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畫馬其頓:亞歷山大怎麼變「鴨梨山大」了?

2020-12-17 環球遊畫楊雲平
你好!馬其頓

背起遊畫畫具,我情緒飽滿地走出國門,沿著陸上絲路又到了馬其頓。

遊畫巴爾幹半島和亞平寧半島簡圖

馬其頓位於南歐巴爾幹半島南部,為內陸國家。從它開始,共有六個原屬於南斯拉夫,現都已獨立的小國家就橫亙到了絲綢之路終點站義大利的前面,從我遊畫的巴爾幹半島和亞平寧半島簡圖上可以看出,它們就是1號馬其頓、2號黑山、3號塞爾維亞、4號波赫、5號克羅埃西亞和6號斯洛維尼亞。

與馬其頓人合影

馬其頓人屬歐羅巴人種巴爾幹類型,古馬其頓人是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和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現代馬其頓人則屬斯拉夫民族。馬其頓的歷史始終與希臘糾纏在一起,非常複雜,古馬其頓地區就包括現在的馬其頓和希臘北部的中馬其頓、西馬其頓和東馬其頓—色雷斯,馬其頓帝國的興起,亦被希臘人認為是其歷史的一部分。之後馬其頓被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統治,再後又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三國瓜分,再再後屬於塞爾維亞的那部分馬其頓加盟了南斯拉夫。馬其頓的國名也真正是定的一波三折,1991年從南斯拉夫和平分離時,其定的名稱為「馬其頓共和國」,但遭到了希臘的強烈反對,認為會與希臘的歷史和希臘的馬其頓州相混淆,結果它改成了「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可希臘仍不滿意,現又改成「北馬其頓共和國」,紛爭了二十七年的案子才告平息。

斯科普裡大姐上的雕塑
斯科普裡河中的雕塑

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有「雕塑之城」的美譽,不管是以瓦爾達爾河為界的老城區還是新城區,也不管是大街上、集市裡、橋梁邊甚至河水中,到處都有各式各樣的雕塑。其間最引人矚目的,非大名鼎鼎的馬其頓帝國開創者亞歷山大大帝的塑像莫屬,它被安置在市中心馬其頓廣場中央一根又高又粗的圓柱子上,騎著馬,握著劍,挺胸昂頭的樣子既神氣又霸道,四周又圍著一群武士的雕像,還有獅子與噴泉,眾星拱月般場面異常壯觀。不知怎的,看到亞歷山大的塑像我就莫名地激動起來,馬上掏出速寫本將其遊畫了下來。

遊畫亞歷山大大帝雕像

亞歷山大位於古代歐洲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另三位是漢尼拔、凱撒和拿破崙),其艱難無比創立起的馬其頓帝國,北起希臘與馬其頓,東到波斯和印度,南到埃及和利比亞,橫跨了歐亞非三大洲。據研究,馬其頓帝國的建立也為後來絲綢之路的開通與延伸,以及東西方物質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亞歷山大33歲就英年早逝了,據說死前曾有三個遺願:第一靈柩要由其醫生獨自運回,想說明的是面對死亡醫生也無能為力,希望人們珍惜生命;第二陵墓前要胡亂撒些金銀寶石,想說明的是追求財富其實是在浪費時間;第三要把他的手放在棺材外面,想說明的是其空著手來到人間,也要空著手離開世界。

遊畫骨制的亞歷山大大帝雕塑

遊畫亞歷山大大帝塑像時,由於其太高,面孔和身體部分還被遮擋了看不清,所以我又去斯科普裡的工藝品商店購買了一尊骨質的亞歷山大雕塑重作了遊畫。從畫中可以看到,捧著頭盔挎著刀劍的亞歷山大確實非常英勇威武,他30出頭就已「創業」成功,讓現在的年輕人跟他相比,真的是壓力山大,這也許就是與「亞歷山大」和「壓力山大」諧音的網絡語言「鴨梨山大」出籠的原因吧。但正如歌手付俊傑所唱到的:「無論夢有多遠,用心就看得見,鴨梨再大也要堅持住,前進就是唯一的出路」 那樣,只要堅持為夢想而奮鬥,一定也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加油吧,一切有為的青年才俊們!

遊畫東正教堂

除了亞歷山大的雕塑與塑像,遊畫馬其頓,人文方面我還畫了斯科普裡的聖克萊蒙特東正教堂。馬其頓人大多信仰東正教,教堂一般都為比較古典,有穹窿頂的拜佔庭式樣,我遊畫的這座教堂卻有所不同,縱然也有拜佔庭教堂的影子在,但設計的非常現代與時尚,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遊畫奧赫裡德湖

自然方面我又畫了奧赫裡德湖。位於馬其頓西南部靠近阿爾巴尼亞的奧赫裡德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山清水秀的非常漂亮,遊畫時我添了戲水的小女孩和白天鵝,以多增加一份靈性。奧赫裡德湖已經很美,它旁邊的奧赫裡德城其實也是個了不得的所在,原來有365座教堂和修道院,每天走一個地方不會重樣,故有「馬其頓的耶路撒冷」之譽,現在雖然沒那麼多了,但仍能讓遊客們逛個夠。奧赫裡德湖+奧赫裡德城,怪不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把它們評選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相關焦點

  • 世界名人史:推動文化交流的馬其頓統治者亞歷山大
    馬其頓徵服者亞歷山大亞歷山大(Alexander,前356—前323),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徵西討,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又滅亡了波斯帝國。
  • 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方陣立下大功,與秦朝鐵軍相比如何?
    彼時,亞歷山大拿下希臘全境、橫掃中東、佔領埃及,更是開進印度河流域,在橫衝直撞下創建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這裡頭,攻滅波斯帝國的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會戰更是使得馬其頓方陣的威名在古代地中海唱響,也成就了亞歷山大不可戰勝的傳奇。
  • 亞歷山大帝國崩潰後的馬其頓王國,大國夢與軍事同盟的破碎!
    亞歷山大帝國崩潰,馬其頓的生存狀況亞歷山大帝國崩潰以後,曾出現了很多疆域內部的小國。這些國家都希望通過自己掌握整個亞歷山大帝國的遺產。但是在經歷40年內戰以後,帝國重新統一的夢碎。帝國被肢解為三個王國,其中馬其頓王國佔領了原先的馬其頓,希臘和小亞細亞等地,成為當地中海的一個強國。
  • 一幅千年前的希臘地圖,揭開謎團,為何亞歷山大沒有繼續進攻中國
    其實在歐洲,也有不少徵服者,比如我們如今喜歡用其諧音「鴨梨山大」的「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拿破崙)。亞歷山大先後統一希臘全境,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橫掃中東地區、蕩平波斯帝國,往東直到印度河流域,所以他佔領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裡的三個。如今蝗群一直從東非飛到印度,可想而知當年亞歷山大的軍隊席捲歐非亞時,那氣勢也跟蝗群差不多。
  • 亞歷山大大帝:讓世界顫抖的學霸是這樣煉成的
    要說真正的學霸,我覺得必須是亞歷山大。注意,不是鴨梨山大,而是亞歷山大大帝。中國確實有些帝王能建立豐功偉業的,比如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之類的,但格局有點小了,畢竟這些都只是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充其量也就是東亞地區的霸主。
  • 希臘三賢與亞歷山大的關係
    讓我們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上圖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名言「生產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出生於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產婆。上圖為亞歷山大,撲克梅花K上的人物。看這顏值和身材壓力山大呀!亞歷山大出生在馬其頓首都派拉。他的父親是腓力二世,也就是馬其頓的統治者。
  • 作為學霸的亞歷山大大帝,曾讓全世界都「壓力山大」
    原生家庭:強勢的母親抓學習公元前356年7月,亞歷山大出生於馬其頓首都佩拉。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母親是鄰國伊庇魯斯的公主,他又是國王的第一個嗣子,集父母的寵愛於一身。不過,他的父親是個事業心很強的男人,經常外出打仗搞業務,不怎麼顧家。於是,他的母親就順理成章管起了子女小時候的教育問題。
  • 亞歷山大當初揚言要攻打中國,卻為何陰差陽錯攻打了印度?
    從此開創了兩千年的封建王朝,讓中國繁榮昌盛上千年,不過在這之前的一百多年裡,西方就建立了一個面積比秦朝更大的國家,那就是亞力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版圖亞力山大帝國是當時的是世界之首,無其他國家可以超越,其版圖疆域包括當代的希臘、馬其頓、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賽普勒斯、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約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
  • 鴨梨山大梗的心理學隨想
    鴨梨山大是壓力山大的諧音。壓力很大,特別是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影響睡眠和飲食,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主動尋求改變和求助。有個家長講的一句話非常中肯,用來概括帶孩子來諮詢的家長挺合適,夫妻在家吵架,不是因為錢,就是因為孩子。
  • 亞力山大若東徵中國,馬其頓方陣將橫掃戰國七雄?學者一語說破
    公元前332年,馬其頓方陣再戰波斯最終結集的10多萬軍隊,結果波斯國王和數萬人被殺,亞歷山大正式徵服波斯,這就是高加米拉會戰!  在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印度戰場上,馬其頓方陣銳不可擋,徵服了無數國家和民族。但在中亞地區,因為地圖失誤,亞歷山大沒能到達中國,因此不少西方人士認為「中國幸運的逃過一劫」。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上秦國會怎麼樣?
    公元前336年,馬其頓王國國王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繼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以鐵腕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遠徵軍,在公元前334年春天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東侵徵程。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中國,會徵服東方秦國嗎?英國專家:會一敗塗地
    我們的年輕英傑亞歷山大成為已經成為馬其頓的統領者,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差距。在亞歷山大的統領下,馬其頓爆發了驚人的能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希臘、波斯、印度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在徵服印度後,亞歷山大停止了他繼續徵服的步伐。是什麼原因讓他停止了繼續東徵的步伐? 在當時,部隊中出現了厭戰情緒,他們渴望回家和親人們團聚。
  • 「壓力山大」到底有多大?簡單的「鴨梨測試」告訴你
    「壓力山大」到底有多大?簡單的「鴨梨測試」告訴你 2020-10-29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16世紀的戰爭大片
    馬其頓軍隊以少勝多,3萬軍隊戰勝16萬波斯大軍,該戰成為亞歷山大滅亡波斯的最關鍵一役,也是其封神之戰。 畫作以動人心弦的悲劇性與雄渾博大的場面,成為16世紀德國繪畫的不朽名作。 畫家將戲劇性的歷史事件置入廣袤的宇宙之中,整個畫面採用鳥瞰式構圖,從空中俯瞰戰場全貌,萬馬奔騰,場面恢宏浩大。畫家將身為戰役的兩位主角: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陷在無窮無盡的士兵海洋中。
  • 羅馬徵服馬其頓之戰,羅馬連戰連勝,馬其頓方陣為何走下神壇!
    馬其頓戰爭是羅馬在徵服巴爾幹半島過程中發生的戰事,前後進行了三次,這三次戰爭,羅馬連戰連戰。曾經所向無敵在亞歷山大東徵途中屢建奇功的馬其頓方陣,在靈活機動的羅馬軍團面前顯得笨重僵化,不堪一擊。馬其頓三戰皆敗,國家滅亡,淪為羅馬的四個自治區。其後,不甘心失敗的馬其頓人興兵反抗,有被殘酷鎮壓。
  • 亞歷山大大帝:我這一生,短暫又輝煌
    【亞歷山大大帝】概述圖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國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
  • 「馬其頓」之爭:歷史上馬其頓人是如何被斯拉夫化的
    誰才享有「馬其頓」的正統?對於馬其頓人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這個問題,我們且看馬其頓官方自己是如何回答的。1992年3月15日,馬其頓前總統Kiro Gilgorov曾在《多倫多星報》上發文稱:「我們的確是馬其頓人,但我們是斯拉夫馬其頓人,這才是我們。我們跟希臘人亞歷山大和他的馬其頓沒有任何關係。古馬其頓人已經不再存在了。
  • 亞歷山大大帝:勝利與不朽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去世。 他沒有留下任何關於繼承人的遺言,王族中也沒有成年男子有能力繼承王位。延續數百年的馬其頓王統,到這裡根斷苗絕。 提到亞歷山大大帝,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至今讓人嘖嘖稱奇。他是紙牌中的老K,他是一劍斬斷戈爾迪烏姆繩結傳說的「神之子」。
  • 亞歷山大東徵(9地圖)
    繼位後,亞歷山大開始實行一系列政治、軍事、貨幣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他創立了包括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將步兵組成密集、縱深的作戰隊形,號稱馬其頓方陣,中間是重裝步兵,兩側為輕裝步兵
  • 傳奇初生:成為大帝前的亞歷山大
    「馬其頓」這個名字有什麼魔力,讓希臘和北馬其頓共和國爭相使用?為什麼面積小小的希臘,被視為西方文化的起源之地?這一切,都要從兩千三百年前的一個年輕人——被後人譽為「大帝」的亞歷山大——說起。公元前336-323年間,亞歷山大大帝率領他的鐵騎將東方與西方一舉收歸麾下,給世界歷史畫上了一條分割線。僅僅十三年的時間,亞歷山大橫掃希臘,徵服埃及,顛覆波斯帝國,甚至率兵到印度河流域一遊。前323年,年僅32歲的亞歷山大卻尚未榮歸故裡就喪命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