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已經2歲6個月大了,除了不會說話外,吃飯、運動都很正常。看見別人家的孩子1歲多什麼都會說,而自己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小宇父母心中不是滋味。
家裡老人一直安慰他們說:貴人語遲,等孩子大些自然就好了,可隨著小宇一天天長大,情況反而愈發嚴重,爸媽發現小宇經常一個人玩,無目光對視,而且叫他也沒有反應,意識到情況不對小宇爸媽急了。
經醫生診斷小宇得了童年孤獨症,處於2-1階段。這一階段的患兒無法理解手勢符號和簡單指令,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交流障礙。
所謂「貴人語遲」是不存在的,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說話晚的孩子比說話早的孩子智商更高,反而是開口早的寶寶,邏輯能力和理解能力通常會更突出。
當然,並不是說開口晚的孩子發育就會落後,一般語言能力在 3~4 歲都會達到正常水平,詞彙的發展也會增長到正常範圍。
寶寶開口晚不晚,不是和別的小朋友對比,也不是家長覺得寶寶該說話了,而是要對照專業的語言發展階段,看看孩子是不是落後了。
下面是一些可能導致寶寶開口晚的誤區,快看看,自己是否有地方做錯了?
一、父母和孩子很少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自己的陪伴
有的爸媽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一回家就看手機,孩子扔給保姆或老人,缺乏互動,連語言環境都沒有,難聽點說,就和扔到大森林裡面的「狼孩」一樣,連參照的樣本都沒有,還怎麼學說話呢?
爸爸媽媽們,少看手機,多陪陪孩子吧!
此外,有的家長怕吵到孩子,平時房間都弄成隔音的,做什麼都小心翼翼,殊不知這樣反而剝奪了孩子聆聽各種聲音的機會,進而影響其語言發育。
正確的做法是多和寶寶說話,多給寶寶語言和聲音的刺激;除了自己教,還可以用早教機來輔助。不過不要把寶寶扔給早教機,父母的互動非常重要。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在生活場景裡教他認識事物。比如倒水時,告訴寶寶,這是壺,這是杯子,這是水。說每個單詞時,停頓一下,看寶寶會不會模仿你說話。
二、父母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
既然「嗯嗯啊啊」已經能滿足日常的溝通需求,那還要說話做什麼?所以寶寶就不再繼續學了!
家長們平時應該怎麼做呢?
在寶寶嗯嗯啊啊的時候,要告訴他正確的表達方式是什麼,後面也可以給他幾個選項,引導他說出正確的一個,說對了,才能滿足他。當然,寶寶一開始可能無法做到正確表達,需要家長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訓練。
三、你說的太複雜了,寶寶聽不懂
網上有種說法,說平時和孩子說話時,應儘量用成年人的語言,比如說「車」,而不是「車車」,這樣對孩子更好。
所以有的家長就認為,對孩子應該說成年人的語言,比如完整的長句子,艱深晦澀的詞語,還有成年人的語速。
結果是寶寶聽得一頭霧水,皺著眉頭看著你。
因為寶寶現在的年齡,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過於複雜的詞語和句子。
所以,和孩子說話時,儘量 用孩子能夠模仿的語言。什麼樣的語言呢?可以看本文開頭的表格。同時,要採用寶寶易於模仿的語速,不要太快,否則寶寶跟不上。如果寶寶長期跟不上你說話的速度和內容,可能會導致他排斥交流。
四、沒有耐心,嘲笑或者打擊寶寶
雖然家長希望寶寶是天才,但是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寶寶犯錯誤的時候,有的家長可能會打擊,貶損或者指責、嘲笑寶寶,如:
「昨天不是告訴過你嗎,這是【書】,你怎麼還說【水】啊?」
比較版:
「那個xxxx家孩子都會背古詩了,你還在這把【詩】讀成【夫】……這不是給爸爸丟人嗎」
嘲笑版:
「哈哈哈哈你傻不傻啊?怎麼見到什麼都說【吃】啊,見到地上的屎也說【吃】啊?」
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你的言語,但是對你的情緒可是非常敏感的,寶寶的感覺是:
「為什麼我說一句話,爸爸媽媽那麼大的反應?而且是非常不好的反應?我是不是犯錯誤了?……既然說話會犯錯誤,那麼我以後少說話吧……」
所以,雖然做家長的心裡著急,但是,請不要帶著情緒,寶寶不是你不良情緒的垃圾桶。對於寶寶的錯誤,我們可以心平氣和的糾正,並且帶著鼓勵的語氣。
家長需重視這種情況
如果你嘗試了任何方法,但是寶寶就是不開口,或者語言嚴重落後一個階段(如下表,正常情況是18-24個月說2個詞的句子,但是如果你的寶寶2歲還不會說單個詞,那麼最好去醫院看看)
雖然一些數據顯示,60%僅存在表達性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是3歲前可以自行趕上進度的,也存在相當部分的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 ,需要合理的幹預之後才能像常人一樣說話。
另外,雖然不少家長不願接受,但中國仍有為數不少的寶寶存在耳聾,或者有其他器質性病變,甚至自閉症等疾病。這種情況更是需要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如果因擔心或難以接受而不去就診,可能會錯過了寶寶治療和幹預的最佳時機。
因此,如果家長懷疑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或者幾歲了有口齒不清等問題,那麼應儘早去醫院就診評估,如果條件允許,儘量選擇大城市的兒童醫院的兒童保健科或者兒童發育科(詳情可諮詢醫院的導診護士)。