火化。私密的告別儀式。骨灰從某處撒在了德拉瓦河裡。

  4月20日,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Hans Albert Einstein)翻開《紐約時報》,頭版上赫然一篇文章——《在愛因斯坦的大腦裡尋找關鍵線索》。

  文中寫,「愛因斯坦的大腦研究將用上最新的方法,以解答一個最大謎團——天才的秘密在哪。這顆大腦生前曾拓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在故去後或許還將帶給我們全新的知識……普林斯頓醫院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博士說,不但大腦已被移出待研究,大腦表面的覆蓋物也被留存了……」

1955年4月20日的紐約時報頭版文章。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漢斯跳了起來,在狂怒中開始給普林斯頓醫院打電話。

  1

  時間回到4月18日凌晨。

  愛因斯坦的大腦重1230克,和他年紀相仿的男性大腦平均重量1400克,也就是說,這顆偉大的大腦其實還偏輕了一點。然而,託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在捧起這顆大腦時,卻感覺額外沉重。

  哈維想,這顆大腦,也許會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

  哈維當時是普林斯頓醫院的首席病理學家。那天夜裡,漢斯授權了對愛因斯坦進行屍檢,而哈維被指派去做這項工作。他一絲不苟地檢視所有內臟,得出結論,死因是主動脈破裂,一顆七年前就查出來的定時炸彈。

  一切都做完後,哈維將內臟放回愛因斯坦空空的腹腔內,然後,用棉花填入了顱腔。

  他沒有將大腦放回去。

  鋸開顱骨,取出大腦來檢驗,是屍檢的例行程序之一。當年,醫院常常會順手留下屍檢中的某個器官,供研究或教學使用。一般情況下,死者家屬並不太介意。

  但這次是愛因斯坦。

  哈維後來承認,他沒有事先取得愛因斯坦家人的許可。他說, 「我只知道我們被授權進行屍檢,我假設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研究大腦……這可是天才的大腦啊,如果我任其焚毀,那才是可恥的事情。」

  對於病理學家來說,人的遺體並無神聖可言。一切都只是樣本,是材料,是通往知識的工具。沒有這樣習以為常的冷酷態度,就無法進行人體的病理研究工作。

  但這次是愛因斯坦。

  1955年,身為普林斯頓醫院首席病理學家的哈維(右二,穿著白大褂)向記者解釋他如何對愛因斯坦進行屍檢。圖片來源:wired.com

  2

  接到漢斯在暴怒中打來的電話時,哈維想盡了一切辦法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是,他明白愛因斯坦並沒有指明要把遺體(當然包括大腦)留待研究,也絕不會喜歡現在媒體上的議論與宣揚。但是,這顆大腦太過重要,也許能幫人類解開天才之謎。他願意詳細說明自己的研究計劃,如何從解剖學上檢視愛因斯坦的大腦,如何尋找與其他大腦的不同之處。是,只會用於科學研究,與之相關的報告只會出現在科學期刊上。是,他承諾會好好使用保管,絕不會濫用,也絕不會用來製造噱頭引人關注。

  他鄭重承諾,會成為愛因斯坦大腦的忠實守衛者。

  漢斯勉強同意了。

  然後,哈維接到了普林斯頓醫院的命令,要他交出愛因斯坦的大腦。

  哈維的研究計劃能說服漢斯,卻並不能說服上級。在上級看來,哈維的擅自行動已經給醫院帶來了很大麻煩——公眾有多崇拜愛因斯坦,就有多憎惡這種「私留大腦」的食屍鬼行徑。現在,哈維應該將愛因斯坦的大腦交出,回去做自己的病理學研究,讓醫院將大腦安排給背景適合的神經學研究者。

  哈維拒絕。

  於是他被開除了。

  失業後的哈維獨自驅車去了費城,在那裡,他給愛因斯坦的大腦拍照,測量,最後小心地切成了240塊,每一塊都有編號,指明它位於大腦的哪個部位。切塊被包埋在火棉膠裡,又浸泡在福馬林中保存起來。

  然後哈維帶著愛因斯坦大腦離開,不知所蹤。

  3

  時間過去了23年。

  1978年,一個初出茅廬的記者史蒂芬·列維(Steven Levy)被上級指派了一項任務,尋找愛因斯坦的大腦。

  經過多方尋覓,記者在堪薩斯州找到了哈維。

  在一間遠不如普林斯頓醫院的辦公室裡,記者目瞪口呆地看著哈維走到房間角落,挪開一個用來裝冰啤酒的泡沫箱,又拿起一疊舊報紙,底下是一個寫著「哥斯達蘋果酒」的舊紙箱,從舊紙箱裡掏出兩個玻璃罐。裡面有些一看就是人腦組織的東西(那是愛因斯坦的小腦),還有些半透明小塊(那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切塊),還有些懸浮著的粉紅色的線(那是愛因斯坦的主動脈血管)。

  一個超現實的時刻。

  1994年時的哈維,舉著一個裝有愛因斯坦腦組織的玻璃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這麼多年來,哈維輾轉於美國各地。他的工作找得並不算太順利(上一份工作為何離職?「因為我拒絕交出愛因斯坦的大腦。對了,前任僱主不給我推薦信,同樣因為我拒絕交出愛因斯坦的大腦。」)。妻子一度威脅要「處理掉那個大腦」。結果是,他離了婚,獨自帶著大腦去了堪薩斯州。好不容易才能繼續當醫生,他利用空閒時間自己研究大腦,沒有進展;給一些神經研究者寄過大腦的樣本,但那些人同樣沒有進展。

  哈維想了一下,又跟記者說,「我覺得,我在一年之內就會有結果了。」

  後來哈維在很多年裡見了很多記者,跟每個記者,他都這麼說。

  「一年之內就會有結果了。」

  4

  哈維是個優秀的病理學家,能看出一顆大腦是死於疾病還是外傷。但要比較大腦的異同,找出智慧所居的地方……那是神經學家幹的事。

  某種意義上來說,普林斯頓醫院當初的決定並沒有錯。

  但哈維回不去了。

  轉機出現在記者列維的文章見報後。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學家瑪麗安·戴蒙(Marian Diamond)讀到了這篇報導。

  瑪麗安·戴蒙在檢查愛因斯坦的大腦。圖片來源:Jerry Telfer, The Chronicle

  瑪麗安·戴蒙是提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科學家。她發現,比起那些生活環境單調無趣的大鼠,那些生活環境裡有豐富刺激的大鼠會長出更厚的大腦皮質,大腦是可以被後天環境影響和塑造的,這個概念改變了神經科學。

  總之,戴蒙是個極其優秀的神經學家。應戴蒙的請求,哈維給她寄去了一些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

  白髮蒼蒼的哈維,舉起一片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戴蒙當時研究用的正是這樣的切片。圖片來源:scientificbrains.com

  1985年,期刊《實驗神經學》(Experimental Neurology )刊登了戴蒙和哈維的論文《一個科學家的大腦:艾伯特·愛因斯坦》。

  論文裡比較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另外11顆男性大腦的四個區域,發現在左腦39區角回處,愛因斯坦的「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之比」特別高,平均多出73%的神經膠質細胞。那裡是與語言相關的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的一部分。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提示,愛因斯坦那個腦區的神經元有著更多的神經膠質細胞支持,消耗了更多氧氣和營養。

  1955年,到1985年,這是一個拖延了30年的研究。

  無論如何,這拉開了愛因斯坦大腦研究的序幕。

  1996年,《神經科學快報》上發了一篇論文《愛因斯坦的額葉皮質厚度和神經元密度改變》,認為愛因斯坦的右側前額葉皮質比其他大腦更薄,神經元密度更大。這可能讓信息交換速度更快。

  1999年,《柳葉刀》上發了一篇論文《愛因斯坦的傑出大腦》,認為和另外35顆男性大腦相比,愛因斯坦的大腦負責數學能力和空間推理的頂葉大出差不多15%。

  這些論文都有一個共同的作者,哈維。

  5

  論文發了,哈維也老了。

  他知道,這顆大腦的全部謎底,超出了自己的有生之年。

  1997年,哈維跟另一個記者麥可·帕德尼提(Michael Paterniti)一起,從美國東岸一直開到美國西岸,愛因斯坦的大腦就裝在汽車行李箱裡。

  他們去加州找愛因斯坦的孫女,想把大腦給她。

  她不想要。

  1998年,哈維回到了普林斯頓醫院——這裡現在叫普林斯頓醫學中心。他找到艾略特·克勞斯(Elliot Krauss),普林斯頓醫學中心的首席病理學家——這是哈維曾經擔任過的職位。

  然後,他將170塊愛因斯坦大腦交給了克勞斯。

  2012年3月27日,愛因斯坦的大腦玻璃切片在倫敦韋爾科姆收藏館(Wellcome Collection)展出。

  大腦回到了普林斯頓,而距離哈維取出大腦的那一夜,已經過去了43 年。

  克勞斯後來對記者帕德尼提說,「哈維自由了,我則被束縛住了。」

  2007年4月5日,哈維在普林斯頓醫學中心去世。

  2010年,哈維的後人將所有跟愛因斯坦大腦相關的剩餘資料,譬如一些當時拍攝的原始照片,都捐給了美國健康醫藥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Health and Medicine)。

  比起哈維,克勞斯是一個更嚴格的大腦保管者。

  現在的研究者幾乎不可能從克勞斯那裡取得愛因斯坦的大腦樣本進行研究。後來的一些論文,都只能用哈維當年拍攝的照片進行研究。

  克勞斯說,必須有極好的研究理由和研究方案,才會給出剩餘的大腦,畢竟有太多人出於獵奇的心態想擁有一小塊愛因斯坦。

  哈維當年拍攝的愛因斯坦大腦照片,現存於美國健康醫藥博物館。圖片來源:NMHM

  6

  哈維的風評一直不好。

  很多人視他為一個卑劣的竊賊,偷走了一顆高貴的大腦。

  愛因斯坦的親友對他也頗有微詞,畢竟他承諾了研究,卻一拖就拖了30年。

  身為保管者,哈維也有過極不妥的舉動,在1994年,BBC拍攝的紀錄片裡,哈維走進廚房,從罐子裡拿出愛因斯坦的大腦,在切奶酪的砧板上切下一小塊,送給了來訪者杉本謙二(Kenji Sugimoto),「作為小小的紀念品」。

  也許那時候,他已經心灰意冷。

  在得到大腦後,他失業,離婚,工作每況愈下。 1988年時,他沒考過一個資格考試,於是連行醫執照都丟了,後來在塑料工廠的流水線上當了一名工人。

  在普林斯頓醫院工作的哈維(左圖);在塑料廠工作的哈維(右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bbc

  無論是固守著當初承諾的「我會親自照顧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好,還是出於想獨佔天才大腦研究的私心也好,哈維確實一直把愛因斯坦的大腦帶在身邊。而且,即使在最困窘的日子裡,他也從未賣過任何一塊大腦。

  最悲哀的是,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有可能是毫無意義的。

  雖然目前發了一些論文,也有一些猜測。但一個大腦實在太少,即使找到了某個「不同」,也可能毫無深意——任何一個大腦跟其他大腦都有些不同。

  另外,愛因斯坦是個雙語者,是個小提琴演奏者,是個據說有點自閉、幼年時有語言困難和閱讀困難的人——這些都會讓一顆大腦與眾不同。因此,即使找到一些真正的「不同」,也很難確定這個不同是來自天才,而非別的原因所致。

  但這種可能性,對於被大腦束縛半生的哈維來說,未免殘忍了些。

  那個夜晚,哈維在解剖臺上捧起一顆偉大的大腦,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將因之巨變。他只是沒有想到,他不會喜歡那場巨變。

 

相關焦點

  • 多年前,偷走愛因斯坦大腦,並切成240片的人,研究出什麼了嗎?
    文/行走天涯多年前,偷走愛因斯坦大腦,並切成240片的人,研究出什麼了嗎?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公認的最聰明的人,但實際上愛因斯坦的智商卻並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可是顯然由於人們對於愛因斯坦太過於好奇了,一位一直照顧在愛因斯坦身邊的醫生助手託馬斯哈維最終欺騙了愛因斯坦,他沒有將愛因斯坦的遺體火化掉,而是利用自己助手的工作便利,偷偷的將愛因斯坦的大腦偷走了。只為揭秘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的大腦究竟有何不同之處。託馬斯哈維的這種做法顯然是被唾棄的。
  • 那個偷走「愛因斯坦大腦」,並切成240塊的人,研究出了什麼
    今年,本世紀的偉人愛因斯坦去世了。4月18日,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醫院去世,享年76歲。在愛因斯坦的遺囑中,他說他將把自己的身體作為解剖對象捐給普林斯頓醫院。進行解剖學研究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對人體各器官逐一進行檢查並稱重,最後證實愛因斯坦的死因是「一個大動脈瘤破裂」。
  • 愛因斯坦為何如此聰明?死後大腦被偷,還被切成240片研究23年
    作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他所提出的科學理論直指宇宙的本質,哪怕是直到20世紀的今天,科學界都還沿著愛因斯坦指出的道路在前行。可能真的應了那句不招人妒是庸才,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沒人敢動他,可是在他死後,他的大腦卻被人偷走並進行了切片研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就探索,這位科學偉人在離開這個世界後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 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240塊研究43年,得出了什麼結論?
    ——馬克思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59字,閱讀約3分鐘他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把它切成240塊,研究了43年,他得出了什麼結論?然而,哈維偷偷偷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很快就被曝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的大嘴巴老師齊默爾曼,他不斷向媒體吹噓,學生們即將發現天才大腦的奧秘。然而,當這一消息出現在《紐約時報》上時,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勃然大怒,他找到"壞醫生"哈維理論,要求他交出自己的大腦。
  • 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大腦被切成240塊得到了答案
    所以愛因斯坦最後的遺言是什麼?這始終是個未解之謎。就在去世後7個小時,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偷走了。偷走愛因斯坦大腦的人就是普林斯頓醫院的醫生託馬斯·哈維博士,他被授權對愛因斯坦進行屍檢,鋸開顱骨,取出大腦來檢驗是屍檢的例行程序。但這次,他將大腦取了出來,用棉花填充了顱腔。
  • 愛因斯坦小聲說了2句話,護士卻誤解了,最終大腦被切成240片
    他關於相對論、光電效應、能量守恆、宇宙常數的研究,每一項都是跨時代的進步。愛因斯坦到底有多聰明,光靠智商值這種冷冰冰的數字並不足以讓人有深切體會,據說他當時出版的關於相對論的著作,全世界能看懂的科學家寥寥可數。這般凌駕於世界頂端的智慧,讓無數人趨之若鶩,也包括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這位哈維博士曾是愛因斯坦大腦的擁有者。
  • 愛因斯坦大腦被小偷切成240塊,那個實施盜竊的人,最後怎樣了?
    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並非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是可以被計算的,也不是所有能被計算的東西都那麼重要。」 這個被公認為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天才,去世不到8小時時間裡,大腦被人偷走,一生為科學事業鞠躬盡瘁的愛因斯坦,卻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成為他「平步青雲」的墊腳石。
  • 「迷弟」偷走愛因斯坦大腦:切成240塊,「泡」20多年,幾近瘋狂
    所以,愛因斯坦搞出《相對論》之後,了解他的人都是很震驚的,以至於當時有這麼一個說法,說愛因斯坦是被上帝摸了一下腦袋。因此,人們關注愛因斯坦的腦袋,不少於關注他的《相對論》。比如我們平時就經常聽說愛因斯坦這個人智商有多高,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人等等。
  • 愛因斯坦臨死前說了兩句話,護士沒聽懂,死後大腦被切成240片
    而這也為他投入科學研究埋下了契機。 在小學的愛因斯坦也沒有出眾之處,同學們甚至認為他是一個「差勁的落伍生」。 送往醫院之後,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瘤,在午夜睡夢之中就感到呼吸困難,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腦溢血破裂。 但是令人想像不到的是,一位叫託馬斯的醫生,以解剖遺體的藉口,沒有經過愛因斯坦家屬的同意,私自帶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
  • 愛因斯坦死後,頭顱中的大腦變成了棉花,還被切成了240塊
    他就是託馬斯·哈維,主要負責的是愛因斯坦的屍檢工作。驗屍過程中,哈維的眼睛掃過愛因斯坦的大腦,他心中想著:這個大腦與常人的大腦有什麼不同嗎?於是哈維趁周圍沒有人,便取出了愛因斯坦的大腦。一般人的大腦大約在1400克的樣子,但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卻有所不同。但他的大腦並沒有比一般人大,而是更小,只有1230克。
  • 愛因斯坦去世後,大腦被偷!分成240塊切片,研究出什麼結果?
    這位罪惡的病理學家哈維首先對愛因斯坦的大腦稱重,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正常人的大腦要輕了170克,等到再進一步研究時,哈維對愛因斯坦的這一罪惡行為暴露了,最後被他所在的醫院開除了
  • 愛因斯坦臨終前留下2句話,護士沒聽懂,結果他的大腦被切成240塊
    文/行走天涯愛因斯坦臨終前留下2句話,護士沒聽懂,結果他的大腦被切成240塊作為影響時代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更加令人感到悲痛的在於,愛因斯坦臨終之前曾經和照顧他的護士說了兩句話,但是這位護士因為聽不懂德語,所以不能夠完整地表述愛因斯坦想要表達什麼,以至於這兩句話至今成為了無數人心頭的謎題,到底愛因斯坦臨死之前想要表達什麼呢?他是不是想要表露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留戀,又或者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想要護士告訴自己的家人去實現呢?
  • 他把愛因斯坦大腦切成240塊,失業離婚被罵:否則我會遺憾終生
    為了方便研究,他又把這顆大腦總共切成了240塊,而且每塊都貼上卷標,再用火棉膠包好,保存在酒精中,其中少數幾塊交給幾位知名科學家分析,其餘大部分都秘密保存起來——過程非常順利,第二天愛因斯坦遺體火化的時候,即便是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也沒發現任何異常。。。
  • 愛因斯坦的大腦被研究了半個世紀,人們究竟發現了什麼不同之處
    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借行屍解剖的機會,瞞著愛因斯坦的家人將愛因斯坦的大腦私自取走。和所有人一樣,他也想深入研究分析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意識」的載體,以發現這最偉大的頭腦和平凡的頭腦的不同之處。為了完好地保存研究對象,哈維一回到家,就從不同角度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拍照留存。最後,他把大腦切成240個小塊,分開貯存。一般來說,人們都會認為越聰明的人,腦袋會越大。
  • 從生物學特徵角度看,愛因斯坦的大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在研究大腦間的差異(理解不同行為)前,我們要考慮到大腦表現出的能力差異很大程度上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我們是否飢餓、疲勞/睡眠不足/睏倦、酗酒、服藥、沮喪、雙相情感障礙、發燒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高等研究所的常駐學者。
  • 地位超過愛因斯坦,死後大腦被解剖3天,超40萬人觀看
    我們都知道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但就是因為太聰明了,死了以後他的大腦被人偷走,切成片進行研究。但有這麼一個人,智力普通,生活普通,但在腦科學的研究歷史上卻比愛因斯坦更加重要。他憑藉一己之力為科學研究貢獻了12000多篇文獻,死後大腦被解剖3天,線上直播,得到了300多萬的點擊量。這個人就是只有20秒記憶,人生永遠停留在25歲的亨利·莫萊森(Henry Molaison)。科學家們更喜歡在文獻中稱他為H.M.。
  • 愛因斯坦的大腦為何更聰明?他死後大腦保存在哪裡?
    愛因斯坦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許多人都對他的智慧讚嘆不已。就在他死後,人們還把愛因斯坦的腦子取出以繼續研究。那麼愛因斯坦的大腦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呢?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大腦會更聰明呢?人們又把他的大腦取到哪兒去了呢?那麼就讓我們往下看吧。
  • 愛因斯坦大腦被盜,愛迪生卻被取走這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給大家介紹的第一位科學家就是愛因斯坦,在愛因斯坦去世前,他是立下遺囑,希望自己的屍體能夠火化掉。然而在1955年,愛因斯坦死後不久,他的屍體就被病理學家託馬斯·施篤茲·哈維偷走,並拿到了普蘭斯堡普林斯頓大學醫學中心的實驗室解剖。哈維切除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稱了重量,將其帶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切片。他聲稱希望大腦皮質細胞結構學研究能揭示出有用的信息。哈維從內頸動脈向大腦注入11.4%的福馬林溶液,然後將整個大腦泡在10%的福馬林溶液裡。
  • 愛因斯坦死後,大腦被人研究,這才發現「天才」的秘密
    1978年,距離愛因斯坦大腦消失已經20多年,而帶走大腦的哈維,在他消失的這段日子裡,他沒有發表一篇關於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報告。可以說,時隔20年的愛因斯坦熱又被重新燃起,在這股熱潮下,託馬斯·哈維也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但哈維在這段時間裡面,並沒有研究出什麼名堂,與其說他在研究大腦,更不如說他是一名盡職的看守員,不過好在這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科學家們的注意,其中就包括了神經系統學家瑪麗安·戴蒙博士,她積極與哈維聯繫,並表示願意協助哈維的研究。
  • 愛因斯坦智商140是怎麼來的?愛因斯坦在哪裡做的智商測試
    這類謠言的起因還是在愛因斯坦的大腦失竊案後開始流傳的。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瘤,18日午夜在睡夢中感到呼吸困難,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腦溢血破裂,而逝世於普林斯頓。一位名叫託馬斯·哈維的醫生借解剖愛因斯坦遺體的機會,背著愛因斯坦的家人「悄悄」地取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這位病理醫生希望未來神經科學界能夠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以發現愛因斯坦聰明的原因。他給愛因斯坦的大腦拍照,測量,最後小心地切成了240塊,每一塊都有編號,指明它位於大腦的哪個部位。切塊被包埋在火棉膠裡,又浸泡在福馬林中保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