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材學習三步法】的第一步中我們著重講的是以聽的方式復現新教材的詞彙。
通過復現詞彙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詞彙的機會,而聽的方式對大腦的刺激是最強烈的,所以以聽的方式復現詞彙是幫助學生學習詞彙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是如果要做到正確運用語言,我們不禁會想:單學詞彙的方式行不行?
老師們都知道:單學詞彙學習到的知識點往往是孤立的,不利於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大意。而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言學習不應以孤立的單詞或句子為單位,而應以語篇為單位進行。由此可見,語篇在英語學習中十分重要。
而實際教學中老師會遇到什麼問題呢?老師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讓學生當堂寫語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使寫出來了,學生作品地道與否很難說。怎樣才能既保證語言的地道,又能提高效率呢?
全國很多地區已陸續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裡的文章選自外刊,保證了語言的地道性和豐富性,文章裡精彩的詞、詞塊、句型和段落都可以供學生模仿,為輸出做儲備。
所以,選擇教材中的精彩段落讓學生聽寫或者讓學生使用教材課文中的詞、詞塊、句型寫出文章的梗概內容(即課文縮寫),是積累輸出表達素材的有效方法。這樣既能讓學生了解教材文章的大意,同時也再次幫學生鞏固了教材的重點內容。
在初級階段可以降低難度,只填寫語篇中的重點詞塊或句型,而以聽的方式可以給學生更強的刺激,效果更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巧稚醫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1954年,她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隨後的幾十年間,她擔任許多重要職位。然而,她的心卻在別處。她更感興趣的是治病救人、發表婦幼護理醫學研究成果、培養下一代的醫生。「婦產科救治的是母嬰兩條生命,」她對科室的新入職的醫務人員說道,「作為醫生,我們必須對患者負責,視她們如姐妹。」
下午,我前往當地一家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展示了加利福尼亞的歷史變遷。我了解到,1948年美國從墨西哥手中得到加利福尼亞。同年,舊金山附近發現黃金,引發了淘金熱。世界各地30多萬人蜂擁而至,在這裡謀出路,舊金山迅速成為一座大都市。很多中國人也在這個時期來到此地。為了謀生,有些人在唐人街開商店、開餐館。更多的人則在農場打工、加入淘金大軍,或者參與修建加州通往美國東部的鐵路。這家博物館完美地展示了美國是如何由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移民建設起來的。這些移民離開他們的祖國時,心中裝著一片故土,最終在這裡建立了新家園。
屠呦呦,這位盡職盡責、鍥而不捨的科學家,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中國寧波,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學院),畢業後,她就職於北京的中國中醫研究院。1967年,中國政府成立了一支科學家團隊,旨在發現新型抗瘧疾療法,屠呦呦入選首批研究人員。起初,屠呦呦奔赴瘧疾更為常見的海南研究瘧疾患者。1969年,她在北京成了該項目的負責人,並決定從中醫藥古方中尋找應對瘧疾的傳統植物療法。她的團隊研讀了2000多篇(個)中醫藥古籍(古方),評估了28萬種植物的藥學屬性。通過研究,他們發現並測試了380種不同的有望戰勝瘧疾的古代中醫療法。
《新高中英語聽力進階必修③選擇性必修①》
掃碼預覽電子書樣章
長按掃碼關注
後臺回復 「100」免費領取100份教學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