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能聽懂,但是只會叫媽媽,不說話,不能說不正常,也不能覺得沒問題。需要排除自閉症的可能性,然後家長良性引導開口。
01需要排除自閉症的可能性
我家雙胞胎,目前3歲多,真是2歲3個月才突然開口說句子,之前爺爺奶奶很早會喊也不喊了,只會叫媽媽,爸爸。
我也一度擔心是自閉症,以前鄰居孩子是自閉症,那個小男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如意不會表達,很大了也只會大哭和砸門,走丟過2次,萬幸找回來了。
但我家孩子慢慢說話多了後,和其他孩子也主動交往更多了,可見自閉症的孩子畢竟不多,只是2歲不說話,還是需要觀察、醫院做下檢查,家長配合引導相結合。
家長自己觀察孩子聽力是否有問題,能否按家長簡單指令做些操作,比如:寶寶去拿杯子給媽媽等等。在醫院檢查,其實也是主要檢查聽力,檢查智力水平,也主要檢查對指令的執行能力。有些孩子比較沉浸於玩具,不理會醫生了,有可能就被判斷為有問題。
所以,要找真正專業的機構,建議在北京、上海等大醫院看。其他流水線作業診斷的,可能會嚇到家長。
02良性引導開口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性。說實話,我家寶貝沒開口之前,我也很著急,不是看中醫時,一個當地的有名專家,明確說:「這兩孩子說話晚沒關係,說不定到時候開口了,比其他孩子還口齒伶俐些。」了解了下我們這裡幾家檢查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症的醫院,感覺不專業,我自己辭職帶了幾個月,都打算下個月還不開口,馬上去外地檢查。結果孩子突然說話了,還兄弟倆扯著我聊天,他們自己倆也聊天。
愛因斯坦也是4歲多還說不好話,是無礙他的成就卓越和名垂青史。
當孩子說話遲,基本判斷不是自閉症時,我們需要做以下幾點:
第一,讓孩子多咀嚼,不要吃太爛的食物。
沒錯,這可能是我家說話晚原因之一。口腔肌肉鍛鍊不夠,也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我家孩子之前食物可能太精細,我慢慢讓他們多咬稍微硬點東西,稀飯、麵條也不是餐餐吃,也吃一餐米飯。
第二,了解父母遺傳因素。
父母小時候說話晚,孩子也可能會遺傳。
我只知道我自己小時候說話早,我父母說的,2歲都背唐詩啦,哪裡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卻忽視了問孩子爸爸的情況:他爸開口時間晚。家長可以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問問情況,讓自己也安心點。
第三,多和孩子說話。
平時父母陪伴孩子可能較少,而爺爺奶奶們需要料理家務,對孩子詞彙量的輸出肯定會少些。父母要抽時間多陪陪孩子,什麼都可以說,不要覺得孩子不會說,你也不說,孩子還是聽得懂的。
比如,看太陽落山是落在那邊啦,明天又從哪邊升起來呀?寶寶看葉子是不是變顏色了,秋天來了,葉子就會變顏色了,明年春天又變回來。一切都可以說,告訴孩子媽媽是去廁所,待會就出來,寶寶也要上廁所,對嗎?
更多的溝通,孩子也會體會到溝通的樂趣。
第四,多陪孩子看繪本。
給孩子講故事,一起讀繪本,是最好的學習說話的方法。
家長不知道說什麼,就可以直接念故事書,也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寶貝自然好奇,指書上東西,也就慢慢會和你說話了。
我家說話晚,但是一開口就是很多詞彙,我覺得和堅持繪本閱讀有關。
家長不焦慮,教孩子說話,等孩子說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