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給孩子念繪本,2歲寶寶還是說話慢,媽媽忽略了孩子的注意力

2021-01-09 橙爸聊娃

孩子2歲了,還只能說幾個簡單的詞,從小就給孩子念繪本,陪孩子說話。但孩子還是說話慢,經常有家長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說話慢?通常是家長只考慮給孩子語言環境,忽略了去觀察孩子的關注點。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坐在沙發看電視,突然想到某事分心了,等回過神發現漏看了很多劇情。雖然電視的畫面和聲音都在播放,你也坐在電視機前,但你並沒有「聽到」聲音,「看到」畫面,因為你的注意力不在電視上。

1

跟隨孩子注意力

類似的情景,同樣發生在你教孩子學習說話時。比如,你想通過繪本,豐富孩子的語言環境。通常是你把孩子放在跟前,打開繪本,開始給孩子讀。但孩子更喜歡撕扯繪本,胡亂地往下翻。你抓住孩子的小手,阻止孩子的行為,開始逐字逐頁給孩子念繪本。

這種沒有跟隨孩子注意力念繪本,和我們看電視愣神一樣,只有我們的不斷輸出,而孩子沒有任何詞彙輸入,是無效的語言環境。

2歲的孩子,我們無法要求他,按我們想法去專注做某事。我們給孩子讀繪本時,不要阻止孩子翻繪本,我們需要去觀察,孩子翻繪本的過程中,停留在哪頁對哪幅畫有興趣。我們就去描述孩子感興趣的那幅畫,讀那頁的文字。

哪怕孩子的興趣只有1分鐘,就轉移注意力,這也是有意義的。科學依據表明,大腦在發生注意力轉移的時候,需要消耗能量,從而產生記憶。

父母跟隨孩子的注意力讀繪本,才能有效地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地參與某項活動,那麼他就很難學會活動中使用的詞彙。

跟隨孩子的注意力,能夠給孩子創造豐富的語音環境,確保孩子能夠「聽到」詞彙,保證孩子有足夠的語言輸入,為孩子開口說話做準備。

父母拓展句子,給孩子搭腳手架

孩子已經會說短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幫孩子擴展句子長度,幫孩子搭好腳手架。

比如孩子在玩小汽車,我們指著車對孩子說:「車,這是小汽車」

孩子自己會說「車車」時,我們就說「玩車車」。孩子也掌握了,我就可以說:孩子玩車車。「」孩子玩藍色車車。

原則就是在孩子掌握的語言基礎上,增加一個詞彙,幫孩子拓展語言長度。我們父母扮演的j角色,是在孩子的語言基礎上,搭建腳手架,讓孩子有支點不斷往上爬。

和孩子語言互動,有2點需要注意

1、先學習名詞、動詞,再學習形容詞

比如「孩子在玩藍色的汽車」,汽車和玩分別是名詞和動詞,它是具體的,孩子能看得到,我們指著孩子手上的玩具車,對孩子說「這是車車」,孩子視覺和聽覺接收到的信息,能和手上的車,建立對應關係,便於孩子理解記憶。

「藍色」屬於形容詞,是抽象的概念,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認知水平才能理解。

2、儘量避免使用代詞

2歲孩子的認識水平,理解代詞是很有難度的。理解代詞需要孩子的邏輯和推理能力,發展的一定程度。比如「那誰,幫我把這個,拿到哪裡去。」對這句話的理解,成人在具體情景裡,溝通沒有問題。但前提是,我們參與在情景中,清楚人物關係,了解各個物品和方位, 但對2歲的孩子來說就很難了。

我們幫孩子擴展句子的時候,就要避免使用代詞。

比如孩子說「抱抱」,我們要擴展成「孩子想要,媽媽抱抱孩子,對嗎?」而不是「你要我抱你,對嗎?」我在女兒小時候,就犯過使用代詞的錯誤,以至於女兒小時候,想讓我們抱時,都是伸長手臂,踮著腳尖說:」抱抱你「。

同樣是「孩子」這個詞,我們是說「你」,但孩子卻要說「我」。這個轉換,對以模仿為主,學習說話的2歲孩子,真是太難了。

2歲孩子學習說話,需要父母跟隨孩子的注意力,在遊戲中與孩子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對話中幫助孩子拓展句子難度,先教孩子學習名詞、代詞,之後在學習形容,並且少用代詞。

相關焦點

  • 如何給孩子念繪本故事?
    孩子不會說話前要如何講故事在給不會說話的孩子念故事書時,可以採用口語化的形式為孩子念,作為念故事的人,要自己先瀏覽一遍故事,把內容消化之後用自己的口語說出來,因為這種口語就像我們平常和孩子說話一樣,這種語言更能讓孩子接受和理解。
  • 孩子說話慢,家長掌握3個方法,孩子才能成為「小話嘮」
    寶寶學會說話需要經歷:聽到——理解——表達(開口說話)。共情關注確保孩子「聽到」「聽」和「聽到」是兩回事,我們都經歷過學生時代,課堂上我們分心玩手機,雖然我們身處教室聽課,但我們沒有聽進去任何知識點,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沒有在老師那。
  • 寶寶2歲不會說話是智商低?育兒專家:跟家長關係大,別折騰孩子
    小宋的孩子一直到2歲還不會講話,就只知道喊一個「媽媽」,連「爸爸、奶奶」都不會說,這讓全家非常著急。由於孩子從小是小宋帶的,加上她只有初中學歷,這讓老人產生了這麼一種想法:孫子這麼笨,是不是遺傳媽媽的?
  • 3歲了說話還磕巴?寶寶說話不「囫圇」,多半是爸媽忽略了這些事
    孩子會說話,就是都三歲了,說話還多是兩字節的。孩子語言發展有一個大致的規律,正常情況下,每個時期都能看出他的進步。0-18個月時,寶寶最先開始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哭、噪音或手勢。到2個月的時候,會開始胡言亂語,不知道他們說的什麼;9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口說第一個單詞了,一般是爸爸或者媽媽,也有晚於9個月的,寶寶都存在個體差異,但是即使開口說了第一個詞,他不一定知道是什麼意思。從12-18個月(即1歲-1歲半)期間,寶寶開始模仿說話,能模仿自己聽到的一些簡單的單詞和聲音,並且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指令。
  • 2歲孩子不說話急壞家長,2歲3個月開口的雙胞胎媽媽,是這樣做的
    2歲能聽懂,但是只會叫媽媽,不說話,不能說不正常,也不能覺得沒問題。需要排除自閉症的可能性,然後家長良性引導開口。我也一度擔心是自閉症,以前鄰居孩子是自閉症,那個小男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如意不會表達,很大了也只會大哭和砸門,走丟過2次,萬幸找回來了。但我家孩子慢慢說話多了後,和其他孩子也主動交往更多了,可見自閉症的孩子畢竟不多,只是2歲不說話,還是需要觀察、醫院做下檢查,家長配合引導相結合。
  • 寶寶說話不利索?教你4個小技巧,助孩子能說會道早開口
    孩子還不到三歲,這個時候的寶寶是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的,但是他家孩子就是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說了你這句話,也只是蹦出幾個簡單的詞語。比如說想要吃糖,孩子只會說、糖、吃。做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認為,孩子在叫爸爸媽媽,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孩子發出聲音的目的,其實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這種聲音是不需要學的,是作為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會的。
  • 2-3歲的寶寶怎麼養?心理、吃飯、遊戲、繪本、管教方法全解析!
    兩歲多是孩子最活潑的時候,孩子特別喜歡和你玩身體互動的遊戲,我寶寶天天要在床上和我們蒙著被子玩「鑽山洞」的遊戲,也喜歡繞著餐桌一圈又一圈的跑,雖然媽媽很累,但還是用享受的心態陪孩子吧!2-3歲的寶寶能專心下來讀一陣書了,買繪本要注意兩點,一是和日常生活相關的,讓寶寶在繪本中發現「這不就是我吃的、喝的、玩的東西嗎?」就最好了。二是繪本的語言也特別重要,要用有趣、有表現力的小巧句子引起孩子注意。最好別買句子太長的繪本,否則還沒等你念完呢,孩子已經翻到下一頁了。
  • 1歲引導孩子說話,2歲規範語言,3歲觀察力,4歲培養什麼你知道嗎?
    如果媽媽可以知道1歲的孩子該教什麼、2歲該教什麼、3歲4歲5歲的引導核心是什麼,那麼在家就可以培養出出色的寶寶,而媽媽的培養遠比費用高昂的早教中心效果更顯著。----一、1歲引導說話,2歲規範語言----孩子在5、6個月的時候應該可以發簡單的單音節,在7、8個月的時候應該會說雙音節,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米米、抱抱之類的,所以1歲的時候媽媽早教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孩子說話。
  • 3歲前是語言發展黃金期,寶寶跟著這套繪本學說話,變身小話癆
    我家孩子當時說話就比較晚,可能平時家裡人少,我們和老公出門工作,婆婆一個人在家帶他,動不動就放上電視,讓孩子缺乏交流所以這語言發展得比較慢,所以我非常著急。所以我開始尋找語言啟蒙類的繪本,希望能助娃一臂之力。
  • 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商高低有關?你家孩子幾歲開口說話的?
    寶寶出生以後,媽媽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長發育的很快,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會爬了,會走了,會說話了,就總害怕自己家孩子落後於別人。麗麗最近就在為寶寶說話的事情發愁,她家寶寶已經1歲半了,還只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彙,看見鄰居家的小孩子口齒那麼伶俐,麗麗甚至懷疑自己家寶寶智商有問題。
  • 2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孩子語言早開發手冊
    朋友家孩子圖圖兩歲了,說話還不是很清楚,鄰居家的孩子一歲半說話都特別清楚,朋友特別著急,問我這種情況怎麼辦?兩歲一個月的孩子還不會說話,真的挺著急,但是請媽媽放心,孩子不會說話,肯定是有原因的。第三、如何訓練孩子說話早01.放兒歌教孩子歌謠平時帶孩子的時候,可以多放兒歌給孩子聽,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童謠,像《拔蘿蔔》《好媽媽》《水果歌》等等。一邊唱一邊表演,讓孩子跟著學,幾次後孩子就學會了,一定要多孩子互動。
  • 為了認字"指讀"繪本,孩子卻不專心,三歲前這個動作別做
    3歲前讀圖最重要很多父母都會在2-3歲之間發現孩子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鏘寶典型的情況是會問我&34;但是他們遠不到用&34;方式認字的年紀。當我們去問爸爸媽媽,為什麼給寶寶看繪本時,往往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 2歲孩子還在用奶瓶,難怪孩子說話結結巴巴口齒不清
    現在很多家長所考慮的問題一般就是什麼時候給寶寶斷奶比較好,往往會忽略了什麼時候給寶寶斷奶瓶。很多家庭都是寶寶好幾歲了還喜歡用奶瓶喝奶或者喝水,甚至有些寶寶還有晚上不含著奶瓶就睡不著的情況。而往往問到孩子這麼大還在用奶瓶自己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嗎?
  • 6個方法幫助寶寶「早說話」,不用刻意教,寶寶主動開口喊媽媽
    其實,家長不用過於著急,寶寶們的語言發育都有自己相應的階段:1歲之前,寶寶能夠模仿家長的聲音,可以說出1-2個字的詞語;1.5歲之前大部分的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並且能理解一定的詞語,也能連貫地說5-10個詞;2歲左右,詞彙量開始增長,能夠理解50左右的詞,能夠簡單理解家長話語的意思;3歲左右,寶寶可以講故事,幾乎能夠理解家長的對話,也能夠理解數量,大小等概念。
  • 女孩6歲還不會說話,媽媽崩潰拿衣架抽,媽媽:我別無選擇
    我是靜香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從孩子出生,父母都很擔心孩子的健康和發育問題,孩子哪點比不上同齡的孩子心裡就著急了,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哪兒有問題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一般的孩子在1歲半左右開始發音,開始學說話,而《少年說》的這位小女孩6歲才開始學說話。
  • 1-2歲寶寶注意力的發展
    由此可見注意力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寶寶身心發展還不完善,年齡越小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越短。一般2歲的寶寶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為9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對於3歲以前的寶寶,不要過分苛求他保持很長時間的注意力,而應以平和的心態,科學地、循序漸進地培養寶寶的注意力,不要過於急躁。
  • 此繪本一出,大部分給2-7歲孩子的「語言啟蒙」繪本,都黯然失色
    此繪本一出,市面上大部分給2-7歲孩子的「語言啟蒙」繪本,都黯然失色。趣味性,是繪本的靈魂所在。對於兒童繪本來說更是如此,孩子在邊玩中邊學,體會趣味性的同時,更好地吸收知識才是王道。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很難想像一個只有3歲的孩子每天都纏著媽媽,不是搶手機玩遊戲或看動畫,而是想要一起看「語言表達繪本」。更令人驚訝的是,她隨口念的詩,美輪美奐:「我讚美世界,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詩.....」她媽媽告訴我,她女兒之前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經常跟她搶手機玩,一點也不愛看書。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不過有的家長可能也發現了,在家裡看孩子哪兒哪兒都好,一帶出去,就免不了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問題,因為和別的孩子一比較,自家孩子就跟發育不良似的,樣樣落後於人。小圓就是這樣的家長,小圓的兒子牛牛今年2歲了,是個人見人愛的胖小子,每次帶牛牛出去玩,他都表現的非常開心,也樂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0~3歲寶寶語言發育指南!按階段引導寶寶說話,孩子能說又會道
    同時,在平時換尿布、吃奶、穿衣服時,都及時跟寶寶交流告訴孩子要做什麼了。8-12個月的寶寶,對講話的注意力提高,對一些簡單的語言命令也有反應。孩子可能含混說出一些變調音,還在努力適應不同音調的變化。所以,家長們可以多指著自己說「媽媽,這是媽媽」~當孩子叫出第一聲,你一定感慨良多。搖頭表示「不」在寶寶7-8個月以後,對一些簡單指令會反應。比如寶寶抓媽媽的眼鏡,媽媽搖頭表示不;撥開寶寶的小手,寶寶也會逐漸學會搖頭等這類簡單動作。
  • 孩子說話晚,別急
    寶寶2歲體檢報告:語言障礙!真的快把我氣炸了。我活潑可愛又懂事的寶寶怎麼就語言障礙了?我家寶寶只會講基本的稱呼,相比同齡寶寶確實有距離,或許是我寶說話晚啊…..還是哪裡出問題了……真想給自己打一針「鎮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