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環境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危險性的影響

2021-01-15 網易

  

  來源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民航安全工程學院

  來源 |電動學堂

  知圈 |進「熱泵空調社群」者,請加微15221054164,備註熱泵

  由於發動機顫振與氣動擾流極易造成顛簸,在運輸過程中鋰離子電池長時間處于振動環境,因此,現初步探究振動條件對鋰離子電池性能及熱失控危險性的影響。

  1、實驗概況

  1.1實驗選用儀器

  1.1.1動壓變溫實驗艙

  FRC2000動壓變溫艙可模擬飛機運行的高空環境,艙體採用8mm不鏽鋼焊接而成,為保證測量參數的精度,變溫艙內部放置了一個尺寸為50cm×50cm×80cm的密閉實驗箱,如圖1(a)所示。

  1.1.2振動處理平臺

  使用振動實驗平臺(SW-5000PTFA)對鋰離子電池進行振動處理,振動頻率範圍5~5000Hz,精密度0.1Hz,可實現對頻率、振幅、振動時間與加速度的精確調整,如圖1(b)所示。

  1.1.3電壓電阻測試儀

  電池電壓電阻測試儀(TH2523A)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證測試時不受測試線阻抗的影響。電壓測量精度為0.05%,電阻測試精度為0.1%,如圖1(c)所示。在鋰離子電池振動過程中,實時測量開路電壓與電池內阻的變化。1.2實驗方案及流程為探究振動條件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危險性變化的影響,利用自主搭建的測試平臺,首先對鋰離子電池進行一定頻率的振動處理,再放入實驗艙內利用外部熱源觸發其熱失控。研究對象為21700鋰離子電池,其中正極材料為三元材料(NCM),負極材料為石墨,額定容量為4000mA·h,電池荷電狀態(stateofcharge,SOC)均選擇為100%。採用熱流道加熱圈[圖1(d)]引發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加熱功率為100W,長65mm,內徑22mm,加熱圈加熱可使鋰離子電池受熱更均勻,可有效避免電池受熱不均勻而引生的爆炸行為。使用無紙記錄儀和K型熱電偶來測量電池火焰溫度變化,避免實驗中鋰離子電池噴射使熱電偶發生移位,利用耐高溫陶瓷管將熱電偶固定在鋰離子電池正極上方3cm處。實驗平臺如圖2所示,平臺內集成有測溫儀器,煙氣分析儀與數據採集系統。

  

  實驗開始前用特製的夾具將鋰離子電池固定在振動平臺,先對鋰離子電池進行振動處理。實驗中保持振動頻率為20Hz,振動周期3h,保持Z軸方向振動,如圖3所示。振動處理過程中保持振幅、振動頻率與方向恆定。實驗中設置兩個工況:工況1是空白實驗,即鋰離子電池未振動並對其進行充放處理,再將其加熱至失效;工況2是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處理後進行小電流容量修復處理,最後利用外部熱源引發熱失控。開始實驗時將加熱源與無紙記錄儀同步開啟,當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時,立即切斷加熱電源,繼續採集其他數據。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每個工況下進行多次重複實驗。

  

  2、實驗結果分析

  2.1熱失控

  各階段實驗現象如圖4所示,不同工況下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時均經歷穩定反應、初爆、燃爆、二次燃燒與熄滅冷卻5個階段。每個階段均具有鮮明地辨別特徵。①穩定反應階段:隨著外部穩定逐漸升高,池體顏色逐漸變紅,由於電池仍保持密封結構並未產生煙氣;②初爆階段:隨著鋰離子電池內部氣體的積累,當內部壓力超過極限壓力值時安全閥發生破裂並釋放出一股白色煙氣;③燃爆階段:電極材料與電解液發生氧化分解反應並產生大量熱量,加速使鋰離子電池發生失效,熱失控時將內部的高溫物質向外噴射,瞬間發出耀眼白光;④二次燃燒階段:內部反應生成的可燃氣體,遇到明火可引發燃燒[13],產生穩定火焰,該階段火焰擴展使得熱失控危險性大大增加;⑤冷卻階段:該階段電池內部的可燃氣體與材料燃燒耗盡,火焰逐漸減弱至熄滅。

  

  2.2火焰溫度變化分析

  不同工況下進行3次重複實驗,如圖5所示,從圖5中明顯地看出,不同的工況下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時產生的火焰溫度峰值存在差異。經過振動處理後,3次重複實驗中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產生的火焰溫度峰值分別為819.41、823.28、817.82℃,平均溫度為820.17℃;而3次空白實驗中,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產生的火焰溫度峰值分別為935.72、912.21、876.60℃,平均溫度為908.18℃。通過振動處理後的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產生的溫度峰值要低於空白實驗產生的火焰溫度峰值,平均溫度降低88.01℃。火焰溫度的變化表明經過振動處理後鋰離子電池的火災高溫危險性減弱。

  2.3開路電壓與電池內阻變化分析

  在鋰離子電池振動過程中對開路電壓與內阻實時測量。如圖6所示,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後開路電壓基本保持穩定,而內阻阻值有小幅度上升,該實驗結論與文獻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由圖6(a)可知,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處理後,電池內阻由約60mΩ增加至70mΩ,變化趨勢較明顯。鋰離子電池內阻包括極化內阻和歐姆內阻,極化內阻是指電極間進行電化學反應時極化所引起的內阻,歐姆內阻主要是包括電極材料與隔膜的內阻。鋰離子電池經過一段時間持續振動後,隔膜在電解液中的接觸面減小,使得隔膜的浸潤度下降,導致電池歐姆內阻增大。同時,受振動影響鋰離子電池集流體與活性材料之間的結合力減小,可能造成兩者之間脫離,多種因素導致鋰離子電池內阻值增大。而圖6(b)中顯示在振動作用後開路電壓(opencircuitvoltage,OCV)變化幅度極小,基本保持平穩。且該型號電池經過振動測試後無滲漏、無排氣且無變形現象發生。

  

  2.4鋰離子電池質量損失變化分析

  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實驗前後分別對其質量(m1與m2)進行測量,前後兩次之差即為質量損失(Δm)。由表1可知,相比於工況1,鋰離子電池在工況2中的質量損失減少。3次重複空白實驗中,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後質量損失分別為25.6、24.7、25.0g,平均值為25.1g。而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處理後發生熱失控的質量損失分別為22.0、22.2、20.9g,平均值為21.7g,兩個工況下質量損失平均值相差3.4g,表明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處理,熱失控過程中內部化學反應劇烈程度下降,危險性減弱。鋰離子電池的質量損失包括兩方面:①電極材料與電解液受溫度影響發生熱解反應產生的氣體向外逸散;②在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的瞬間,內部的高溫物質被噴射出來,使得質量進一步減小。

  

  2.5不同工況下電池dV/dQ變化

  鋰離子電池經過固定頻率振動處理後,採用小電流對鋰離子電池進行充放電並記錄充放電參數,通過處理數據得到dV/dQ曲線。dV/dQ曲線的物理意義表示在某個容量附近的電壓波動。曲線中存在的兩個特徵峰是不同化學反應的「低容量區」,可直觀反映出活性物質在嵌鋰與脫鋰過程中的相變。特徵峰1是由正極和負極的相變反應共同構成,以負極相變反應為主;特徵峰2主要反映正極材料的相變。通過分析dV/dQ曲線特徵峰的偏移與形狀變化,從而更好了解振動條件對電池內部組分的影響。

  如圖7所示,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處理後dV/dQ曲線中特徵峰向高容量方向發生偏移(向右側偏移)且特徵峰1形狀特徵變得更加尖銳。特徵峰1發生偏移、形變的主要原因是負極的嵌鋰量發生變化。由於鋰離子電池受到機械振動作用後,鋰離子電池正、負極片在電解液中的浸潤度受到影響,導致電極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發生變化,使得鋰離子在充電過程中向負極轉移受阻,負極的嵌鋰量降低,因此特徵峰1的形狀特徵變得尖銳。同時振動環境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容量衰減,同時嚴重影響鋰離子電池使用壽命。

  

  3、結論

  通過對鋰離子電池振動處理及利用外部熱源引發熱失控實驗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1)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後會影響其性能。振動處理後鋰離子電池的開路電壓基本保持穩定,而電池內阻值增加16.7%。振動環境主要對鋰離子電池隔膜在電解液中的浸潤性影響較大,同時也可能使得電極材料與集流體之間的結合力下降。表明鋰離子電池製造工藝有待完善,應提高電解液對極片與隔膜的浸潤效果,降低電池界面阻抗,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的一致性與穩定性。

  (2)受振動影響電芯內正、負極片在電解液中的浸潤度發生變化,使得隔膜與電解液的親和性降低,兩者接觸面積減小,嚴重影響Li+在電極之間穿梭。在充電過程時影響Li+向負極轉移,導致負極嵌鋰量降低,使得離子導電性減弱,造成容量衰減。

  (3)鋰離子電池經過振動處理後利用外部熱源觸發熱失控。相對空白實驗,鋰離子電池正極處產生的火焰溫度峰值下降9.69%,電池質量損失減小13.54%,表明經過振動處理後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時內部反應劇烈程度明顯降低。研究振動環境對鋰離子電池性能及發生熱失控相關特性影響,全面掌握振動對鋰離子電池的影響規律。後續研究工作可選取多個振動頻率,增加測試周期,並結合手套箱與掃描電鏡,深入研究在振動作用下鋰離子電池內部結構微觀變化。

  說明:文章觀點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焉知汽車熱管理的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您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
    與小型可攜式設備如手機、筆記本電池容量一般小於2 Ah 不同,電動汽車採用的功率型鋰離子電池容量一般大於10 Ah,其在正常工作時局部溫度常高於55 ℃,內部溫度會達到300 ℃以上,在高溫或者大倍率充放電條件下,高能電極的放熱和可燃性有機溶劑溫度的上升將引起一系列副反應的發生,最終導致熱失控和電池的燃燒或者爆炸。
  • 鋰離子電池熱穩定性與過高溫及短路安全性分析總結
    導讀:從材料的角度出發,鋰離子電池具有較強的危險性,特別是在濫用的情況下,安全問題更為突出。 近年來關於鋰離子電池引發火災甚至爆炸事故的報導屢見不鮮。鋰離子電池主要由負極材料、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組成。
  • 儲能電池熱失控和熱失控擴散發生機理
    三、熱失控及熱失控擴散的防範措施 1、熱失控的防範措施 根據鋰離子電池主要原材料【1】不同,在發生熱失控時會有不同的起始溫度以及不同的能量釋放速度。
  • 鋰離子電池用不了的原因有哪些?
    鋰離子電池用不了是指由某些特定的本質原因引起的電池性能衰減或使用性能異常,它可能發生在生產、運輸、使用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不僅會影響電池的性能,甚至會引發起火、爆炸等安全問題。鋰離子電池用不了根據影響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性能失效和安全性失效。
  • 鋰離子電池熱性能評價:電池材料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研究
    (2)導熱係數測試方法眾多,但針對鋰離子電池材料的複雜特徵和要求,首先要需要找出合理的測試方法,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這對鋰離子電池材料和電池熱管理尤為重要。(3)由於鋰離子電池材料導熱係數測試所涉及的環境條件眾多,會涉及眾多不同的導熱係數測試方法和設備。
  • 三元動力電池熱失控現象分析
    雖然三元材料為動力電池帶來了更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其熱穩定性較低,特別是高鎳材料在200℃度左右就開始發生分解,釋放O2,這也導致了三元材料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要低於磷酸鐵鋰材料電池,因此一旦發生電濫用、熱濫用和機械濫用等,就容易引起電池熱失控。
  • 手把手帶你認識鋰離子電池
    八、 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  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其內在原因是電池內部發生了熱失控,熱量不斷的累積,造成電池內部溫度持續上升,其外在的表現是燃燒、爆炸等劇烈的能量釋放現象。  電池是能量的高密度載體,本質上就存在不安全因素,能量密度越高的物體,其能量劇烈釋放時的影響就越大,安全問題也越突出。
  •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隔膜的性能決定了電池的界面結構、內阻等,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優異的隔膜對提高電池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後者要麼在表面具有陶瓷層,要麼將高純氧化鋁(VK-L30G)粉末分散於高分子材料中,從中高純氧化鋁(VK-L30G)陶瓷起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電極間的空間塌陷,從而避免熱失控情況下的內部短路。隔膜熱關閉性能目前使用的鋰電池隔膜一般都能提供一個附加功能,就是熱關閉。
  • 循環、溫度和電極間隙對方形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影響研究
    安全是鋰離子電池使用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然而,有關電極間隙、循環、電解質降解或析鋰是如何影響方形電池安全性的研究很少。在本文中作者對在0℃、23℃和45℃循環的方形電池開展了系統研究。採用ARC技術評估了電極間隙對電池安全性的影響。研究表明對於新鮮電池,其內部電極間隙均一。
  • 高比能長壽命鋰離子電池的研究
    LEO軌道壽命測試:在常溫下,以0.5C恆流恆壓充電到4.2V,0.01 C截止,以0.5C放電36min,然後電池以0.5 C恆流恆壓充電至4.20 V後轉0.5C電流放電,重複上述充放電循環,記錄截止電壓。空間環境適應性:參照《GJB6789-2009空間用鋰離子蓄電池通用規範》對電池進行密封性、穩態加速、隨機振動、正弦振蕩、衝擊及熱真空實驗。
  • 鋼芯對18650電池內短路測試結構的影響
    內短路是鋰離子電池最為嚴重的安全事故,一旦鋰離子電池發生內短路則會在短路點附近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鋰離子電池發生熱失控。機械濫用測試是檢驗鋰離子電池在內短路安全性的有效方法,而擠壓測試和針刺測試是模擬鋰離子電池發生內短路的常用方法。
  • 為什麼飛機上禁止攜帶鋰離子電池
    自「出道」之日起,鋰離子電池便面臨眾多爭議。2016年,國際民航組織(ICAO)全面禁止在客機上託運鋰離子電池,這可能與幾起鋰離子電池受熱起火的事故有關。 飛機起火 在飛機託運的過程中,貨艙中的溫度和鋰離子電池受熱、受壓的程度都是不可控的,因此如果電池熱失控,便會導致內部短路,從而起火,而飛機上空間有限,也無法隨時「停車」。
  • 「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與安全性」主題演講
    打開APP 「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與安全性」主題演講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2-24 10:19:19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過渡期即將結束,隨著各地政策監管力度加大,換機潮開始湧動,動力領域跨界進入兩輪車電池企業增多,輕型車鋰電化大勢已經到來。 在此背景下,12月16-18日,【利元亨總冠名】2020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同期活動:高工鋰電十周年慶典暨高工金球獎頒獎典禮)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重磅啟幕。
  • 鋰電池熱失控問題引發儲能行業關注
    ■儲能面臨「熱失控」挑戰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衛良告訴記者,儲能電池熱失控的誘導因素較為複雜,對於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而言,熱失控可由鋰離子電池本身或者外部原因觸發。
  • 如何評價不同SOC狀態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系統安全?
    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特性,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安全風險。化學體系設計、製程方面的缺陷,可能會導致電池出現不可預期的失效。有關不同SOC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綜合評估很少報導。在本工作中,作者對不同形狀(圓柱和軟包電池)、正極體系(NCM,NCA,LFP)和容量的電池進行研究。考察了電池在最惡劣的非標稱條件(即加熱產生高溫和低阻抗外短路)下的安全性能。
  • 鋰離子電池容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二、影響鋰電池容量的主要因素:能量密度影響電池容量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而對於電池本身來說,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電池容量的因素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同時能量密度是制約當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最大瓶頸。從鋰離子電池誕生到現在,其比容量已經翻了數倍,電池性能的提高,有些是通過改進電池的製造工藝實現的,但更多的則是通過改進材料的製備工藝和提高材料性能實現的。但是,目前主流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電極材料與十幾年前相比並沒有根本突破。
  • 宏碁電腦(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筆記本電腦鋰離子電池
    自2018年9月10日起,召回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間生產的部分筆記本電腦鋰離子電池。本次召回涉及多個型號筆記本電腦(詳見附件1、附件2)的鋰離子電池,中國大陸地區受影響數量為25620臺。本次召回範圍內的鋰離子電池可能發生內部短路,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熱失控現象,存在過熱起火安全隱患。
  •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進展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二次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對環境友好等優點,是一種綠色電源.鋰離子電池的綜合性能,主要由組成電池的材料性能決定.在維持鋰離子電池工作的過程中,對其正負極材料有一系列的要求.例如,鋰離子和電子在正負極材料中穿梭時,材料應該有較高的電子和離子電導率;在鋰離子脫出和嵌入時,材料有比較穩定的結構,這樣才能維持電池的循環壽命,並且希望有高的比容量(單位重量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單位重量或體積所儲存的能量).除此之外,材料還需要有價格低廉和對環境無汙染等特點
  • 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如何,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文章來源:鋰電池UPS)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鋰離子電池自商業化以來,以壽命長、比容量大、無記憶效應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以往對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關注較多,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低劣帶來的制約愈加明顯。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及軍工領域應用的迅速發展,其低溫性能不能適應特殊低溫天氣或極端環境的缺點也愈發明顯。
  • 機械壓力對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和隔膜都具有多孔結構,電極和隔膜的孔隙率以及迂曲度等參數都會對Li+在其中的擴散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於機械壓力會對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和迂曲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機械壓力會影響Li+在正負極和隔膜中的擴散速度,進而影響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這一點我們在文章《大力出奇蹟?機械-電化學模型還原「壓力」對鋰離子電池電性能的影響》中做了詳細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