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距離愛因斯坦大腦消失已經20多年,而帶走大腦的哈維,在他消失的這段日子裡,他沒有發表一篇關於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報告。
正當人們開始逐漸遺忘這件事的時候,一名叫史蒂芬·列維的記者對這件事產生了興趣,他決定要去尋找這個失蹤的大腦,可是消失了快20年的人,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找到,在動用所有人脈無果的情況下,他只好選擇用最笨的辦法,去翻全國的醫生名冊目錄,結果還真就被他找到了。
哈維現在在堪薩斯州的一個小城市裡當門診醫生,當哈維面對這個記者打來的電話,並沒有立即承認身份,而是沉默的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驚訝,也可能是疑惑,也可能是憤怒。這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在哈維沉默許久後,才緩緩承認自己的身份,並接受了記者上門採訪的請求。
第二天記者來到哈維的辦公室,此時的哈維早已沒有當年的意氣風發,而是變成了一個滿臉滄桑的中年人。
一陣寒暄後,記者直奔主題,想了解愛因斯坦的大腦現在在何處,哈維一開始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講了很多關於愛因斯坦的事,這顯然不是記者想要聽到的回答。
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哈維放棄了逃避,從一個角落的紙箱子裡拿出了一罐黏糊糊的東西,仔細觀察後記者才發現,這個就是他一直所尋找的愛因斯坦大腦。
解開愛因斯坦大腦下落之謎的記者,當晚就飛回了報社,把這次採訪稿加班加點地趕了出來。他的主編看完之後欣喜不已,之間決定將這次採訪稿刊登在《新澤西月刊》頭版位置。
幾天過後,這條新聞引起了軒然大波,街頭巷尾的人們都在議論愛因斯坦的大腦,甚至連著名的脫口秀節目《今夜秀》也在蹭這個熱點。可以說,時隔20年的愛因斯坦熱又被重新燃起,在這股熱潮下,託馬斯·哈維也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但哈維在這段時間裡面,並沒有研究出什麼名堂,與其說他在研究大腦,更不如說他是一名盡職的看守員,不過好在這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科學家們的注意,其中就包括了神經系統學家瑪麗安·戴蒙博士,她積極與哈維聯繫,並表示願意協助哈維的研究。
哈維再三考慮後,還是決定分給戴蒙博士一部分愛因斯坦的腦組織。戴蒙博士不愧為出色的神經系統學家,她沒過多久就寫了一篇名為《科學家的大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刊登在學術期刊《實驗神經學》上。
在這篇論文中,戴蒙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裡的神經膠質細胞,要比常人高出73%,這可以讓他的神經元系統得到更多細胞支持,從而大腦變得更加迅速敏捷。
不僅如此,還有名叫桑德拉·維特爾的醫生研究後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頂葉部分比長常人寬出15%,而這部分,恰恰就是負責數學運算和空間推理的地方,發達的大腦頂葉讓他更加容易思考空間和時間的問題,甚至可以把相對論在大腦中具象化。
類似這樣的論文,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每個人似乎都在揭秘愛因斯坦的大腦多麼與眾不同,但是沒有一個人敢下結論,來解釋這些不同與「天才」的關係。
難道真就沒有辦法解開愛因斯坦大腦的秘密嗎?
小編認為,其實這個答案不在他的大腦裡,而是在他的書房中,遺留下那滿滿一屋子的手稿足以證明,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絕不僅僅依靠發達的大腦,而是他把所有休息時間全部用來思考問題。
他在一頁失敗的草稿後繼續演放著方程,我們通常以為那些偉大的理論都來自於那靈光一閃,但其實這背後無數次失敗的沮喪與挫折,只有他本人才知道,所以當有人採訪愛因斯坦為何能夠提出那麼多改變這個世界的理論時,他淡然地回答道:「並不是我很聰明,僅僅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