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慢、詞彙少,為什麼需要先做聽力檢查?

2020-12-10 騰訊網

我在門診曾遇到這樣一個孩子,他在新生兒期曾患有高膽紅素血症,當時入住了重症監護室,膽紅素高達25mg/dL,但是出生時聽力篩查是通過的;到了2歲時,家長開始感覺孩子詞彙量很少,於是求助於兒保醫生。

醫生首先建議孩子進行聽力檢查,家長很不解,認為孩子能夠聽得到也能夠交流,怎麼可能是聽力有問題呢?但聽力檢查的結果卻讓家長大吃一驚,孩子真的是聽力下降了。

通過這個真實的案例,今天我們來談談家長對於聽力檢查感到困惑的幾個常見問題。

Q1:孩子出生聽力篩查通過了,不就代表孩子耳朵就沒問題了嗎?

A: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

新生兒篩查僅可檢出大部分出生時即出現的先天性聽力障礙,也有少數聽力障礙的孩子會被漏掉;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聽力障礙是出生時不明顯,出生後逐漸加重的;除此之外,後天的因素也會引起聽力下降,例如感染(如中耳炎,細菌性腦炎、腮腺炎等),或者是耳毒性藥物、創傷、噪音等都可能會造成聽力下降。

Q2:聽力下降有哪些常見的原因呢?

A: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當聲音傳入到外耳道內,通過振動鼓膜以及中耳內的聽小骨,聲波將傳入內耳我們專門處理聲音的器官,稱之耳蝸。在耳蝸內會將聲波轉化為電信號,收集起來通過聽神經傳入到大腦。

所以,這條通路上任意一個地方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聽力下降。

我們又可以根據聽力下降的原因分為傳導性的、感音神經性的和中樞性的。傳導性的聽力障礙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聲波無法傳入到耳蝸內。比如常見的耵聹栓塞(耳屎堵塞了外耳道)、鼓膜穿孔、中耳炎、先天性的外耳、中耳畸形(包括耳廓缺失、聽小骨的缺失、固定等)。

而感音神經性的聽力障礙指的是各種原因造成的耳蝸功能異常或者聽神經異常,大多數遺傳性的聽力障礙多數屬於這種情況,還有藥物、創傷、感染、噪聲等也會引起感音神經的聽力下降。

中樞性的聽力障礙指的是高級中樞病變,較為少見。

Q3:孩子可以聽到聲音,就是說話慢一點,口齒不太清,聽力真的有問題嗎,還會影響說話嗎?

A:會的。語言的發展是伴隨聽覺共同發展的過程,尤其是在語言發育初期,孩子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複和模仿。

所以,聽到詞的聲音會決定了孩子採取何種發聲的方式,所以良好的聽力是我們學習語言的基礎。如果我們聽不清楚,就會學習錯誤的發音方式,如果沒有及時糾正,日後去改變是非常困難的。良好的聽力也保證了孩子可以順暢的交流,而不會因為聽不清,或者說話不清而失去了溝通的能力。

因此,聽力下降一定會影響語言的發育;而哪怕是輕度的聽力下降對孩子來說,影響都是巨大的。

Q4:可以自己在家觀察聽力有沒有下降嗎?

A:有困難,尤其輕中度的聽力障礙不易察覺,很難通過自己去判斷;而等到孩子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語言發育障礙才去關注聽力則往往延誤了治療。

相關焦點

  • 寶寶說話不清楚,除了家庭預防,還需要哪些重要檢查?
    孩子說話不清楚需要做哪些家庭預防?1、模仿能力差,寶寶的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如果寶寶對父母的語言模仿缺少興趣,那麼要多說話,多做親子互動。2、開口說話晚,一歲半左右時間的寶寶都應該會主動開口說話,這是大部分幼兒語言的發育正常時間節點,但也有個別發育遲緩兒童在2-3歲期間開口說話。 3、語言記憶力差,從模仿語言開始,對事物的名稱的語言符號存儲比較慢,甚至發音和節奏也經常出現錯誤。
  • 孩子3歲才說話,我們去醫院做過哪些檢查?
    ,或跟同齡人比較某方面發展的明顯慢不少,去正規兒童醫院發展門診看看,以免耽誤孩子的發展。(高質量陪伴實在很重要),多輸入,多跟孩子說正在做的事情,鼓勵孩子說話,耐心等待孩子說,不要著急。其中,讓孩子多跑、多開心地玩、開心地笑、大聲笑,我覺得是個特別好的建議,孩子在特別放鬆的情況下更容易開口。第三次檢查:聽力檢查聽力檢查其實是第二次去就診時醫生就開好了,但這個檢查要預約時間,不能立刻就做,我們一約就約到了一個多月以後。
  • 孩子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聽力檢查?這種情況做人工耳蝸風險太大!
    出現哪些情況需對孩子做聽力檢查?1.孩子很難正確找到聲源方向2.需要大聲對他說話才會有反應3.開始說話的時間比同齡人晚4.不能正確複述詞語,需要家長重複,或者雖然複述但口齒不清5.患過可能造成聽力損失的疾病,比如腦膜炎
  •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很晚而且口齒不清?
    如果說一定要給寶寶定一個說話的時間,可以說這個答案是沒有確定性的,因為每一個孩子說話的時間都會不一樣,這個和一些先天的條件也有關。像這種遺傳性的家長就沒有必要太擔心,因為孩子的聽力和孩子的聲帶發育是正常的,到了時間自然就會說話。
  • 小孩四歲了還不會說話要怎麼檢查?
    近日,總有些家長問「小孩三歲了還不會說話要怎麼檢查?」首先,要去兒童醫院做全身檢查,看身體各個機能是否完好健康,查明原因。其次,也可以到相關的專業的語言訓練機構做語言訓練。
  • 寶寶說話晚?語言障礙?聽力障礙?自閉症?家長初判的3種依據
    家裡親戚朋友都跟我說別著急,有句老話說的好——人貴語遲,雖然他們很多都是過來人,有帶娃經驗,但我覺得不放心,我要不要帶他去醫院做一下檢查呀?」面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是特別理解家長這種交集的心理,畢竟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健康成長;其次,家長要正確理解寶寶會說話的時間問題,它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這與孩子的先天發育和後天的生活環境都有關係。
  • 從小給孩子念繪本,2歲寶寶還是說話慢,媽媽忽略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2歲了,還只能說幾個簡單的詞,從小就給孩子念繪本,陪孩子說話。但孩子還是說話慢,經常有家長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說話慢?通常是家長只考慮給孩子語言環境,忽略了去觀察孩子的關注點。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坐在沙發看電視,突然想到某事分心了,等回過神發現漏看了很多劇情。
  • 孩子3歲後才開始說話,有時不是遲緩而是優勢,家長試試這樣做
    文丨荀冬玲聊育兒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孩子在1歲過後就會開始說話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有些孩子因為語言中樞發育得比同齡人慢,開口說話的時間也就會晚。有這麼一個孩子,年紀已經3歲了,還是不會說話。
  • 孩子學說話很慢?別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比聰明還沒辦法「用分數說話」,大家一般都是用孩子的表現來自誇。其中,誰家孩子學說話快、誰家孩子學說話慢就成了寶媽們重點關心的話題,似乎學說話快的孩子就是聰明機靈,學得慢的就是比較笨。有的孩子就是發育得慢,學說話晚一些,但這不是大家智商上有差距,而只是早晚的問題,遲早會回到同一起跑線上。當你的孩子學說話很慢時,請別瞎著急,更別胡亂猜測孩子的智商情況。孩子學說話很慢?別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
  • 我需要做聽力檢查嗎?到底該多久去檢查一次呢?
    我們知道,新生兒、嬰幼兒一般都有定期的聽力檢查,那麼,成人呢,要做聽力檢查嗎? 你一般什麼時候去檢查自己的聽力?又是多久查一次呢? 這些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你是否懷疑自己的聽力下降了,或你已經做了測聽知道自己的聽力情況。
  • 孩子說話比別人慢,家長擔心是沒用的,用這些方法幫助孩子
    許多孩子在一到兩歲的時候學習和使用大部分的詞彙。我相信家長在這個階段也會有明顯的進步。如果孩子的進步很慢,父母也能感覺到。父母不應該太擔心,語言的發展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非常的重要,父母們必須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麼?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家長該如何引導?
    也有一些自閉症患兒雖然會說話,但是言語錯亂或者經常自言自語,家長也需要警惕。如果家族長輩中有耳聾患者,那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更要關注了,遺傳性耳聾是一種隱性遺傳病,雖然遺傳機率不大,但也需要警惕。耳聾的程度不同,反應也不一樣。如果是全聾,孩子完全聽不見,自然一句話也不會說。如果耳聾程度是90~100分貝,並且孩子已經2歲,仍然只會發出簡單的單音和雙音詞,不會說連續的句子,家長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 高考日語聽力詞彙
    高考日語聽力詞彙簡單介紹高考日語聽力詞彙。
  • 孩子說話晚與耳朵有關,聽力障礙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只是因為生下來發生聽覺障礙,聽不見別的聲音,也沒有說話的意識。所以導致他們不會說話。嬰幼兒各個需要階段的發育特別是不一樣的,寶寶的語言發育,也代表他的聽力是否正常。下面的一些描述,可以作為檢測寶寶聽力是否正常的一個依據。0~6個月,這個階段是嬰兒處於語言的儲備期,這個階段嬰兒不會說話,但是他可以根據身邊人說話的方式,語氣以及信息,在大腦當中儲備起來,為了以後做準備。1歲左右,這個時期是屬於嬰兒語言的萌發期。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初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聽懂簡單的對話,自己會簡單表述自己的想法。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孩子也學媽媽說老家話,久而久之孩子的說話方式,語氣,詞彙很多就會出現混亂。表達的時候就變得不清楚。3歲孩子說話「大舌頭」,平捲舌不分3歲孩子語言功能還沒有完全好,說話不清楚,平捲舌不分,把「褲子」說成「兔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也不必過於著急,一遍遍地教他說話,這樣會適得其反的。
  • 3歲孩子說話說不清,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這4點一定要做到
    當孩子丫丫學語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各位家長心中一定是比吃了蜜還甜。但是寶貝的一個朋友,家中的孩子如今已經三歲了,可是平時當家裡人跟他說話時,往往都能聽得懂,也都會去做,不過當和孩子認真交流起來卻發現他能夠說的話卻非常少。最重要的是脾氣還不好,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
  •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孩子的生長發育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看著同齡的孩子都能嘰嘰喳喳跟大人簡單交流了,自己的寶寶還只是哼哼哈哈,連平常的叫喊稱呼都成問題,家長不免擔心又著急。這個時候,家裡有些長輩可能會拿出「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等一套說辭來自我安慰。那麼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重視嗎?
  • 孩子總是「慢半拍」?提醒:可能存在聽力障礙,爸媽們別忽視
    因此,2010年衛生部正式將新生兒聽力篩查列為新生兒常規檢查,並實行。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3~5天做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也並不能代表寶寶就有聽力障礙。後期還會通過多種方式或評估做多次篩查,最後由專業人士評估新生兒聽力。當然,因為篩查可能會延續很長時間,有些家長出於客觀原因沒能及時帶寶寶檢測。
  • 孩子多大會說話才正常?掌握這5個家庭訓練法,讓孩子儘早說話
    1.生理疾病原因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還不會說話,可以先查看一下,孩子是不是生理疾病原因。比如孩子的聽力有礙或者發聲器官受傷不正常,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聽力異常,影響孩子的說話。這個時候的孩子雖然還無法說話,但可以通過耳朵接收信息,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將生活中的每件事或者每個東西用簡單、清晰的語言和動作,傳遞給孩子,不斷地說給孩子聽,為之後的說話打下基礎。
  • 小孩學說話反應慢 被父母三次剪舌系帶險喪命
    小孩學說話反應慢 被父母三次剪舌系帶險喪命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8-08  內容來源: 大洋網    (記者 周偉龍 通訊員 肖金 張晨曦) 16歲的小美(化名)因聽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