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憶崢嶸歲月。廣州日報記者蘇俊傑 攝
1937年任仲夷、王玄夫婦合影。
「兩學一做」
王玄,遼寧撫順人,今年98歲,1936年入黨,原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各個重要階段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建設者,王玄同志與前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顧委委員任仲夷這一對革命伉儷,幾十年來,同甘共苦,為社會為人民奮鬥畢生,展現了老一輩優秀共產黨員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的奉獻精神與高尚情懷。
文/廣州日報記者李津、申卉
圖/廣州日報記者蘇俊傑
通訊員/穗宣
17歲參加大規模請願遊行
1918年3月,王玄生於遼寧省撫順市。由於家鄉東北被日本人侵佔,1935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中,17歲的王玄與一群東北流亡學生參加了北平各大中學校向華北當局發起的大規模請願遊行,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當時在中國大學就讀的任仲夷,住在北平西單太僕寺街德權公寓,與王玄所居住的宿舍很近。王玄和女同學們常常頌唱救亡思鄉歌曲,這引起了愛好二胡的任仲夷的注意。兩人因此結緣,愛情在戰亂中萌芽。
1936年11月,王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北平的幾年,任仲夷和王玄積極投身到學生運動中,先後參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六·一三運動。回憶起當年的歲月,王老的雙眼綻放出少女時代的堅毅:「當時上街參與學生遊行,沒覺得有什麼可害怕的。」1937年7月27日,這對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結為伉儷,在往後七十年的風雨中,兩人一直彼此扶持,相濡以沫。
「我是倖存者,命很大」
1939年秋至1942年秋,正是抗戰最激烈的時期,王玄先後擔任冀南地區黨委宣傳隊長、冀南根據地衡水縣抗聯主任、縣委委員。1941年4月29日,日軍在冀南地區發動大合圍,時任冀南行署政治學校校長的任仲夷,在當地老百姓的掩護下,經過半夜的奔波和突圍才到達安全地帶,而王玄卻與任仲夷失去了聯絡。她當時躲在一個油坊院落裡,眼看日軍帶著步槍就要闖進油坊院裡搜查,一位老大爺及時把王玄藏在稻草堆裡,她才逃過一劫。
王玄回憶,在戰爭歲月,她和任老不記得被打散了多少次,常常是天各一方,慶幸最終都得以重逢,共同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兩人在1939年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因疲於行軍,將孩子暫時寄養給親人,孩子卻不幸在1943年的大饑荒裡餓死。八年抗戰結束後,王玄回東北老家探望母親時,才知母親已於戰亂中離世。
談起這段艱苦的抗戰歲月,王玄雖是寥寥數語,卻飽含了那段歲月她出生入死的感慨:「我是倖存者,『命很大』。我參與過山東、河北、山西、陝西幾個省的遊擊,當時多虧了群眾,靠他們掩護才能活下來。沒有群眾早就不行了。」
隨夫遷徙 共赴廣州投身改革
1952年,王玄隨任仲夷調到原松江省(位於黑龍江省,已撤銷)工作,1955年後任哈爾濱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市政府監察局局長、局黨組書記、市委委員。
在哈爾濱,王玄與任仲夷伉儷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享譽全國的「哈爾濱冰燈遊園會」便是源於他們兩位。1962年2月7日,冰燈遊園會6天內接待了25萬遊人,打破了北國冬天長期以來的沉寂,哈爾濱市人民的文化生活得以豐富,群眾喜聞樂見。
在這之後,任仲夷調任遼寧省委第一書記,王玄也隨之調任瀋陽市副市長。1980年10月,任仲夷同志調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1981年,王玄也調至廣東,任廣州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市委委員,從此一直沒有離開過。主政廣東期間,任仲夷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克服重重困難,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在全國「先行一步」做出重大貢獻。
主管商貿、市場領域的王玄,在廣州市率先進行搞活流通。當時,搞活商業首先必須讓農貿市場活起來。「活躍市場很重要,當時改革面臨很多不同聲音,能堅持下來並且走到今天很不容易。」
王老坦言說,自己與任老都對廣州這座城市有著深厚感情。「廣州是個好地方,人民群眾的革命性強、覺悟高,仲夷也說『來對了地方』。」
「萬事開頭難 堅持80年更不容易」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告誡全黨:「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對於王老而言,她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如今的王老,雖然已年近期頤,身體卻依舊硬朗,總是笑容親切地回答著記者的問題。入黨近八十年來,她的經歷對於年輕黨員來說是寶貴的一課。她給年輕黨員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革命和改革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要克服和戰勝它。比如老百姓在想什麼,黨員就去解決老百姓的問題,才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回望走過的風風雨雨,從當年抗日遊行運動中的一個平凡女學生,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與建設者,王玄感悟,革命就是她的生活、她的生命。她感慨地說:「黨員應對於革命和改革毫不動搖,遇到任何困難都相信能夠克服。一定要堅持最初的心願,最後都會實現的。」
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
專業有格調的公眾號
每天為你分享精彩的設計&藝術&行業資訊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每天下午,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